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肌肽(carnosine)对人工感染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H9N2-SIV)小鼠肺部组织病理损伤变化的影响。选用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和肌肽干预组,每组50只,分别鼻腔接种正常鸡胚尿囊液、含H9N2-SIV的鸡胚尿囊液和肌肽+含H9N2-SIV的鸡胚尿囊液。试验第2、4、6、8和14天,每组分别处死8只小鼠,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肺系数及肺湿/干质量比。结果显示,肌肽可减轻H9N2-SIV造成的小鼠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肌肽干预组在试验第6天和第8天明显降低肺组织肺湿/干质量比(P0.05);在试验第4、6、8天明显降低肺系数值(P0.05),并减轻肺部淤血、出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肺部病理变化。可见:肌肽可降低肺组织肺湿/干质量比及肺系数值并减轻肺部病理变化,从而减轻小鼠肺部损伤的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肌肽(carnosine)对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H9N2-SIV)致小鼠肺部损伤时肺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选用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肌肽组,每组50只,分别给予正常鸡胚尿囊液、H9N2-SIV和肌肽+H9N2-SIV。试验第2、4、6、8和14天分别观察小鼠的临床表现,统计死亡率,每个观测时间每组处死8只小鼠,检测肺组织匀浆中SOD、MDA、iNOS和NO。肌肽可减轻H9N2-SIV造成的小鼠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在试验第6、8天显著提高肺组织的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MDA含量、iNOS活性和NO含量(P0.05)。肌肽通过提高肺部SOD活性,降低iNOS活性、MDA含量和NO含量,抑制由H9N2-SIV造成的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肺组织的水肿程度,减轻小鼠肺损伤的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H9N2-SIV)进行增殖并测定其毒力。方法采用鸡胚尿囊腔增殖法,将病毒接种于10日龄SPF鸡胚进行增殖,血凝(HA)试验测定病毒液效价,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和小鼠半数致死量(MLD50)。结果经过增殖后,H9N2-SIV血凝效价为1∶256,EID50=10-6.5·0.1mL-1,MLD50=10-2.32·0.l mL-1。结论 H9N2-SIV可以作为进一步试验用病毒。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对小鼠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否有保护效果,采用A/Chicken/HB/4/2008(H9N2)鼻腔接种6周龄BALB/c小鼠,复合维生素的剂量设高中低3个层次。结果表明,每天给予800 IU维生素A、25 mg维生素C、12 IU维生素D和3.2 IU维生素E的高剂量复合维生素组小鼠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后精神状态、体温和采食量的维持明显好于其他组,尤其在体重方面,感染后体重仅降低7%,低于其他组22%~30%。  相似文献   

5.
甘草主要成分抗H9N2亚型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H9N2亚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以肺指数抑制率、肺组织病毒滴度、死亡保护率和生命延长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等甘草中3种主要成分和甘草粗提物对感染H9N2亚型流感病毒小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甘草粗提物及甘草酸单铵盐口服均能显著抑制H9N2亚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引起的小鼠肺炎实变(P<0.01),甘草粗提物20 mg/kg组能明显延长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豚鼠体内连续性传播9代后,能够稳定的在豚鼠间传播,可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感染能力以及在哺乳动物间传播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因此,使用此株病毒A/Chicken/Jinan/Li-2/2010(H9N2)简称JN,应用小鼠动物模型,研究H9N2亚型流感病毒在小鼠肺内适应性传代后对小鼠的致病力,以及传代过程中流感病毒的变异。