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利用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从提取溶剂(蒸馏水、50%甲醇、甲醇、50%乙醇、乙醇)、乙醇浓度(60%~100%)、提取温度(60℃、70℃、80℃、90℃、100℃)、提取时间(60 min、90 min、120min、150 min、180 min)和液料比等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几方面优化苦参抗水产病原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活性物质(ASSF)的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标准品比对技术,鉴定ASSF的抗菌活性化合物;从对哈氏弧菌的生长、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细胞壁的通透性等方面探讨ASSF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SSF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无水乙醇为溶剂,液料比30∶1 m L/g,提取温度79℃,提取146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物抑菌圈的实际值为(17.64±0.22)mm,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固态ASSF的得率为(21.17±0.91)%。鉴定出苦参酮是ASSF中的抗哈氏弧菌活性化合物。ASSF和苦参酮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 mg/m L和0.062 5 mg/m L。ASSF对于哈维氏弧菌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  相似文献   

2.
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和氯霉素在不同条件下对8株水生生物致病性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1)在海水2216E培养基中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体外抑菌活性均比在3.1%氯化钠盐水2216E培养基中下降,说明海水对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体外抑菌活性有抑制作用.(2)氟苯尼考对4株水生生物致病性弧菌标准株的体外抑菌活性与氯霉素相当,但对临床分离的4株水生生物致病性弧菌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明显优于氯霉素,说明氯霉素由于长期使用已产生了耐药性,而氟苯尼考则尚未产生明显耐药性.因此氟苯尼考是氯霉素的理想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黄连素对主要海水养殖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素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哈维氏弧菌等10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并以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为指示菌,研究黄连素在不同温度、存储条件和金属离子影响下的药效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黄连素对10种海水养殖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及杀菌作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64~256mg/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256~1024mg/L。其中,黄连素对大菱鲆弧菌和溶藻弧菌抑菌作用最明显,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64mg/L;对鳗弧菌、大菱鲆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溶藻弧菌、鲨鱼弧菌和轮虫弧菌杀菌作用最强,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256mg/L。质量浓度为512mg/L的黄连素溶液分别在20、40、60、80、100、121℃处理下作用30min,对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杀菌率均超过99%,将20、60、100℃处理的黄连素溶液于室温下避光存储35d,对指示菌的杀菌率依然大于99%,显示其良好的药物稳定性。金属离子的影响试验也证实,水环境中的Na+、Mg2+、Ca2+、K^+等离子对黄连素的杀菌效果无显著影响。因此,黄连素适宜作为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药物。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淡水鱼类最主要的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对国家批准使用的新兽药——氟苯尼考的耐药性的获得与消失速率,提供科学使用该药的数据支撑,测定在低浓度的氟苯尼考压力下,3株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随时间的变化,以及3株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获得速率和消失速率。结果表明,菌株在低浓度的氟苯尼考下,4~5d其耐药浓度升高1.6~2.5倍。同时,菌株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浓度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加可迅速上升15.9~40倍,但其消失较慢,28d的消失速率为1.58~2.54。因此,在使用氟苯尼考防治细菌性疾病时,连用时间不宜超过4d,再次使用的间隔不少于28d。  相似文献   

