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8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亚精胺是在大豆中发现的又一功能性营养因子,作为一种无毒的天然物质,可通过诱导自噬作用发挥抗衰老和延长寿命的功能,同时对神经变性还具有抗氧化和消炎作用。大豆种子中亚精胺含量水平较一般谷类、蔬菜、块根农作物等植物高,研究表明大豆食品中亚精胺含量更高,说明大豆品种亚精胺含量对大豆食品保健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亚精胺的营养保健作用、亚精胺含量检测方法、亚精胺在植物抗逆中的生理作用和大豆及其制品中亚精胺的研究进展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高亚精胺含量大豆材料的筛选、开展大豆亚精胺基因挖掘、选育高亚精胺含量大豆品种及开发大豆保健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的多胺含量及不同多胺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国家标准-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方法》(GB 5009.208-2008),对不同熟期的包括栽培、野生和半野生类型的78份东北大豆种质的4种多胺成分亚精胺、精胺、腐胺和尸胺组分含量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因子与聚类分析,对大豆种质多胺组分含量进行表型鉴定及分析。结果表明:78份大豆种质的4种多胺组分含量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腐胺、亚精胺与精胺组分的离散程度较高,特异含量种质较多。栽培类型中腐胺、尸胺、亚精胺、精胺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9、1.09、1.32和1.74,表明调控亚精胺和精胺各组分的基因型和遗传变异较丰富。亚精胺含量为0.10~1.06 mg·kg~(-1),均值为0.53 mg·kg~(-1),变异系数18.45%,表明大豆品种间亚精胺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除野生类型与半野生类型大豆尸胺含量差异显著(P0.05)外,各种类型大豆种质中多胺组分含量相对较一致,类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亚精胺组分含量与精胺组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腐胺组分含量与多胺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亚精胺和精胺两种成分之间遗传关系比较紧密。主成分分析发现,多胺组分中具有代表性的因子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聚类分析结果将66份栽培类型种质分为3类,类群2、3包含种质数量较少,其中大部分种质生育期为早熟类型。  相似文献   
3.
吉育506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05年以中作122为母本,吉育7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主要特点是亲本属远缘杂交,高产、稳产、抗倒伏、抗逆、适应性广。2014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4.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大豆主要虫害之一,每年均有发生,对大豆产量及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抗食心虫新品种培育,是解决食心虫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文章介绍了大豆食心虫危害特性、抗食心虫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抗食心虫的遗传机制、抗食心虫抗源的筛选和抗虫品种培育,旨在为大豆抗食心虫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元分析的大豆含硫氨基酸相关基因挖掘与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含硫氨基酸组分是大豆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借助Consensus Map 4.0高密度大豆遗传图谱,整合了33个含硫氨基酸QTL,并采用元分析方法,确定了8个含硫氨基酸Meta-QTL。通过QTL序列共线性区间分析,在Meta-QTL内筛选到7条用于候选基因发掘的基因组序列。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得到16个含硫氨基酸相关基因,包括6个氨基酸合成途径酶基因、1个11S大豆球蛋白A5A4B3亚基基因及9个调控基因。其中调控基因分别编码F-Box、PPR及转录因子3种蛋白。13个基因在NCBI数据库中分别有表达谱及SNP信息。大豆含硫氨基酸候选基因分析,可以为功能标记的开发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吉育系列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组(maturity group,MG)归属,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科学引种,以15份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对照,采用以对照品种的生育日数为参照标准和以品种的活动积温为划分标准两种方法,于2013和2014年对95份新近选育的吉育系列大豆品种进行了生育期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吉育系列品种生育期组介于MG0~MGⅢ组之间,居MGⅡ组的品种最多,MGⅢ组的品种最少。有89份参试材料按两种划分方法结果一致,占参试材料的93.7%;有6份参试材料的两种划分方法结果不在同一组内,占参试材料的6.3%。通过比较各生育期组品种在R1、R7和R8期的持续天数表现,验证了生育期组划分的正确性。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发现,适宜吉林省大面积种植的早熟、中早熟大豆品种主要归属于MG0和MGⅠ组,中熟、中晚熟品种主要归属于MGⅡ。此研究结果为完善中国大豆生育期组划分系统和实现大豆品种布局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3对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为材料,研究了始花期不同氮肥追施量对大豆制种母本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对不同异交率母本的结实率影响不同,高异交率不育系绥农8BC10的结实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对低异交率不育系绥农14BC8和吉林47BC7的结实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T4处理(133.33kg·hm-2)时结实率最高.追施氮肥对父本结荚数影响不大,其中绥农14追施氮肥后结荚数减少,且在T5(166.67kg·hm-2)施氮量时达到最小,绥农8和吉林47的结荚数随着施氮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另外,追施氮肥对不同细胞质类型母本结荚数影响较大,绥农8BC10在T5处理(166.67kg·hm-2)时结荚数最高,吉林47BC7随着追肥量增加结荚数也增加,在T4处理(133.33kg·hm-2)时达最高,而绥农14BC8的结荚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总之,不同氮肥追施量对大豆父本结荚数影响不大,而对母本结荚数和结实率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收集大豆抗大豆花叶病(SMV)抗源和鉴别寄主40份,通过接种Cho和Goodman划分的抗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MV G1-G7,了解这些材料对该株系的抗性反应.同时比较了其中部分材料对中国学者划分的SMV Sc1-Sc17株系的抗性反应.结果感病材料无论对SMV G1-G7株系,还是SMV Sc1-Sc17株系均表现感病;但是,齐黄1、科丰1、早18和8101等对SMV G1-G7株系均表现抗病的材料,对SMV Sc1-Sc17株系却表现出部分抗病;而另外一些材料,如:诱变30、徐豆1、文丰5、铁6915、齐黄10和Harosoy等对SMV G1-G7株系的抗性反应却与北美的鉴别寄主相同.结果表明:无论是对 SMV G1-G7株系,还是对SMV Sc1-Sc17株系,抗病材料的抗性遗传基础是相似的;中国一些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致病力强于国外的株系.因此,结合国外的SMV株系鉴定系统,创建一套统一的SMV株系鉴定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2009年8月10日至15日,第八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的科技人员报道了他们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吉育93的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快速增长,大豆产量不稳定,造成大豆种植业滑坡.特别是2007年以来,受国内大豆种植而积减少及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国内大豆总产下降,而大豆需求持续增加态势,导致大豆价格快速上涨.去冬今春以来,农民种豆积极性得到提高,应为农民提供高产、稳产、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及相应的栽培技术.吉林省农科院在2008年育成了适合吉林省中部、南部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吉育93号,经过大面积示范推广,表现出了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有很大的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