检测和筛选流感病毒致病性变异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探索H9N2亚型流感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一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Jinan/Li-2/2010(H9N2)在小鼠的肺脏进行传代,将小鼠解剖、摘除肺部、研磨离心后经滴鼻接种下一代小鼠,传播九代后,用MDCK细胞扩繁病毒,得到鼠肺适应株JN-P9-2-M1;扩增、克隆传代病毒JN-P5-2-M1和JN-P9-2-M1的全基因测序,推断各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JN原代病毒(P0)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比对,得到各代次病毒核苷酸与氨基酸变化的位点;解剖小鼠,获得小鼠的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脑和肠,滴定各组织中的病毒滴度,检测病毒的组织噬性;乙醚麻醉小鼠后,每个病毒稀释度鼻内接种3只小鼠,检测小鼠的幸存率和发病率;采集攻毒小鼠的肺部,固定后进行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比较JN原代病毒与JN-P9-2-M1对小鼠肺部的损害。【结果】JN-P9-2-M1对小鼠的致病性明显提高,其MLD50为103.5EID50,106EID50、105EID50、104EID50攻毒剂量的小鼠幸存率是0,而原毒JN对小鼠不致死,JN-P9-2-M1对小鼠的致病性比原毒提高了至少1 000倍;攻入JN-P9-2-M1病毒剂量为106-103EID50的小鼠,体重明显减少,临床症状也很明显,攻毒后3-8 d,小鼠表现精神萎靡、被毛零乱、呼吸急促、弓背等症状,而原毒JN在106EID50时,小鼠的体重变化率都跟阴性对照组相似;JN-P5-2-M1和JN-P9-2-M1同原毒JN的受体结合特性相同,都是只能特异性结合SAa-2,6Gal受体,具有人样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JN病毒仅能在小鼠肺部检测到,病毒滴度很高,而JN-P9-2-M1不仅在小鼠肺部有很高的滴度,在小鼠的肝脏、脾脏、肾脏和脑部都能检测到。【结论】 JN-P9-2-M1对小鼠的致病性明显提高,比原毒提高了至少1 000倍;PB2 E627K、HA N313D和HA N496S等3个位点可能是病毒对小鼠致病力初步提高的原因,而PA L342I和NA N218T这两个点突变,就有可能是进一步提高病毒对小鼠致病力的关键位点。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隐绿原酸(4-CQA)对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H9N2-AIV)病毒的小鼠造成肺损伤的修复作用,将90只6~8周龄健康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病毒(H9N2)感染组、H9N2+4-CQA组、空白对照组、4-CQA对照组,用H9N2-AIV滴鼻复制小鼠肺损伤模型并灌胃4-CQA干预.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  相似文献   

8.
陈建新  张瑞华  徐明举  利凯  徐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20-12921,12935
[目的]确定分离的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方法]利用此株猪流感病毒对SPF级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进行滴鼻感染,观察小鼠临床症状,感染后第2、6和14天分别剖杀小鼠,摘取各主要脏器后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感染小鼠出现精神不振、体重下降、引起以弥漫性肺泡损伤为主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论]该研究成功进行了H9N2猪流感病毒对BALB/c小鼠的感染,可以作为感染模型进行H9N2猪流感病毒的发病机制、疫苗评价、药物筛选等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4株鼠源抗H9N2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与标准H9N2禽流感多克隆抗体,通过血液凝集抑制试验(Haemo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HI)分别对25株H9N2禽流感病毒进行了检测,发现4株单克隆抗体均对其中的23株H9N2禽流感病毒反应,其最高HI效价分别为:A单抗12log2,B单抗12log2,C单抗12log2,D单抗12log2;最低分别为:A单抗3log2,B单抗9log2,C单抗4log2,D单抗6log2,而对其中的2株H9N2禽流感病毒没有HI反应,其HI价均为0;然而,标准多抗对25株H9N2禽流感病毒均产生HI反应。检测结果表明2株H9N2AIV毒株血凝素蛋白出现了抗原漂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从我国洞庭湖地区鸡和鸭中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选用具有代表性的2株病毒对SPF鸡及BALB/c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2株毒株均能使鸡感染并排毒,并且使同居鸡感染排毒,但不引起鸡明显的临床症状及死亡;2株毒株感染SPF鸡后能在鸡喉分离到高滴度病毒,明显高于泄殖腔,且排毒期主要集中于第1~7天;从感染鸡脏器中病毒复制情况看,供试的2株病毒均未在脑等组织脏器中复制,而2株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在小鼠脏器中复制情况却不一致,A/CK/HuN/S4591/2011(H9N2)毒株在小鼠鼻甲及肺脏中均能检测到病毒,但是A/DK/HuN/S4111/2011(H9N2)毒株仅在小鼠鼻甲中检测到较高滴度的病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Caveolin-1敲除对C57BL/6小鼠离乳前繁殖性能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对Caveolin-1基因敲除小鼠和同源C57小鼠进行体质量、初产日龄、胎次间隔时间、平均产仔数及离乳存活率的观察及分析、结果C57BL/6小鼠鼠仔平均体质量均高于Caveolin-1基因敲除鼠,在1,7,14 