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瘤胃掏空技术定量测定不同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饲料对瘤胃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1在采食后2~8h,瘤胃内容物干物质的存留量最低,而日粮3在采食后2~8h,瘤胃总氮的存留量最高,与其他两种日粮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豆粕+玉米和豆粕+小麦瘤胃液氨氮数量和细菌氮的数量在采食后2~8h始终高于猪血粉+玉米(P0.05),但豆粕+小麦在采食2h后瘤胃液氨氮开始下降,而豆粕+玉米至采食后8h开始下降。因此,日粮1和日粮3在牛瘤胃蛋白质代谢模式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观察其4种粉碎粒度豆粕(细粉豆粕、中粉豆粕、未粉豆粕和粗粉豆粕)对绵羊瘤胃发酵和豆粕瘤胃外流速度(铬标记方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粉碎粒度豆粕对瘤胃液pH没有显著影响。瘤胃NH3-N浓度具有随着豆粕粉碎粒度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但统计差异不显著。细粉豆粕在瘤胃中的分解速度快于粗粉和未粉豆粕(P>0.05),未粉豆粕组NH3-N浓度在采食6h后比其它3组低10.35%~15.60%,而粗粉豆粕组瘤胃NH3-N浓度在采食8h后比其它3组高6.28%~13.07%。细粉豆粕、中粉豆粕、未粉豆粕和粗粉豆粕通过瘤胃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5.8%、4.5%、5.0%和4.8%,前3组羊粪中Cr2O3浓度高峰出现时间为饲喂后40h,而粗粉豆粕在44h。未粉豆粕在瘤胃中的外流速度适中,而蛋白质分解量较少,未粉豆粕可直接利用在反刍动物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选24只空怀期小尾寒羊母羊,采用2×2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A11.0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A21.5倍中国肉羊饲养标准),不同粒度(B1不粉碎、B2粉碎)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对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食后2~8h,绵羊瘤胃液pH先降低后升高,在6.21~6.80之间波动,1.5倍营养水平极显著降低了绵羊食后2h和4h的瘤胃液pH(P<0.01),显著降低了绵羊食后6h的瘤胃液pH(P<0.05).在各时间点,采食1.5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瘤胃液总氮、尿素氮和蛋白氮浓度,极显著高于采食1.0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P<0.01).在食前、食后2h和4h,采食含1.5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瘤胃液氨氮浓度极显著高于采食含1.0倍营养水平TMR的绵羊(P<0.01).在食后2、4、6h,采食粉碎TMR的绵羊瘤胃液氨氮浓度显著低于采食未粉碎TMR的绵羊(P<0.05),但瘤胃液尿素氮浓度变化规律却相反(P<0.05).采食1.0倍营养水平和未粉碎TMR的绵羊瘤胃液挥发性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采食1.5倍营养水平和粉碎TMR的绵羊(P<0.01).据此认为:绵羊饲喂TMR,瘤胃液pH波动范围较小,有利于维持瘤胃内环境的平衡;饲喂1.5倍营养水平TMR,绵羊瘤胃液总氮、氨态氮、尿素氮和蛋白氮浓度升高,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有利于提高绵羊生产性能.饲喂粉碎TMR,绵羊瘤胃液总氮、蛋白氮和尿素氮浓度升高,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微生物对蛋白的分解减少,过瘤胃蛋白的比例增加,从而提高了蛋白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富硒益生菌(SP)对山羊瘤胃发酵和瘤胃液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以8头装有永久性瘘管的山羊为对象,采用4×4拉丁方设计,进行4期试验,每期15 d。日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8(LSP)、16(MSP)和32(HSP)mL.d-1的SP。结果表明:日粮添加SP能显著影响山羊瘤胃pH值(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P<0.05)、微生物蛋白(P<0.05)和trans11-C18∶1浓度(P<0.05);并有升高瘤胃乙酸比例(P=0.08)、α-C18∶3浓度(P=0.07)以及降低瘤胃丁酸比例(P=0.05)、氨氮浓度(P=0.08)的趋势。