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乌龙岭龙眼为原料,筛选龙眼防腐褐变保鲜剂,研究确定其MAP保鲜技术。实验表明:以半胱氨酸、硫脲、尿素、2,4-D及磷酸二氢钾组成的保鲜剂处理对抑制龙眼果皮褐变均有效果,其中以加有半胱氨酸或硫脲的B、D保鲜剂处理的综合保鲜效果最好;乌龙岭龙眼MAP保鲜的最佳参数为,贮藏温度(5±1)℃,PE膜厚度0.03 mm,单位透气面积的装果量为5~7 kg。贮藏40 d好果率达96.5%,褐变指数为68.4%,果肉可溶性固形物为20.2%,总糖15.6%,还原糖2.9%,百克果肉含维生素C 74.6 mg。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定一定时期内夏橙[Citrus sirensis(L.)Osbeck]被不同试剂处理后的贮藏保鲜效果,以奥林达和蜜奈果实为材料,对经不同处理后入库(8℃)贮藏的果实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31d后,用果蜡处理能够提高贮藏后夏橙果实的亮度,减少果实失水,改善果实风味,其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药剂处理.其中奥林达以20 g/L邻苯酚钠(SOPP)和50 mg/L 2,4-D浸果5 min,用真绿色柑橘保鲜剂600倍稀释液浸果1 min,然后手工涂WATER WAX处理效果最佳;蜜奈以20 g/L SOPP和50 mg/L 2,4-D浸果5 min,用真绿色柑橘保鲜剂600倍稀释液浸果1 min,然后手工涂FMC890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施保功浓度和贮藏温度对黄皮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浓度施保功及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皮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保功200 mg/L和400mg/L浸泡1 min处理,能显著延缓贮藏于25℃下的黄皮果实的病情指数上升,提高好果率;经400 mg/L施保功处理的黄皮果实在8℃下的贮藏效果最好,贮藏后24天好果率仍达90.24%.  相似文献   

4.
芒果常温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几种不同的保鲜剂对芒果进行采后处理,结果表明,25%施保克500倍水溶液、羧甲基纤维素500倍液、0.5%蔗糖酯水溶液、0.5%卡拉胶水溶液、GA3水溶液、CaCl2水溶液(13~15℃冷液)等不同保鲜剂组合处理对紫花芒的防腐保鲜均具有明显效果,贮藏14天好果率在76.67%以上.效果最好为25%施保克500倍液 羧甲基纤维素500倍液 0.5%卡拉胶液 100mg/LGA3水溶液处理,好果率达81.67%.但混合涂膜处理的果实后熟后,部分果皮仍带绿色,影响外观.  相似文献   

5.
砂糖橘果实中2,4-D的残留及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4-D与杀菌剂施保功混配处理可显著提高砂糖橘的贮藏保鲜效果,30 d内可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糖度,防止Vc损失,并使果实维持一定的酸度。对处理后贮藏期间砂糖橘果皮和果肉内2,4-D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用2,4-D浸泡处理4 h后果皮中2,4-D含量急剧升高,在处理24 h后果肉中2,4-D含量最高,之后均逐渐降低。贮藏30 d后,2,4-D含量均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符合柑橘的食用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为脐橙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适时采摘的脐橙为原料,在前期自主研发的脐橙免发汗式中温预处理技术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不同防腐保鲜液配比、喷蜡条件、包装材料及贮藏方式对脐橙保鲜效果的影响,确定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贮藏保鲜最佳工艺技术.[结果]防腐保鲜液配比、喷蜡条件、包装材料及贮藏方式对脐橙保鲜效果均有较大影响,脐橙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贮藏保鲜的最佳工艺技术为:采后脐橙经清洗消毒,用40%百可得1000倍和22.2%戴挫霉500倍的防腐保鲜液于35℃恒温浸泡,风干后用浓度1:4的40℃果蜡进行喷蜡处理,蜡液干燥30 s后薄膜袋单果包装放入杂木箱,置于负压强排式通风控温库贮藏,在此保鲜条件下,脐橙果实贮藏至150 d,好果率达95.40%,果实品质仍保持较好.[结论]采后免发汗式商品化贮藏保鲜技术(防腐保鲜液浸果+喷蜡+薄膜袋单果包装+装入杂木箱+负压强排式通风控温库贮藏)可有效提高采后脐橙好果率,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杨梅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杨梅果实为试材,研究品种、温度、钙液和保鲜液等处理对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中下旬以后成熟的东魁、荸荠种等杨梅品种耐藏,好果率高于其它品种,适于贮藏保鲜.采前对树上果实喷洒钙液,能提高耐藏力,好果率比对照提高6.39%-13.18%,喷2次的比1次的效果更为显著.杨梅果实在(10±1)℃冰箱中贮藏10 d,除个别早熟品种外多数品种好果率仍保持在90%以上.贮藏保鲜期比常温下延长1周.以3号保鲜液浸染果实处理,在(4±1)℃冷库中贮藏保鲜效果最好,在贮后第15 d和第20 d好果率分别为97.03%和90.55%,特别是后期效果明显好于对照和另外2种保鲜液.从商业角度看,杨梅果实贮藏15 d时应出库,果实质量好、损耗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安农无核蜜香柚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安农无核蜜香柚采后生理及其保鲜技术.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安农无核蜜香柚的固形物浓度、总糖、总酸、维生素C的含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经过洗果保鲜处理的果实比未经处理的果实下降的速度要慢;采用柑橘专用保鲜剂1000倍液 2,4-D(1 g对水5 kg)溶液处理的果实可以保存到次年3月,好果率达96%.  相似文献   

9.
