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从呼和浩特市郊采集和分离到的天幕毛虫(Ma1acosoma neutria testacea M)核型多角体病毒对3龄初天幕毛虫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幼虫死亡率随感染浓度的增大而上升,而感染浓度与感染时间是负相关的。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1.5259+0.8099x,LC_(50)值为1.95×10~4pIB/ml,其95%的置信限为1.334×10~4~2.786×10~4PIB/ml。病毒浓度为1.28×10~7,1.28×10~6和1.28×10~6PIB/ml的LT_(50)值分别为7.31天,8.48天和8.84天。  相似文献   

2.
1985、1986年试验结果表明,以3.325×10~7PIB/ml 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液感染山楂粉蝶不同龄期幼虫进行 AcrNPV 病毒的再生产,幼虫体内病毒产量较高,3龄末~4龄幼虫每头平均产1.16×10~9PIB;4龄末幼虫每头平均产1.803×10~9PIB;5龄幼虫每头平均产3.283×10~9PIB。分别为食入多角体的136倍;227倍;395倍。在同一温、湿度范围内,同浓度病毒液感染不同龄期山楂粉蝶幼虫,其病毒生产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3.
咖啡天蛾质型多角体病毒于1985年在福建南平首次发现。经电镜观察,多角体呈五角形或六角形,直径为0.9—3.2um。病毒粒子六边形或近圆形,直径为38—46nm。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病毒对2龄初咖啡天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845×10~4PIB/ml。紫外线、太阳光照射,对病毒的感染力影响较大,病毒在低温下贮藏一年,对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从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自然罹病死亡幼虫体分离出的多株核型多角体病毒(M_bNPV),选出毒力较强的 M_bNPV-80株,于1984年在哈尔滨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方差分析表明:1.2×10~2~1.2×10~8 PIB(多角体)/虫间,7种剂量感染3龄幼虫,不同剂量间的校正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而各处理死亡均数差异显著性测定中,1.2×10~5~1.2×10~8 PIB/虫4个剂量差异不显著。剂量与死亡率回归方程为 y=2.819+0.416x;致死中剂量(LD_(50))为1.77×10~5 PIB/虫。每虫以1.2×10~4和1.2×10~5 PIB/虫分别处理3龄幼虫所得的致死中时(LT_(50))分别为6.59和4.31天。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核多角体病毒活性的生物测定。 用不同浓度的多角体液感染3龄初幼虫,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2.0267+0.5652X,LD_(50)和95%置信限分别为1.82×10~5和9.24×10~4—3.06×10~5包含体/毫升。4.5×10~7、4.5×10~6和4.5×10~5三种浓度的LT_(50)值分别为:5.81、6.66和7.43天。龄期不同对病毒的敏感性也不一样,试验结果表明,死亡率随龄期的增大而降低,从1龄的96.0%降到4龄的62.9%。棉古毒蛾NPV在阳光直接曝晒下易丧失其活性。从曝晒2小时——3天,其死亡率从84.7%降到17.3%。在25℃——28℃的温度下,感染3龄初幼虫,死亡率最高,超过31℃则对病毒的增殖起抑制作用。虫尸和多角体液两种材料在-4~0℃的冰箱中保藏一年,不会明显丧失其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了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青岛分离株对美国白蛾4龄、5龄和6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HcNPV对4龄、5龄和6龄美国白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99×105OBs/ml、1.69×106OBs/ml和8.04×106 OBs/ml;以1.48×107OBs/ml病毒处理时,4龄、5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6.14d、8.63d和10.31d,以1.48×108OBs/ml病毒处理时,4龄、5龄和6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5.30d、5.92d和7.12d。在相同病毒浓度下,LT50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增加;4龄美国白蛾幼虫在1.48×106OBs/ml、1.48×107OBs/ml和1.48×108OBs/ml等3个病毒浓度处理下的LT50分别为7.65d、6.14d和5.30d,在相同虫龄条件下,LT50随病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上结果为应用该病毒分离株防治美国白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种化学农药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温度(28±1)℃的实验室条件下,用化学农药毒死蜱和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合感染4龄期的斜纹夜蛾幼虫。结果表明:终浓度为10%常用量的化学农药病毒悬液,7 d的毒力倍数为1 194.09和661.40;LT50缩短2.319~2.916 d;终浓度为5×106PIB/mL的SLNPV农药稀释液,5 d的毒力倍数为2.75和2,其理论值LT50分别缩短10.742 d和6.402 d。  相似文献   

8.
烟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的毒力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elicoverpaassultPolyhedrosisVirus,简称 (HaNPV)对烟青虫 3龄幼虫毒力测定的基础上 ,用HaNPV 1× 10 2 ~ 1× 10 6PIB/ml 5种多角体浓度感染棉铃虫 3龄幼虫 ,测得浓度与死亡率得回归直线方程式y =3.2 7+ 0 .5 4x ,LC5 0 为 15 98PIB/ml,95 %置信界限为 6 5 0~ 392 9PIB/ml。 5种浓度的LT5 0 为 9.7、9.1、7.8、6 .9和 6 .1d。结果表明该毒株除对宿主烟青虫毒力强外 ,对棉铃虫能交叉感染 ,其敏感性和毒力虽较烟青虫有较明显的下降 ,但LC5 0 依然较低 ,表现对棉铃虫的毒力仍然较强 ,该毒株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NPV)感染甜菜夜蛾2龄幼虫后,浓度越高,甜菜夜蛾死亡率越高,开始死亡时间越早,全程感染至死亡的天数越短,致死中时(LT50)为2.44~5.60 d,致死中浓度LC50=7.11×104PIB/m l。以剂量为2×105PIB/m l的SeNPV样品感染甜菜夜蛾1~4龄幼虫,低龄幼虫的死亡高峰期为4~5 d,全程期为6~7 d;3龄以上幼虫死亡高峰期为7 d左右,全程期为10~12 d。  相似文献   

