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酒糟-SCP是以鲜酒糟为基础原料,经预处理(脱水、分离稻壳),添加辅料和接种酵母菌株AH018、AH028固体发酵制成。粗蛋白质含量较原料提高5~8个百分单位(干物质基础),含有17种氨基酸、部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发酵适宜条件:原料∶水=1∶0.8~1,发酵温度28~30℃,发酵时间36~48h。  相似文献   

2.
利用假丝酵母进行棉仁饼固体发酵的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棉仁饼为原料,热带假丝酵母ZAU-1为菌种,采用固体发酵技术,对无游离棉酚的酵母饲料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原料对酵母饲料发酵的影响,筛选出较合理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棉仁饼60%,大米蛋白粉25%,麸皮10%,饴糖2%,酒糟1%,MgSO45H2O0.25%,KH2PO40.75%,FeSO47H2O0.80%,ZnSO47H2O0.20%,MnSO4H2O0.06%,CuSO45H2O0.04%和CoCl26H2O0.02%.  相似文献   

3.
以棉仁饼为原料,热带假丝酵母ZAU-1为菌种,采用固体发酵技术,对无游离棉酚的酵母饲料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原料对酵母饲料发酵的影响,筛选出较合理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棉仁饼60%,大米蛋白粉25%,麸皮10%,饴糖2%,酒糟1%,MgSO4·5HO0.25%,KH2PO40.75%,FeSO4·7H2O0.80%,ZnSO4·0.20%,MnSO4·H2O0.06%,CuSO4·5H2O0.04%和  相似文献   

4.
出发菌株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而获得的酿酒酵母(S.cerevisiae)菌株HU-TY-1A与糖化酵母(S.diastaticus)菌株5206-1B的不同核倍性融合株.经对其生长速率、生物量、耐渗性、耐酒精能力以及发酵力等的测定,表明均不同于原双亲株HU-TY-1A和5206-1B;同时发现两株性状优异的四倍体菌株:4AB2-60和4BA1-3.在30℃培养时,其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略高于亲株或与之相当,40℃时明显高于双亲株,耐高渗、耐酒精能力高于5206-1B,与HU-TY-1A相当;30℃淀粉发酵与5206-1B接近,40℃时则优于5206-1B;30℃葡萄糖发酵,4BA1-3低于5206-1B,高于HU-TY-1A,4AB2-60则优于双亲株,40℃时,4AB2-60和4BA1-3均优于双亲株.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倍性的同株融合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表达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康鸵鸟(Struthiocamelus)的血清全套生化参数,采用日本岛津CL 72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只1~6月龄健康鸵鸟38项血清生化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如下:(1)血清蛋白参数/g·L-1:TP31.82,ALB15.41,GLO16.18(ALB/GLO0.95),Apo A10.12,Apo B0.14(Apo A1/Apo B0.80);(2)血清酶参数/u·L-1:ALT14.3,AST456.8(ALT/AST0.38),GGT3.4,LDH1603.1,CK3936.8,CK MB1430.8,AMY3415.1,AKP571.7,HBDH373.3;(3)血清糖、蛋白质、脂类及其代谢产物参数/mmol·L-1:GLU9.41,TRI1.97,BUN0.94,LDL2.19,HDL1.54,CHO3.58(HDL/CHO0.41);CRE12.65μmol·L-1(BUN/CRE0.063),UA505.24μmol·L-1,TBA37.1μmol·L-1,TBIL5.32μmol·L-1,DBIL3.21μmol·L-1,IBIL2.08μmol·L-1,TTT4.12u;(?  相似文献   

6.
酿酒酵母和糖化酵母核倍性融合株的生长与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发菌株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而获得的酿酒酵母菌株HU-TY-1A与糖化酵母菌株5206-1B的不同核倍性融合株。经对其生长速率、生长量、耐渗性、耐酒精能力以及发酵力等的测定,表明均不同于原双亲株HU-TY-1A和5206-1B;  相似文献   

