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蜀柏毒蛾核多角体病毒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病毒悬液浸渍柏木叶,饲喂感染3龄初蜀柏毒蛾幼虫,感染浓度与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式为y=3.335+0.314x;LC50值为2.036×105PIB/ml.以4×106、4×107和4×108PIB/ml3种浓度病毒感染3龄初幼虫,其LT50值分别为7.84、7.61和6.85d.试验表明,同一浓度病毒(4×107PIB/ml)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从2龄的89.5%降到5龄的67.07%;LT50值随着龄期增大而延长,从2龄的6.88d增加到5龄的8.45d.温度对幼虫感病死亡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总死亡率影响不大.病毒在冰箱中(4℃)保藏一年,对其活性影响不大,而在室温下保藏一年,其感染力下降46.3%~54.7%.  相似文献   

2.
在落叶松人工林内利用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对落叶松绶尺蠖2、3、4龄幼虫进行了防治。使用浓度为103×107PIB/mL的防治效果: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3.53%;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67.51%。使用浓度为1.03×108PIB/mL的防治效果:2龄虫校正死亡率为90.81%;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9.47%;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86.49%。同时证明落叶松绶尺蠖幼虫的龄期越小其死亡率越高、致死时间越短.防治的最适虫龄以2或3龄幼虫为佳。  相似文献   

3.
应用蜀柏毒蛾核多角体病毒(PoNPV)进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PoNPV悬液施入林间,可引起病毒病流行,显著降低蜀柏毒蛾幼虫的虫口密度,PIB以5×106个/mL悬液进行喷洒,喷洒量达到PIB75×1012个/hm2,防治效果可达86%以上.试验表明病毒与20%杀灭菊酯(1:3000)防治效果相近.PIB5×108个/mL、5亿/g白僵菌和20%杀灭菊酯(1:15000)的配比,防治效果最好,病毒的防治适期应掌握在5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毛虫的质型多角体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落叶松毛虫进行综合治理研究时,从得病幼虫体内分离出一株质型多角体病毒(DsCPV)。鉴于该病毒在国内未见报道,对其进行了形态、生物测定、组织病理及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质型多角体为0.16μm×1.57μm;病毒粒子为16.0nm×58.1nm;3龄和5龄落叶松毛虫幼虫的LC50分别为2.81×104PIB/mL和7.17×104PIB/mL;该病毒感染幼虫中肠72h后形成多角体,144h后形成大量的多角体。用1.17×108PIB/mL浓度的病毒悬液进行林间防治试验,其死亡率达82%以上,平均达84.62%。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绶尺蠖(ZetheniarufescentariaMotshulsky)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是一株对落叶松绶尺蠖幼虫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病毒。本文主要对多角体进行了电镜扫描及超薄切片观察,对该病毒的致病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多角体大小为0.8~2.3μm,形状为三角形、四角形至不规则形;病毒粒子为杆状、多粒包埋,大小为180~230×30um。该病毒在自然界发病率为75%以上;室内用1.26×106PIB/mL~1.216×108PIB/mL;接毒试验其校正死亡率1龄幼虫为74.83%~96.23%;2龄幼虫为65.96%~96.81%;3龄幼虫为61.72%~91.55%;4龄幼虫为55.73%~93.56%。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株毒力较强的病毒,用1.216×10^8PIB/mL的浓度感染1~4龄幼虫,其死亡率在91.55%~96.81%之间。本文主要介绍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物测定,分别确定了ZrNPV浓度和幼虫死亡率,ZrNPV浓度和幼虫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ZrNPV)是一株对落叶松绶尺蠖幼虫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病毒。本文主要对多角体进行了镜扫描及超薄切片观察,对该病毒的致病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多角本大小为0.8-2.3μm,形状为三角形,四角至不规则形;病毒粒子为杆状,多粒包埋,大为小180-230×30nm。该病毒在自然界发病率为75%以上;室内用1.216×10^6PIB/mL-1.216×10^8PIB/mL;接毒试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AporiacrataegiNPV简称AcrNPV)对其4龄虫食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当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为50%左右,病毒浓度为3.325×10^7PIB/ml时,AcrNPV毒力强,杀虫效果好,第9d,20h感染幼虫的死亡率达100%,感病幼虫与健虫食量相比,1~3d下降16%,4~6d下降46%,7~9d下降82.4%,因此在山楂粉蝶幼虫3龄末,4龄初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AporiacrataegiNPV简称AcrNPV)对其4龄虫食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当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为50%左右,病毒浓度为3.325×107PIB/ml时,AcrNPV毒力强,杀虫效果好。第9d,20h感病幼虫的死亡率达100%。感病幼虫与健虫食量相比,1~3d下降16%;4~6d下降46%;7~9d下降82.4%。因此在山楂粉蝶幼虫3龄末,4龄初施毒防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四种替代宿主传代后的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faMNPV,Syngraphafalciferamultiplenuclearpolyhedrosisvirus)进行毒力测定,表明其对棉铃虫和小菜蛾仍具较高毒性,LC_(50)值分别为3.807×l0 ̄4PIB/mL和2.364×10 ̄6PIB/mL。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经过替代宿主传代后,SfaMNPV的包理类型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以多粒包埋为主向以单拉包埋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1989年从哈尔滨市郊区罹病八字地老虎(Xestiac-nigrum)幼虫中分离获得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_(c-n)NPV),国内过去未见报道。多角体多为四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1.0~2.5μ。由镜下观察病毒粒子杆状,长230~260nm,宽20~30nm。超薄切片观察表明,该病毒为多粒包埋型,多为3~5粒为一束。对2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毒力测定表明,8天内的 LC_(50)(致死中浓度)为3.3×10~5PIB/mL。以3.7×10~7PIB/mL 浓度的病毒感染3龄末期幼虫所获病毒产量最高,可用于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浓度的咖啡天蛾(Cephonodes hylas)质型多角体病毒包含体悬液,浸渍栀子花叶,再喂食感染3龄初咖啡天蛾幼虫。感染浓度与死亡率回归方程式为y=2.690 7+0.464x,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9.483×10~4PIB/ml;5×10~7、5×10~6和5×10~5PIB/ml三种浓度的LT50值分别为:6.16、6.67和7.89天。 试验表明,同一浓度病毒(5×10~6PIB/ml)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感染力不同,幼虫死亡率随龄期增大而降低,从2龄的92.35%降到5龄的69.44%;其中LT50随着龄期递增而加大,从2龄的6.08天增加到5龄的7.63天。温度对幼虫感病死亡速度有一定影响,但对总死亡率影响不大,高温(35℃)对病毒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幼虫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利用替代寄主增殖SfaMNPV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替代寄主棉铃虫增殖SfaMNPV时 ,不同的接种浓度、虫龄及饲养温度对棉铃虫增殖病毒都有一定的影响。用 1× 1 0 7PIB/ml接种浓度感染三龄幼虫 ,幼虫饲养温度为 2 5℃时 ,获得的病毒产量最高 ,为每克虫尸含多角体 78.34亿。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核多角体病毒活性的生物测定。 用不同浓度的多角体液感染3龄初幼虫,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2.0267+0.5652X,LD_(50)和95%置信限分别为1.82×10~5和9.24×10~4—3.06×10~5包含体/毫升。4.5×10~7、4.5×10~6和4.5×10~5三种浓度的LT_(50)值分别为:5.81、6.66和7.43天。龄期不同对病毒的敏感性也不一样,试验结果表明,死亡率随龄期的增大而降低,从1龄的96.0%降到4龄的62.9%。棉古毒蛾NPV在阳光直接曝晒下易丧失其活性。从曝晒2小时——3天,其死亡率从84.7%降到17.3%。在25℃——28℃的温度下,感染3龄初幼虫,死亡率最高,超过31℃则对病毒的增殖起抑制作用。虫尸和多角体液两种材料在-4~0℃的冰箱中保藏一年,不会明显丧失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从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自然罹病死亡幼虫体分离出的多株核型多角体病毒(M_bNPV),选出毒力较强的 M_bNPV-80株,于1984年在哈尔滨进行生物活性测定。方差分析表明:1.2×10~2~1.2×10~8 PIB(多角体)/虫间,7种剂量感染3龄幼虫,不同剂量间的校正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而各处理死亡均数差异显著性测定中,1.2×10~5~1.2×10~8 PIB/虫4个剂量差异不显著。剂量与死亡率回归方程为 y=2.819+0.416x;致死中剂量(LD_(50))为1.77×10~5 PIB/虫。每虫以1.2×10~4和1.2×10~5 PIB/虫分别处理3龄幼虫所得的致死中时(LT_(50))分别为6.59和4.31天。  相似文献   