d时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 d时,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初产日龄、胎次间隔时间及平均产仔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57BL/6小鼠离乳存活率明显高于基因敲除鼠,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veolin-1敲除小鼠的体质量下降、繁殖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旨在分析环境低温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致病性的影响。选用120只6~8周龄,雄性SPF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无感染常温组(PBS处理,(20±2)℃)、无感染低温组(PBS处理,(10±2)℃)、H9N2病毒感染常温组(H9N2处理,(20±2)℃)、H9N2病毒感染低温组(H9N2处理,(10±2)℃)。在感染后观察感染小鼠发病14 d内的临床症状、存活率,肺脏病变程度、肺部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肺脏病毒载量。结果表明:1)与H9N2病毒感染常温组小鼠相比,环境低温处理的H9N2病毒感染小鼠临床症状明显加重,其中体重明显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存活率由95%降为67%,肺水肿程度和肺组织病变程度更加严重;2)H9N2病毒感染低温组与H9N2病毒感染常温组相比,肺脏TNF-a和IL-1β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2个无感染组(P<0.01);3)H9N2病毒感染低温组与H9N2病毒感染常温组相比,肺组织病毒载量显著增加(P<0.01)。综上,环境低温明显增加了H9N2亚型流感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为进一步揭示环境低温与流感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vRNA 5'端的多聚腺苷酸化信号位点具有多样性,突变发生时,该位点失去与聚合酶的结合能力或结合能力减弱,阻碍多聚腺苷酸化过程,影响病毒mRNA的转录过程。为探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5'端多聚腺苷酸化信号位点处5个或6个连续的尿嘧啶(U5或U6)碱基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一株四川分离株A/Chicken/China/Sichuan/CQY/2014(H9N2)为骨架的反向遗传系统构建突变株。结果显示,含U5的H9N2突变株(rCQYU5-H9N2)的血凝效价、TCID50和EID50滴度均高于含U5的H9N2突变株(rCQYU6-H9N2),但生长曲线无显著差异,表明H9N2 NA基因5'端多聚腺苷酸化信号位点U5或U6结构均不影响病毒的拯救,但U5有助于提高病毒在鸡胚与细胞中的复制滴度。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复制机理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半数荧光灶形成量(FFD50)试验、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试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对10个培养代次的狂犬病病毒SRV9亲本毒株和rSRV9减毒株的病毒滴度、毒力及其致病性等病毒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以鉴定拯救狂犬病rSRV9减毒株与亲本SRV9毒株病毒滴度及毒力的差异性。试验结果显示,10个培养代次的狂犬病病毒rSRV9减毒株FFD50值为5.44~7.46logFFD50/0.1mL,LD50值为2.47~2.68logLD50/0.03mL;亲本SRV9毒株FFD50值为6.36~6.79logFFD50/0.1mL;LD50值为5.56~5.79logLD50/0.03mL,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检测出脑内注射SRV9毒株和rSRV9减毒株死亡小鼠脑神经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方法,并结合C分带技术,对C_(57)BL/6N和BALB/C近交系小鼠的染色体组型特征及Y染色体在染色体组中的位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鼠品系间组型无明显差异;C_(57)BL/6N的第19号染色体为该品系的标志染色体;Y染色体在两个不同品系中的相对位置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初步探究不同品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LPS的反应性区别,通过对C57BL/6小鼠、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硫乙醇酸盐(Thioglycollate,TG)以诱导巨噬细胞聚集。