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以specific pathogen-free(SPF)鸡为研究对象,通过滴鼻点眼方式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强毒株(CK/CH/LDL/140520)和IBV弱毒株(γCoV/ck/China/I0718/17)。分别在感染后12、36 h和3、7、14 d,采集法氏囊、脾脏、肾脏和气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感染不同毒力IBV后,SPF鸡各脏器组织中免疫相关因子表达差异,初步探讨SPF鸡对不同毒力IBV免疫反应机制。结果表明,IBV弱毒株感染早期主要上调Toll样受体15(Toll-like receptors 15,TLR15)基因表达水平,提高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8基因表达量。法氏囊是介导启动获得性免疫反应的主要器官;脾脏是介导调控获得性免疫反应的主要器官,IBV强毒株在感染后期持续诱导提高TLR7、TLR15、TLR21基因和IL-6基因表达水平。可知,不同毒力IBV诱导SPF鸡炎症反应的免疫活化机制及介导调控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器官存在一定差异,为进一步揭示IBV强弱毒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对鸡胚成纤维细胞中TLRs抗病毒信号通路和促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的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感染中等毒力的新城疫病毒,并在感染后的4、8、12、16、24h收集细胞,利用定量PCR检测TLRs信号通路及促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在细胞新城疫病毒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结果显示,TLR3、TLR7、TLR15,及其衔接蛋白基因MYD88、TRIF,以及下游基因IFN-α、IFN-β、Mx的表达量在病毒感染后呈现出显著上调(P0.05)。同时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量在病毒感染后也表现出显著上调(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对新城疫病毒的识别过程中,由TLR3、TLR7、TLR15介导抗病毒信号通路,同时诱导产生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并在新城疫病毒诱导的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对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RRS)及天然抗病毒基因转录的激活作用.[方法]IBV M41毒株感染DF-1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内受体(MDA5、LGP2、MAVS和NLRC5)和抗病毒相关基因(IRF7,IFN-a/β,NF-κB1)在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转录水平表达变化.[结果]在感染的细胞中几种细胞内受体在感染不同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FN-α、IRF7和NF-κB1的表达在感染后显著升高,而IFN-β在感染36 h内被抑制,48 h被激活.[结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体外感染DF-1细胞后能显著激活细胞内受体及抗病毒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 TLRs)作为天然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猪精子核酸识别TLR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为精子TLR信号通路相关功能和抗微生物特性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公猪精子TLR3、7、8和9 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了TLR3蛋白在猪精子上的分布。【结果】RT-PCR结果显示,TLR3、7、8和9 mRNA在猪精子均有表达;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TLR3主要分布在精子头部的后部和中段。【结论】猪精子上核酸识别TLRs的存在以及TLR3分布的区域化提示猪精子可能对病毒及其衍生物感染做出应答,为进一步研究精子TLR信号通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唐沙  陈静  岳筠  李涛  李梅  文明  张双翔  程振涛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1):3130-3138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羊Toll样受体(TLRs)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性,为揭示TLRs基因转录水平与羊疫病间的关联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贵州省主要饲养的贵州黑山羊、贵州白山羊、黔北麻羊、波尔山羊和湖羊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TLRs基因序列设计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扩增引物及TaqMan探针引物,利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品种羊血液和肺脏中TLR1~TLR10基因转录水平差异。