说明日粮添加SP对缓解瘤胃pH值的下降,促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和对氨氮的利用,以及提高瘤胃液α-C18∶3和共轭亚油酸前体trans11-C18∶1的含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体外批次发酵、瘤胃灌注和持续动态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等不同方法评价包被缓释尿素的瘤胃缓释效果。[方法]体外发酵试验:选取1种普通尿素和4种商业包被缓释尿素,体外培养24 h,采集不同时间点(0、1、3、6、9、12、24 h)发酵液测定氨氮浓度,将筛选出缓释效果最好的缓释尿素用于进一步的研究。瘤胃灌注试验:12只体重(平均27.6 kg)相近的安装有瘤胃瘘管的育肥公湖羊,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向瘤胃中灌注剂量为日干物质采食量0.5%的普通尿素或日采食量0.55%的缓释尿素(等氮当量),灌注后不同时间点(0、1、3、6、9、12和24 h)采集瘤胃液,测定pH值和氨氮浓度。人工瘤胃试验: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3.5%的豆粕(普通日粮组)、0.5%的普通尿素(普通尿素组)和0.55%的缓释尿素(缓释尿素组),使用玉米补充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组能量的缺乏;试验重复3次,每次持续7 d(4 d适应期和3 d采样期),采样期每天早上投料前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发酵液和溢流液,测定发酵参数和微生物蛋白浓度。[结果]体外发酵试验:在发酵开始的9、12 h,缓释尿素A组的氨氮浓度显著低于普通尿素...  相似文献   

6.
亚麻籽木脂素在山羊瘤胃中的转化及其对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只(4♂、2♀)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及临时性颈静脉插管的淮南山羊,进行交叉试验.试验期按体重灌胃50 mg·kg-1质量分数为20%亚麻籽木脂素提取物,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脂素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研究亚麻籽木脂素在山羊瘤胃中的转化及其对瘤胃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照期瘤胃液中存在较低质量浓度的亚麻籽木脂素(0.003 mg·mL-1)、肠内酯(0.007 mg·mL-1)及肠二醇(0.017 mg·mL-1),但血清中未检测出木脂素成分.灌胃木脂素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瘤胃液及血清中上述3种动、植物木脂素含量;同时,木脂素化合物使总脱氢酶活性升高25.5%(P>0.05),并使瘤胃液pH值和氨氮含量分别降低1.1%(P<0.05)和36.3%(P<0.01),微生物蛋白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分别升高70.1%(P<0.01)和37.4%(P<0.01).结论:在饲喂青干草及豆粕型精料日粮条件下,瘤胃液中存在植物木脂素和2种最主要的动物木脂素.灌胃亚麻籽木脂素提取物后能显著提高3种木脂素含量,且均能被吸收进入血液.木脂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瘤胃内微生物活性,从而改善瘤胃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粗蛋白质(CP)对奶牛瘤胃和组胺浓度的影响。试验选取装有瘤胃瘘管、非怀孕的干奶期奶牛6头,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饲粮中CP、高瘤胃非降解蛋白(RUP)和瘤胃降解蛋白(RDP)的含量分别为112、259和266g·kg(-1)干物质。奶牛饲喂浓缩料7.7kg和稻杆2.7kg。结果表明,日粮中高浓度RDP可显著增加氨、瘤胃液中的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和组胺浓度(P<0.05),但添加高RUP和高RDP对瘤胃液pH影响都不显著(P>0.05)。饲喂高RDP和高RUP组血浆尿素氮浓度高于饲喂低蛋白日粮组。瘤胃中组胺浓度的上升从生理上说是和日粮CP水平不相关的,因为补充CP对瘤胃pH并没有影响。因此,CP、瘤胃pH和瘤胃组胺浓度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黄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应用短期人工瘤胃发酵技术研究日粮组合效应对瘤胃液pH、NH3-N含量和不同发酵时间(2、4、8、12、24 h)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实测值与加权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pH值间不存在日粮组合效应.NH3-N含量实测值与加权平均值差异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9.
