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选用两种花青素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旨在研究其对绵羊体外瘤胃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利用体外培养法比较相同营养水平下,含有葡萄籽(GS组)、紫色象草(EG组)、50%葡萄籽和50%紫色象草混合(GS × EG组)饲粮48 h体外发酵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EG组甲烷产量为11.97 mL/g,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为230.41 mmol/L,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达到62.0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乙酸摩尔比和体外有机物降解率(IVOMD)显著高于GS组(P < 0.05)|瘤胃pH为5.88,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 0.05)|NH3-N浓度和产气滞流时间显著低于GS组(P < 0.05)。综上所述,含有紫色象草的饲粮体外降解效果更好,紫色象草比葡萄籽拥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紫色象草|葡萄籽|绵羊|体外|发酵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西藏地区不同牧草营养价值。选取西藏地区5种常见牧草,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牧草体外发酵48 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V_f)、初始产气速率(FRD_0)、达到最大产气量一半时所需时间(t_(0.5))、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IVNDFD)、p H、氨态氮(NH_3-N)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结果表明,体外发酵48 h后,苇状羊茅体外48 h累积产气量、V_f、FRD_0、IVDMD及甲烷(CH_4)、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牧草(P0.05),但其体外发酵p H及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他4种牧草(P0.05);紫花苜蓿体外NH_3-N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种牧草(P0.05)。综上分析,苇状羊茅体外发酵效果最佳,与其他试验牧草相比,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究平菇菌糠(P.SMS)的营养价值及饲用安全性。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探究不同比例平菇菌糠等比例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分为7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Ⅶ组分别使用5%、10%、15%、20%、25%、30%P.SMS等比例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并评价不同颜色平菇菌糠的饲用安全性。结果显示,Ⅵ组、Ⅶ组绵羊48 h瘤胃累计产气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组显著高于Ⅶ组(P<0.05)。Ⅲ组、Ⅴ组、Ⅵ组、Ⅶ组绵羊瘤胃潜在产气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组绵羊瘤胃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Ⅶ组(P<0.05)。发酵结束后,Ⅰ组、Ⅲ组绵羊瘤胃液pH值均显著低于Ⅴ组(P<0.05),Ⅲ组绵羊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Ⅵ组(P<0.05);Ⅲ组绵羊瘤胃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Ⅰ组、Ⅶ组(P<0.05),Ⅰ组、Ⅱ组、Ⅳ组、Ⅴ组、Ⅵ组瘤胃NH3-N含量均显著高于Ⅶ组(P<0.05)。Ⅲ组绵羊瘤胃干物质降解率最高,Ⅶ组最低。3种不同颜色P.SMS中霉菌毒素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研究表明,10%的P...  相似文献   

4.
利用体外模拟瘤胃法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成分、体外瘤胃产气、营养成分体外降解率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将油菜秸秆粉碎(A组)、高压处理(B组)、酶菌协同发酵(C组)、固态二次发酵(D组)。以3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成年黑安格斯阉牛为瘤胃液供体,进行体外模拟瘤胃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C、D组的总能、粗蛋白均显著提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C、D组饲草分级指数显著高于A、B组(P<0.05);B组酸性洗涤纤维体外降解率显著提升(P<0.05),C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体外降解率提高55.29%、43.20%、256.62%;D组的粗蛋白体外降解率达到79.31%。D组的12、24、36、48、72 h体外累计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组慢速产气部分、潜在总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组慢速产气部分、潜在总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组体外产气的甲烷(CH4)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沙棘果渣(SBP)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有效降解率的影响。试验选用6只健康、1.5岁左右、体重30~45 kg、安装瘤胃瘘管的杜×寒杂交F1肉羊羯羊。