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豆脂肪氧化酶遗传与改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脂肪氧化酶是大豆重要抗营养因子之一,其作用主要是促进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氧化,使大豆产生腥味。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一种理想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大豆脂肪氧化酶。筛选不含脂肪氧化酶(缺失型)的材料,从育种方面进行遗传改良,将是改善大豆这一营养品质的有效途径。文中概述了大豆脂肪氧化酶的遗传、理化性质、鉴定方法、脂肪氧化酶缺失型材料的发现及在育种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胰蛋白酶抑制剂是豆浆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其严重影响着豆浆的营养价值。本文着重综述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主要方法,并结合大豆预处理方式、制浆工艺及后处理方式分析了钝化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主要加工手段,以期为豆浆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中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影响动物的消化吸收率,其中最主要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文章介绍了大豆中两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units类和Bowman-Birk类抑制因子的理化性质、抗营养作用的机理,以及它们对不同阶段家禽的影响,并对钝化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及灭活方法,并对全脂大豆喂鸡的效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彭易柱 《饲料博览》2014,(12):17-19
大豆是一种高蛋白含量的作物,在畜禽养殖中多用作蛋白质原料。但其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大豆的使用,其中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又是主要的抗原蛋白。文章主要综述了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的结构、抗营养作用和抗原性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球凝集素、脲酶等抗营养因子,使大豆内的营养成分不能被仔猪充分吸收利用,膨化大豆破坏了其中的抗营养分子,大大提高仔猪对营养的吸收利用效率,在仔猪日粮喂养中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大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抗原蛋白等有害成分,用生大豆喂仔猪会引起仔猪腹泻。挤压膨化通过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的瞬间作用,可以破坏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同时,膨化大豆还解决了仔猪料另外添加油脂的麻烦。在我国,膨化全脂大豆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尚属起步阶段,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金征宇,1998)。本文将从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膨化对其的影响及膨化全脂大豆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情况等方面作一综述。1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1.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TI主要存在于大豆籽实中,可分为Kunitz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KT…  相似文献   

8.
大豆和膨化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除了作为食品原料外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但大豆所含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食品及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挤压膨化工艺能够在基本保持大豆营养成分的基础上,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减小对人和动物健康的负面作用。调查分析市售大豆和膨化大豆中主要几种抗营养因子的差异,分析挤压膨化加工工艺对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消除降解作用,并对这几种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及活性给出置信范围,为膨化企业实际生产应用中选择优质原料及优化加工工艺提供参考,并对动物饲料的配方设计提供指导。【方法】采集市场上不同地区及厂家的大豆20批次和膨化大豆19批次,检测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包括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低聚糖(包括水苏糖和棉籽糖)等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和脲酶活性,并与在膨化加工企业采集的2批次大豆原料和在不同加工条件下制备的8批次膨化大豆中相应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抗原蛋白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低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示差检测器检测。同时通过提取方式、活性炭用量、提取液浓度、料液比单因素试验,对苏糖和棉籽糖两种低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综合分析检测结果,研究挤压膨化工艺对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或活性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提取方法如下: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以料液比1﹕25加入体积分数为70%乙醇水溶液,微波辅助提取,离心浓缩,定容至25 mL,涡旋混匀,取2 mL离心检测。膨化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的含量及脲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大豆原料,而大豆和膨化大豆中的低聚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膨化大豆中脲酶活性基本为0,比大豆的脲酶活性低99%以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比大豆约降低66%,大豆球蛋白的含量约降低67%,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90%以上,水苏糖和棉籽糖的总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推断市场上大豆原料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范围为32.5-89.6 mg·g-1,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91.0-143.1 mg·g-1,β-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范围为161.1-268.7 mg·g-1,棉籽糖含量范围为3.3-8.78 mg·g-1,水苏糖的含量范围在21.4-34.16 mg·g-1,脲酶活性范围为3.6-9.42 U·g-1;膨化大豆样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范围为10.7-31.1 mg·g-1,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17.7-64.5 mg·g-1,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9.3-57.5 mg·g-1,棉籽糖含量范围为4.25-10.21 mg·g-1,水苏糖的含量范围为17.68-34.15 mg·g-1 ,脲酶活性范围为0.00-0.02 U·g-1。【结论】挤压膨化过程能显著降低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这些因子带来的不良反应,并能提高大豆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对比法首次对吉林省小粒大豆的超氧歧化酶(SOD) 活力及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小粒大豆各品种间超氧歧化酶活力比大粒大豆各品种间差异大,进化中的杂交种超氧歧化酶活力低于已稳定的栽培品系,小粒大豆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低于大粒大豆。  相似文献   

