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研究板蓝根根腐病的生物学特性,对4个供试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相对湿度条件下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以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P1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均为25℃,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6,产孢最适pH值为5,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时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菌株P2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值为6时生长速度最快,最适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硝酸钠.菌株P4、P5菌落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均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7,最适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表明不同寄主、不同菌株的生存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2.
温度及光照条件对辣椒炭疽病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度及光照处理,研究了辣椒炭疽菌(Gloeosprium piperatum)在PDA培养基上的最佳产孢条件。结果表明,25℃左右菌丝生长旺盛,30℃有利于其分生孢子的产生。光暗条件对菌落的直径影响不大,而光照条件则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 Ciferri菌丝在大麦、淀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在PH值3-12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8.0时菌落扩展速度较快,生长最适ph值为5.0-6.0。该菌在1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2℃,分生孢子在PH值为3.0-9.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4.0-5.0。分生孢子在4-35℃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45℃处理5min,分生孢子便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4.
桃枝枯病由核果果腐拟茎点菌(Phomopsis amygdali Delacr. J.J. Tuset & M.T. Portilla)侵染引起。该病原菌菌落适宜在PDA、PSA和燕麦培养基上生长,培养6 d菌落直径均可达到83 mm以上;在乳糖代替蔗糖的查氏培养基上产孢最多;菌落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 ℃,在pH值为5.0~8.0的培养基上菌落扩展速度较快,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6.0~7.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丙氨酸。  相似文献   

5.
对刺龙芽回枯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适宜于该病菌生长,寄主煎汁培养基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葡萄糖、淀粉、蛋白胨、牛肉膏是该病菌生长的适宜碳源和氮源,酵母液、谷氨酸可保持其很高的生物量,但却不利于菌丝的平面生长,果糖、尿素、丙氨酸和硝酸铵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丙氨酸和硝酸铵对促进菌丝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具有双重作用,缺碳和氮条件不利菌丝生长和繁殖;病菌菌丝在其易于利用的营养条件下呈白色且生长稠密,反之颜色变深,生长变稀。菌丝最适宜生长温度25~30℃,分生孢子最佳萌发温度为30℃;菌丝在60℃保存20min或分生孢子在55℃保存20min条件下可导致死亡。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没有影响,对分生孢子的产生影响较大。菌丝生长的最佳pH值为7.0,偏酸或偏碱环境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中性环境不利于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pH值为6.0~7.0。  相似文献   

6.
香荚兰根腐病原茄类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对该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提供试验数据,主要从温度、pH值、光照等条件对其菌落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茄类镰刀菌在8—36℃内菌丝能生长,分生孢子能萌发,且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28℃,菌落直径达7.39cm.孢子萌发率为5.51%;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 10min;该菌可生长在pH值为2—12的酸碱范围内,菌落生长最适pH值为6.5,菌落直径可迭6.92cm,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4,萌发率为2.98%;全光照对菌落生长有抑制作用,光暗交替有利于菌落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接种试验和再分离培养证明,极细枝孢是落叶松芽枯病的致病菌。在25℃下,病菌在PDA、麦芽糖、麦芽汁、基本培养基上都能生长,菌落初期白色,渐变淡绿色和暗绿色,7日后分生孢子梗伸长,与菌丝相似,直或弯曲,具分隔,长达800μm。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20℃,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最低相对湿度为50%。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最适pH值为pH4—6,葡萄糖和木糖为最佳碳源,天门冬素为最佳氮源,维生素H和维生素B_1对孢子产生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8.
枇杷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光周期及湿度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生长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为由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菌菌落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2~30℃,最适温度26℃;在7种培养基中,PSA和含维生素的培养基有利于该菌落生长和产孢;菌落扩展和菌丝干重增加的最适pH是7,适合孢子萌发的pH是4;全光照有利于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率最高,24 h后孢子萌发率为44.59%;菌丝块致死温度为56℃、15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4℃、15min。  相似文献   

9.
经鉴定,引起紫胶霉病的病原菌是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浓色煤炱(Neocapnodium theae Hara)和柑桔煤炱(Capnodium Citri)主要为害寄主树,后期亦轻度为害紫胶。 芽枝状枝孢霉在PDA加蜜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圆形,边缘整齐,表面菌丝茸毛状,鼠色,培养7—10天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菌丝生长最适温为24—25℃,最适PH值5—6,孢子萌发最适相对湿度为96.1%。 浓色煤炱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不整齐,浓黑色,后期中央部分产生絮状气生菌丝。培养5—8天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器,连续培养20天后,仍不形成子囊座。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萌发的温、湿度,PH值与芽枝状枝孢霉相近。  相似文献   