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对添加不同水平SBP[0(对照组)、8%(8SBP组)、16%(16SBP组)、24%(24SBP组)]的全混合日粮72 h产气量、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以及营养物质有效降解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16SBP和24SBP组的72 h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SBP的添加对产气速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2)发酵液pH随着SBP添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24SBP组pH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发酵液NH3-N和M CP浓度都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产量也有所变化,但没有产生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乙酸和总VF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16SBP和24SBP组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NDF)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 <0.05),8SBP和16SBP组粗蛋白质(CP)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SBP改善了体外发酵并且提高了营养物质的降解率,但饲粮中最适SBP添加水平还需要进一步通过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3×6两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计,在3个精粗比(40∶60、50∶50、60∶40)饲粮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0、0.5%、1.0%、1.5%、2.0%和2.5%)的YC,制备出18底物进行体外发酵。结果表明:1)饲粮精粗比对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DMD)、粗蛋白质降解率(CP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有显著影响(P0.05),50∶50组和60∶40组DMD、CPD、NDFD、ADFD显著高于40∶60组(P0.05)。饲粮YC添加水平对产气量、CPD、NDFD和ADFD有显著影响(P0.05),0.5%组产气量和CPD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饲粮精粗比和YC添加水平对CPD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饲粮精粗比对pH及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0∶60组pH显著高于50∶50组和60∶40组(P0.05),60∶40组NH3-N含量显著低于40∶60组和50∶50组(P0.05),40∶60组M CP含量显著低于50∶50组和60∶40组(P0.05)。饲粮YC添加水平对NH3-N和M CP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5),0.5%组NH3-N和M 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3)饲粮精粗比和YC添加水平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和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比例及乙酸/丙酸均有显著影响和互作效应(P0.05)。60∶40组TVFA含量和丁酸比例显著高于40∶60组和50∶50组(P0.05),40∶60组乙酸、异戊酸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显著高于60∶40组和50∶50组(P 0.05),50∶50组异丁酸和戊酸比例显著高于40∶60组和60∶40组(P 0.05)。1.0%组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精粗比和YC添加水平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养分降解率和发酵参数有一定影响。饲粮精粗比以50∶50和60∶40为宜,YC添加水平以0.5%和1.0%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胍基乙酸对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3只身体健康、2岁左右、体重为(200~250)kg、安装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供采集瘤胃液。采取体外产气法对添加不同水平胍基乙酸(0.1%、0.2%、0.3%、0.4%)体外发酵培养,测定24 h培养液中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及干物质消化率等瘤胃发酵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胍基乙酸添加量的增加,0.4%添加组产气量显著提高40.82%(P<0.05)。胍基乙酸添加组的pH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NH3-N浓度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其中0.1%、0.2%添加组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分别降低了10.55%、15.29%。瘤胃微生物蛋白含量随着胍基乙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0.4%添加组显著提高了1.41%(P<0.05)。干物质消化率(IVDMD)随着胍基乙酸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其中0.4%添加组显著提高了11.24%(P<0.05)。(2)胍基乙酸组挥发性脂肪酸总量、乙酸、丙酸、丁酸有上升趋势,并且0.4%添加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TVFA提高了6.58%,丙酸含量提高了9.08%。但是乙酸/丙酸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胍基乙酸添加可以促进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玉米蛋白粉(FCGM)替代豆粕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筛选FCGM在绵羊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选用5只体重(35.00±2.50)kg、健康的小尾寒羊作为瘤胃液供体。试验分为1个对照组与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发酵底物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5%、10%、20%、40%、80%、100%发酵玉米蛋白粉替代豆粕。结果表明: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的各组发酵液中在3 h时pH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各组无显著差异;各组产气量呈上升趋势,20%替代组48 h时的产气量高于100%替代组以外的其他各组(P<0.05);20%、100%替代组24 h时的干物质降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氨态氮(NH3-N)浓度随着发酵时间呈先上升(24 h达到峰值)再下降的趋势,20%、40%、80%、100%替代组48 h时NH3-N浓度高于对照组及5%、10%替代组(P<0.05);各组菌体蛋白(BCP)浓度随着发酵时间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100%替代组12、24、48 h的BCP浓度高于其...