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无性系茶树品种中茶108和陕茶1号在汉中地区的抗性、适应性、生长表现和绿茶品质试验研究,旨在为汉中茶产业发展提供适宜的无性系良种。结果表明,中茶108和陕茶1号茶树的适应性好,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均强,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育芽能力强。中茶108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期在3月下旬,比福鼎大白茶早5~8 d,陕茶1号物候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中茶108和陕茶1号所制绿茶品质优良,宜在汉中地区栽培及推广。并且总结了中茶108和陕茶1号无性系在汉中地区的快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姜燕华  王丽鸳  成浩  韩震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791-1792
望海茶1号是宁海当地茶树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经对其种植成活率、叶片、花朵、芽叶等形态性状、春梢物候期、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等方面的调查,得出该品种成活率高、适应性强、发芽早、芽叶肥壮、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适宜制作高档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贵州茶园主要害虫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和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发生动态及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为害情况,探讨不同品种茶树对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为抗性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翻叶法调查12个贵州茶树主栽品种上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动态,采用虫量比值法对12个茶树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合相关分析,基于春秋两季1芽2叶期、芽叶色泽、茸毛密度、茸毛长度、1芽3叶长、1芽3叶百芽重、叶长、叶宽等农艺性状调查数据,明确茶树主要农艺性状与品种抗性间的关系。【结果】贵州茶园中茶棍蓟马年发生动态呈大小峰趋势,大峰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上旬,小峰出现在9月中旬-10月上旬;小贯小绿叶蝉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第1峰出现在7月中下旬,第2峰出现在10月上旬-11月中旬。12个茶树品种中,苔选0310和黔辐4号为茶棍蓟马高抗品种;乌牛早、金观音和中茶108为茶棍蓟马高感品种;黔湄601为小贯小绿叶蝉高抗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小贯小绿叶蝉高感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芽2叶期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与小贯小绿叶蝉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1芽3叶长和茸毛密度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茸毛长度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芽叶色泽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正相关。【结论】苔选0310、黔辐4号和黔湄601对茶棍蓟马及小贯小绿叶蝉均具有在一定的抗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对我国主要茶树品种(品系)进行了低氟含量的筛选和选育。目前,共初选出每千克1芽5叶茶叶中氟含量低于300毫克的茶树品种(品系)35个。根据低氟茶树品种现有栽培面积、分布以及对青砖茶、茯砖茶和康砖茶的适制性研究,从中提出5个重点示范推广的低氟高品质黑茶品种,分别为中茶108(159.1毫克,夏茶1芽5叶氟含量,下同)、中茶302(106.6毫克)、湘波绿2号(134毫克)、茗丰(127.3毫克)、槠叶齐(129.4毫克)。其中茯砖茶地区(湖南)主要推广湘波绿2号、茗丰、槠叶齐;青砖茶地区和康砖茶地区主要推广中茶108、中茶302。  相似文献   

5.
为了丰富宜宾地区早茶茶树品种结构,促进宜宾早茶的多元化发展,引进峨眉问春、川茶3号2个特早生茶树品种进行引种试验,通过成活率、物候期、芽叶性状、品种抗性、茶叶适制性和感官审评研究,发现峨眉问春、川茶3号的成活率高,春梢发芽早,抗寒、抗旱能力强,茶多酚含量20%~25%,氨基酸含量高于4%,咖啡碱含量3%左右,酚氨比分别为6. 03、5. 00,适合制作绿茶,所制茶叶色绿润,栗香高长,滋味鲜爽回甘。综合峨眉问春、川茶3号引种宜宾的生物学性状和成茶品质特点,认为2个特早生茶树品种均适合作为早茶品种在宜宾引种栽培,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夏大豆品种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并比较了黄淮海6省育成的18个夏大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阜豆9765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2 833.35 kg/hm^2,较CK(冀豆12)增产11.84%;鲁96150和荷豆12产量并列第2位,平均为2 733.47 kg/hm^2,较CK增产7.89%;晋豆23产量居第3位,平均为2 600.01 kg/hm^2,较CK增产2.63%。但上述品种较CK均晚熟,生育期〉108 d,不适宜在沧州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7.