10.
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张掖株(CypoGV-zy)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首次分离到的1株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本土株系,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张掖分离株(CypoGV-zy)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4龄幼虫期的LD50分别为4.55×103、1.20×104、3.43×104、2.11×105PIB.mL-1。在0.50×105PIB.mL-1病毒浓度下,1~3龄幼虫在感染病毒7~9 d后校正死亡率达100%,LT50分别为3.59、4.074、.66 d;4龄幼虫LT50为7.60d,1~4龄幼虫的LT90分别为5.51、5.91、6.53、16.06 d。该病毒分离株对我国西北疫区的苹果蠹蛾具有较强的毒力,具有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蜀柏毒蛾核多角体病毒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病毒悬液浸渍柏木叶,饲喂感染3龄初蜀柏毒蛾幼虫,感染浓度与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式为y=3.335+0.314x;LC50值为2.036×105PIB/ml.以4×106、4×107和4×108PIB/ml3种浓度病毒感染3龄初幼虫,其LT50值分别为7.84、7.61和6.85d.试验表明,同一浓度病毒(4×107PIB/ml)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从2龄的89.5%降到5龄的67.07%;LT50值随着龄期增大而延长,从2龄的6.88d增加到5龄的8.45d.温度对幼虫感病死亡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总死亡率影响不大.病毒在冰箱中(4℃)保藏一年,对其活性影响不大,而在室温下保藏一年,其感染力下降46.3%~54.7%.  相似文献   

12.
袁盛勇  朱文禄  陆进  王传铭  薛春丽  孔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18-11919,11959
[目的]研究利用莱氏野村菌对棉铃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效果。[方法]采用浸渍接种法,用莱氏野村菌MZ060806-XW分生孢子的5个浓度(3.5×104~3.5×108个/ml)对棉铃虫2龄和3龄幼虫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在莱氏野村菌MZ060806-XW分生孢子3.5×108个/ml浓度下;第8天2龄和3龄的幼虫死亡率最高分别达84.68%和82.23%;第8天,2龄和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975×104和7.794×104个/ml。在3.5×104~3.5×108个/ml的5个浓度处理下,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依次为9.774、6.322、5.415、4.559和4.051d,3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9.462、6.842、5.365、4.636和4.177d。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LT50逐渐缩短,虫口的死亡率逐步增加;随着施药时间的推移,LC50逐渐减小。[结论]利用莱氏野村菌MZ060806-XW菌株对棉龄虫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高于3龄幼虫。莱氏野村菌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89年从哈尔滨市郊区罹病八字地老虎(Xestiac-nigrum)幼虫中分离获得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_(c-n)NPV),国内过去未见报道。多角体多为四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1.0~2.5μ。由镜下观察病毒粒子杆状,长230~260nm,宽20~30nm。超薄切片观察表明,该病毒为多粒包埋型,多为3~5粒为一束。对2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毒力测定表明,8天内的 LC_(50)(致死中浓度)为3.3×10~5PIB/mL。以3.7×10~7PIB/mL 浓度的病毒感染3龄末期幼虫所获病毒产量最高,可用于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14.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大量增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影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活体内产量的增殖条件研究表明.饲毒龄期是影响病毒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饲毒剂量,龄期与饲毒剂量的组合也影响病毒产量.以4.32×105PIB/幼虫的剂量饲喂4龄初幼虫,在25℃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病毒产量.幼虫死亡率达88.1%,病毒产量平均为4.71×109PIB/幼虫.以实际接种量为基准.PIB增加10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以自然罹病致死的马尾松毛虫上分离出一株苏云金杆菌新菌株——星光四号,经生化反应及血清学反应结果,其分类位置为:苏云金杆菌阿莱亚种,血清型为H_3a,为国内新纪录,根据室内毒力测定,感染3龄松毛虫LC_(50)为8.41×10~5活孢子/ml,在9.6×10~7孢子/ml的浓度下,LT_(50)为1.78天。表明该菌株毒力较强,是生产上较有应用价值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6.
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cfu/m L)处理下,烟粉虱各虫态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龄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在浓度为1.0×107cfu/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7 d后达到83.05%。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拟合,并估计了该菌株对烟粉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烟粉虱各虫态的致死中浓度(LD50)和死亡率为90%所对应的浓度(LD90)降低,生防菌的剂量效应逐渐增强,2龄若虫在接种后7 d的LD50对数剂量估计值为4.37。生防菌的致死时间与剂量呈负相关,在1.0×105~1.0×107cfu/m L内随生防菌浓度的增加2龄若虫的致死中时(LT50)由5.66 d降到4.47 d。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有较高的致病效果,是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