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油菜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油菜的遗传转化研究日趋成熟,用于转化的目的基因趋于多样化,如:品质改良、抗病、抗逆、不育基因等;较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是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II);目前油菜已建立了子叶、下胚轴、茎段、原生质体培养、小孢子培养的再生体系;用于油菜基因转化的方法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PEG法、激光微束穿刺法、显微注射法等。本文主要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和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HW 243配制的6个遗传世代群体(P1,P2,F1,BC1,BC2,F2)为材料,采用病区自然鉴定法,对抗根肿病特性进行了初步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亲本中油821表现为高度感病,HW 243为高度抗病,F1群体为高抗;F2群体发生抗性分离,抗感比为3.082∶1,经2χ测定符合3∶1比例,概率达0.95~0.99。B1群体亦发生抗性分离,抗感比为1∶1.174,经χ2测定符合1∶1比例,概率0.3~0.5;而BC2群体中则全为抗病类型。结果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HW 243的抗根肿病特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航天搭载与NaN3处理对甘蓝型油菜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琳  牛应泽  郭世星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2):4250-4256
 【目的】观察太空辐射和叠氮化钠对甘蓝型油菜诱变当代(M1)根尖细胞的细胞学效应。【方法】利用中国“实践八号”卫星搭载和叠氮化钠(NaN3)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观察处理后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的变化。【结果】航天搭载促进有丝分裂,复合处理同航天搭载相比,甘蓝型油菜种子的根尖细胞对有丝分裂有抑制效应。同时,复合处理与两个单处理相比,可使多数甘蓝型油菜产生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各处理均能诱导油菜根尖细胞产生较高频率的微核,且以航天诱变产生的最多。NaN3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甘蓝型油菜种子经空间搭载后的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率,促进了空间诱变损伤修复。【结论】卫星搭载与NaN3处理都使甘蓝型油菜在细胞学水平上发生了真实的诱变效应;不育系与其相应保持系表现出一致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大田环境下的多份甘蓝型油菜的品种或品系为材料,研究了活性炭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了胚产量,而且有利于小孢子胚的正常发育,添加活性炭的固液双层培养基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劳动素养已经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耕读教育作为农林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重要实践。但目前高等院校的劳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规划、可操作的课程载体,并未完全发挥育人功能。课程组以通识课“节气与作物生产实践”为依托,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线,设计了劳动耕读教育体系化的教学内容,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耕读文化中的物态元素、文化制度元素、文化行为元素和精神元素,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达到“教之以事而喻诸德”的课程目标。通过对“节气与作物生产实践”这一系统性劳动耕读教育课程的案例分析,拟为高等农业院校劳动耕读教育提供一条富有启发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特长果突变系选育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 16 9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材料中 ,鉴定出了 2 1份特长果株系 ,其主花序中部角果长度一般在 12cm以上 ,果身长度在 10cm以上。其中 ,最长角果系为“H2 18” ,其平均角果长度达到了 18 12cm ,果身长达到了 15 2 5cm ,最长果单株角果长度达到了 19 34cm ,果身长达到了 16 2 0cm。并在该系中一个折断了主花序的单株上 ,得到了一个极端最长达 30 5cm ,果身长达 2 5cm的超长角果。本研究中所获得的特长果材料与现已报导的特长果材料有着完全不同的遗传来源 ,其角果和果身的长度也大大超过了现有特长角突变系的相应长度。它们在油菜育种及遗传研究中将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在它们的亲本中 ,却未曾见到长角特性 ,所获得的特长果性状都是在杂种后代分离和选育过程中发生的 ,其形成机制和遗传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提高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产胚率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10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严格选择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的花蕾,在低温下分离小孢子,并采用含活性碳的NLN固液双层培养基,可大大提高产胚的基因型范围及产胚率。在固液双层培养基上,10个供试材料中有7个获得了小孢子胚,产胚量最高的达580个胚/蕾。而在单层液体培养基上,仅有4个基因型得到了胚,最高产胚量为48个/蕾。前者比后者平均产胚率提高1-10倍。在小孢子胚发育至球形和早期鱼雷型阶段时,添加新培养液进行振荡培养,可提高胚胎发育的同步性,畸形胚大大减少。经过这些改进,使在含琼脂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上培养的子叶形胚直接发育成植株的频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花瓣发育过程中 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颜色花瓣不同时期所含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及其与花色的关系,将甘蓝型油菜花瓣发育划分为5个时期,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对不同颜色油菜花瓣中总类胡萝卜素及其中3种主要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油菜花瓣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与其花瓣颜色变化一致,表明不同时期花瓣颜色变化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密切相关;不同颜色花瓣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黄色花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白花油菜花瓣中类胡萝卜含量最低;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随花瓣发育逐渐减少,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一致,而番茄红素含量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不同颜色花瓣之间,3种类胡萝卜素中差异最大的是番茄红素,其在黄花中含量最高,在白花中含量最少。初步推测,总类胡萝卜素对油菜花瓣颜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番茄红素则是花瓣颜色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油菜茎秆强度相关性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以四川地区茎秆强度不同的10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研究材料,对茎秆强度相关性状间和茎秆强度相关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茎秆强度相关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为油菜茎秆研究的最适时期.在这一时期,穿刺强度和抗折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壁厚与穿刺强度、抗折强度和纤维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0.67??,0.58??),但纤维素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48?).通过对茎秆强度相关性状与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壁厚和穿刺强度均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0.60??),而茎粗与一次分枝数和单株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0.53?),与角果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65?).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相关性状间关系密切,且对茎秆强度相关性状的改良不会造成经济价值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探讨矮秆油菜干物质与氮素积累分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及其与高秆品种的差异,以期为矮秆油菜合理密植提供参考依据.盆栽条件下,选用矮秆油菜MJ01(V1)和高秆油菜川油36(V2),设置2种密度(2,4株/盆)处理,研究密度对矮秆油菜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及其与高秆油菜的差异.结果显示:加大种植密度,提高了矮秆油菜地上部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增加了干物质、氮素在茎秆中的分配比例,降低了干物质、氮素在角果壳和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与高秆油菜相比,矮秆油菜地上部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较低,干物质和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相对较高.矮秆油菜与高秆油菜之间的籽粒产量并无显著差异.增加种植密度,矮秆油菜氮收获指数略有升高,经济系数和氮生理利用效率则呈下降趋势.相同密度下,矮秆油菜的经济系数、氮收获指数和氮生理利用效率均大于高秆油菜,但差异均不显著.与高秆油菜相比,矮秆油菜的地上部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较低,经济系数、氮收获指数和氮生理利用效率较高,并且在适宜种植密度下矮秆油菜也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