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孢子化卵囊和益生菌,以血便记分、存活率、体增重和抗球虫指数为指标,探讨益生菌的抗球虫活性。在接种第7天后检测结果显示,益生菌抗球虫指数为137,能降低球虫感染鸡的血便记分,减轻鸡盲肠组织病理学结构的损伤,提高球虫感染鸡体增重和存活率,提示益生菌可以辅助应用于临床球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穿心莲(AG)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CoSM)联合用药对鸡球虫感染的预防作用,试验采用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卵囊接种雏鸡,并作为球虫感染模型。在接种前1 d至接种后6 d连续口服给予不同剂量AG片剂或CoSM,通过临床球虫病症状、雏鸡增重、免疫器官指数、抗球虫指数等指标来评价AG、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CoSM)以及联合用药对雏鸡球虫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AG、CoSM或两者联合用药均减轻了球虫感染所致的腹泻,AG与CoSM联合应用组的雏鸡增重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效果最好;AG和CoSM对E.tenella感染引起的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各药物处理组的抗球虫指数(ACI)均明显提高,其中联合用药组的ACI最高,达到175.6。说明AG与CoSM联合应用在对抗雏鸡球虫感染时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包膜丁酸钠和癸氧喹酯联合用药抗鸡球虫的疗效。以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口服接种建立雏鸡球虫感染模型,分为空白组,感染对照组,包膜丁酸钠(CSB,750 mg/kg)组,癸氧喹酯(DQ,40 mg/kg)组和联合用药组。在接种前1 d至接种后6 d拌料投喂CSB、DQ单用或联合用药,通过临床症状、粪便卵囊计数、盲肠病变记分以及盲肠组织病理观察来评价药物的抗球虫作用。结果表明:感染对照组和CSB处理组在感染后第5~6天均出现了大量血便,但CSB组推迟并减少了卵囊排出,DQ单用以及与CSB联合用药都明显推迟并减少了血便,盲肠病变记分也相应减轻,且联合用药组未见卵囊排出。盲肠组织HE染色结果与临床症状一致,联合用药组防治效果最佳。这表明单用CSB虽不能预防球虫病的发生,但与DQ合用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一种商品化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巨型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对E.necatrix和E.tenella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基于试验鸡血便记分、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病变值、卵囊值及抗球虫指数(ACI)等指标对其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攻虫组抗E.necatrix和E.tenella的ACI分别为157.3和135.6,均低于160,表明该球虫疫苗抗两种球虫的效果均为低效.然而,免疫攻虫组鸡血便数量、血便记分、增重、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等指标均优于阳性对照组.综合指标显示,该疫苗对E.necatrix和E.tenella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但单纯采用疫苗并不能够达到防控鸡球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青蒿散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的防治效果,本试验选取90只健康黄羽肉鸡,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感染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及青蒿散低、中、高剂量组)试验鸡均经口感染6×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各试验组在接种前一天开始用药至试验结束。记录各组试验鸡的眼观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相对增重率、盲肠病变记分、血便记分、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OPG)、卵囊值及抗球虫指数(ACI)指标,评价青蒿散不同给药浓度的抗球虫效果。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及青蒿散低、中、高剂量组的抗球虫指数分别为200.00、72.23、157.19、82.89、125.32和137.06,与感染对照组相比,药物对照组和青蒿散各剂量组的眼观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有所缓解,青蒿散能减轻病鸡盲肠的肿胀和出血等症状,且病鸡精神状态较感染对照组好;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的平均增重均有所升高,盲肠病变、卵囊值及血便情况减少。