盛鹤明  苏有健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3):35-38,127
为探明不同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设置管状施肥、地膜覆盖、炭基改良剂和保水剂,4种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结合当地常规管理方式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的产量及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保水剂处理和管状施肥处理相对于对照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尤其是保水剂处理对保持茶园适宜的温湿度效果显著。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叶新梢的芽叶比例分布情况也有明显的影响,T4、T3的1芽1叶和1芽2叶所占的芽叶比例均明显高于CK,达显著差异水平。T4、T3处理的茶园可以显著提高高档芽叶比例,并可以更好的保持芽叶的持嫩度,使得高质量茶园鲜叶维持更为持久的采摘时段。T4、T1、T3处理的茶叶百芽干重和干茶产量均大于对照处理,百芽干重分别比对照高18.2%、10.3%和9.1%,干茶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6.7%、13.5%和10.6%。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068-2072
为研究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40份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份大理茶18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变异系数为8.91%~51.70%,其中,芽叶茸毛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1.70%,萼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91%;13项主要生化成分中,水浸出物变异系数最小,为4.05%,ECG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5.93%;18个农艺性状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三大类,其中,第2类、第3类发芽密度高,芽叶茸毛多,芽叶色泽呈绿色,叶质柔软,可用来选育优质高产的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三大类,存在着高EGCG、高氨基酸、高咖啡碱,低EGCG、低ECG、低咖啡碱的大理茶资源,可以用来选育高咖啡碱、高氨基酸、高多酚,低多酚、低咖啡碱等特异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铜仁市夏秋绿茶品质,提高夏秋茶原料利用率,以福鼎大白茶作对照,从铜仁市主栽茶树品种中筛选出香山早1号、浙农113及中茶108,通过分析其农艺性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进行夏秋茶适制性研究。结果表明:中茶108、浙农113持嫩性强、叶质柔软,农艺性状优于福鼎大白茶;中茶108及浙农113制作的夏秋绿茶感官品质均优于福鼎大白茶;以《贵州绿茶第2部分:卷曲形茶》(DB52/T 442.2—2017)为品质判定依据,中茶108加工的夏秋绿茶感官品质均达到一级及以上标准;在内含成分上,3个供试品种加工的夏秋绿茶生化成分指标均达到一级及以上标准,尤其是中茶108,加工得到的夏秋绿茶均表现出高水浸出物、高游离氨基酸、低酚氨比、低儿茶素的生化特性,且配比适当。综合分析,中茶108加工的夏秋绿茶达到一级及以上优质绿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从浙江茶区引入川西茶区的5个茶树良种进行了营养芽物候期、芽叶性状、春季名优茶产量、主要生化成分以及名优茶品质等的研究和鉴定.结果表明:5个引进品种具有萌芽早和新梢芽叶性状较优的特性,所制名优茶的氨基酸总量和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茶氨酸、谷氨酸等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四川主栽品种“福选9号”(CK2),且各品种的儿茶素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适宜烤烟生长的前茬作物,完善烤烟的种植制度,以烤烟连作为对照,研究了玉米(T1)、豆类/蔬菜(T2)和土豆(T3)三种前茬作物对烤烟成熟期农艺性状、根系发育、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农艺性状指标中数值最高的是均为T2 处理,根深度和水平根宽度由高到低的处理顺序为T2>T3>T1>CK,根、茎、叶干物质重从高到低的处理顺序也为T2>T3>T1>CK;土壤养分中pH值、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从高到低的处理顺序为T2>T1>T3>CK。综上,适宜烤烟生长的前茬作物为豆类/蔬菜,其次为土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牡丹特征特性,为白化茶新品种(系)的选育及推广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白牡丹和白叶1号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调查其移栽成活率、新梢生育期、芽叶性状、茶叶生化成分、耐旱性和抗性。[结果]白牡丹移栽成活率较高,丛成活率达74.8%,株成活率为67.7%;1芽1叶期百芽重较对照高3.1%;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达7.7%;耐干旱、抗假眼小绿叶蝉能力较强。[结论]白牡丹是一个具有较好适应性、病虫抗性和较好品质的白化茶新品系,适宜在绍兴茶区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绿茶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6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成活率、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国家级良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茶早、元宵绿、中茶108、武义早等4个品种为特早生种;中茶108、81-8-30、中茶302等3个品种的产量极显著高于CK种,武义早的产量显著高于CK种;桂香18、六杯香、鸠20、中茶302、春波绿、81-8-30、南江1号等7个品种的品质优于CK;中茶108、81-8-30等2个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强,浙农139、中茶302、桂香18等3个品种的耐旱性表现为强.