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采收期大青叶的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收期大青叶质量的差异进行比较,确定大青叶合理的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采收期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大青叶中包括3种重金属在内的8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7月采收的药材中靛玉红的含量明显高于11月采收药材。7月采收大青叶中Ca、K、Zn、Cu元素的含量均高于11月;11月采收药材中Pb等3种重金属含量均大于7月采收药材。结论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有必要调整大青叶传统采收时间,应以7月为最佳采收季节。  相似文献   

2.
大青叶不同生长时期靛玉红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洪生  曹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28-2329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青叶(Isatis tinctoria L.)中靛玉红含量差异,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大青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差异很大。前期靛玉红快速积累,7月开始,靛玉红含量上升,到8月中旬达到最高值。随着叶部的生长发育,大青叶中靛玉红的含量在6~7月递增率为24.5%,而6~8月的递增率为113.2%。[结论]大青叶不同生长时期的靛玉红含量变化较大,生长后期积累十分迅速。这可为大青叶采收期的制定及品质评价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姜健  苏明  杨宝灵  王冰  姜国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676-15678
[目的]提出一种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复方板蓝根颗粒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首先应用光谱仪获得6种复方板蓝根颗粒的光谱曲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模型进行检测。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以每一个样品的前7个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节点,成分类型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节点,建立一个7(输入节点)-7(隐含层节点)-2(输出节点)的3层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复方板蓝根颗粒中靛蓝和靛玉红2项指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4%和4.72%,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的符合程度很高,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结论]新模型可用于复方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检测和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主要探讨板蓝根中靛玉红的最优超临界萃取工艺。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及分离压力四个因素对板蓝根中靛玉红的影响;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靛玉红的含量。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萃取压力30MPa、分离温度30℃及分离压力12MPa。  相似文献   

5.
板蓝根中靛蓝和靛玉红的提取及其质量分数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直接比色法测定板蓝根中靛蓝、靛玉红的质量分数。对靛蓝、靛玉红在240~700nm波段进行扫描,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01和531nm。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靛蓝、靛玉红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为75%时,靛蓝和靛玉红的提取物得率最高;提取时间为4h时,靛蓝和靛玉红的提取物得率最高。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药材粒度40目,提取时间4h,乙醇体积分数75%,此时,提取物得率达1.74%。  相似文献   

6.
摘 要:采用HPLC法对3个不同产地马蓝茎、叶中的3种中药效成分(靛玉红、靛蓝、色胺酮)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马蓝中的药效成分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靛玉红、靛蓝含量在11月份都达到最大值,是提取靛玉红和靛蓝的最佳时期;而适宜于色胺酮提取的最佳时期在10月份。因此,可以根据马蓝提取物质的不同选择其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7.
枸杞甜菜碱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甜菜碱含量,以确定适宜的甜菜碱含量测定方法。试验采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枸杞甜菜碱,分光光度法和NH2柱未经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甜菜碱含量。结果表明,NH2柱未经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所测甜菜碱含量明显高于分光光度法。试验认为,NH2柱未经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枸杞甜菜碱含量,可用于枸杞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苏丹红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食品中苏丹红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概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用于检测食品中苏丹红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废弃油脂中胆固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用油中胆固醇含量,以630 nm为测定波长,720 nm为参比波长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与液相色谱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精密度RSD为1.26%,加标回收率101.9%~110.7%,线性范围8.0~40.0μg/ml,试验结果与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接近。[结论]经实际样品验证,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好等特点,且无需分离即可消除谷甾醇的干扰,可用于含废弃动物油脂的植物油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分别对儿童抗病毒颗粒中的大青叶、黄芩、柴胡进行定性鉴别,并运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青叶中靛玉红的含量,从而建立儿童抗病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控制方法。通过TLC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大青叶、柴胡和黄芩的特征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靛玉红在0.806μg/mL~12.264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值为0.90%。本方法结果准确可信,操作简单可行,为儿童抗病毒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阮洪生  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12-3713
[目的]开发一种板蓝根保健饮料。[方法]以板蓝根、乳糖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辅料配比,优选制备板蓝根泡腾片固体饮料的生产工艺。[结果]板蓝根泡腾片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板蓝根提取药粉25%,维生素C 4%,乳糖20%,柠檬酸28%,碳酸氢钠1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6%,聚乙烯吡咯烷酮3%,聚乙二醇6000 2%。[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符合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12.
大青叶对小菜蛾杀虫活性部位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提取大青叶中的活性物质,并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对提取物依次萃取,采用叶碟法测定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毒杀活性以研究大青叶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部位。小菜蛾取食正丁醇提取物浸泡的甘蓝叶片后,24 h即全部死亡,取食石油醚、氯仿提取物浸泡的甘蓝叶片后,96 h全部死亡,取食乙酸乙酯、乙醇提取物浸泡的甘蓝叶片的小菜蛾幼虫在144 h内有不同程度死亡。结果表明:大青叶的各萃取物对小菜蛾均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中正丁醇和石油醚提取物中均含有较强毒杀小菜蛾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吡虫啉在金银花、大青叶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及消解动态。样品经乙腈提取,再经NH2柱净化,用UPLC-MS/MS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在金银花中的半衰期为1.71~1.58 d,在大青叶中的半衰期为2.45~1.97 d,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在金银花及大青叶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0.3%~83.1%、81.8%~85.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5%~6.3%、3.1%~5.0%。  相似文献   