综上所述,青蒿散能缓解柔嫩艾美耳球虫侵染鸡盲肠所致的病理症状和组织病变,减少粪便中卵囊的排出数量,有一定的抗球虫效果,且给药浓度越高抗球虫效果越好,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口服接种制作雏鸡球虫感染模型,在接种前1 d至接种后5 d拌料投喂青蒿素(20mg/kg)、黄花蒿干叶片(5%)、黄连素(125 mg/kg)或药物联合使用,通过临床球虫病症状、盲肠病变计分、粪便卵囊计数以及抗球虫指数的计算来评价药物的预防球虫感染的作用。结果表明:青蒿素、黄花蒿干燥叶片、黄连素以及青蒿素与黄连素、黄花蒿干燥叶片与黄连素的联合用药均能减轻E.tenella的致病程度,且效果类似,但药物联合使用未见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15日龄罗曼蛋雏为对象,研究接种不同剂量柔嫩艾美球耳虫(E.tenella)卵囊对雏鸡的致病作用。试验共设4个组,其中3个球虫卵囊感染组和1个非感染对照组,球虫感染组鸡只分别接种E.tenella孢子化卵囊1×104、5×104、8×104个/只。结果显示,感染1×104、5×104、8×104个/只组的平均血便记分分别为0.750、1.825、2.500,致死率分别为10%、30%、60%,盲肠病变值分别为13.0、22.0、28.0,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56%、49%。试验表明,E.tenella卵囊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致病作用与其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找到防治黑龙江省延寿县鸡球虫病的有效药物,本试验所采用复方中药、复方中西药、西药对人工感染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雏鸡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鸡的肠道病变记分、血便记分、免疫器官指数、抗球虫指数、氧化与抗氧化指标等的测定,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复方中西药合剂治疗组的效果最好,雏鸡存活率达到100%,相对增重率为92%,抗球虫指数为186,肠道病变记分结果和血便记分结果最低,连续用药3d,对鸡球虫病疗效确切,且中药浓度为0.75 g/mL时治疗效果最佳。该研究为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鸡球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多次传代后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YL株的致病性,分别以不同剂量的36代次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7日龄雏鸡,通过临床症状、死亡率、血便程度、潜隐期、盲肠病变、平均增重及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对其致病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剂量孢子化卵囊感染雏鸡均在感染后3d~4d出现血便,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鸡球虫保护性免疫机制,通过人工复制的鸡球虫病鸡,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分别检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循环血液中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雏鸡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和不同抗体水平雏鸡的抗球虫能力.结果表明:(1)攻毒后雏鸡盲肠粘膜、脾脏、法氏囊、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早于第2~3d(d)开始增殖,在第9~12d达到峰值,随后即开始下降,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数在第22d仍高于对照组.(2)雏鸡感染E.tenella后第6d即可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特异性IgG,于第18d达到峰值,第30d降至感染后第7d时的水平.(3)特异性母源抗体IgG水平高的雏鸡,抗球虫水平高.雏鸡母源抗体IgG水平随日龄增长逐渐下降,同时雏鸡的抗球虫水平也随之降低,母源抗体IgG水平与抗球虫能力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青蒿散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的防治效果,本试验选取90只健康黄羽肉鸡,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感染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及青蒿散低、中、高剂量组)试验鸡均经口感染6×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各试验组在接种前一天开始用药至试验结束。记录各组试验鸡的眼观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相对增重率、盲肠病变记分、血便记分、每克粪便中的卵囊数(OPG)、卵囊值及抗球虫指数(ACI)指标,评价青蒿散不同给药浓度的抗球虫效果。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及青蒿散低、中、高剂量组的抗球虫指数分别为200.00、72.23、157.19、82.89、125.32和137.06,与感染对照组相比,药物对照组和青蒿散各剂量组的眼观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有所缓解,青蒿散能减轻病鸡盲肠的肿胀和出血等症状,且病鸡精神状态较感染对照组好;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的平均增重均有所升高,盲肠病变、卵囊值及血便情况减少。