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红花油对瘤胃微生物发酵动力学的可能影响,试验以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美利奴羊作为瘤胃微生物的供体动物,采用体外产气量法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红花油对绵羊瘤胃发酵动力学的影响。红花油的添加水平分别设0(对照组)、1%、2%和3%。结果表明:日粮添加2%和3%的红花油使产气速率和最大产气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水平的红花油并未显著改变发酵液pH值、NH3-N浓度、CMCase及XYLase活性(P>0.05)。3%组的DM降解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2个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NDF降解率较对照组也略有降低(P<0.05)。总挥发酸(TVFA)浓度、乙酸、丙酸摩尔百分比和乙丙酸比等指标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超过3%水平的红花油对绵羊瘤胃发酵动力学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牧草青贮对绵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以期开发适于绵羊养殖的粗饲料资源。选择5月龄左右育成羊60只,平均分为3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小黑麦、高丹草和全株玉米3种经过裹包青贮的牧草。结果表明,高丹草组绵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小黑麦组(P0.05);高丹草组公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全株玉米组(P0.05);高丹草组绵羊日采食粗料干物质显著高于小黑麦组和全株玉米组(P0.05),小黑麦组显著高于全株玉米组(P0.05);小黑麦组母羊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高丹草组(P0.05);小黑麦组母羊氮沉积显著高于全株玉米组和高丹草组(P0.05)。高丹草增重效果好于全株玉米,小黑麦与全株玉米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瘘管的绵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发酵培养的方法测定其发酵参数。以基础日粮为发酵底物,设置A、B、C、D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抗菌肽组(0.03%抗菌肽)、三丁酸甘油组(0.15%三丁酸甘油酯)和联合使用组(0.03%抗菌肽+0.15%三丁酸甘油酯),每组4个重复,培养6、12、24 h后,测定其pH、产气量、氨态氮(NH3-N)、干物质降解率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发酵24 h时,添加抗菌肽有降低氨态氮、增加产气量的趋势,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2%(P ﹤0.05),并且可以增加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添加三丁酸甘油酯有增加氨态氮和产气量的趋势,提高干物质降解率,并且增加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的浓度。两者都添加时,氨态氮浓度较对照组提高4%(P ﹤0.05),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降低5%(P ﹤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和丁酸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7%、6%和1%(P ﹤0.05)。因此,在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可以促进瘤胃发酵功能,但是同时添加不利于瘤胃发酵。 [关键词] 抗菌肽|三丁酸甘油酯|瘤胃发酵|绵羊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12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6月龄的杂交公羊,随机分为两个处理,每个处理6只羊,分别饲喂两种饲粮[单一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饲粮和高丹草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合饲粮],分析了以高丹草饲粮为基础添加一定比例箭筈豌豆(高丹草∶箭筈豌豆=2∶1)对牧草表观消化率以及家畜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高丹草+箭筈豌豆饲喂羔羊时干物质采食量、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高丹草组(P<0.05);干物质消化率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高丹草与箭筈豌豆组合改善饲粮的适口性,提高了饲草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13.
混播比例对牧草及其青贮料降解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不同比例混播对牧草及其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人工瘤胃技术,分析其体外降解率及降解液的pH值、NH3-N浓度和产气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混播与单播苜蓿相比,显著降低饲草降解液的pH值(P<0.01)、NH3-N(P<0.01)含量,对产气量影响不显著(P>0.05).青贮后,混播与单播苜蓿相比,降低青贮料降解液的pH值、NH3-N含量和产气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添加不同剂量延胡索酸二钠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发酵底物以可溶性淀粉和纤维素为碳源,以胰蛋白胨为氮源,对照组不添加延胡索酸二钠,试验1、2、3组分别添加占发酵底物干物质1.0%、2.0%和3.0%的延胡索酸二钠。