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对柑橘的防腐保鲜技术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06CFU·mL-1的生防菌34-9悬浮液对温州蜜柑尾张果实防腐保鲜的效果.贮藏90d后,生防菌34-9酵母菌悬浮液能够有效的抑制尾张果实青霉、绿霉和蒂腐病等贮藏病害的发生;控制它们的果皮腐烂发病率为5.5%,其防腐效果与低剂量化学药剂(如施保克)防腐效果相当;控制尾张的失水率为2.53%,与目前所使用的保鲜剂2,4-D保鲜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不同保鲜处理对黄花梨果实贮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黄花梨果实贮藏方法提供参考,在低温(2℃)气调库条件下,分别采用壳聚糖复合物、1-MCP和2,4-D对黄花梨果实进行处理,对黄花梨果实的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在低温气调库条件下黄花梨果实在贮藏期间生理变化规律,并通过测定其腐烂率、硬度变化,研究不同保鲜剂对黄花梨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气调下配合保鲜剂的处理,果实的生理变化缓慢,推迟了呼吸高峰出现的时间,有效地延长了果实的贮藏时间;以1-MCP处理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次之,2,4-D的处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蜡处理对沙糖桔贮藏期间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无核沙糖桔果实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蜡处理对常温贮藏果实品质、乙醛和乙醇含量、丙酮酸脱氢酶(PDC)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蜡和0.5%、1%蜡液处理均降低了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涂蜡果实在42 d时仍保持较高的果汁TSS、TA和Vc含量.贮藏30 d后涂蜡果实的PDC、ADH活性和乙醇、乙醛含量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浸蜡处理的果实,果实仍保持良好的风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和贮藏温度对砂糖桔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克多2 mL/L、施保克1000 mg/L的杀菌效果最好;其次为多菌灵0.1%、多菌灵0.2%、朴海因500倍、朴海因1000倍;特克多4 mL/L的效果最差。在20℃贮藏条件下,果实的贮藏时间较短,且果实腐烂指数显著高于低温条件(3~5℃、5~7℃、7~9℃)。随着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SSC和TA均呈下降趋势,这3个低温条件对果实SSC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然而3~5℃贮藏条件可缓解果实TA含量的下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果实的口感。分析认为施保克1000 mg/L为砂糖桔较理想的杀菌剂,3~5℃为其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是我国最重要的主栽鲜食宽皮柑橘,经洗果、打蜡、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后,果肉异味物质快速积累,不仅影响果实口感、风味和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而且影响到果实的货架期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目的】研究打蜡处理对温州蜜柑果实异味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优化宽皮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工艺,延长果实货架期,提高鲜果的市场竞争能力。【方法】以‘尾张’温州蜜柑成熟果实为试验材料,模拟生产中采用不同固体物含量的果蜡进行打蜡处理;扫描电镜观察各处理果实表面蜡质形态;气相色谱仪检测果实内部气体和异味物质含量;同时对光泽度、异味、风味、出汁量、满意度、甜度、酸度和总体满意度等消费者感官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打蜡处理能增加表面光泽度,同时使果实表面被人工合成蜡液覆盖,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气孔被蜡液堵塞,果实内部O2含量下降,CO2含量上升。常温贮藏3周时,402D原液处理温州蜜柑果实内部CO2浓度增加7.1%,比对照组增加1.0%;O2浓度从1.6%降到1.4%。果肉乙醇和乙醛含量快速积累,产生异味,402D原液处理的果实内部乙醇含量1 773.8 mg·L-1,商业果蜡(美国产402D果蜡)经过稀释可提高果心O2含量,降低CO2的含量,延缓果肉异味物质的积累速率。而1﹕1稀释后,果实内部乙醇含量560.5 mg·L-1,感官评价由“高亮”到“较亮”,总体评价得分显著升高。果实打蜡处理后模拟低温冷链(4℃)贮运能有效抑制异味物质的积累,延长果实货架期。【结论】打蜡处理是导致温州蜜柑果实异味物质快速积累的关键原因,402D果蜡按1﹕1用水稀释后打蜡处理温州蜜柑果实在4℃下冷藏,能显著减少果肉异味物质积累,同时使果实货架期延长至4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蜡液处理对天草常温贮藏果实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为天草果实采后的科学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天草果实为试验材料,经2% SOPP处理5~8 min后,分别采用Decco Fruitshine 