综上所述,青蒿散能缓解柔嫩艾美耳球虫侵染鸡盲肠所致的病理症状和组织病变,减少粪便中卵囊的排出数量,有一定的抗球虫效果,且给药浓度越高抗球虫效果越好,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生殖细胞特异性蛋白(HAP2)对球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将HAP2重组蛋白(rEtHAP2)加弗氏完全佐剂或弗氏不完全佐剂免疫雏鸡后,用E. tenella孢子化卵囊感染雏鸡,以雏鸡增重效果、卵囊排出量、肠道病变记分、血清抗体水平、淋巴细胞转化水平,评估rEtHAP2的免疫保护作用,并设PBS免疫对照组、正常饲养对照组。结果显示:rEtHAP2免疫组雏鸡的平均体重、日增重、血清抗体水平、淋巴细胞转化水平,均显著高于PBS免疫对照组(P0.05);卵囊排出量,肠道病变记分则显著低于PBS免疫对照组(P0.05);抗球虫指数ACI值为176.18,保护效果良好。研究表明生殖细胞特异性蛋白HAP2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成为柔嫩艾美耳球虫新型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孢子化卵囊,制备鸡球虫病模型,考察复方苦参的临床疗效。将90只15日龄试验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中药治疗组(高、中、低)、西药治疗组、感染组和空白组。攻虫后第4天开始给药,中药组给予相应浓度的苦参药液1 m L,西药组用百球清,按说明书给予相应剂量,连续3 d,1次/d。对试验鸡肠道病变记分、血便记分、免疫器官指数、抗球虫指数、氧化及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中剂量组复方中药治疗效果最好,存活率达到100%,相对增重率为92%,抗球虫指数为186,肠道病变记分结果和血便记分结果最低。复方苦参能够提高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病雏鸡抗氧化能力,使雏鸡血清和组织中的CAT、NOS、SOD、GSH-Px活性增强,NO、MDA含量降低。提示复方苦参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疗效确实,优于百球清,连续用药3 d可有效治疗鸡球虫病,中药生药浓度为0.75 g/m L时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青蒿素与抗菌增效剂联合抗鸡球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青蒿素(ART)与二甲氧苄啶(DVD)或三甲氧苄啶(TMP)联合用药对鸡球虫病的防治效果,选用84只黄羽肉鸡,分为7组,除空白组外,其他试验组每只鸡经口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8×10~4个,各试验组在接种前一天开始用药至试验结束。通过鸡平均日增重、盲肠病变记分、血便记分、抗球虫指数(ACI)、免疫器官指数等指标来评价ART与DVD或TMP联合用药的抗球虫效果。结果表明ART与DVD或TMP联合用药明显减轻了血便记分和盲肠病变,且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也明显高于ART、DVD和TMP单独给药组(P0.05)。表明ART与两种抗菌增效剂联合应用在抗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时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柔嫩艾美耳球虫YL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1×103个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杨凌株(YL)孢子化卵囊感染7日龄雏鸡,对其潜隐期、最早孢子化时间、卵囊形态及大小、孢子囊大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另外,对9、11及13日龄的鸡分别经口感染1×103个E.tenella YL株孢子化卵囊,对肠道病变记分、平均增重、死亡率、血便排放情况等几项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同一剂量E.tenellaYL株孢子化卵囊对不同日龄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11日龄的鸡感染后相对增重减少17.7%,病变记分平均达3.0分,9日龄组和13日龄组相对增重分别降低12.0%和17.3%,病变记分分别为2.5分和2.6分。同时测得E.tenella YL株的潜隐期为110h,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7h,卵囊大小为22.3~27.7μm×17.1~23.0μm,孢子囊大小为9.9~13.6μm×6.2~7.4μm。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柔嫩艾美耳球虫 (Eimeria tenella)感染鸡的盲肠、肝脏、脾脏和法氏囊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 (L P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XH- Px)及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 ,研究雏鸡感染球虫后机体内自由基生成和抗自由基反应。