10.
昆虫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在不同温湿度和营养条件下对蜡蚧轮枝菌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山西太谷地区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和产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 1 2~ 35℃ ,适宜温度范围为 2 0~ 32℃。该菌在SM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最快且产孢量最多。分生孢子在 1 0~ 35℃下均能萌发 ,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2 5~ 32℃ ,在此温度下 ,2 0h孢子萌发率可达 96 6 1 %以上。另外相对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很大 ,当相对湿度低于 75 %时 ,该菌的分生孢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生物量测定,研究不同温度、酸碱度及光照对榆白涩病病菌菌丝、病原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榆白涩病病菌菌丝在5~30℃温度范围内均可以生长;最适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5℃;pH值3~11范围内病原菌丝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的pH值为9。榆白涩病病菌孢子萌发率与温度呈正相关,5~35℃温度范围内病原孢子均可萌发;最适于榆白涩病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最适孢子的生长pH值为8。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不同光照试验表明光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番茄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roriumfulvum)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大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pH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pH为4.0~5.0.相对湿度低于86%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空气有利于孢子萌发.该病菌在PSA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开始产孢,培养13天累积产孢量最多.光照对产孢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病叶表面越冬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可达20%左右.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min。  相似文献   

13.
暗孢耳霉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兰州市刘家堡乡菜豆蚜尸上分离获得的暗孢耳霉(Conidiobolusobscurus)菌株,利用PDA和SEMA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对暗孢耳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暗孢耳霉菌菌落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0~30,暗孢耳霉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湿度为95%~100%、最适pH值范围为9~10。紫外线对暗孢耳霉分生孢子有强烈杀伤作用,照射5min后萌发率降到63%,照射时间越长,萌发率越低。  相似文献   

14.
对玉米交链孢叶枯病的病原、症状、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细交链孢叶枯病菌(Alternariatenuis Nees)。主要危害叶片,病斑椭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至枯白色,边缘红褐色。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分别为10~35℃和8~40℃,适宜温度分别为15~30℃和20~30℃;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均为3~10,最适pH值均为8。分生孢子萌发要求95%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紫外光对分生孢子的杀灭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5.
 蜡蚧轮枝菌昆明菌株KM9803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是5~35 ℃,适温范围是15~30 ℃,最适温度范围是23~28 ℃,最适温度25 ℃。当温度20~28 ℃时,14 h分生孢子萌发率为98.6%~100%。在查彼克培养基(CzA)上,20~28 ℃15 d平均产孢量范围是1.3×109~4.9×109孢子/皿,16 h分生孢子萌发率93.67%~100%。25 ℃最适于产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试验表明,在供试的9种介质中,菜豆炭疽病菌分生孢子在1%菜豆叶片汁液中萌发最好,而在蒸馏水中没有萌发.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3℃.病菌在低于5℃和高于35℃条件下不能生长;孢子在低于10℃和高于35℃条件下不能萌发.在供试的10种药剂和混剂中,福美双及其混剂对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百菌清及其混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系统地研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病害的发病规律,对黑龙江省该病主要致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5~35℃,弯孢菌产孢适宜温度是25~30℃,其中30℃时菌落直径最大、孢子萌发率最高,产孢量为高峰(为产孢高峰)。在25℃条件下,相对湿度96%以上孢子开始萌发,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萌发率也明显增加,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菌丝生长最适宜、产孢量最大;孢子萌发的适宜pH范围是5~8,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光线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枸杞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研究了环境条件对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与萌发的影响, 同时, 对其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该菌营养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均为10~35 ℃, 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30 ℃; 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 营养生长最适pH为5~6, 分生孢子产生最适pH为3~4; 光照处理对该菌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 但对孢子产生略有促进作用; 该菌在含有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能良好生长, 且产孢量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 最适pH为7 0; 光照条件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分生孢子在1%麦芽糖液滴中萌发率最高; 饱和湿度下和水滴中分生孢子萌发最好。致死温度为60 ℃30 min或65 ℃5 min。  相似文献   

19.
环境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温度、湿度和紫外线照射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17~32℃范围内均能生长、萌发,23~29℃为最适温度范围。菌丝的生长量和孢子萌发率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升高,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菌落的生长量和萌发率均达到峰值,分别为35.4mm(10d)和98.8%,相对湿度低于75%,白僵菌的生长和萌发均明显受到抑制。紫外线照射严重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0.
王英姿  张伟  赵明  刘学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28-4829,4831
[目的]探究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与产孢的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pH及光照对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氮源中,氯化铵最利于菌丝生长,硫酸铵最利于病菌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和蔗糖最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利于病菌产孢;分生孢子在碳、氮营养液中均不能萌发,而果梗煮液最利于孢子萌发。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产孢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5,最适pH为3;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2~9,最适pH为3~5。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影响,但全光照能抑制病菌产孢。[结论]为葡萄白腐病的预警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