4d后收集细胞,计数并培养。使用脂多糖(LPS)分别刺激3种细胞,测定并对比炎症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腹腔注射TG后,C57BL/6小鼠诱导率最高;LPS刺激细胞后,C57BL/6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IL-6、iNOS和COX-2的分泌量均较其他2种小鼠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流感病毒感染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及免疫稳态失衡,由此产生的细胞因子风暴(CS)是引起感染宿主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探究苦参碱对H9N2 AIV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调节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的特点及作用机制,可进一步完善中药抗病毒的理论依据,为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72只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0.1 mL无菌鸡胚尿囊液)、病毒组(0.1 mL 4×105PFU/mLH9N2 AIV)、金刚烷胺组(0.1 mL 4×105PFU/mLH9N2 AIV+100×10-6 99%金刚烷胺)、苦参碱高浓度治疗组(0.1 mL 4×105PFU/mLH9N2 AIV+40 mL·kg-1苦参碱)、中浓度治疗组(0.1 mL 4×105PFU/mLH9N2 AIV+20 mL·kg-1苦参碱)和低浓度治疗组(0.1 mL 4×105PFU/mLH9N2 AIV+10 mL·kg-1苦参碱),每组12只,含病毒鸡胚尿囊液滴鼻构建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灌服或饮水给药治疗连续5 d,试验共进行7 d,观察不同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在第1、3、5、7天分别取3只小鼠无菌采血并处死,取小鼠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H9N2 NA、NLRP3 NLR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苦参碱治疗后H9N2感染小鼠肺组织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小鼠血清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10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病毒组相比,苦参碱高浓度治疗组病理组织学观察中H9N2 AIV感染小鼠肺部水肿的区域明显减少,红细胞渗出减少,炎性细胞数量减少,效果接近金刚烷胺组。7 d时苦参碱高浓度治疗组小鼠肺泡壁完好,肺泡之间分界清楚,肺组织内炎性细胞、浆细胞数量大量减少,与空白组无异;苦参碱中浓度治疗组肺组织少量出血,肺泡内无渗出液,肺泡间隔完好;苦参碱低浓度治疗组可见肺泡内红细胞渗出,大量浆细胞募集,肺泡之间出现融合现象。经过苦参碱和金刚烷胺治疗的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9N2病毒基因表达量在3、5和7 d极显著降低(P<0.01)。经治疗3、5 d时,苦参碱高浓度治疗组和金刚烷胺组的NLRP3基因和蛋白表达量、TNF-α、IL-1β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7 d时,苦参碱高、中、低治疗组小鼠肺组织中NLRP3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5 d时苦参碱低浓度治疗组NLRP3蛋白、Caspase-1蛋白和中浓度组Caspase-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3 d、5 d时苦参碱中、低浓度治疗组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苦参碱中浓度治疗组IL-10表达量极显著降低。【结论】苦参碱可在体内抑制H9N2 AIV的表达,通过下调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下调TNF-α、IL-1β和IL-10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良好的抗病毒、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卡介苗(BCG)感染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将4周的C57BL/6小鼠暴露于BCG气溶胶30 min/d,连续3d,并通过组织切片、HE染色和抗酸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变及结核菌数和分布情况.结果 实验组小鼠肺组织可见多处炎症细胞浸润,呈慢性炎症.小鼠肺组织切片抗酸染色,可见结核杆菌,呈弥散分布.结论 成功建立肺结核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背景】低致病性H7N9病毒自2013年在我国首次出现以来,研究发现其对家禽均呈现低致病力,对哺乳动物模型小鼠也不表现任何的致病力。但是,2015年在湖南分离的1株低致病性H7N9病毒(简称HuN/S40726),却对哺乳动物小鼠表现为高致病力。分析、推测导致该病毒对哺乳动物致病力改变的原因可能在于该病毒PB2蛋白E627V的改变。