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7篇
  7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近些年来秸秆焚烧的危害和原因,指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并根据我国秸秆资源的产量及分布,概括了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方法,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建议,以期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盛鹤明  苏有健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3):35-38,127
为探明不同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设置管状施肥、地膜覆盖、炭基改良剂和保水剂,4种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结合当地常规管理方式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的产量及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保水剂处理和管状施肥处理相对于对照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尤其是保水剂处理对保持茶园适宜的温湿度效果显著。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叶新梢的芽叶比例分布情况也有明显的影响,T4、T3的1芽1叶和1芽2叶所占的芽叶比例均明显高于CK,达显著差异水平。T4、T3处理的茶园可以显著提高高档芽叶比例,并可以更好的保持芽叶的持嫩度,使得高质量茶园鲜叶维持更为持久的采摘时段。T4、T1、T3处理的茶叶百芽干重和干茶产量均大于对照处理,百芽干重分别比对照高18.2%、10.3%和9.1%,干茶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6.7%、13.5%和10.6%。  相似文献   
3.
机采茶园有机替代技术对土壤肥力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对机采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构成因素及茶叶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包括6个处理:1.不施肥对照(CK);2.常规施肥对照(CF);3.有机肥替代25%氮(T1);4.有机肥替代25%氮+配方肥(T2);5.有机肥替代25%氮+酸化改良剂(T3);6.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T4),每组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均能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其中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对土壤综合养分提升效果最佳。在机采茶园增产提质方面,不同有机替代技术均显著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茶叶产量最高,达746.28 Kg.hm-2。茶叶成分上,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表现为T4>T3>T2>T1>CF>CK,其中T4处理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CK处理分别增加27.0%,31.3%。[结论]综合分析得出: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为适用于机采茶园的较好有机替代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4.
不同茶树良种加工祁红香螺的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试验以祁门槠叶种为对照,选取安徽1号、安徽3号和凫早2号三个国家级无性良种为试验对象,按照相同采制标准制成祁红香螺茶样,通过对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和感官审评的比较,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对祁红香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无性良种茶样的内含物质丰富,生化成分比例协调;形美质优,感观审评五项因子的综合评分皆高于对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凫早2号、安徽3号、安徽1号、祁门槠叶种,说明三个国家级无性茶树良种均可作为生产祁红香螺的选用品种,尤其以凫早2号、安徽3号为宜。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360 kg?hm?2(T1)、施氮720 kg?hm?2(T2)处理下茶园土壤无机氮、p H、各形态氟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探讨茶园施氮对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园施氮后短期内(20~3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含量降低;长期(45~5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的降低作用减弱,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的含量增加;在试验结束时(164 d),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降低,T2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增加。2)0~20 cm茶园土壤水溶态氟、铁锰结合态氟与NH4+-N分别呈极显著负、正相关(P0.01),20~40 cm土壤水溶态氟、交换态氟与NO3?-N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P0.01)。土壤p H与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其他3种形态氟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铁锰结合态氟与交换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水溶态氟均无显著相关性。3)春茶前后施氮可以降低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但未达显著水平。T1处理新梢氟含量的降低值为夏茶(25.15~27.95 mg?kg?1)秋茶(21.06~24.31 mg?kg?1)春茶(18.58~21.03 mg?kg?1),T2处理的降低值为秋茶(18.64~22.34 mg?kg?1)夏茶(7.79~14.14 mg?kg?1)春茶(3.52~7.30 mg?kg?1)。春、夏、秋茶树新梢氟含量主要受0~20 cm土壤无机氮和20~40 cm土壤p H的影响。因此推测施氮通过影响茶树根系氟的吸收和氟在叶片中的累积过程调控茶树新梢氟含量,该研究成果为合理利用施氮技术降低茶园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择平均断奶体重 8.1kg的三元杂交 (杜×大×长 )仔猪 90头 ,随机分为 5个处理组。处理 1饲喂粗蛋白为 18.37%的低蛋白日粮 ;处理 2~ 4在处理 1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 2 0 0 ,4 0 0 ,6 0 0g/t的色氨酸 (Trp) ,使处理 1~ 4色氨酸含量分别为 0 .2 2 % ,0 .2 4 % ,0 .2 6 %和 0 .2 8% ,色氨酸与大分子中性氨基酸 (LNAA)的比例 (Trp/LANN)分别为4 .6 8% ,5 .10 % ,5 .5 3%和 5 .96 % ;处理 5则饲喂粗蛋白为 2 1.5 9%的高蛋白日粮 ,色氨酸含量为 0 .2 4 % ,色氨酸与大分子中性氨基酸的比例为 5 .0 0 %。试验期为 2 8d。结果表明 :(1)随日粮色氨酸添加量的增加和色氨酸与大分子中性氨基酸比例的上升 ,各处理间仔猪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 ,但处理 4与处理 1相比 ,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 10 %和 8%。 (2 )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 6 0 0g/t的色氨酸 ,仔猪日增重和采食量与高蛋白日粮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3)在低蛋白日粮组中 ,仔猪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 (P <0 .0 5 ) ,比高蛋白日粮组下降 16 %。  相似文献   
7.