7.
酒糟发酵高蛋白饲料日本千叶县酿酒业联合体采用粮食酿酒后的下脚料──酒糟,经过进一步加入酵母发酵培养、干燥、磨粉以后,生产出发酵高蛋白料。这种饲料与用酒糟直接作饲料比较,其中的蛋白含量从8.8%提高到19.5-25.8%,能量值从原来的每公斤2510千...  相似文献   

8.
生物体内酶—金属离子—底物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1HNMR法研究了钯(Ⅱ)-NTP-A体系内金属离子与配体以及配体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NTP代表腺苷5′-三磷酸(ATP)和尿苷5′-三磷酸(UTP);A代表1,10-邻菲罗啉,2,2′-联吡啶和L-色氨酸,实验发现,三元配合物体系中ATP的H-C(2),H-C(8)和H-C(1′)与UTP的H-C(5),H-C(6)和H-C(1′)都发生明显高场位移,此外,还讨论了电子迁移作用和配位环  相似文献   

9.
用1HNMR法研究了钯(Ⅱ)-NTP-A体系内金属离子与配体以及配体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NTP代表腺苷5′-三磷酸(ATP)和尿苷5′-三磷酸(UTP);A代表1,10-邻菲口罗啉,2,2′-联吡啶和L-色氨酸.实验发现,三元配合物体系中ATP的H-C(2),H-C(8)和H-C(1′)与UTP的H-C(5),H-C(6)和H-C(1′)都发生明显高场位移.此外,还讨论了电子迁移作用和配位环境对生物体内酶-金属离子-底物三元配合物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5-二(2-羟基-5-磺酸基苯基)-3-乙酰基甲Zan(HSPAF),是一种新的显色剂,以2-氨基-4-磺酸基苯酚和NaNO2为原料,经重氮化,偶合,在pH=5的溶液中,加丙酮析出,经多次提纯,干燥用元素分析了HSPAP的组成,该试剂与Pd^2+有显色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能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其组成为n(Pd^2+):n(HSPAF)=1:1,最大吸收波长为532nm,表观摩尔  相似文献   

11.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Lef—1和DA26基因的克隆及部分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lef-1和DA26基因分别位于egt基因的上游和下游.从pUAc-egt中分离出EcoRI-XbaI1.1kb的egt基因片段,进行缺口平移标记,获得探针。与BmNPVDNA经HindⅢ酶切、电泳、转移至NC膜的DNA进行Southernblot杂交,发现BmNPVDNA的HindⅢD片段呈阳性。从BmNPV基因组中分离出10.4kb的HindⅢD片段,用EcoRI酶切得到HindⅢ-EcoRI2.2kb、EcoRI1.4kb和EcoRI-HindⅢ6.8kb3个片段,分别克隆于pUC19中,命名为pUHE2.2、pUE1.4和pUEH6.8。经双链测序并与AcNPV相关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lef-1基因被克隆于pUHE2.2中,DA26基因克隆于pUEH6.8中。从所测定的lef-1和DA26基因的启动子及5'端部分序列来看,它们在AcNPV和BmNPV之间有极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和维甲酸联合作用对HL-60细胞DNA与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两者的联合效应和作用机制。方法:以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为实验对象,设立对照、5.8μmol/L亚硒酸钠和0.1μmol/L维甲酸(RA)以及两者联合四个实验组,分别在加药处理后1~4d收获细胞。利用3H-脱氧胸苷(3H-TdR)和3H-亮氨酸(3H-Leu)参入实验以及流式细胞仪式进行分析。结果:5.8μmol/L亚硒酸钠和0.1μmol/LRA联合可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联合作用强于两者单独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的细胞周期结果表明:单独硒组的HL-60细胞在G2+M期和S期有一定的阻滞;维甲酸的作用主要是阻滞G1期向S期移行,使G1期细胞蓄积,但该剂量单独作用较小;联合组主要表现在G1阻滞作用要大于单独RA组的作用,而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未增加。结论: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细胞周期分析方面的实验初步阐明了亚硒酸钠和维甲酸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以及联合效应强于各自的单独应用机制。硒与维甲酸的联合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兔出血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识别位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ELISA迭加试验对5株抗兔出血症病毒(RH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抗原表位进行了分析。抗体反应增值结果表明,6株单抗分别针对3类不同的抗原决定簇。CG4-1、CH3-1和AA8-1针对病毒结构多肽上的同一决定簇,CF2-1和RM-17针对另一决定族,而RM-14针对第3种决定簇;其识别表位可能与AA8-1非常接近。单抗的识别表位与其生物学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马尧 《农业与技术》1999,19(6):15-19
对于生长在Al2(SO4)3100μmol/L氮素营养液中的两个玉米品种(SC704和VA35)的根系和叶片的NADH-硝酸还原酶(EC1.6.6.1)和NAD(P)H-硝酸还原酶(EC1.6.6.2)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铝的存在阻碍了玉米根系和叶片的生长,降低了营养液的pH值和叶片的NADH-及NAD(p)H-硝酸还原酶活性(酶活性降低的程度SC804低于VA35),增加了根系的NADH-和NA  相似文献   