10.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对单胃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贺英  霍贵成 《饲料博览》1996,8(1):15-18
本文简要综述了大豆中两种主要抗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的特点、对单胃动物的影响及其灭活方法。  相似文献   

11.
豆粕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核酸和蛋白质两个角度对转基因豆粕及大豆原料进行了检测方法上的研究。设计并合成引物对转基因豆粕的内源基因lectin、CaMV35S启动子基因、NOS终止子和Cp4-epsps基因进行检测。应用ELISA的方法对不同含量的转基因蛋白及转基因豆粕进行检测,其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0.25%,但ELISA不适用于加工产品转基因成分的检测。Western杂交检测转基因豆粕及大豆,其检测极限达到0.5%。对于豆粕这样的加工产品,检测蛋白质及核酸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使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40年来世界大豆生产形势的变化,主要论述了40年来大豆遗传育种科学的进展及东北农学院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3.
用生物测定(局部枯斑反应)、免疫吸附电镜(ISE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种方法对大豆叶片及种子内的SMV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用来检测叶片及种胚和子叶内的SMV,并可对其定量,结果高度吻合,相关系数达0.97以上。ELISA能测出稀释2430—7290倍病叶中的SMV,测提纯病毒的下限为70ng—20ng/ml,生物测定可测出稀释640—1280倍病叶中的SMV。种皮内含有非侵染性SMV,不能用生物方法测出,而需用免疫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14.
The RR soybean was quantitatively detected by ABI Prism 7300 sequence detector with PCR primers and fluorescence prob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s of endogenous Lectin gene and exogenous CP4-EPSPS gene, and the PCR systems were based on SYBR GreenΙand TaqMan. The standard curve of °Ct between CP4-EPSPS gene and Lectin gene of the RR soybean in standard materials was generated and a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obtained. Quantification methods were optimized through two different real-time PCR chemistries, i.e. SYBR GreenΙand TaqMan, and the RR soybean contents were quantified in five standard samples and seven highly processed products by the two assays. Both methods are proved to be specific, highly sensitive and reliable for both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soybean D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wo optimized PCR system can be used for the practical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RR soybean in highly processed products.  相似文献   

15.
大豆转基因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涛  蒋春志  赵青松  张孟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91-10394
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转基因方法,分析了大豆遗传转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评价了转基因大豆的生物安全性,并且展望了大豆转基因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豆蚜虫的危害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豆蚜虫的形态特征及其对大豆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提出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措施,其中,培育抗蚜虫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转基因技术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杨晓贺 《农学学报》2014,4(7):26-28
为了明确大豆套作大蒜、毛葱对大豆蚜是否具有防控效果,通过棋盘式取样法在大豆单作田、大豆套作大蒜田和大豆套作毛葱田对大豆蚜及天敌种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为大豆蚜发生始盛期至大蒜和毛葱收获后两周,每7天调查一次。结果表明,大豆套作大蒜和大豆套作毛葱2种耕作方式中,大豆蚜数量明显低于大豆单作田。说明通过利用作物的不同耕作方式防控大豆蚜是值得探索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徐伟丽  杜明  马莺  李启明  汪家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13-12015,12017
[目的]探讨适宜生豆浆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方法]以市售豆浆为材料,分别采用热解法、异丙醇沉淀法、CTAB法、SDS法、高盐低pH和异硫氰酸胍法以及它们的改良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并比较了以上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除异丙醇沉淀法外,其他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均可满足PCR检测要求。同时,综合考虑基因组DNA的纯度和浓度,生豆浆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优劣依次为:改进高盐低pH法、高盐低pH法、改进CTAB法、改进异丙醇沉淀法、异硫氰酸胍法和改进热解法。[结论]这几种生豆粉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均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利于快速检测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美国高油、矮秆和耐密植大豆种质资源与高产广适应性大豆杂交,通过单交及简单回交与辐射诱变育种相结合,经过连续定向选择,利用先进的品质分析、抗病鉴定等方法进行品种选育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出高油、高产和抗病的4个大豆新品种合丰42、合丰52、合丰57、合农60,脂肪含量为22.25%-23.24%,其中合丰42是国内育成的第一个半矮秆大豆品种,合农60是矮秆品种。这些品种是高油、矮秆大豆育种的宝贵种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现状,概述了国内外大豆产量潜力研究,探讨了大豆超级种的育种目标以及超级种培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