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龙州茶区引进茶树新品种桂香18号进行试种。结果表明,在龙州茶区,桂香18号在常规栽培措施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产量较高,抗逆性强,早芽,易于种植,种植成活率高,适制绿茶、红茶、乌龙茶,所制的绿茶产品清香馥郁、滋味醇厚芬芳,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空调制茶程序与传统乌龙茶制作基本一样,但各工序技术特点与传统乌龙茶又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空调制茶成本较高,若不能制出中高档以上毛茶,则失去空调制茶的意义。现就有关原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空调制茶程序与传统乌龙茶制作基本一样,但各工序技术特点与传统乌龙茶又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空调制茶成本较高,若不能制出中高档以上毛茶,则失去空调制茶的意义。现就有关原理、方法,结合茶区茶农实际经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空调制茶程序与传统乌龙茶制作基本一样,从鲜叶直到烘干成毛茶,其制作工艺流程可分为十几道工序,但各工序技术特点与传统乌龙茶又有一定的区别。尤其是空调制茶成本较高,若不能制出中高档以上毛茶,则失去空调制茶的意义,现就有关原理、方法,结合茶区茶农实际经验,将铁观音空调制茶工艺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属青茶类,是半发酵茶.初制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也较高.前阶段用红茶工艺加工,经过晾青、晒青、摇青和做青4道工序.后阶段用烘青绿茶初制工艺加工,经过杀青、初揉、初烘(毛火)、复揉、复烘(足火)5道工序.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春兰新品种在外省的适应性,以黄旦为对照,在广东英德、广西桂林、湖南长沙3个试验点,对春兰新品种的种植成活率、生长势、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性等方面进行为期6年(2003-2009年)的调查鉴定.结果表明:春兰新品种种植成活率较高,生长势较好,物候期较早,制茶品质优,是个早生、优质的乌龙茶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云南大叶群体种嫁接乌龙茶品种特性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云南大叶群体种茶树经过深修剪,嫁接多个乌龙茶品种的短穗,对嫁接后生长的新梢与乌龙茶新种茶园的鲜叶原料,进行生物学特性、生化成分以及制茶品质的分析比较.结论认为:用乌龙茶嫁接处理后抽发的茶梢鲜叶持嫩性强.不易形成对夹叶。且鲜叶含水量明显高于新植处理的乌龙茶,影响加工品质;嫁接处理的乌龙茶茶多酚含量较高,香气和滋味不如新植乌龙茶,建议采用引进乌龙茶扦插苗开辟新的茶园,不宜使用嫁接的方式进行云南大叶种茶园改成乌龙茶茶园。  相似文献   

8.
在龙州茶区引进广西历史名茶南山白毛茶进行试种。结果表明,在龙州茶区,南山白毛茶的物候期表现、适应性、抗性、产量中上、适制性及特点适宜在广西西南地区进行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9.
不同摇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摇青次数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在春、夏、秋3个季节,对同一批次的鲜叶分别进行不同摇青次数处理(2次、4次、6次),并以凉青为对照,然后按照乌龙茶传统加工工艺制得成品茶.经GC-MC检测,结果表明,3个季节中的6次摇青处理均在香气组分数量和香精油总量上高于其他处理,其规律为6次>4次>2次.感官审评结果亦表明,6次摇青处理制得的乌龙茶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对照组,其中秋茶6次摇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闽北春季乌龙茶生产时间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其时雨水多,雨水青做不出好茶或雨水青难加工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制茶师.本文重点探索雨水青采取水洗后进行萎凋和做青的工艺,促成雨水青生产加工出高品质乌龙茶.  相似文献   