5.
简述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抗菌活性和耐药性,以及水产动物体内氟苯尼考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氟苯尼考对动物机体的急性毒性、免疫抑制,以及对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指出,与较早期的酰胺醇类药物相比,氟苯尼考具有高效、低毒的优点,但随着长时间的使用,一些致病菌对其逐渐产生了耐药性.提出,在水产养殖中,要合理规范使用氟苯...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池塘底泥中呋喃西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池塘底泥中呋喃西林残留量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以上V(甲醇):V(二氯甲烷)=3:7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效果较好;比较了振荡提取和超声波辅助加热提取法,后者提取能力较强;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的色谱条件,在C18反相色谱柱上分离,梯度洗脱比等度洗脱能获得更好峰形,分离效果更好。以V(甲醇):V(二氯甲烷)=3:7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波辅助加热法(35 kHz,强度100%,40 ℃)提取,回收率为80%~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检测限达到0.250 μg?kg-1。该方法回收率高、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有机溶剂对常用中草药的提取效果及其提取物对水产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以50%乙醇、无水乙醇、氯仿、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根据水浴旋转蒸发器回流提取工作原理,分别对五倍子、乌梅、诃子、大黄和五味子等5种中草药进行固液萃取,并用其提取物对水产高致病性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体外抑杀菌试验。结果表明:50%乙醇、无水乙醇、甲醇对5种中草药的提取效果优于其他4种溶剂,尤以甲醇的提取效果最佳,其提取率分别为五倍子46.09%、乌梅27.58%、诃子29.55%、大黄50.34%、五味子30.88%;提取效果最差的是石油醚,其提取率分别为五倍子1.98%、乌梅1.73%、诃子2.21%、大黄0.89%、五味子3.40%。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对五倍子的3种醇提物均表现为极度敏感,对大黄的甲醇提取物表现为高度敏感,对五倍子、大黄和五味子的氯仿提取物以及对乌梅、大黄和五味子的石油醚提取物呈低度敏感,对五倍子的丙酮提取物等共25种提取物表现为中度敏感;五倍子、大黄的醇提物对供试菌的抑杀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种中草药的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肉桂醛纳米乳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抑菌效果,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乙酸乙酯为油相,加蒸馏水按比例配制成空白纳米乳,加入肉桂醛制备得肉桂醛纳米乳,并评价了肉桂醛纳米乳的部分特性;探究肉桂醛纳米乳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鳗败血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4种常见水产动物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肉桂醛纳米乳中吐温-80、乙醇、乙酸乙酯、蒸馏水和肉桂醛质量比为10∶5∶11∶73∶1,空白纳米乳对肉桂醛的最大载药量为20.11 mg/m L,肉桂醛纳米乳为水包油型淡黄色澄清透明液体,粒径5~20 nm,平均粒径10.74 nm;与同浓度肉桂醛溶液相比,肉桂醛纳米乳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在最大载药量时,对嗜水气单胞菌、鳗败血假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强度分别提高了65.56%、46.99%、41.94%、26.91%。肉桂醛纳米乳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鳗败血假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0.31、0.51、0.72、1.00 mg/m L。研究表明,肉桂醛纳米乳在水产养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曹海鹏  闫明  杨先乐 《渔业现代化》2007,34(4):47-49,53
研究了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鱼链球菌等水产动物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进一步观察了其对异育银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鱼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mg/L、0.5mg/L、2mg/L、4mg/L。此外,投喂氟苯尼考的异育银鲫对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以5,10,15mg/kg体重剂量将氟苯尼考拌饲投喂异育银鲫的平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50%,70%,70%。  相似文献   

10.
2种水温条件下罗非鱼体内氟苯尼考的药物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药饵给药,药物剂量为10mg·kg^-1,比较研究了22和28℃水温条件下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体内氟苯尼考的药物动力学。结果得出,22℃组和28℃组罗非鱼血浆的峰药浓度(Cmax)分别为4.46和3.90μg·mL^-1,达峰时间(Tmax)均为12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0.03和8.1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68和72.44h·μg·mL^-1。相应条件下的肌肉Cmax分别为6.88和4.59μg·g^-1,Tmax均为12h,T1/2β分别为10.97和8.03h,AUC分别为112.71和73.66h·μg·g^-1。低温组罗非鱼血浆和肌肉中药物的T1/2β均长于高温组,前者分别比后者长1.91和2.96h,表明低温组罗非鱼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慢于高温组。虽然2个水温组血浆和肌肉中药物的Tmax相同,但低温组血浆、肌肉的Cmax和AUC均明显高于高温组,表明低温组罗非鱼吸收利用药物程度高于高温组。  相似文献   

11.
运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海刀豆(Canavalia maritima)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甲醇体积分数3个因素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因素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建立了提取率与各因素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得到了海刀豆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萃取压力10.3 MPa,萃取温度130 ℃,萃取时间16 min,甲醇体积分数66%,循环次数2次,总黄酮提取率为83.43%,与理论值相对偏差-1.63%。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氟苯尼考对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体外药效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动力学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及四种培养因子对氟苯尼考体外抑制鲁氏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1μg.mL-1和2;鲁氏菌在液体培养基中1h后进入对数生长,大约持续7h;在用药4~6 h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氟苯尼考的杀菌功效具有浓度依赖性;在2 MIC、4 MIC和8 MIC时,PAE分别为3.71±0.11、4.54±0.27和5.52±0.23;氟苯尼考对鲁氏菌作用最适pH值为6~8,且二价阳离子(Mg2+)、血清含量及细菌数量小于108时对药效无显著影响。因此,保证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并配合最适培养条件,是氟苯尼考发挥最高药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单因素提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浸润时间、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丹参中抗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优化所得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7.8:1.0(ml:g)、浸润时间104 min、提取温度86.7℃、提取时间182 min。响应面模型预测在该提取工艺下抗SA活性成分提取得率极值为25.95%,经4次平行验证实验的实际提取得率为(25.87±0.03)%,为优化前的2.59倍,表明优化方法高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是亚热带对虾高位池养殖水体常见的优势种,对于稳定池塘生态结构,保持良好水体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常温下波吉卵囊藻的保存效果有利于波吉卵囊藻的简易保存和虾类养殖的直接投入使用,以便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微藻生态调控.在25℃、30℃和35℃下研究了不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浓度对波吉卵囊藻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5℃、30℃和35℃下波吉卵囊藻保存的成活率、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以及恢复培养后的比增长率和ρ(Chl-a)与沼泽红假单胞菌添加浓度呈正相关,1.94×10^6个·mL-为最佳浓度;25℃为最适保存温度,但是在30℃下保存后恢复生长时发现比增长率要比25℃下保存的高(0.432).因此,25℃下添加沼泽红假单胞菌浓度为1.94×10^6个·mL^-1时波吉卵囊藻的保存效果最佳,成活率达到87.5%,p(Chl-a)为31.14 μg·L^-1,经恢复培养后比增长率为0.424,p(Chl-a)为55.94 μg·L^-1.  相似文献   

