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旨在了解河南疑似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的感染情况,并对RHDV2的致病性进行初步分析。本研究采集病死兔的肝组织,利用微量血凝试验、RT-PCR扩增及测序、VP60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病原鉴定。微量血凝试验结果显示,组织样本悬液能够凝集人“O”型血红细胞;RT-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到RHDV2特异性条带,片段大小为829 bp;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分离的病毒与我国四川发现的首例RHDV2毒株SC2020/04的VP60基因相似性高达98.2%;临床病例的剖检显示病死兔胸腺、气管、肺、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出血较为严重;动物回归试验发现攻毒组家兔死亡率为100%,平均死亡时间为65.8 h,RT-PCR扩增均检测到RHDV2特异性条带。本研究首次在河南兔场检测到RHDV2,为RHDV2的防控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兔病毒性出血症2型(RHD2)是由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引起的家兔和野兔的高度传染性、急性致死性疫病。RHDV2目前主要在欧洲流行,引起的临床症状与经典兔病毒性出血症(RHD)相似,但毒株特性差异较大。2020年4月四川省两个兔场的家兔同时出现了疑似RHD症状,但用经典RHDV疫苗免疫后家兔发病及死亡情况均无好转。分别采集两个兔场的病死兔组织样品进行实验室诊断,使用OIE推荐的RHDV2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两个发病兔场的兔组织混合样品均扩增出大小约800bp的片段。进一步的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发现来自两个发病兔场的2条序列均与RHDV2参考毒株的VP60部分序列高度同源,其中同源性最高的是荷兰RHDV2分离株RHDV2-NL2016,分别为98.01%和97.95%。分析结果表明,报告发病的两兔场的病死兔均为RHDV2感染,这是我国首次官方确诊RHD2疫情。分别将两个兔场组织病料中的RHDV2毒株命名为SCADC-JT01和SCADC-JT02,有关这2株新毒株的毒株特性和基因组特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一起獭兔急性死亡病例的诊断,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的基础上,通过RT-PCR检测和测序分析,对一起獭兔出血性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显示,送检病兔主要病理变化与经典兔瘟相似,RT-PCR检测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核酸阳性,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RHDV2同源性高达98.39%。确诊此起疫情送检病例为兔瘟2型,这是四川省首次关于RHDV2感染的诊断报告,可为RHD2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发病兔场兔的死亡病因并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分析,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病毒分离、纯净性检测、血凝性检测、致病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免疫原性试验以及qPCR和测序鉴定,用病死兔病料组织接种健康易感家兔,成功分离到1株兔出血症病毒。分离株病毒不含细菌、霉菌、支原体;对人"O"型红细泡的血凝效价为1∶1024;分离株病毒能够使健康易感兔在96h内全部死亡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对分离株病毒具有中和作用;用分离株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离株病毒通过qPCR测序鉴定为RHDV毒株。  相似文献   

5.
从山东东营某兔场送检的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DY株)。通过血凝性及RT-PCR鉴定,以及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株DY株为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对人O型红细胞具有高度凝集性,血凝效价为12log2,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这种凝集作用;RT-PCR扩增出RHDV VP60的201 bp基因片段;RHDV DY株对家兔的LD50为10-6.5/m L,是一株对家兔具有高致病力的强毒株。取第5代RHDV DY株制备灭活疫苗免疫试验兔,免疫后第14d攻毒,对RHDV的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分离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镇江株,分析其遗传进化变异,并表达具有良好活性的重组VP60蛋白。通过排除细菌感染、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检测、动物攻毒试验与病毒传代、LD50测定等方法,自江苏省镇江市某兔场发病死亡动物肝脏组织样品中分离病原并鉴定;RT-PCR方法获得VP60基因,通过分析VP60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研究其遗传进化;将VP60基因与pCold-Sumo载体连接,构建低温诱导、融合Sumo标签原核表达载体,15℃、IPTG诱导表达重组VP60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反应原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鉴定获得RHDV ZJ2015毒株,该毒株能凝集人"O"型红血球,HA效价为11log2,其血凝性能被RHDV (AV33)抗血清抑制,该毒株的LD50为10-6.38/mL,具有较强的毒力;RT-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 740 bp的特异性条带,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属于RHDV1抗原遗传变异株(RHDVa),与RHDV1和RHDV2 VP60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4%~97.6%和81.1%~81.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8%~98.3%和87.4%~87.6%。构建的低温原核融合表达质粒pCold-VP60在大肠杆菌Rosetta (DE3)中成功表达,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分子质量74 ku处有特异性表达蛋白条带,且与抗血清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说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开展兔病毒性出血症流行病学研究、开发新型重组疫苗与诊断试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兔出血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检测兔出血病病毒,参照RHDV-TP株VP60基因序列(GenBank Ac-ession AF453761),在其5′端设计一对引物,扩增片段为386 bp,建立了检测兔出血病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经过对反应参数的优化,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该方法在含多种已知病原的病料中,可特异性检出RHDV,检测病料的最高稀释度为10-5倍,且有很好的稳定性。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要高于血凝抑制试验,从而建立了RHDV特异、敏感的RT-PCR检测技术,可应用于RHDV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南部县某兔场疑似兔出血症病毒(RHDV)NB毒株进行鉴定,试验采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试验、家兔接种试验、家兔免疫攻毒试验、VP60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NB毒株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HA效价为12 log2,其血凝性能被RHDV疫苗毒株AV33株的抗血清抑制;NB毒株注射健康非免家兔,家兔在48h内死亡,具有典型的兔病毒性出血症(RHD)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RHDV(AV33)组织灭活疫苗免疫家兔后,家兔能抵抗NB毒株的攻击;NB毒株与AV33毒株的VP60基因同源性为96.1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59%。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广州番禺某鸡场送检病死鸡中分离获得1株疑似Ⅰ群禽腺病毒。病鸡剖检以心包积液、肝脏呈土黄色并伴有出血点,肾脏肿胀、出血为主要特征。实验室通过血凝试验、PCR鉴定、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病理组织学观察等进行一系列检测。结果显示,该毒株不能凝集鸡红细胞,根据FAdV的六邻体(Hexon)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单克隆测序,PCR扩增出分子量约为550bp的特异性条带,通过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病毒株与FAdV-4的相似性最高。同时用该分离毒株的鸡胚尿囊液感染28日龄雏鸡,试验鸡可复制出与临床相似病例,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心肌细胞有炎性细胞浸润,肝内有嗜碱性包涵体等病变特征。综上,分离株B13为Ⅰ群FAdV-4。  相似文献   

