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以乳酸乳球菌株(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N3816)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对该菌株产Nisin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产Nisin的最适碳源、复合氮源和生长因子分别为:蔗糖0.8%、蛋白胨2.0%、酵母膏1.0%、Tween801.5%。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年生的木枣侧根根际土壤分级制备土壤悬浮液、涂LB平板、以ACC为唯一氮源进行分析,得到1株能在以ACC为唯一氮源的LB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细菌菌株.在枣树试管苗培养中加入该菌液的悬浮液后,枣树试管苗能正常生长,并且能生根,说明该菌株对枣树具有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PM8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培养,从化工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能以芳香族化合物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优势菌株PM8,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和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形态观察和16 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30℃、200 r/min培养8d,该菌株对500 mg/L萘和吡啶的降解率分别为77%和88%;在72 h内,菌株PM8对焦化废水、酒厂废水和猪粪水的CODc去除率分别达到11.69%、83.68%、57.85%.PM8在含有芳香族化合物的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从环境中分离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采用以羽毛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筛选,结果得到一株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NJY1(CGMCCNo.2337)菌株.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分析(Genbank登陆号:EU624205),该菌株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相似性达100%,初步认定该菌株为苏云金芽孢杆菌.采用该菌株经过72h发酵,角蛋白降解率达72.5%;2%羽毛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25.2 mg/ml.该试验为微生物发酵降解羽毛粉,生产高质量的蛋白饲料提供了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5.
从2008年10月在广西防城港市不同稻区采集的表现水稻白叶枯病症状的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22株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疑似菌株。在水稻品种日本晴、9311和特优63上剪叶接种,22个菌株都可在这3个水稻品种上引起典型的水稻白叶枯病症状,证实他们是Xoo菌株。以2007年从该地区采集的患病水稻叶片中分离得到的11个Xoo菌株和该22个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分离、纯化得到每个菌株的链霉素抗性突变体。通过三亲本接合检测向该33个链霉素抗性突变体导入广谱克隆载体pLAFR6的效率,结果得到2株可导入pLAFR6的突变体K74和K31,K74和K31的导入pLAFR6效率分别为2.9×10^-2、9.0×10^-6。经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证明K74属于Xoo,即菌株K74可作为研究Xoo与水稻相互作用机理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6.
鞘氨醇单胞菌株XJ对农药的降解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筛选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除虫菊酯3类农药具有降解作用,能对农药污染进行生物修复的菌株为目标,对采自广州市郊区的鞘氨醇单胞菌 Sphingomonas sp.菌株XJ,经富集培养法提高其对农药的降解效能后,用气相色谱检测了该菌株对目标农药的降解率.结果显示该菌株对5种农药的降解率分别为克百威55.58%、异丙威62.74%、辛硫磷77.55%、毒死蜱56.59%和氯氰菊酯81.8%.表明该菌株有很强的逆境生长潜能,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除虫菊酯等3类农药具有不同的降解效能,是一株具有开发价值的细菌.  相似文献   

7.
通过以支链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分离培养基和以普鲁兰糖为唯一碳源的鉴别培养基复筛,从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肠道中分离得到一株产普鲁兰酶菌株,编号为ZXYG5.该菌株在以普鲁兰糖为碳源的产酶培养基35℃、160 r·min~(-1)条件下发酵42 h时,普鲁兰酶活性达到最大值4.2 U·m L~(-1).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保守序列分析,将菌株ZXYG5初步鉴定为泛菌属Pantoea sp.,命名为Pantoea sp.ZXYG5.该菌株具有较高的初始产普鲁兰酶活性,可作为常规诱变育种和全基因组育种的良好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8.
产木聚糖酶菌株JF8的鉴定及固态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菌株JF8,对该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及瓶梗着生方式和分生孢子大小等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该菌株与棘胞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的形态特征极为相似,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棘胞木霉.进一步对该菌株的rDNA-ITS序列进行克隆并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中的Chstal V法建立与该菌株ITS序列同源性较高的木霉属不同种间的系统发育树,发现该菌株的ITS序列与Genebank中已报道的棘胞木霉的ITS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6%,结合形态特征观察结果,证实该菌株为棘胞木霉.以蔗渣和麸皮为基质,先对影响该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单个因素进行研究,而后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各因素对产酶影响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产酶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温度、湿度、初始pH和麸皮添加比例,最佳发酵产酶组合为:培养温度28℃,水分添加量12.5 mL,初始pH值3,麸皮添加比例30%.在此优化条件下静止培养72 h,菌株产酶活力可达5 021.1U·g-1干曲.  相似文献   

9.
绿僵菌高毒力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金龟子绿僵菌为出发菌株,经物理、化学诱变,确定诱变条件.经诱变初筛时,采用在诱导培养基上测量单菌落大小及透明圈大小的方法,计算其比值,保留比值较大的菌株.再通过复筛测菌株弹性凝乳蛋白酶(Pr1)酶活获得一诱变菌株M6.该突变株产生Pr1活性比出发菌株提高1.10倍,在整个诱变过程中,以出发菌株,代号M原为对照.  相似文献   

10.
从湖北省某重金属矿区土壤中分离到1株抗Cr6 (Ⅵ)的菌株,命名为MDS07.该菌株可以在含12 mmol/L/的Cr6 (Ⅵ)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经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认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a megaterium.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了该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对MDS07进行了重金属抗性谱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Cr、Zn、Ni等重金属具有较高的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MDS07菌株同时含有chrB、czcD和nccA等基因,它们分别具有Cr、Zn、Ni等重金属抗性,表明MDS07菌株的重金属抗性是由抗性基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从施用由猪粪堆肥制成的有机肥的土壤中筛选、驯化出一株能以氯霉素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命名为CAP_CXMF.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探讨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以及不同外加碳氮源对降解菌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霉素初始浓度为300 mg/L、接种量10%、温度20℃、转速160 r/min、pH为7时,该菌株对氯霉素的降解率达72.55%,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膏和葡萄糖后的降解率分别为73.15%和72.80%.该菌株对氯霉素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可以用于治理环境中的氯霉素污染问题,并为生物降解抗生素提供一种新的优势菌株.  相似文献   