用3头装有瘤胃瘘管的成年杂交牛饲喂加入0、4%和8%玉米油的稻草和精料混合料(2:1)日粮,按3×3拉丁方试验设计,在饲喂后2、4、6、8h瘤胃液取样。试验结果表明,添加4%和8%玉米油时瘤胃液pH值、NH_3-N浓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提高NH_3-N浓度的趋势;瘤胃TVFA浓度依玉米油添加量产生不同的结果,添加玉米油4%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提高的趋势;添加8%玉米油时显著降低瘤胃TVFA和乙酸浓度(P<0.05),分别下降9.81%和14.35%;丙酸、丁酸浓度基本不受影响(P>0.05);添加玉米油会导致乙酸/丙酸比例降低,从3.75:1分别降到3.26:1和3.14:1。  相似文献   

10.
不同蛋白源日粮对绵羊瘤胃氨基酸和肽释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 3只绵羊 ,采用 3× 3拉丁方设计研究不同蛋白源 (豆粕、鱼粉 ,玉米蛋白粉 )日粮对绵羊瘤胃肽和氨基酸释放影响 ,结果表明 :采食后 1h是氨基酸和肽释放的高峰。各处理组瘤胃内游离氨基酸组成 (采食后 6h内的平均值 )与饲料蛋白源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比 ,组氨酸 ,半胱氨酸 ,丙氨酸具有增加的趋势。鱼粉组、玉米蛋白粉组的肽氨基酸氮平均释放量 (采食后 6h内平均数据 )高于豆粕组 ,分别为 11.7mg氮 L ,9.0 1mg氮 L ,1.80mg氮 L。各处理组释放肽的氨基酸残基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 ,各组含量相对比例较高的有天冬氨酸 ,谷氨酸 ,酪氨酸和组氨酸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肉牛瘤胃疾病对瘤胃内环境的影响,采集患病肉牛瘤胃液进行pH、纤毛虫数量和活力的测定,并镜检瘤胃切片.结果表明,肉牛患瘤胃疾病时,一般引起瘤胃液pH降低,酸中毒时,均值为5.03,纤毛虫活力明显减弱,数量显著下降,最低纤毛虫数量为0.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主要的病变为瘤胃出血、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和固有膜损伤.可见,肉牛瘤胃疾病能极大地影响瘤胃内环境,进而影响牛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干黄玉米秸秆经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ICSE)预处理后微贮产品营养成分及奶牛瘤胃营养物质消失率的变化规律,使用气压2.0MPa保持150s、气压1.8MPa保持200s和气压1.2MPa保持200s3组预处理条件,每组4个重复,用ICSE技术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接种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微贮60d;微贮后的秸秆产品进行氨基酸成分分析、主要营养成分测定和真菌毒素含量检测;采用尼龙袋法测定并评价微贮秸秆产品的奶牛瘤胃干物质消失率。结果表明:1.8 MPa 200s预处理后微贮饲料的品质最佳,其中粗蛋白质含量10.85%,是2.0MPa 150s预处理组(5.99%)近两倍(P0.05),高于对照组(8.38%)和1.2 MPa 200s预处理组(10.46%);1.8MPa 200s预处理组的奶牛瘤胃干物质消失率也最高,达到77.36%,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2MPa 200s预处理组(P0.01),显著高于2.0MPa 150s预处理组(P0.05)。综上,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预处理结合乳酸菌微贮后的干黄玉米秸秆品质较好,在反刍动物养殖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oscorea opposite waste(DOW)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blood parameters, rumen fermentation and rumen microbiota of weaned lambs. Sixty healthy weaned Small-Tailed Han lambs(male,(22.68±2.56) kg initially) 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Four levels of concentrate: 0(control, CON), 10%(DOW1), 15%(DOW2) and 20%(DOW3), were replaced with DOW in the basal diet as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mbs fed the DOW2 diet had a higher(P&l...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对独龙牛的瘤胃纤维素酶基因资源进行筛选及酶学特性研究,为后续开发利用新的纤维素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揭示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作用机理打下基础.[方法]提取独龙牛瘤胃微生物中的大片段基因组DNA,构建瘤胃微生物基因组文库,并进行纤维素酶活性筛选,筛选获得的高活性基因经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酶学性质研究.[结果]从独龙牛瘤胃中共获得20352个阳性克隆,白斑率达92%,构建的瘤胃微生物基因组文库容量899.6 Mb,空载率1.82%.