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色素沉着性状的科学研究,对可能与安义瓦灰鸡"五灰"表型有贡献的主效基因(基因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阐明瓦灰鸡表型的潜在分子机制,有利于应用分子手段为瓦灰鸡的提纯复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江西省安义县发现了1个以"灰羽"为特征的小型珍稀地方鸡种——安义瓦灰鸡。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对安义瓦灰鸡的调查结果,讨论了对其的抢救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安义瓦灰鸡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利用安义瓦灰鸡,针对其体型外貌和主要生产性能进行了6个世代的选育,使安义瓦灰鸡的灰羽特征更加明显,体形外貌基本一致,主要生产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江西省3个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为江西省家禽群体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利用飞行质谱分型技术对宁都黄鸡、白耳黄鸡、安义瓦灰鸡3个群体(463只个体) 1号染色体上的2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计算每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表观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结果显示,所有位点在3个群体中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1.636、0.367和0.291,其中白耳黄鸡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最高(1.684、0.387和0.303),安义瓦灰鸡最低(1.562、0.328和0.262)。遗传距离和系统聚类结果显示,3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都比较高,安义瓦灰鸡和白耳黄鸡2个群体聚为一类,宁都黄鸡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5.
PRLR和SPEF2基因重复是鸡快慢羽表型的分子基础,为探究羽型的分子调控机制,本试验量测了19和21胚龄(E)的快慢羽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度,采用RT-qPCR检测鸡胚翅羽PRLR、SPEF2、BMP2和FST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9E时坝上长尾慢羽鸡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1.35 mm(P<0.05),慢羽表型不明显;而此时太行慢羽鸡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0.42 mm(P>0.05),慢羽表型明显。PRLR和SPEF2在2个品种慢羽鸡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分别在1.4和2.0倍以上;SPEF2在21E坝上长尾快慢羽鸡表达均显著高于19E(P<0.05)。BMP2表达在坝上长尾慢羽鸡中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而在不同胚龄太行快慢羽鸡中则无显著差异(P>0.05);FST在19E坝上长尾慢羽鸡中表达量最低(P<0.05),而太行鸡19E的慢羽鸡表达量最高(P<0.05)。综上,太行鸡在19E已表现慢羽表型,而坝上长尾鸡的慢羽表型在21E才呈现;推测PRLR和SPEF2在慢羽翅羽毛囊中的高表达,以及BMP2和FST在太行鸡和坝上长尾鸡翅羽毛囊中的差异表达,参与慢羽表型的形成。本试验的研究发现为阐明鸡羽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安义瓦灰鸡进行了快羽和慢羽纯系的选育研究,其快羽、慢羽纯系配套后代的自别雌雄准确率达94.96%以上。探讨了羽速基因对安义瓦灰鸡产蛋性能、蛋品质、早期生长速度、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5~6周龄慢羽鸡的平均体重显著大于快羽鸡;快羽公鸡的头重极显著地大于慢羽公鸡,慢羽母鸡的半净膛重和脚重均显著地大于快羽母鸡;快羽纯系的62周龄产蛋量极显著地低于慢羽纯系;其他性能在快羽、慢羽纯系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羽色不仅是家鸡的重要外观特征,因其影响优质活禽上市时消费者的选择,进而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基因在江西地方鸡种中的变异及其对羽色的影响.[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MC1R基因在333个源自东乡绿壳蛋鸡、余干乌骨鸡、南城黑鸡、安义瓦灰鸡、白耳黄鸡、宁都黄鸡、康乐黄鸡、丝羽乌骨鸡、崇仁麻鸡和修水黄羽乌鸡的个体的变异位点进行鉴别,随后利用PHASE软件构建上述变异位点在各鸡群体中的单倍型并分析其与羽色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到MC1R基因变异位点15个,包括10个错义突变位点、4个同义突变位点和1个缺失突变位点,其中c.366C>G(p.122Ile>Met)和c.547_549delAAC(p.183delAsn)为新发现的变异位点;共检测到31种单倍型(H0-H30),其中6种为新单倍型(H11、H14、H15、H16、H17和H27)并只出现于黄羽和白羽个体中.