12.
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异养高效硝化细菌,对该菌株外部形态、生理生化性质、16S rDNA序列、硝化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能以葡萄糖、蔗糖等为碳源生长,最适生长pH为9;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Pseudomonas putida(D85992)的同源性达99%。根据上述结果,该菌株可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并命名为Pseudomonas SKDP-1。以氨氮(NH4+-N)为惟一氮源,分别以柠檬酸钠、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条件下,其氨氮转化率分别为49.5%、34%和32.8%,表明菌株Pseudomonas sp.SKDP-1在盐碱地土壤中对氮的循环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絮凝剂产生菌Galactomyces sp.M-2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选育出一株产絮凝剂的高效菌株UVM8,其絮凝活性可达92.8%.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稳定性良好.研究发酵液的碳氮比、pH值等培养条件,发现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为20 g/L∶2 g/L、pH值为7或8时最有利于UVM8菌株产微生物絮凝剂.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以呼市清水河地区感病油松针叶为材料,分离获得8株菌株.通过16SrDNA序列及同源性比较,结合菌落特征和细菌形态,对菌株进行鉴定,8株菌株分别为绿浅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解淀粉芽胞杆菌Aerococcus viridans,沙雷菌属Serrati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醋杆菌属Acetobacter,变形斑沙雷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a,该8株菌株均不是引起油松疑似病害的微生物.该研究为清水河油松病情诊断和分析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高产红曲色素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曲霉MAC-8(Monascus anka)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和60Co多重复合诱变,选育到一株生产特性有明显改善的变异菌株MACF6.发酵试验表明,菌株MACF6发酵液色阶平均达到242 U·mL-1,菌丝体色阶达1.09ⅹ104 U·g-1,分别比出发菌株MAC-8提高了22.8%和19.8%.连续传代试验表明该菌株在遗传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河南省商丘市月季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对月季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2019年10月在商丘市长征路采摘患炭疽病的月季病株,对患病叶片采用单孢分离方法,经过纯化得到1株病原菌.通过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对该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发现该菌株能使健康月季叶片出现病斑,对此病斑进行病原菌再分离可得到原接种病原菌.对菌株显微形态学分析表明,该菌株分生孢子呈长圆形、无色、单孢;分生孢子大小为(15.6~21.5)μm×(3.5~5.2)μm;菌丝有明显的隔膜;气生菌丝发达.通过测序、比对和利用ITS、ACT、GAPDH、CHS基因进行多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聚在一起.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确定河南商丘市月季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侵染所致.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培养基影响菌丝生长状况的分析可得,该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pH值为5时最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在24 h暗处理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以蛋白胨和硝酸钾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较快;淀粉是该菌丝的最适碳源.  相似文献   

17.
油菜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多菌灵作为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在很多地区已产生抗性.川渝地区是我国油菜的重要产区,油菜菌核病发生普遍,但该地区病原菌对多菌灵抗性研究未见报道.该文开展川渝地区油菜菌核病对多菌灵敏感性基线、抗性监测及抗性分子机理的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6个野生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原菌EC50值在0.009 12~0.182 7μg/mL之间,不同敏感性的菌株频率呈近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平均EC50值为(0.067 25±0.034 06)μg/mL;以5.0μg/mL作为田间抗性菌株的区分剂量,检测了2013年采自该地区10个区、县、市585株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为敏感菌株,占99.49%,仅发现3株田间抗性菌株,占0.51%;3株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达2 085倍以上,均为高抗菌株;以引物B1-1/B3-1PCR扩增抗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测序并与标准菌株1 980比对,结果发现3株抗性菌株的198位氨基酸均由Glu变为Ala.  相似文献   

18.
高效固氮菌株W12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多个固氮菌株中筛选到一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W12,为明确该菌株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应性,本文测定了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该菌株的生长量和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在15~40 ℃的温度范围内、pH 4~8.5酸性至碱性环境和1.5% NaCl的高渗透压下,该菌株均能旺盛生长并表现很高的固氮活性;该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生长并固氮,还能耐受环境中存在的一定浓度的铵.说明该菌株对环境因子具有较广的适应性,并具有较强的生长活力和较高的固氮酶活性,故可望作为接种剂的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一株猪源嗜酸乳杆菌的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全自动曲线分析仪测定该菌株不同接种量的生产曲线;采用试剂盒法测定了该菌株的产酸力和抗氧化性能;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检测了该菌株的抑菌特性;使用猪肠上皮细胞测定了该菌株的黏附性能.【结果】该菌株最适生长接种量为4%;培养60h时产乳酸量最高,为66.85mmol/L;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9mm以上;该菌株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菌悬液浓度为10~9 CFU/mL时,该菌株对猪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指数最高,为1 060CFU/100cell.【结论】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稀释分离法得到28株放线菌,以20种农业常见致病真菌作为供试检测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优选出BOS-010菌株作为目的生防菌.通过形态学、培养特征、理化指标检测,对BOS-010放线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16 S rDNA序列比对,发现该菌株16 S rDNA与累西菲链霉菌(Streptomyces recifensis)16 S rDNA同源性达99%.根据多项分类原则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分析,确定该菌株归属累西菲链霉菌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