从瘤胃微生物基因组文库筛选获得2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阳性克隆(B1和B2),其中,B1基因序列长1230 bp,编码409个氨基酸,基因编码产物与来自Ruminococcusalbus纤维素酶基因编码产物(β-1,4-内切葡聚糖酶,GenBank登录号P23661.1)的覆盖率高达99%,其同源性高达97%;B2基因序列长1002 bp,编码333个氨基酸,基因编码产物与Unculturedmicroorganism纤维素酶基因编码产物(纤维糊精酶,GenBank登录号ADB80112.1)的覆盖率高达99%,其同源性为83%.B1和B2基因可在Rosetta原核表达宿主菌中成功诱导表达,B1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40℃;B2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40~50℃.[结论]从构建的独龙牛瘤胃微生物基因文库中筛选获得2株具有较高活力的纤维素酶(B1和B2),其中,B1为β-1,4-内切葡聚糖酶,而B2为新的纤维糊精酶,可为纤维素的体外降解提供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功能筛选方法,从安徽白山羊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得到了6个纤维素酶的阳性克隆。对其中的1个阳性克隆进一步进行亚克隆和序列分析,获得一个新型纤维素酶基因开放阅读框,通过BLAST对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与来自Bacteroides cellulosilyticus DSM 14838的hypothetical protein具有51%的序列相似性和65%的同源性。并以p ET28a(+)为载体、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为宿主菌,对新型酶基因进行高效重组表达,并对该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活体瘤胃动力学测定装置检测小麦粉喷洒甲醛后小麦蛋白过瘤胃保护作用,探讨蛋白保护对3头水牛瘤胃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与对照期相比,瘤胃平滑肌收缩力平均提高127.8%(P<0.01).15 min内,瘤胃平均蠕动持续时间延长76.3%(P<0.05).瘤胃蠕动频率下降34.0%(P<0.05).证明所建立的活体瘤胃动力学检测技术能够定量检测到小麦蛋白过瘤胃保护后瘤胃排空加快.这对于有效地提高饲料蛋白利用率具有积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瘤胃内由古茼驱动的甲烷生成不仅消耗了6%~10%的日粮能量摄入,而且生成甲烷气体是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瘤胃古茵甲烷代谢调控成为关系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课题.全面认识瘤胃中古菌多样性是寻找广谱、长效的瘤胃产甲烷调控方法的基础.通过对公共数据库中收录的3 112条瘤胃古茵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类和多样性预测分析,发现现有的古茵特异性引物与一些古菌种属的16S rRNA基因序列之间存在许多错配.瘤胃古茵群落在种属水平上的多样性较低,甲烷短杆茵(Methanobrevibacter)占到总数的70.1%,嗜酸球茵(Picrophilus)和甲烷球形茵(Methanosphaera)分别占13.5%和5.8%.瘤胃产甲烷古菌群落的组成也因受到宿主类型、日粮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些结果拟为寻找一种高效、广谱的瘤胃古菌产甲烷活性的调控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体外分离培养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可为奶牛瘤胃生理功能和吸收机制研究和永生化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奠定基础。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从奶牛瘤胃组织中分离出瘤胃上皮细胞,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CK-8检测细胞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酶染色鉴定细胞的衰老以及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来鉴定瘤胃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以稳定的培养出瘤胃上皮细胞并且能够在体外传代大约5代;2)通过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的观察呈单层"岛屿状";3)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角蛋白抗原能够发出绿色荧光;4)奶牛瘤胃上皮细胞传至第5代,β-半乳糖苷酶被染成蓝色,同时,细胞出现衰老和停滞生长;5)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奶牛瘤胃上皮细胞的染色体数为60条。研究发现通过酶消化奶牛瘤胃组织能够获得奶牛瘤胃上皮细胞,但只能传至5代。  相似文献   

19.
奶牛瘤胃胃液微生物总DNA的提取和纯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建立了从奶牛瘤胃液中提取混合微生物总DNA的方法,对现有的方法进行改进使其适合于瘤胃混合微生物总DNA的提取。粗提后的瘤胃DNA可以直接扩增出16SrDNA。提取效率为每毫升瘤胃液的DNA提取量为0.1~0.3μg。通过SiO2回收进行纯化,纯化回收率达到34%~50%;用clean-up试剂盒纯化,纯化率可达到85%以上。经过纯化后的DNA可进行其它的分子生物学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