11.
金萱茶是乌龙茶品种,适宜在台湾、福建、广东等地生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原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于2000年引种试种金萱乌龙茶成功,并于2003年6月,成功研制出了广西第一批乌龙茶产品,填补了广西制茶史上无乌龙茶生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陈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94-2095
取各茶树品种的中开面2-3片鲜叶,参照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初制技术加工出茶样,并对不同品种茶样进行感观审评和内含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早年从福建引进的毛蟹、梅占和武夷菜茶等群体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最优;近年引进的龙井长叶、浙农113等无性系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与毛蟹、梅占等品种相近;茅麓群体种、宜兴群体种等当地群体种和福鼎大毫茶品种所制清香型乌龙茶的综合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铁观音4个乌龙茶品种在漳州茶区的适应性,为其在漳州茶区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金桂为对照品种,2011 ~2013年对4个乌龙茶品种连续3年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金观音、黄观音、悦茗香3个乌龙茶品种在物候期、发芽密度、产量、抗性、制茶品质等方面均超过或与对照品种黄金桂相当,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适宜在漳州茶区种植推广.[结论]该研究可为丰富漳州乌龙茶品种和乌龙茶产品花色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尤溪县丰富的福云6号、梅占品种等单芽采摘后的茶园,以成熟度较高的机采鲜叶为原料,按照绿茶加工工艺,借鉴乌龙茶初制、精制半连续机械化生产设备进行大宗茶的加工技术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15.
2004年4月,在乌牛早茶相对集中区永嘉县瓯北镇罗溪、行禅村修建标准乌龙茶生产厂房一幢,引进两条乌龙茶生产线,开展乌牛早适制乌龙茶研究。根据乌牛早品种特性,开展了大中开面、中小开面两种不同采摘标准、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两种不同加工工艺的交叉试验,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评价乌龙茶茶树品种引种云南后的适制性,促进云南茶叶的多元化发展。【方法】对从福建引入云南的乌龙茶茶树品种铁观音和金萱制成的红茶、乌龙茶及其原产地的正山小种红茶、金骏眉、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质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铁观音和金萱引种云南后制成的乌龙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因的含量分别为:21.89%、7.69%和1.83%,均分别高于制成红茶的9.90%、3.44%和1.50%,并且引种后制得乌龙茶的水浸出物(34.30%)、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因的含量分别高于原产地的乌龙茶水浸出物(32.10%和24.7%)、茶多酚(18.31%和18.04%)、氨基酸(2.96%和1.86%)和咖啡因(1.16%和1.50%)的含量;而引种乌龙茶品种制得的红茶,仅水浸出物含量(37.00%)显著(LSD,P0.05)高于原产地红茶(29.10%和22.20%),而茶多酚(9.90%)、氨基酸(3.44%)和咖啡因(1.50%)的含量均低于引种地红茶的茶多酚(11.49%和14.77%)、氨基酸(3.52%和4.28%)和咖啡因(1.69%和1.62%)的含量;而引种后制得乌龙茶和红茶的儿茶素含量及其占茶多酚含量的比例均有下降趋势。【结论】福建乌龙茶品种引种云南后能较好保持其乌龙茶的适制性。  相似文献   

17.
对金牡丹茶树良种引种浙江省龙泉市后的栽培适应性、适制性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金牡丹表现萌发期较早,春茶1芽3叶期在4月初,抗性与适应性强,移栽成活率高,制优率高,制成乌龙茶和红茶花香明显,品质优异,产量高。适宜在浙西南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适制乌龙茶和红茶产品。  相似文献   

18.
《农村新技术》2009,(8):63-65
乌龙茶属青茶类,是半发酵茶。初制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也较高。前阶段用红茶工艺加工,经过晾青、晒青、摇青和做青4道工序。后阶段用烘青绿茶初制工艺加工,经过杀青、初揉、初烘(毛火)、复揉、复烘(足火)5道工序。乌龙茶制法综合了红茶和绿茶的工艺特点,其品质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品饮后回味甘鲜、齿颊留香、神怡身轻,给人特殊的享受。根据其制法和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日照白毫乌龙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初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以及儿茶素组分(EGC、C、EGCG、EC、ECG),儿茶素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高于国家标准;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明显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整个初制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咖啡碱与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初制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儿茶素组分以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变化剧烈;儿茶素氧化产物TF、TR和TB含量呈上升趋势,毛茶的TR/TF比值约为12.10。此外,还对日照白毫乌龙茶与红茶、闽台乌龙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以研究日照白毫乌龙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金萱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萱是我国台湾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之一.采用SDE法提取金萱条形乌龙茶香精油,然后用GC/MS法分析香精油的香气组成,结果共确定出61种香气成分;对主要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萱乌龙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顺)-己酸-3-己烯酯、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芳樟醇氧化物(Ⅲ)、己醛和吲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