10.
某肉兔养殖场幼兔发生了一起以水样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疫病,通过对病死兔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观察、RT-PCR检测、动物回归试验等确诊为该兔场发生了兔轮状病毒的感染,通过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1.
对成都龙泉某兔场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RHD)发病兔的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以及血凝性、特异性鉴定,并进一步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RHDV LQ株对人"O"型红细胞具有高度血凝性,血凝效价达10×212;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RHDV LQ株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RHDV LQ株对家兔的LD50为10-6.87/mL,是一株对家兔具有高致病力的强毒株。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楚雄州部分地区的猪瘟免疫情况,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楚雄市、南华县和禄丰县随机采取的393份血清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并对各县(市)的调查数据加以比较,了解猪瘟在楚雄州部分地区的免疫情况。结果显示,楚雄州部分地区均有较高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各县(市)的猪瘟抗体阳性率都在80%以上,有的县(市)猪瘟抗体甚至达到了100%。说明楚雄州部分地区的猪瘟免疫效果较好,猪瘟免疫成功。  相似文献   

13.
兔出血症病毒西藏野毒分离株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农牧学院分离的一株兔出血症病毒(RHDV)西藏野毒进行血凝性、特异性和致病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株RHDV野毒血凝价高达10240以上;RHDV抗血清可特异性抑制该株病毒对人“O”型红细胞的凝集;西藏株RHDV的最小致死量为10^-5/mL,是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RH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多株RHD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3对扩增RHDVCD株的特异性引物,扩增了RHDV CD株包含全序列的3个片段,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根据引物上唯一的交叉酶切位点,把三个克隆片段同时克隆到pUC18载体上,获得了RHDV CD株全基因组克隆,测定了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AY523410)。进行了CD株全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布的其他6株全序列比较及基因进化树分析。发现除CD株外,其余6株(西班牙AST-89株、法国SD株、意大利BS89株、德国分离1株、德国分离2株、澳大利亚Czech V351株)之间的同源性均很高,在93.9%~100%之间,而CD株与其他6株之间的同源性均较低,在89.0%~89.6%之间。德国的2个分离株序列完全相同,应为同一毒株:进化树分析表明,此7株病毒可形成2个明显的分支,中国CD株形成一个分支,其余欧洲、澳大利亚分离株开成一个分支,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5.
A total of ten 1–2-year-old rabbits died within 2 weeks at a facility in Ehime prefecture in May 2019. Necropsy revealed liver discoloration and fragility, hemorrhage of some organs and blood coagulation failure. On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necrotizing hepatitis was a common finding, together with fibrin thrombi in the small vessels and hemorrhage in some organs.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RHD) virus gene was detected in liver samples, and viral particles of approximately 32 nm in diameter were found in the cytoplasm of degenerated hepatocytes by electron microscopy.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partial VP60 gene sequence classified it as Lagovirus europaeus GI.2/RHDV2. This is the first confirmed outbreak of RHD caused by globally emerging GI.2/RHDV2 in Japan.  相似文献   

16.
17.
用本所实验室制备的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高免血清.按常规方法提纯出抗体(IgG),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IgG。在细胞培养时,培养瓶中放入玻片,当细胞长成单层时,按常规方法接种病毒液,培养24、48、96、120h时取出玻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代次的细胞毒。经观察:兔肾上皮细胞(RK)毒培养到36~48h、羊睾丸细胞(ST)毒培养到72~96h时可观察到特异性荧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亮度增强,胞浆内充满特异性荧光。用肝组织强毒病料触片,呈特异性荧光,对照细胞培养48h无荧光出现。证实了两株细胞培养物中有大量的兔出血症病毒存在,从而成功的分离培养出了兔出血症病毒细胞毒。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化PAP法检测了人工感染成年患兔、30~40日龄患兔以及自然感染患兔体内兔出血症病毒(RHDV)抗原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在成年患兔的肝、肾、脾、胃、十二指肠、睾丸以及幼兔的肝、肾、脾中检出了RHDV抗原;无论在成年或幼龄患兔,RHDV抗原主要位于受侵害细胞胞浆中,少部分位于核中;在成年患兔,RHDV抗原阳性细胞的数量随病程发展而增加,而在幼龄患兔,这种增加趋势不明显。本文还分析了RHDV抗原在患兔体内的动态分布与病变形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