黑羽个体(东乡绿壳蛋鸡、余干乌骨鸡和南城黑鸡)均含有单倍型H4或H2,二者共同含有c.212T>C(p.71Met>Thr)和c.274G>A(p.92Glu>Lys)位点,其中东乡绿壳蛋鸡仅具有H4一种单倍型.灰羽个体(安义瓦灰鸡)均携带H4或H5单倍型且H5比前者多含有c.636G>A和c.637T>C(p.213Cys>Arg)2个变异位点.此外,单倍型H7比H4多含有c.644A>C(p.215His>Pro)位点,其中黑羽个体中未发现有CC突变型.黄羽群体(白耳黄鸡、宁都黄鸡、康乐黄鸡和修水黄羽乌鸡)的优势单倍型主要为H24和H25.白羽群体(丝羽乌骨鸡)的优势单倍型为H7和H15.[结论]MC1R基因在江西地方鸡种中变异丰富,c.212T>C(p.71Met>Thr)、c.274G>A(p.92Glu>Lys)和c.644A>C(p.215His>Pro)位点与江西地方鸡黑羽形成相关,可将其作为中国地方鸡黑羽性状选育的特异性分子标记;H5单倍型的c.637T>C(p.213Cys>Arg)位点可能与安义瓦灰鸡"灰羽"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继宁都黄鸡之后,又一优秀的江西地方鸡品种——安义瓦灰鸡正在大力开发。该品种不仅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广、抗逆及抗病性强等特点,而且具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的优点.尤其是它的灰羽、灰皮、灰(毛)脚、灰喙等特征,形似飞鸽更为罕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安义瓦灰鸡IGF-1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到该基因第1外显子有1处突变,表现为3种基因型,其中AA基因型的频率最高,BB基因型的频率最低,A等位基因的频率远高于B。多态信息含量分析表明,该位点属于中度多态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多趾是丝羽乌骨鸡的品种特征之一,但其多趾发生的分子机制尚未知。Lmbr1基因是人和鼠轴前多趾的关键候选基因,其同源基因是否是鸡多趾表型的关键候选基因值得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多趾的丝羽乌骨鸡和四趾的白洛克肉鸡杂交建立的资源家系为研究素材,采用直接测序和PCR-SSC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鸡lmbr1基因内含子13的克隆、多态分析及其在不同物种的序列保守性比较、单体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与趾型的关联分析。【结果】从内含子13检测到4个SNPs,发现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构成的单体型在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间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PCR-SSCP基因型在资源家系亲代和F2代均呈现与趾型的显著关联。【结论】 鸡lmbr1基因内含子13变异与调控鸡多趾表型的特异性位点紧密连锁,鸡lmbr1基因应是鸡多趾表型的重要候选基因,今后应进一步加大鸡lmbr1基因全基因组水平和其临近区域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鸡羽色性状基因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a)羽色受多基因调控,已经有越来越多羽色相关基因与突变被定位,包括扩 展位点基因座、深褐色基因座、花斑基因座、横斑表型相关基因、真黑素稀释基因座等。就羽色形成的机理,对羽色基 因座位对应的表型情况和基因座位对应的编码基因以及致因突变进行了综述。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如何通过分子方 法剔除对优质鸡育种不利的羽色基因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拥有丰富的肉鸡遗传资源,开展肉鸡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评价,深度发掘优异种质、优异基因是进一步利用分子辅助标记选择、基因组育种和基因编辑等分子编写育种方法,开展我国肉鸡创新育种的基础。针对目前我国肉鸡育种中仍存在屠宰性能、屠体外观、饲料转化率等表型生产性能测定准确性低、遗传评估效果差以及地方鸡品种出现乱杂乱配,导致部分重要的地方鸡种遗传资源流失等问题,该文总结了近年来肉鸡饲料利用率精准测定、屠体外观、肉品质精准测定和评价方法等进展情况以及肉鸡品种精准鉴定和分子身份证研究进展情况,进一步提升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率,展示了肉鸡鸡冠、毛囊密度、皮肤颜色等屠体外观和肉品质等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挖掘和鉴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基因芯片和基因组育种技术开展我国黄羽肉鸡配套系和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育种情况;提出我国肉鸡育种发展方向,通过开发和利用肉鸡表型组测定技术体系,结合基因组育种、基因编辑技术等现代分子编写育种技术,加快黄羽肉鸡核心经济性状选择的遗传进展,提升黄羽肉鸡产业竞争力;黄羽肉鸡的重要趋势是要向屠宰加工型发展,小型白羽肉鸡近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我国自主培育的...  相似文献   

13.