【结果】 TLR1~TLR10基因在不同品种羊血液和肺脏中均有转录表达。不同品种羊血液和肺脏中的TLRs基因转录水平均存在差异性,在波尔山羊血液中TLR2、TLR4和TLR5基因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低于其他4种羊(P<0.01,下同),TLR7和TLR8基因转录水平则极显著低于除黑山羊外的其他3种羊;在白山羊血液中TLR4、TLR7、TLR8和TLR9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4种羊;在湖羊肺脏中TLR2、TLR3、TLR4、TLR5和TLR8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低于其他4种羊,而在黔北麻羊肺脏中TLR5和TLR8基因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4种羊。此外,在5种羊血液中TLR2、TLR4、TLR7和TLR8基因转录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其他TLRs基因转录水平;羊肺脏中TLR2、TLR3、TLR4、TLR5和TLR8基因转录水平相对较高,在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和波尔山羊均表现为极显著高于其他TLRs基因转录水平。【结论】不同品种羊血液和肺脏中TLRs基因转录水平具有差异性,以TLR2、TLR3、TLR4、TLR5和TLR8基因转录水平相对较高,提示TLRs在不同品种羊机体中发挥着清除病原体及维持机体稳态的作用,而TLRs基因转录水平差异可能是造成不同品种羊对疫病易感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半数荧光灶形成量(FFD50)试验、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对10个培养代次的狂犬病病毒SRV9亲本毒株和rSRV9减毒株的病毒滴度、毒力及其致病性等病毒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以鉴定拯救狂犬病rSRV9减毒株与亲本SRV9毒株病毒滴度及毒力的差异性。试验结果显示,10个培养代次的狂犬病病毒rSRV9减毒株FFD50值为5.44~7.46logFFD50/0.1mL,LD50值为2.47~2.68logLD50/0.03mL;亲本SRV9毒株FFD50值为6.36~6.79logFFD50/0.1mL;LD50值为5.56~5.79logLD50/0.03mL,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检测出脑内注射SRV9毒株和rSRV9减毒株死亡小鼠脑神经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相似文献   

7.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依赖宿主细胞完成其感染周期,且在胞浆内复制。微管作为一种细胞骨架,是介导胞内物质运输的重要通道。为探究狂犬病病毒胞内感染是否依赖于细胞骨架——微管,利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接种实验室标准攻击毒株CVS-11,通过诺考达唑(Nocodazole)抑制剂破坏微管形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Western Blot方法、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微管对于RABV感染量的影响,并采用TCID_(50)法测定微管对RABV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ocodazole通过抑制微管的形成,使RABV N基因水平降低25%、N蛋白水平降低50%,免疫荧光检测到病毒感染率降低70%,上清液中病毒滴度由10~(6.5)TCID_(50)/mL降低至10~(4.5)TCID_(50)/mL,说明狂犬病病毒胞内感染依赖于细胞骨架-微管的参与。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狂犬病病毒胞内运输及其复制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感染猪肾传代细胞(PK-15 cells)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表达水平变化情况,为探明PPV感染机制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PV感染PK-15细胞后TLR1-10的转录时相变化。结果显示,PPV感染PK-15细胞后,TLR1在PPV感染后3h表达上调,约为对照组细胞的3.1倍,其他时段均低于正常水平;TLR3和TLR7 mRNA表达水平在病毒感染早期均低于正常水平;TLR4和TLR8的mRNA含量均在感染后3、12、36 h表达上调,TLR10分别在在3h和36 h表达上调,其他时段均不同程度的降低;而TLR2和TLR9 mRNA表达水平在感染后24 h开始升高,并于48 h达到峰值,分别为对照水平的10.1倍和26.7倍。研究表明,PPV感染PK-15细胞后能够诱导细胞上TLR2和TLR9在mRNA水平显著上调,PPV感染可能通过TLR2和TLR9受体介导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连翘酯苷A体外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作用及机理。【方法】MTT检测细胞活力,连翘酯苷A作用于IBV感染细胞36h,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内IBV N基因变化、细胞内受体(MDA5,LGP2,NLRC5)和抗病毒基因(IRF7,IFN-α,IFN-β)mRNA表达变化。【结果】连翘酯苷A作用于IBV感染细胞36h,可显著抑制细胞内IBV复制,同时显著提高细胞内受体(MDA5,LGP2,NLRC5)和抗病毒基因(IRF7,IFN-α,IFN-β)mRNA表达。【结论】连翘酯苷A具有抗IBV作用,且能激活IBV感染细胞内受体(MDA5,LGP2,NLRC5)和抗病毒基因(IRF7,IFN-α,IFN-β)。  相似文献   

10.
