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绿僵菌油剂防治草原蝗虫曾收到很好的防效。实验对绿僵菌油剂助剂中介质油、增活剂、紫外保护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用色拉油与煤油的混合油,作为绿僵菌孢子粉喷洒介质比较理想;增C,50mg/kg为最佳的增活剂及浓度;UV-14∶10为最佳的紫外保护剂和紫外保护剂与孢子粉的配比。用该油剂对蝗虫进行室内生物测定,求得LT50为5.23d。  相似文献   
2.
复合Bt制剂防治棉铃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互法[1]进行两种单剂不同浓度复配,用叶片蘸药法[2] 和饲料混药法[3]做杀虫试验,通过计算判断各组合是否有增效作用.测定结果是, BtZX与烟碱复配无增效作用;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可提高BtZX单剂杀虫效果的55.6;;该Bt 制剂与除虫脲复配没有增效作用;与灭幼脲复配提高6.7;~20.0;的杀虫效果;与二价阳离子增效剂复配增效25;.1996~1999年进行了三年室内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棉铃虫的效果研究,测定出Bt制剂和其他几种单剂复配的增效作用及增效程度,为田间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丝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S112是经诱变获得的抗丝氨酸结构类似物和分解能力缺陷的突变株,丝氨酸产率是1.6 g/l.摇瓶试验初糖50 g/l,发酵37 h时补糖40 g/l,可有效提高产酸率50;左右.分批培养补氮试验表明补充氮源同时补糖与只补糖相比,产酸率差异不明显,说明丝氨酸产生菌产丝氨酸过程对氮源的需求不高.经发酵培养基氮源的筛选,认为10;鱼粉水解液是最优的.在7升发酵罐试验,没有补糖的情况下46 h开始产丝氨酸,46、54、58、62、66和72 h产酸率大致相同,为1.8 g/l.  相似文献   
4.
绿僵菌高毒力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金龟子绿僵菌为出发菌株,经物理、化学诱变,确定诱变条件.经诱变初筛时,采用在诱导培养基上测量单菌落大小及透明圈大小的方法,计算其比值,保留比值较大的菌株.再通过复筛测菌株弹性凝乳蛋白酶(Pr1)酶活获得一诱变菌株M6.该突变株产生Pr1活性比出发菌株提高1.10倍,在整个诱变过程中,以出发菌株,代号M原为对照.  相似文献   
5.
补糖对丝氨酸摇瓶发酵产酸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测定丝氨酸产生菌黄色短杆菌C-12摇瓶发酵生长曲线和糖代谢曲线的基础上,研究补糖对丝氨酸产酸率的影响,并确定摇瓶条件下最佳的补糖浓度、补糖时间及补糖种类.  相似文献   
6.
赖氨酸的高产菌株已通过经典的诱变法获得,但要再提高这些诱变株的产量就很困难.赖氨酸的生物合成很有规律,它不仅依赖于赖氨酸合成途径中的酶,而且依赖于驱动合成赖氨酸的碳源代谢的酶.为了提高赖氨酸产率,就要求改变碳源的供应,从而控制中间物向赖氨酸合成的转化.二氨基庚二酸合酶基因(dapA)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是菌体在赖氨酸合成代谢途径中,控制表达二氨基庚二酸合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关键基因.我们首先分别克隆这两个基因,并使之处于一定启动子控制下.然后将dapA和ppc重组克隆到同一个载体,并转化赖氨酸发酵菌,从而提高菌体内的酶活,进一步提高赖氨酸发酵产率.  相似文献   
7.
枸杞烂根病是枸杞栽培中最严重的病害,1993 ̄1994年在新疆枸杞主要栽培区大量采样、分离和致病性测定,查明其主要病原菌是疫霉菌和丝核菌,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寄主范围测定,将它们分别鉴定为寄生疫霉和立枯丝核菌。  相似文献   
8.
Bt是苏云金杆菌学名Baiilusthuringensisttt的缩写,其产生的伴孢晶体具有杀虫活性[1]。1997年7月14日至23日田间应用Bt杀虫剂防治棉铃虫,5天防效达64.6%,7天防效达14.4%。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RH-5849的5天防效为32.9%,7天防效仍为32.9%。将Bt和RH-5849复配制成复方生物农药BR[2],第5天防效达68.3%,7天防效达65.4%;单一使用化学农药久效磷5天防效为31.3%,7天防效为67.8%,两者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抗冻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冻蛋白是一种能抑制冰晶生长的蛋白质或糖蛋白质.自二十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研究对象先后从极区鱼类、昆虫、转移到植物材料上.抗冻蛋白包括抗冻糖蛋白、抗冻蛋白Ⅰ、抗冻蛋白Ⅱ、抗冻蛋白Ⅲ、抗冻蛋白Ⅳ.简要介绍了各种抗冻蛋白的生化特征、抗冻机制及其应用研究,并对抗冻蛋白的基因工程作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以黄色短杆菌 (Br.FlavumC - 12 )为出发菌株 ,亚硝基胍 (NTG)为诱变剂 ,通过诱变选育 ,筛选出氟基丙酮酸 (FP)敏感的菌株 ,以希望达到降低L -丙氨酸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