15.
百合幼胚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索百合幼胚离体培养的最佳胚性生长条件及植株再生途径,以授粉后35d的百合幼胚为外植体,进行了幼胚胚性生长,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的分化和再生植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有1mg/LIAA〈1mg/LGA3,600mg/LCH的MS培养基上培养,蔗糖含量为6-8%时,百合幼胚胚性生长最好,1mg/LIAA,1mg/LGA3,600mg/LCH的MS2基上培养,蔗糖含量为6-8%  相似文献   

16.
奶牛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某奶牛场,采成年母牛血清200份,鲜牛分,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阳性结果如下:牛血清HBsAg7份,抗-HBsAgl份,抗-HBe2份,抗-HBc零份。100份鲜牛奶阳性数:HBsAg2份,抗-HBs10份,HBeAg1份,抗-HBe2,抗-HBc零份。电镜观察到HBV核心抗原阳性血清中有球形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7.
李决  张鹏举 《郑州牧专学报》1997,17(1):26-27,30
从河南部分地区收集鸡血清312份,用ELISA法分别检测:(1)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HAVIgM);(2)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3)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其结果312份鸡血清抗HAVIgM和抗HCVAb全部阴性。乙肝病毒“两对半”血清阳性数分别为:HBsAg18份,抗-HBs16份,HBeAg14份,抗-HBe2份;抗-HBc零份。  相似文献   

18.
某猪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某大型养猪场随机抽样人血清120份,猪血清204份,分别进行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测。120份人血清阳性数:HBsAg19份,抗-HBs34人份;HBeAg7人份,抗HBe26人份;抗-HBc17人份。其中HBsAg,HBeAg,抗-HBe的三阳性为5人份。204份猪血清阳性数:HBsAg24份,抗-HBs32份;HBeAg14份,抗-HBe1份;抗-HBc零份。  相似文献   

19.
n-3脂肪酸的代谢和日粮α-亚麻酸强化鸡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0,2%,5%和8%胡麻油,对蛋黄和鸡肝脏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蛋黄中的α-亚麻酸直线增加,DHA含量也呈增加趋势。肝脏中的DHA含量显著提高。在日粮胡麻油添至5%时达最高。试验14d后蛋黄中DHA和EPA的转化达到稳定,随胡麻油添加量增加蛋黄中DHA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试验表明:α-亚麻酸在鸡肝脏中进行碳链延长和脱氢过程;产蛋鸡可以将α-亚麻酸优先转化成DHA沉积于蛋黄中;日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发酵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并经过耐氧训化的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与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链球菌)单菌培养制备生产发酵剂,对混合菌株发酵乳饮料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选用PGA和CMC-Na为稳定剂,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2:1:1,按种量4%,发酵终点pH≤4.5,发酵时间6~8h,产品4~5℃贮藏7d后,双歧杆菌活菌数达到10^7cfu.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