15.
几种重要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人工养殖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通过模拟生态环境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温度、盐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Onchidiumstrurna)室内养殖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养殖温度为20~26℃且昼夜温差不高于3℃,盐度控制为35左右,相对湿度调节为80%以上,养殖密度低于50只·箱-1(333只·m-3),底泥采用海边高潮线附近的表层粉砂性盐成土,以3cm的厚度铺于养殖箱底部,光照强度低于701x时瘤背石磺死亡率最低,其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且与其他各试验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养殖瘤背石磺需控制温度、盐度、相对湿度、养殖密度、光照强度及底泥等各项指标;同时通过模拟生态环境、改善养殖条件等方式能够提高瘤背石磺成活率,从而实现人工条件下的长期养殖。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牡蛎在-3℃微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细菌茵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对其在-3℃微冻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细菌总数和细菌菌相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牡蛎在微冻贮藏过程中,感官评分呈下降的趋势,至第30天时已接近感官拒绝点。细菌总数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第60天贮藏期末时为4.1lg cfu·g^-1。牡蛎生鲜样品的初始菌相比较复杂,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属于14个属(科),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和弧菌(Vibrionaceae)为优势菌,比例分别为22%和20%。微冻贮藏过程中,各个菌属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假单胞菌比例不断增加,成为牡蛎微冻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为试验起始温度,分别对星洲红鱼进行温度渐变(每天升温或降温1℃/d,速度控制在每12 h升或降0.5℃)和突然升高(2℃、4℃、6℃、8℃、10℃、12℃、14℃、16℃、18℃、20℃)以及突然下降2℃、4℃、6℃、8℃、10℃、12℃、14℃)实验,逐渐升温和降温实验表明:星洲红鱼对温度的适应范围8~40℃,生存温度14~36℃,临界死亡低温为(7.82±0.21)℃,致死低温为(5.67±0.16)℃,临界死亡高温为(38.36±0.21)℃,致死高温为(39.83±0.15)℃。突然升温和降温实验表明星洲红鱼对高温的适应性强,可适应突然上升16℃的升幅(20℃→36℃),对突然下降仅能适应8℃的降幅(20℃→12℃)。  相似文献   

18.
鲢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以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鱼骨为原料,采用风味蛋白酶酶解制备骨胶原多肽水解液,剩余骨渣经乳酸提取制备骨粉酸解液(钙液),研究其通过螯合制备鲢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工艺条件。分析了酶解时间对鲢鱼骨蛋白酶解产物产品品质和功能特性(溶解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采用乳酸提取鲢鱼骨中钙时提取温度对钙溶出率的影响,并以螯合率为指标,考察pH、时间、温度和多肽液与钙液体积比对螯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50℃,按原料鱼排质量0.09%加入风味蛋白酶酶解30min制备出的鲢鱼骨胶原多肽具有良好的产品品质和功能特性;乳酸提钙时提取温度对钙溶出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pH8、温度25℃条件下,多肽液与钙液体积比1:1反应40min得到的鲢鱼骨胶原蛋白螯合钙螯合率最高(85.24%)。  相似文献   

19.
防治松浦镜鲤鱼卵水霉病药物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4±1℃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次甲基蓝、甲醛、高锰酸钾、氯化钠、孔雀石绿溶液抑制松浦镜鲤鱼卵水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浸泡消毒时间10min,浓度为1100.00mg/L的次甲基蓝和6000.00mg/L的甲醛对水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在药物对水霉菌完全致死浓度(1057.54mg/L)下,浸泡1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