16.
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sisvirus,AcMNPV)能够增强粘虫痘病毒(Pseudaletia separata entomopoxvirus,PsEPV)的侵染力。将两种病毒的混合悬液滴于50mg的饲料上,接入3龄末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当每头幼虫接入1.0×10~4 OBs的AcMNPV和1.0×10~7 OBs的PsEPV的混合液时,幼虫的死亡率为95.00%,而单独用1.0×10~7 OBs·虫~(-1)AcMNPV处理时,则幼虫不感染;单独用1.0×10~7 OBs·头~(-1)PsEPV处理时,只获得46.33%的死亡率。将AcMNPV多角体蛋白与病毒粒子分离,进一步测定,单独用1.0×10~6 OBs·虫~(-1) PsEPV侵染3龄末幼虫时,幼虫不被感染,而用同样浓度再混以AcM- NPV多角体蛋白或病毒粒子时,则会有41.67%和36.67%的死亡率,说明多角体蛋白或是病毒粒子的包涵体蛋白是产生增效作用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优化增殖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张掖株(CypoGV-ZY)的饲料配方,为实现经济高效的病毒生产奠定技术基础。采用喂毒法,研究苹果蠹蛾人工饲料中苹果粉、酵母、小麦面粉、玉米粉4种主要营养成分不同配比对苹果蠹蛾幼虫生长及对CypoGV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酵母的饲料配方,幼虫体质量和病毒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取食C配方饲料的染毒幼虫,病毒产量最高,单头死亡幼虫虫尸质量、单头幼虫产毒量及每克虫尸产毒量分别可达30.57mg、8.63×109和28.25×1010 g-1;用玉米粉取代该配方中的小麦面粉时,染毒幼虫的虫尸质量明显降低,病毒产量显著下降。可见,以酵母和小麦面粉作为主要营养成分的C配方饲料,能显著提高病毒的产量,最适于病毒增殖生产。  相似文献   

18.
咖啡天蛾质型多角体病毒于1985年在福建南平首次发现。经电镜观察,多角体呈五角形或六角形,直径为0.9—3.2um。病毒粒子六边形或近圆形,直径为38—46nm。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病毒对2龄初咖啡天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845×10~4PIB/ml。紫外线、太阳光照射,对病毒的感染力影响较大,病毒在低温下贮藏一年,对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