【目的】为了揭示该病毒致病力的变化原因以及对哺乳动物致病性增强的机制,提供人类H7N9病毒感染、危害增强风险预警,展开该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低致病性H7N9病毒代表株(简称SH/S1053)和上述湖南HuN/S40726病毒,开展了哺乳动物致病力对比试验以及可能导致病毒发生致病力变化的相关基因位点对比分析。然后以HuN/S40726病毒为模式毒株,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成功建立了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利用基因点突变技术定点突变了HuN/S40726病毒PB2蛋白的627位氨基酸,救获了重组病毒r HuN/S40726、r HuN/S40726-PB2/627E和r HuN/S40726-PB2/627K。通过小鼠感染模型评估了以上3株重组突变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分析了PB2蛋白627位氨基酸的突变对小鼠致病力的差异。然后通过构建HuN/S40726病毒及其突变病毒的聚合酶复合表达质粒系统,以SH/S1053病毒为背景毒株构建聚合酶复合表达质粒系统作为对照,使用双荧光素酶法检测了PB2蛋白627位氨基酸的不同突变体在293T细胞中的聚合酶活性,进一步分析PB2蛋白627位氨基酸影响病毒毒力的内在机制。【结果】通过哺乳动物致病力对比试验以及可能导致病毒发生致病力变化的相关基因位点对比分析,推测导致HuN/S40726病毒对哺乳动物致病力改变的原因可能在于该病毒PB2蛋白E627V的改变。重组救获病毒和突变株对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PB2蛋白E627V的改变显著的增强了HuN/S40726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使得病毒MLD50由≥6.5 log10EID50变化为3.5 log10EID50,病毒毒力增强了至少1 000倍以上。聚合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33℃还是37℃下,PB2蛋白E627V的改变,显著提高了HuN/S40726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聚合酶活性,与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增强呈正相关性。【结论】PB2蛋白627位氨基酸(V)决定了HuN/S40726病毒对小鼠的高致病力。PB2蛋白E627V的改变能够显著增强HuN/S40726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聚合酶活性,是引起HuN/S40726病毒对哺乳动物致病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麻雀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鸡群的致病性,既有利于了解麻雀在H9N2亚型AIV传播生态链中的作用,对科学防控H9N2亚型AIV的暴发流行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3株HA基因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的广西麻雀源H9N2亚型AIV进行SPF鸡致病性试验,将84羽4周龄SPF鸡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3个感染组)。感染组每组以100μL稀释至106EID50/100μL的病毒液经鼻腔感染16羽SPF鸡,于病毒感染24 h后分别在各感染组放入剩余的5羽SPF鸡作为空白接触组,感染后观察鸡群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器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并检测不同器官中的病毒滴度及分布情况。【结果】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在HA蛋白裂解位点处不存在多个碱性氨基酸插入现象,表现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LPAIV)的典型分子特征;对鸡胚的半数感染量(EID50)在10-6.0/0.2 mL~10-6.8/0.2 mL,半数致死量(ELD50)在10-6.8/0.2 mL~10-7.2/0.2 mL。3株H9N2亚型AIV均可直接感染SPF鸡,且病毒在不同器官中的滴度及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感染SPF鸡后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死亡现象,但在上呼吸道的气管及肺脏出现一定程度的充血和出血、气管纤毛脱落及炎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病变。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感染SPF鸡后的排毒期主要介于第1~7 d,且能不经体内适应而直接感染鸡群并排毒;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在SPF鸡各器官中的复制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可在气管和肺脏中进行有效复制,而在肝脏、脑、胰腺、胸腺、心脏、盲肠扁桃体及法氏囊中均未检测到对应的病毒。【结论】麻雀源H9N2亚型AIV可直接感染鸡群且具有在鸡群间水平传播的潜在风险,提示在家禽饲养、运输及销售等环节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切断AIV在野鸟与家禽间的传播途径,减少禽流感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