结果表明 ,雏鸡感染 E.tenella后 ,盲肠、肝脏和脾脏组织中的 L PO含量在感染后显著 (P<0 .0 5 )或极显著 (P<0 .0 1)升高 ,T- SOD、Mn- SOD、Cu、Zn- SOD、GSH- Px和 CAT活性水平不同程度下降。试验结果说明在 E.tenella感染后 ,鸡体内的氧自由基生成反应加剧 ,氧自由基参与了球虫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考察自拟中药组方参青球净散和桂枝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采用人工感染小肠球虫混合卵囊制造鸡球虫病模型,将试验鸡分为6组,即参青球净散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桂枝组,感染对照组,健康对照组。除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试验鸡于攻虫的当天开始给药,连用7 d。检测试验鸡相对增重率、血便记分、卵囊值、病变记分、抗球虫指数及血清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综合评价药物疗效。结果表明,参青球净散组和桂枝组均可防止感染鸡体质量下降,但在精神状态、血便数量、采食量方面参青球净散组显著优于桂枝组(P<0.05);参青球净散高剂量组抗球虫指数大于160,达到良好水平,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桂枝组的抗球虫指数均小于160,大于120,属于有效范围;各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除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提高(P<0.05)。提示自拟中药组方参青球净散对鸡球虫病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18.
鸡球虫石河子株对4种药物的抗药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将 1 2 0只 1 3日龄罗曼公雏随机均分为 6组 ,按组分别投服通扬独霸 (40 0mg/kg)、三九球痢灵 (1g/kg)、海南霉素 (5mg/kg)和盐霉素(60mg/kg) 4种抗球虫药物 ,并设立不给药不感染、不给药感染对照组。给药后第 3天 ,除不给药不感染对照组外 ,其余各组试验鸡每只分别接种柔嫩艾美尔球虫 (E tenella) 孢子化卵囊 1× 1 0 5个。根据各组鸡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盲肠病变计分、血便计分和抗球虫指数对 4种药物进行药物疗效判定。结果表明 :通扬独霸组、三九球痢灵组、海南霉素组和盐霉素组的抗球虫指数 (ACI)分别为 1 88 2 5、1 4 9 64、 1 89 1 4和 1 4 7 72 ;4组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 (POAA)分别为 71 0 1、 59 42、 85 50和 62 31。通扬独霸和海南霉素抗球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纳米氧化锌(ZNP)对鸡球虫病的疗效。将180只13日龄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od),ZNP低剂量组(ZNP-10,10 mg/kg)、ZNP高剂量组(ZNP-20,20 mg/kg),地克珠利组(Dic, 1 mg/kg),ZNP药物对照组(Dcp, 20 mg/kg)。试验以6×104个/mL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孢子化卵囊经口感染15日龄雏鸡(1 mL/只)建立鸡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动物模型,并在13日龄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8 d。试验结束时,采集盲肠组织,进行病变评分;采用RT-qPCR及ELISA的方法检测盲肠扁桃体中炎性因子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od组出现大量血便,剖检可见盲肠芯,盲肠组织切片中可见虫体,出血明显;ZNP-20组改善了球虫感染的特征病变,抗球虫指数(Anticoccidial index, ACI)达到159;相较于Mod组,ZNP能够降低IL-1β和TNF-α mRNA水平,提高GM-CSF、TGF-β、sIgA、IgM和IgG的蛋白表达(P<0.01)。结果表明,20 mg/kg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几种药物的联合抗球虫效果及其耐药性。方法将175只14日龄罗曼粉雏公鸡随机分为7组,设5个试验组,按组分别投予磺胺氯吡嗪300 mg/kg 氨吡啉125 mg/kg,磺胺氯吡嗪300 mg/kg 尼卡巴嗪125mg/kg,磺胺氯丙嗪300 mg/kg 左旋咪唑10 mg/kg,地克珠利3 mg/kg,地克珠利2 mg/kg 氨丙啉125 mg/kg,并设立感染不用药和不感染不用药对照组。给药后2 d,除不感染不用药对照组的鸡只外,其余全部试验鸡每只分别接种E.acervulina孢子化卵襄8×104个。以抗球虫指数(ACI)作为判定药物效力的指标;并根据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OAA)病变记分减少率(RLS)、相对卵囊产量(ROP)、三项指标综合判定球虫对上述抗球虫药的耐药性。结果地克珠利与氨丙啉的联合使用,其抗球虫指数达181.25,其余各组药的抗球虫指数均在165~170之间;且该球虫株对磺胺氯吡嗪 尼卡巴嗪、磺胺氯吡嗪 左旋咪唑、地克珠利组药物有轻度耐药性(-- ),对磺胺氯吡嗪 氨丙啉有中度耐药性(- )。结论地克珠利与氨丙啉联合使用对E.acervulina具有高效抗球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