孙斐  许兵红  杨小林  张佑宏  刘世国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64-1365,1369
利用TOLL样受体抗体(TLRs)尾静脉注射并封闭对应TLR的方法,观察疟疾病理进程的变化.结果表明,TLR2、9、11抗体处理后小鼠的存活率在第10天分别为70%、0、0,对照组为50%;TLR2、9、11抗体处理后小鼠的红细胞感染率峰值分别为55%、61%、58%,对照组为52%.抗体封闭TLR2后,可提高小鼠的存活率;抗体封闭TLR9、11后,小鼠红细胞感染率显著升高而存活率显著降低.证明TLR是一类有潜力的抗疟药物或治疗辅助药物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swine/heBei/012/2008/(H9N2)猪源性流感病毒(H9N2-SIV)对C57BL/6近交系小鼠的致病特征,为进一步利用该品系瞬时电位受体M2基因(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 2,TRPM2)敲除小鼠模型研究H9N2-SIV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经鼻腔接种途径感染C57BL/6小鼠,观测临床症状、采食量及体质量变化、死亡率、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病毒在组织内的复制滴度及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50)。结果感染后2~8d,感染小鼠精神高度沉郁,采食量降低、体质量严重下降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5~8d内60%小鼠死亡;肺脏严重水肿、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肺严重水肿、出血、坏死和炎性细胞渗出为主;病毒分离显示包括脑在内的所有肺外器官均分离出H9N2病毒,但肺组织病毒滴度最高,第3天和第7天分别为5.2log2和8.1log2;该毒株的LD50为10-2.5/0.1mL。结论H9N2-SIV在未经预先适应的情况下能够引起C57BL/6小鼠以肺部损伤为主的致死性全身感染,证实以C57BL/6小鼠为基础构建TRPM2基因敲除模型可作为进一步研究H9N2-SIV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活/灭活病毒进入体内后对免疫系统活化的差异,为免疫增强剂的筛选和评价建立高效动物模型。[方法]本试验利用伪狂犬病毒(PRV)Bartha-K61株建立小鼠伪狂犬人工感染模型,筛选活/灭活病毒接种小鼠后免疫相关差异因子。将PRV Bartha-K61活毒以不同剂量、不同方式感染小鼠,通过计算小鼠存活率确定最佳感染剂量与感染方式;将筛选的最佳剂量的伪狂犬病毒活毒与相同剂量下灭活病毒按照前述筛选的最佳感染方式接种小鼠,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免疫7 d后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FN-β和IL-6水平;利用PRV gB ELISA检测免疫7 d后小鼠血清PRV特异性gB抗体水平;利用灭活PRV作为特异性抗原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并计算各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结果]在保证小鼠存活的前提下,6~8周龄小鼠的PRV的安全感染剂量为5×104 TCID50;同等剂量下,相比于肌肉和腹腔注射,皮下注射为最安全的感染方式;同等剂量的活毒和灭活病毒接种小鼠后,与灭活病毒组相比,活病毒感染7 d后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FN-β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草鱼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基因在防御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感染过程中的免疫作用,为有效防控鱼类多子小瓜虫感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多子小瓜虫感染草鱼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在不同时间点(感染后6 h、12 h、1 d、2 d、3 d、5 d和7 d)草鱼部分TLRs基因(TLR1、TLR2、TLR4、TLR9、TLR20和TLR21)、接头蛋白基因(MyD88和TRIF)、信号转导分子(IRAK4和IRAK1)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在其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动态变化.[结果]草鱼感染多子小瓜虫后,TLR1、TLR2、TLR9、TLR20和TLR21基因在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主要呈上调趋势,TLR4基因在皮肤中主要呈上调表达,在脾脏中则主要呈下调表达;TLR信号通路接头蛋白基因MyD88和TRIF的表达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其中,MyD88基因的表达在感染后第1~3 d均呈显著上调趋势(P<0.05,下同),而TRIF基因的表达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点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IRAK4和IRAK1在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也主要呈上调趋势,但在脾脏中IRAK4在感染后第1 d和IRAK1在感染后第6 h的表达呈显著下调趋势;IL-1β和TNF-α在绝大多数时间点均显著上调,但IFN的表达基本没有变化.[结论]草鱼TLR信号通路中的部分TLRs基因(TL1、TLR2、TLR4、TLR9、TLR20和TLR21)、接头蛋白基因(MyD88)、信号转导分子(IRAK4和IRAK1)及下游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均参与防御多子小瓜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在感染早期和中期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坏死性凋亡,即程序性坏死,主要由细胞因子(TNF-α、IFN-α、IFN-γ)、Toll样受体(TLR3、TLR4、TLR9)以及核酸(DNA、RNA)感受器等介导起始过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和底物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MLKL)参与坏死性凋亡的发生,MLKL是关键分子。