402F(简称402F)、FMC890和自备蜡进行蜡液处理,以未涂蜡果实作空白对照,常温贮藏,并对各处理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天草果实常温贮藏前期,各处理果实亮度无显著差异,贮藏后期蜡液处理却显著高于空白对照,且402F、FMC890可明显提高果实亮度;蜡液处理能显著减少果实贮藏过程中水分的散失,以自备蜡最佳,但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蜡液处理与空白对照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在整个常温贮藏期间,无论是蜡液处理还是空白对照处理,果实硬度、果实可溶性同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各处理贮藏34 d后果实腐烂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自备蜡与其他两种蜡液(402F和FMC890)相比,对减少天草果实失重和保持果实新鲜度效果较好,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相近,但在提高果实亮度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茶树油对莲雾果实储藏品质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茶树油分别用浸泡法和熏蒸法处理莲雾,测定储藏后的莲雾果实品质指标,同时运用滤纸扩散法研究茶树油处理对莲雾采后致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茶树油处理可以减缓莲雾果实在贮藏期间腐烂指数上升,维持较高的硬度,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较高的含量,从而显著提高莲雾采后贮藏的保鲜品质,其中以10%茶树油浸泡和500 u L·L~(-1)熏蒸处理莲雾保鲜效果最好。同时实验证实茶树油能显著抑制莲雾果实主要致病菌茶褐斑拟盘多毛孢菌与棕榈疫霉菌的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6.
于11月中旬,用200 ppm 2,4-D和150 ppm多菌灵处理果实,挂树保鲜120 d后,稳果率达100%,好果率达99%,果实平均增重4.63%,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4%,净增利润1600元/t,但次年减产5.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试姬松茸在2,4-D最适浓度下的生理生化指标,为探讨其应用价值提供依据。[方法]在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2,4-D,探讨激素对姬松茸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2,4-D对姬松茸菌丝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60~140 mg/L范围内,菌丝体的生长量随2,4-D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2,4-D浓度为60 mg/L时,菌丝体的增长率为35.41%,当2,4-D浓度为140 mg/L时,增长率最大,为55.65%。浓度在60~100 mg/L范围内的2,4-D提高了姬松茸菌丝体的可溶性糖含量,当2,4-D浓度为60 mg/L时,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4.07%。[结论]140 mg/L 2,4-D最有利于姬松茸的生长,60 mg/L 2,4-D有利于提高其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西葫芦高效坐果王和 2 ,4 -D分别对西葫芦雌花的不同部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 :6 2 5 0mg/kg、8333mg/kg、12 5 0 0mg/kg的西葫芦高效坐果王和 10mg/kg的 2 ,4 -D对提高西葫芦的坐果率、促进果实生长均有显著的作用 ,其中以浓度为 8333mg/kg的西葫芦高效坐果王效果最佳 ;处理西葫芦雌花的最佳部位是子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添加助剂对咪鲜胺保藏淮山的增效作用,研究淮山的复合保藏技术,为咪鲜胺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淮山为试材,采用咪鲜胺(350和400倍稀释液)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乳酸链球菌素(Nisin)助剂(0.1、0.2和0.3g/L)配制复合保鲜液用于处理鲜切淮山,以腐烂指数、失重率、褐变度(BD)、可溶性固形物(TSS)、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菌落总数等为评价指标,对冷藏期的淮山进行防腐保鲜效果分析.[结果]咪鲜胺或Nisin单一保鲜液处理能降低冷藏淮山的腐烂指数.咪鲜胺添加Nisin助剂能明显延长淮山贮藏寿命,降低腐烂指数和失重率,减缓果实内含物的损失;其中咪鲜胺稀释400倍+0.1g/L Nisin助剂复合保鲜液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结论]添加0.1g/L Nisin助剂对400倍咪鲜胺稀释液保藏淮山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促进早熟温州蜜柑果皮转色且不降低品质和贮藏性能的方法。[方法]以“宫川”早熟温州蜜柑为试材,用不同浓度乙烯利和B。进行采前处理,研究处理后对果实贮藏过程中若干品质和贮藏性能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采前乙烯利处理贮藏前期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较快,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贮藏后期;贮藏15d时,处理B(乙烯利250mg/L)的转色指数达0.51,比CK高出0.19,乙烯利加速了果实贮藏过程中果皮叶绿素a和b的降解,促进了果实转色,而且较高浓度的乙烯利处理果实转色效果更明显;同时乙烯利处理也加速了果实的腐烂和水分的散失,贮藏20d,处理B的腐烂率为17.39%,CK为2.90%,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商品率;乙烯利和B,混合处理相对单一使用乙烯利能够降低腐烂速度和失水率,但转色效果不明显。[结论]采前乙烯利处理可促进果实转色,但也加速了果实水分的散失以及提高腐烂率,故适用于实际应用的处理浓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