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茶树人工杂交F1代单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为杂交后代早期选择提供依据,以“金萱(♀)×云茶1号(♂)”人工杂交F1代的137个单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芽叶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37%~32.84%,其中,叶长叶宽比的变异系数最小,叶面积、芽重、一芽二叶重和一芽三叶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32.84%、32.66%、31.10%和30.89%;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正态分布趋势;12个性状在F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0.53%~0.01%,超亲优势率为-0.69%~-0.03%,其中叶长叶宽比的中亲优势值为正值,且相对遗传力为正向显性;66对相关性分析中有56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系统聚类将F1代的137个单株分为2个类群,其中第2个类群分为2个亚类,聚类结果充分反映了各类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采摘嫩度降低、原料越老,稀土元素含量越高,表现为1芽2叶<1芽3叶<1芽4叶<1芽5叶<1芽6叶<1芽7叶<1芽8叶;不同采摘嫩度茶鲜叶原料的轻稀土元素含量均高于重稀土元素含量,占稀土总量的65%以上;各轻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符合稀土元素排序规律的奥多 哈金斯法则;Ce是茶叶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占稀土总量的2872%~4146%。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对陕西乌龙茶品质的影响,为陕西优质乌龙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为试材,按驻芽大(A1)、中(A2)、小(A3)开面3、4叶标准采摘,分别进行轻摇(B1)和重摇(B2)处理;以铁观音品种茶树鲜叶为对照(CK),按驻芽中开面3、4叶标准采摘,进行重摇(B2)处理,分析比较各处理鲜叶和毛茶的内含成分,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对CK和A3B2处理茶样进行香气物质分析。【结果】各采摘标准的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以A3最丰富,A1最差;毛茶各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幅度重摇较轻摇大,感观审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CK(93.625)>A3B2(93.025)>A2B1(91.475)>A3B1(90.000)>A2B2(87.025)>A1B1(84.500)>A1B2(82.100),其中A3B2与CK品质差异不显著;CK和A3B2处理2种茶样中共鉴定出28种乌龙茶香气组分,其中CK茶叶有28种,A3B2处理茶样有24种,在香气总量上二者差异不明显。【结论】鲜叶采摘标准和加工工艺对陕西乌龙茶品质影响显著,其中以小开面采摘、按重做青工艺加工出来的茶样具有典型的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引进茶树新品种中茶108进行试验种植,选择福顶大白茶、平阳特早作为对照,在试验园和对照园采用相同的园艺措施,从茶树生长势、茶树生产性状、茶园产出实物量进行观测比较,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种中茶108具有显著的高产、优质、高效优势,适宜在同类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低氟品种青砖茶适制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中茶108、中茶302、槠叶齐、鄂茶1号、丹桂、金观音等6个低氟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标准1芽5叶原料试制青砖茶.经感官审评、氟含量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所制砖茶均具备青砖茶正常品质特征,理化指标均符合《GB/T 9833.9-2002紧压茶青砖茶》要求,氟含量均低于150 mg/kg,其中槠叶齐氟含量最低,为102.6 mg/kg.  相似文献   

19.
昭平县元宵绿茶树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元宵绿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芽种,常年一芽一叶开采期在2月中旬前后;幼龄期生长快,成园早,产量中等,3~4年生年平均鲜叶产量为118.2kg/667m2;制茶品质优良,适合制作中高档名优绿茶,经济效益好;其抗热旱能力较强,抗病虫能力中等,适宜在昭平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优选5号、优选8号、优选9号等3个杂交育成的高茶多酚茶树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一芽二叶的生化成分含量丰富,芽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云南大叶,其中茶多酚含量比云南大叶高8.70%~10.03%,芽叶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表现为夏茶>春茶>秋茶,儿茶素含量表现为夏茶>秋茶>春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表现为春茶>夏茶>秋茶,3个品种均适制高档红茶;此外,3个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鲜叶产量特别高(比云南大叶高34%以上)、栽培适应性强(移植成活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