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 cells)体外培养方法,用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和重组鸡白细胞介素4(rIL-4)体外诱导鸡骨髓细胞分化为DC,然后通过形态观察、表型鉴定及功能分析来初步鉴定所培养的DC。试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表面不规则,有显著的树突状突起,呈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表面CD11c和MHCⅡ分子的表达量分别为69.3%和63.0%。经脂多糖或CpG-ODN刺激24 h后的DC,其表面成熟分子标志CD40和CD86上调表达,同时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能在体外制备出大量具有较高纯度的鸡骨髓源DC,并具有体内DC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CaNAα在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2个品种鸡生长发育早期不同表型肌肉中的表达规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清远麻鸡(慢生型)和隐性白羽鸡(速生型)3种表型肌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CaNAαmRNA在0、1、3、5、7、9周龄时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除清远麻鸡比目鱼肌外,2个鸡品种中其他表型肌肉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2个鸡品种趾长伸肌的表达量均在1周龄时最高,清远麻鸡7周龄时降至最低,而隐性白羽鸡5周龄时降至最低;腓肠肌外侧头和比目鱼肌CaNAαmRNA的表达峰值在清远麻鸡中出现在3周龄,而在隐性白羽鸡中则出现在9周龄;总体而言,CaNAαmRNA在比目鱼肌中的表达量要低于其在趾长伸肌和腓肠肌外侧头中的表达量;品种间比较发现,CaNAαmRNA在清远麻鸡3种表型肌肉的表达量在0和3周龄时均高于隐性白羽鸡,而在9周龄时则均低于隐性白羽鸡,3周龄时2个品种鸡差异倍数最高。研究结果提示,鸡肌肉CaNAαmRNA表达发育模式具有品种、年龄和表型特异性,并可能与鸡肉品质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以优质鸡矮小型品系S4母系第3世代为素材,估测其12周龄体重和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2周龄体重、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开产蛋重、43周龄体重、43周龄蛋重、43周龄产蛋数和种蛋合格率的遗传力分别为0.3324、0.3178、0.3412、0.2336、03609、0.4206、0.3005和0.1684.开产日龄与12周龄体重、开产体重和43周龄产蛋数呈表型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423、-0.351和-0.428,而与开产蛋重和种蛋合格率呈表型极显著正相关(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265和0.395,P0.01),还与开产蛋重呈遗传正显著相关(表型相关系数为0.262,P0.05);开产体重与43周龄产蛋数呈表型极显著正相关(表型相关系数为0.357,P0.01),与开产蛋重和种蛋合格率同时呈遗传和表型极显著正相关(遗传和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和0.422,P0.01);其他各指标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和表型正负显著关联性(P0.01或P0.05).因此,今后在对开产日龄、产蛋数和种蛋蛋重为主的繁殖指标进行优质鸡矮小型品系的个体选择时,应多方面权衡考虑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制定最适宜的家系综合选择指数.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麒麟公鸡慢羽纯合子的分子检测方法,以加快纯合慢羽系及其配套系的育种速度,利用鸡性连锁羽速基因K/k中慢羽基因K与禽白血病内源性病毒基因ev21的紧密连锁关系,选择241只(直观鉴定171只为表型慢羽,70只为表型快羽)140日龄麒麟公鸡,应用PCR扩增URa和URb基因以鉴定其快、慢羽型,再扩增ev21基因,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慢羽鸡扩增产物进行消化,检测基因型为纯合子的慢羽公鸡。麒麟鸡羽速类型检测结果显示,慢羽公鸡(170只)2条带,快羽麒麟公鸡(71只)1条带。慢羽公鸡酶切基因分型结果显示,酶切后有2条带的为ev21缺失个体(72只),有3条带的是杂合个体(94只),有1条带的为纯合个体(5只)。综上,可以利用ev21插入位点鉴定麒麟鸡基因型是否为纯合的慢羽个体。  相似文献   

17.
在同一饲养与实验条件下,对我国12个主要地方鸡品种进行了系统种质测定;并根据表型标记进行地方鸡种间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12个地方鸡品种分为4个类群:油鸡、斗鸡、固始鸡、藏鸡、大骨鸡和白耳鸡一类;仙居鸡、乌骨鸡和茶花鸡集成第2个类群;萧山鸡和鹿苑鸡集成第3个类群;狼山鸡自成一类。  相似文献   

18.
瓦灰霉主要由球黑孢霉菌引起,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100%,与银耳及其伴生菌共同生长在段木上,并争夺营养,严重影响银耳产量和品质,瓦灰霉的菌源分布广泛,其发生与菌种,栽培管理水平密切相关。选用优良银耳菌种,接种前用特克多浸棒或涂抹耳棒以及实施规范化栽培管理,可有效抑制病害,提高银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在杜仲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重要数量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定位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已定位的分子标记对41株杂交子代优良单株进行检测,依据优良单株表型值与对应分子标记效应值或标记组合效应值之和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出检测效率较高的分子标记或标记组合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同时结合表型选择,选出不同目标性状表现良好的优良单株。筛选得到6个检测效率较高的分子标记或标记组合:与树高相关的分子标记(DZ200-350)、与地径相关的分子标记组合(em15me23-360和em12me11-300)、与产叶量相关的标记(em31me26-160)、与杜仲胶含量相关的标记(em49me3-150)、与绿原酸含量相关的标记(em10me28-170)和与芦丁含量相关的标记(em7me28-240);通过优良单株4~6年生表型性状不同年龄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杜仲早期表型选择以植株达到6年生为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表型选择在不同性状中检测结果一致的优良单株均占55%以上,最高可达90%。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表型选择在不同性状检测结果的较高一致性,间接验证建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的选择高效性。建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对加速杜仲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右玉鸡品种资源现状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对我国优良原始地方家禽品种右玉鸡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生存状况令人堪忧。研究表明,右玉鸡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与经济性状密切相关,是优异的家禽育种遗传资源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