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筛选对板蓝根根腐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方法] 采用平板对峙法对137个板蓝根根际土壤样本中分离到的201株拮抗细菌进行测试。[结果] 筛选出1个对板蓝根根腐病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菌株Bs-0728。结合显微镜观察确定Bs-0728菌株对板蓝根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菌丝生长畸形,弯曲,部分细胞膨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Bs-0728的发酵液田间防效达72.97%,且增产86.26%。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将此拮抗细菌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 枯草芽孢杆菌Bs-0728菌株是一株很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H4(8万株·hm-2)、H5(10万株·hm-2)、H6(13.3万株·hm-2)]两种垄作方式,动态取样,测定并分析不同垄作方式、种植密度和生长时期的单株重、产量、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垄双行丹参单株干重、产量、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小垄单行。根的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5(48.09 g)、H4(5 986.69 kg·hm-2),均在11月19日最高;地上部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均为H4(50.34 g、6 712.75 kg·hm-2),均在10月14日最高。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总含量(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在两种垄作方式下均呈“升-降...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5种无花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进行种质资源鉴定。以25种无花果叶片为材料,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析,利用软件DPS(V7.5)计算遗传距离,利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25种无花果样品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从27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有效引物进行ISSR分析,扩增得到86条带,26条是单态的,60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为69.77%。25种无花果间的遗传距离在0.038-0.833之间,平均为0.605。通过构建群居亲缘关系的分子系统树表明25种无花果品种在遗传距离为0.73处被分成2类:布兰瑞克单独聚为一类,其他品种聚为一类。25种无花果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相关性较高;ISSR可作为一种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用于无花果的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4.
油菜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油菜的遗传转化研究日趋成熟,用于转化的目的基因趋于多样化,如:品质改良、抗病、抗逆、不育基因等;较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是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II);目前油菜已建立了子叶、下胚轴、茎段、原生质体培养、小孢子培养的再生体系;用于油菜基因转化的方法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PEG法、激光微束穿刺法、显微注射法等。本文主要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引物、dNTPs、Mg2+、Taq DNA聚合酶及退火温度对PCR扩增的影响,用其建立优化四倍体菘蓝的ISSR-PCR反应体系,分析不同四倍体菘蓝株系的遗传差异性.结果发现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 μL的反应体系中,引物浓度为0.76 μmol/L,dNTPs浓度为190 μmol/L,MgCl2浓度为200 μmol/L,Taq DNA 聚合酶用量为1.5U,模板DNA浓度为20 ng/μL;确定了不同引物最佳退火温度;菘蓝株系间具有中等偏高的遗传差异性,多态性条带达58.22%.表明采用单因子试验可以快速建立ISSR-PCR反应体系,可用于菘蓝遗传差异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四倍体菘蓝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倍体菘蓝组培苗高质量DNA的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CTAB法1、CTAB法2、SDS法1、SDS法2和碱裂解法对四倍体菘蓝组培苗DNA进行提取试验,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了5种DNA提取方法对四倍体菘蓝组培苗的提取效果。[结果]CTAB法2提取DNA的OD260/OD230值为2.311,OD260/OD280值为1.774,DNA纯度最大,浓度最大,提取率最高,PCR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所得DNA的质量最好。[结论]CTAB法2是提取四倍体菘蓝组培苗基因组DNA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段英姿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2):217-222
以引种到唐山的北柴胡为样本,研究其不同部位总皂苷和皂苷a、d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引种柴胡的最适采收期。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采收期柴胡总皂苷及皂苷a、d的含量。根茎叶中均含有皂苷,整个生长期内皂苷含量呈上下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部位不同采收期均存在明显差异,根中高于茎和叶,茎中含量最少;根中皂苷d含量均高于皂苷a;总皂苷和皂苷a、d含量在种植第1年10月含量最高,第2年9月含量最低,皂苷a、d含量第2年8月含量次高。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柴胡总皂苷及皂苷a、d方法可行,效果良好。确定了引种柴胡最适采收时期,为引种柴胡药材的采收及生产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分析不同引种柴胡在唐山种植后的有效成分含量及评价引种柴胡质量,为柴胡在唐山市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采用热浸法、蒽酮—浓硫酸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9个引种柴胡的醇溶性浸出物、多糖、总皂苷及皂苷a、d含量,并利用灰色模式识别法对9个引种柴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9个引种柴胡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及皂苷a、d含量之和均符合《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但不同引种柴胡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来源于河北安国的柴胡醇溶性浸出物和多糖含量最高,总皂苷和皂苷a、d含量最低;来源于甘肃陇西的柴胡总皂苷及皂苷a、d含量最高,柴胡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低.来源于河北安国、甘肃陇西、山东乐陵、山东菏泽和湖南邵东的柴胡总皂苷与皂苷a含量高低变化一致,存在一定相关性.来源于甘肃陇西的柴胡关联度最大(0.7972),质量最优;来源于山东菏泽的柴胡关联度最小(0.6630),质量最差.[结论]不同引种柴胡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质量差异较大,以甘肃陇西柴胡总皂苷含量最高、质量最优,值得在唐山市进一步研究与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菊花提取物对番茄晚疫病菌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以甲霜灵为化学对照,80%乙醇为空白对照测试了菊花乙醇提取物对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光照、温度对菊花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花的乙醇提取物抑制番茄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为稀释470倍,抑制孢子囊萌发的有效中浓度为稀释1 055倍;光照强度在6 000~80 000 lx范围内,温度在40~90℃范围内,菊花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和化学药剂甲霜灵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板蓝根根腐病的生物学特性,对4个供试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相对湿度条件下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以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P1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均为25℃,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6,产孢最适pH值为5,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时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菌株P2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值为6时生长速度最快,最适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硝酸钠.菌株P4、P5菌落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均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7,最适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表明不同寄主、不同菌株的生存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