14.
从板蓝根饮片中分离出糖基化蛋白,体外构建纳米颗粒,并对所形成胶体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行表征。经SDS-PAGE鉴定板蓝根饮片粗提液中存在3个主要的糖基化蛋白,用这些蛋白构建的纳米颗粒的粒径约为50 nm。MDCK细胞试验表明,蛋白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光强对大青叶基原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生长、药材大青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大青叶基原植物菘蓝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方法  在100%全光照、60%全光照、20%全光照下种植菘蓝,观测菘蓝生长旺盛期叶片生长情况,同时测定大青叶靛蓝、靛玉红、总黄酮、总多糖、总游离氨基酸等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和抗氧化活性。  结果  菘蓝叶片生长与光强呈正相关,100%全光照组的菘蓝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叶面积均为最高;大青叶靛蓝、总黄酮、总多糖质量分数均随着光强的降低而降低,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靛玉红质量分数随光强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0%全光照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但100%全光照组与20%全光照组间差异不显著;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随着光强的降低而升高。抗氧化活性与光强呈正相关,20%全光照组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半清除率(IC50)显著高于60%全光照组和100%全光照组(P<0.05)。  结论  100%全光照下大青叶药材产量最高,且内在品质最好,较60%和20%全光照更适合栽培。表8参39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利用大孔树脂柱脱除板蓝根水煎液中的铜、铅、镉。[方法]分别探讨了过柱速度、水煎液中铜、铅、镉的初始浓度、板蓝根煎药浓度以及树脂再生对重金属脱除率的影响,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过柱前后水煎液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过柱速度、重金属初始浓度、板蓝根煎药浓度以及树脂再生对脱除铅和镉的影响不大,两者的脱除率都很高;而对铜的脱除率有一定的影响。过柱前后样本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表明,经过D751大孔树脂柱处理后,板蓝根水煎液主要成分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为板蓝根水煎液中铅、镉和铜的脱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占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73-11774,11777
[目的]研究影响板蓝根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外观质量、溶散时限和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以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9:1)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比例为1:3,药液温度为80℃,二甲基硅油为冷凝剂,冷却液温度为5℃,滴速为50d/min,滴距为7cm,制得的滴丸外观质量好、溶散时限短、丸重差异小,与颗粒剂比较吸湿性小。[结论]该滴丸质量稳定,重现性好,设备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大青叶质量的灰色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海霞  周莲  吴启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84-5484
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大青叶药材质量评价的灰色模式识别模型。按质量等级,10个不同产地的样品被划分为5类。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与统计模式识别模型比较,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具有计算简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