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1组)可显著(P<0.05)提高瘤胃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产量以及体外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添加2%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2组)可显著(P<0.05)提高瘤胃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添加3%的延胡索酸二钠组(试验3组)的瘤胃氨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产量、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产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表明,添加1%和2%的延胡索酸二钠会显著提高绵羊瘤胃发酵性能,但添加3%的延胡索酸二钠,瘤胃发酵能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和甲烷产量,同时,利用体外两步法测定发酵48 h后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结果显示:1) 48 h后,1%槲皮素组产气量、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组间pH无显著差异(P> 0.05);0.5%和1%槲皮素组NH3-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槲皮素对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 0.05); 0.5%和1%槲皮素组的乙酸、丁酸和总VFA均无显著差异(P> 0.05),1%槲皮素组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肉牛饲粮中添加槲皮素会降低肉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降低NH3-N的含量、提高丙酸的含量,降低甲烷的产生量,其中以添加1%的槲皮素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7,(4):33-39
旨在评价南方4种经济作物副产品及3种暖季型牧草的营养价值,开发新的饲料资源。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通过体外产气法对14种样品进行评定,主要测定096 h的产气量,24 h发酵液的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pH值以及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结果表明:木薯叶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经济作物副产品及牧草(P0.05);产气量方面从大到小依次,经济作物副产品是柚子皮木薯淀粉渣木薯叶薏米秸秆,而牧草则是象草(印尼引进)皇竹草高丹草;柚子皮和木薯淀粉渣的理论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经济作物副产品及牧草;柚子皮的乙酸、丙酸、异戊酸、戊酸及总挥发酸显著大于其他经济作物副产品及牧草(P0.05);氨态氮含量最高的是象草(印尼引进),且与其他经济作物副产品及牧草相比差异显著(P0.05);pH值和微生物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选用的南方经济作物副产品及牧草的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适宜,微生物活性高,易消化,能够提供反刍动物所需要的能量,适合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来源。且经济作物副产品中柚子皮的营养价值最高,其次是木薯淀粉渣、木薯叶和薏米秸秆;而牧草中依次为象草(印尼引进)、皇竹草、高丹草。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瘤胃内pH、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以及添加吡啶羧酸铬对其的调控作用。选用体重相近[(20.75±1.88)kg]的波尔山羊4只,采用自身对照,分3期试验,分别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加铬组:对照组山羊在空调房中饲喂,温湿指数(THI)在70以下,处于非热应激状态;热应激组和加铬组山羊在室温动物房中饲喂,2组THI无显著差异(P>0.05),达79以上,处在相似的热应激状态。加铬组饲粮为基础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铬含量为0.2 mg/kg饲粮)。每期试验14 d,在试验的第13天采集瘤胃液,测定pH、NH3-N和VFA浓度。结果表明:热应激可以显著降低奶山羊瘤胃内pH(P<0.05),显著提高瘤胃内NH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乙酸/丙酸(P<0.05)。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后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奶山羊瘤胃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显著降低瘤胃丙酸浓度(P<0.05),对瘤胃pH、NH3-N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使瘤胃pH显著降低,显著增加了VFA浓度,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饲粮添加吡啶羧酸铬可调节瘤胃VFA浓度,对热应激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11.85%和8.38%两个水平的可降解蛋白(RDP)及非蛋白氮(NRN)作为试验因子,进行2×2试验设计。应用体外短期发酵技术,研究了RDP及RDP与非蛋白氮组合对模拟瘤胃发酵及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PN处理组的pH、NH3-N浓度显著(P<0.05)高于未添加NPN处理组。高RDP水平pH值、NH3-N浓度、细菌N与低RDP水平的相比,高RDP处理组显著(P<0.05)高于低RDP处理组,说明日粮中RDP水平显著提高瘤胃内pH值、NH3-N浓度和细菌N的产量。同时发现,RDP与NPN互作对瘤胃发酵影响不显著。对瘤胃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的研究发现,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适量的NPN,有利于优化瘤胃内环境,提高物质成分在瘤胃中的降解率。RDP水平对模拟瘤胃发酵时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NDF)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酶制剂组合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以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添加不同酶制剂组合,共设4个组:对照组(CK组,不添加任何酶制剂)、C组(添加1.0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PL组(添加0.5 g/kg果胶酶+1.0 g/kg漆酶)、CPL组(添加1.0 g/k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复合酶制剂+0.5 g/kg果胶酶+1.0 g/kg漆酶),每组5个重复。青贮60 d后开包取样,分析其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水稻秸秆青贮后,PL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CK、C、CPL组(P<0.05);CPL组的粗脂肪含量、相对饲用价值、总可消化养分显著高于CK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2)体外发酵24 h后,C、PL、CPL组24 h累积产气量、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快速部分产气量显著低于CK组(P<0.05);PL、CPL组的慢速降解部分的产气速率显著高于CK、C组(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