一种茶树促生菌固化剂的研制及其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茶园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促生菌的定殖效率,以茶园土壤和茶树生长特性为条件,筛选耐酸铝和养分转化效率较高的菌株,再通过固定化技术,获得固定化促生菌剂,以游离态菌液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比较菌株的土壤定殖、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养分状况。试验筛选出一株红酵母菌属的菌株(Rhodotorula sp.)命名为WYS2。通过固化技术(0.25%活性炭吸附2%菌体后,用1%海藻酸钠+2%琼脂包埋)制作的促生菌固化菌剂,在与有机肥施用40 d后促生菌WYS2在土壤定殖效率较游离态菌悬液提高293倍。同时在0~20 cm土层中,与不施用菌株WYS2处理和施用游离态WYS2菌悬液处理相比,固定化WYS2菌剂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了23.4%~39.8%,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8.1%~25.1%,铵态氮含量增加了36.4%~45.1%。因此,认为利用筛选出的促生红酵母菌WYS2结合固定化技术使用后可有效提高其土壤定殖效率,同时促进茶园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铵态氮等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茶园土壤酸化阻控与改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茶园酸化土壤呈现面积大、分布广及酸化程度高等特点,酸化土壤的结构差、肥力低且重金属含量增加趋势,影响茶树生长发育,严重威胁茶园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土壤酸化的现状、成因、危害及土壤酸化防治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茶园土壤酸化受茶树群体分布的影响而存在着不均一性,植茶初期离茶树根颈近的土壤率先酸化,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和茶树群体覆盖度的增加,导致离根颈远的土壤p H值更低。茶园土壤的整体酸化与茶园生态系统中物质的生物循环有关,随着植茶年限延长,土壤中的钙、镁淋溶增多,土壤酸化加强,土壤铝、锰的淋溶也随土壤酸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强。但由于茶园土壤中铝的溶出量比钙、镁少得多,各层土壤的铝饱和度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升高,使茶园土壤具有聚积铝的倾向,这就是茶园土壤酸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祁门红茶初制中萎凋与初烘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试验设置高、中、低的3种萎凋风力处理和重、中、轻3种初烘程度处理,研究祁门红茶初制中不同的萎凋、初烘工艺对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应试验茶样所检测得到的水解产物、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含量数据有一定差异、却大都并不显著,说明现有的制茶设备调控适应性强。风力大的萎调方式工效较高但水解作用较弱,果胶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水解产物含量略低,风力小的萎调方式水解作用较强、水解产物略高,但工效较低、调控难度大,中等风力的萎凋方式工效较高、理化品质表现较好。初烘程度偏轻的处理,酶性反应及湿热作用较强、时间较长,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等主要理化品质成分含量相对较低,茶褐素含量较高。初烘程度适中的处理,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等主要理化品质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比例相对适宜。初烘程度偏重的工艺处理掌控不佳时,容易造成急火或高火,并且不利于后续的足烘焙香。  相似文献   
10.
将稻田改种为茶园(以下简称为改茶)和山地砾质茶园(以下简称为山茶)的土壤理化和肥力状况进行检测分析,揭示了改茶和山茶土壤理化性状的表现特征及土壤障碍因素,提出了改茶土壤修复与培肥技术:一是在土表层和深层加入细砂与风化或半风化石等,加强土壤通气和透水性;二是在茶行间种植绿肥进行深埋,以便保证碳、氮比,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三是完善排水系统,防止园间积水;四是施用酸性肥料,改善土壤酸碱度的宜茶性;五是增加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从而达到高产优质茶园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