目前研究发现,坏死性凋亡与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炎症、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将对细胞坏死性凋亡在炎性因子失衡中的作用、坏死性凋亡发生的分子机制、坏死性凋亡与多种疾病的关系以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 TLRs)作为模式识别受体,不仅能够对机体特异性配体进行识别,并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通路(由髓样分化蛋白88或由β-干扰素TLR结构域衔接蛋白介导)启动信号传导继而引发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同时还在一些由支原体、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功能。因为其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Toll样受体家族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对畜禽抗病育种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猪源TLRs的种类、功能、遗传变异以及介导的信号通路,并重点介绍了猪源TLRs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旨在为猪Toll样受体家族基因功能研究及有效遗传标记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狂犬病毒固定强毒株CVS-24、广西街毒株GX074、弱毒株rRC-HL和重组毒株rRC-HL△G感染小鼠后的临床症状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为揭示狂犬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CVS-24、GX074、rRC-HL和rRC-HL△G分别通过脑内注射SPF级昆明小鼠,以注射DMEM为对照,每只小鼠注射30μL,攻毒后连续观察测量小鼠的体重和死亡情况,采取濒临死亡小鼠的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DMEM组的小鼠相比,rRC-HL组小鼠攻毒后的体重先下降后恢复正常,而其他攻毒组小鼠的体重迅速下降直至死亡.DMEM组和rRC-HL组的小鼠在整个试验周期内未见死亡;CVS-24组、GX074组和rRC-HL△G组的小鼠在攻毒后全部发病死亡,其中,CVS-24组小鼠出现死亡的时间最早(攻毒后第5 d),且在攻毒后第6 d全部死亡.通过观察小鼠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发现rRC-HL组小鼠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最严重,其神经纤维紊乱,神经元细胞变形,细胞边缘不清晰,少量细胞固缩甚至消失,海马回神经胶质细胞浸润,嗜神经现象明显,血管套现象严重;rRC-HL△G组次之;GX074组和CVS-24组小鼠的脑组织病变轻微,可见少量嗜神经现象.[结论]rRC-HL△G、GX074和CVS-24等3株狂犬病毒强毒株的临床症状更明显,发病死亡率达100%,但与弱毒株相比,其炎症反应较轻微,说明狂犬病毒强毒株可能是通过抑制机体脑组织中促炎因子的产生而抑制炎症反应出现,阻断其固有免疫反应,不利于机体对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猪细小病毒HNLY201301株的遗传特性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方法】对HNLY201301株进行遗传学分析、生物学分析以及小鼠攻毒试验。【结果】HNLY201301株属于经典猪细小病毒1型(PPV1),具有强毒株的遗传特性。该毒株可在猪肾(PK-15)细胞上复制,其滴度最高可达10-8.45TCID50/mL。该毒株的血凝谱广,能凝集小鼠、大鼠、豚鼠、兔、鸡、鸭和猪的红细胞。该毒株可通过静脉注射和阴道灌注感染小鼠,主要引起小鼠子宫损伤。【结论】细小病毒仍在我国猪场间流行,且具有较强致病性,对该病的防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人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转基因小鼠,为研究IFN-α在抗病毒中的作用提供模型动物。[方法]将人IFN-α基因插入CMV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建立IFN-α转基因小鼠。[结果]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法和South-ern杂交法检测出4只阳性转基因小鼠。分离4个转基因鼠系F1代PCR阳性小鼠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进行RT-PCR检测,其中3个鼠系为阳性。收集阳性小鼠血清,用ELISA方法和微量板染色测定法检测出3个转基因鼠系均有IFN-α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CMV启动子启动的表达人IFN-α基因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干扰素抗病毒机制及对其他动物进行抗病毒感染基因工程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将猪乙型脑炎病毒SCYA201201株(F122代次,弱毒株)脑内接种小鼠,评估该病毒株对小鼠的致病性。通过腹腔接种小鼠,分别在接种后6、12、18、24 h观察小鼠脑部病理变化,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血液、脑组织E基因拷贝数,探究该毒株突破小鼠血脑屏障的能力,从而评估SCYA201201株(F122代次)作为弱毒活疫苗的潜力。结果显示,SCYA201201株(F122代次)高度弱化,对乳鼠的脑内半数致死量(LD50)仅为4×105 PFU·40 μL-1。该毒株腹腔接种24 h内,小鼠脑部未出现病理变化,且荧光定量PCR检测为阴性,表明该毒株不能突破小鼠的血脑屏障,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对2017年从鸡病料中分离到的2株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chicken/Hubei/093/2017(H7N9)和A/chicken/Hubei/207/2017(H7N9)(CK93和CK207)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对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序列保守性、HA糖基化位点、NA耐药位点和6个内部基因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2株毒株的受体结合能力。结果显示,CK93毒株HA裂解位点为PEIPKGR↓GLF,为低致病性AIV特征;而CK207毒株裂解位点为PKPKRTAR↓GLF,为高致病性AIV特征。HA第226位氨基酸在CK93毒株为亮氨酸(226L),而在CK207毒株为谷氨酰胺(226Q)。但受体结合能力测定发现,CK93和CK207都具有结合α-2,3唾液酸受体和α-2,6唾液酸受体的特性,说明Q226L并非影响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应加强对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监测预防其突变可能造成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