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脂对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了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泰和乌骨鸡肌肉中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生产性能和常规肌肉品质的影响.80只8周龄的泰和乌骨鸡分成4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K)、4%鱼油、4%豆油、4%棕榈油3种试验日粮,为期3周.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4%鱼油,与CK相比,鱼油能降低肌肉和血清的胆固醇含量(P<0.05).添加鱼油可以明显提高C22∶5(n-3)和C22∶6(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量,与其它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对于C18∶3(n-3)和C18∶4(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量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和P<0.01).添加油脂可以提高肌肉中C14∶0和C16∶0(P<0.05)的含量,而对于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没有影响.而添加鱼油,还可以降低肌肉中C18∶2(n-6)脂肪酸的含量,提高C18∶3(n-6)、C22∶4(n-6)和C22∶5(n-6)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CK相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其它3组相比,添加鱼油可以降低肌肉中总(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同时,添加鱼油组的肌肉中的(n-3/n-6)的比例为0.246,能够满足人们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日本鹌鹑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研究CLA对鹌鹑的蛋品质、蛋黄中的脂肪酸组成、n-6系列和n-3系列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比率(n-6/n-3)以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试验将180只8周龄鹌鹑按单因子设计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CP 20%日粮中添加0,0.25%,0.5%及1.0%CLA,试验期为20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蛋黄中C18: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C22:6)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亚油酸(C18:2)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和n-6/n-3比率显著降低(P<0.05)。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随CLA添加量的增加有下降的倾向,试验开始14 d后0.5%、1.0%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蛋黄中脂肪酸C18:3含量与CLA添加比率间关系为Y=3.882 3X+0.08(r=0.619 1),日粮中CLA适宜的添加量为0.9%。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烘干石榴籽浆(PSP)的添加水平对幼龄山羊的肉品质、肌内和皮下脂肪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将32只马哈巴德山羊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组:对照组和PSP5、PSP10、PSP15 3个试验组,对照组不添加PSP,3个试验组PSP添加量分别为50、100、150 g·kg-1DM。在84 d的饲养结束后进行屠宰,分别取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样品。试验数据表明,随着PSP添加量的增加,背最长肌脂肪含量呈线性增加(P=0.01),剪切力、滴水损失、需氧细菌总数和肌肉脂质过氧化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饲料中PSP含量的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中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01);n-6不饱和脂肪酸极显著增加(P0.01);n-3不饱和脂肪酸极显著增加(P0.001);而n-6/n-3显著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PSP含量的增加,皮下和肌内脂肪中反型异油酸(P0.01)、共轭亚油酸(P0.001)和石榴酸(P0.001)的浓度极显著增加,且呈线性相关。因此,PSP在幼龄山羊饲料中的添加量达到150 g·kg-1DM时能提高肉品质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α-亚麻酸对鸡蛋重量和蛋黄中n-3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29周龄健康产蛋母鸡分为4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亚麻籽、15%杜仲籽和15%紫苏籽,探讨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富含α-亚麻酸(ALA)的亚麻籽、杜仲籽和紫苏籽对鸡蛋重量、蛋黄重量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影响。[结果]日粮中添加3种不同来源的亚麻酸对鸡蛋重量和蛋黄重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亚麻组、紫苏组和杜仲组蛋黄中AL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5)。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亚麻酸均能增加蛋黄中n-3 PUFAs含量,其中紫苏组效果显著,其次为亚麻组,杜仲组略低。[结论]用紫苏或杜仲籽代替亚麻籽生产富含n-3 PUFAs鸡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3个月每天等摩尔饲喂有机硒和无机硒对瘤胃内容物脂肪酸组成、瘤胃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影响。12只羊饲喂含有干草1 380 g·只-1DM和大麦450 g·只-1DM的基础日粮,基础日粮中含硒0.16 mg·kg-1DM。将羊随机分成3组,包括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无机硒0.4 mg·kg-1DM(Na2SeO3,ISe)、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有机硒0.4mg·kg-1DM(酵母硒,OSE)。测定瘤胃内容物(TRC)中脂肪酸(FA)含量、细菌数(BF)和纤毛原虫数(PF)。OSe组的TRC中C18:2cis-9,trans-11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α-亚麻酸浓度(C18:3 N 3;LNA)极显著增加(P0.01)。ISe组BF中肉豆蔻酸(C14:0;P0.05)、棕榈酸(P0.01)和中链脂肪酸(P0.01)含量下降,长链脂肪酸(P0.05)、硬脂酸(C18:0,P0.01)、花生酸(C20:0,P0.001)和山嵛酸(C22:0,P0.01)含量升高。OSe组BF的辛酸(C8:0,P0.001)、二十碳四烯酸(C20:4 n6,P0.01)、二十碳三烯酸(C20:3 n3,P0.01)浓度增加。ISe组PF的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和tricosylic酸(C23:0,P0.05)含量下降。添加OSe可以增加LNA的含量(P0.01),降低棕榈油酸的含量(C16:1,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OSe可以通过瘤胃微生物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特别是瘤胃纤毛虫,使多不饱和脂肪酸氢化成更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来源脂类(35g.kg-1猪油或葵花籽油)对其所产仔猪(断奶和断奶后1周,即第28天和35天仔猪)组织中脂肪酸(FA)组成的影响。试验在母猪(n=20)妊娠第35天~哺乳期进行。母猪日粮中添加猪油(L处理组)可增加初乳和常乳中的C18:1n-9含量,但C18:2n-6含量下降(P<0.01)。L处理组母猪初乳中C16:0和C18:1n-7含量极显著高于葵花籽油处理组(SFO)(P<0.01)。在仔猪断奶后第1周,其肌内脂肪含量具有时间效果(P<0.012)。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脂肪可显著影响其子代皮下脂肪(C14:0、C16:1n-7、C17:1、C18:0、C18:1n-9、C18:1n-7、C18:2n-6、C20:1n-9和C20:3n-9)(P<0.05)。仔猪肌肉内单不饱和脂肪酸FA的含量随时间显著变化(P<0.001)。此外,母猪日粮和仔猪的采样时间之间存在相互作用,SFO处理组仔猪肌内FA含量的下降较L处理组显著。SFO处理组仔猪的L3HOAD(EC1.1.135)活性极显著高于L处理组(P<0.001)。妊娠和哺乳母猪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可以增加断奶仔猪FA的β-氧化,并有助于断奶仔猪体内存储脂肪的动员。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择132日龄的产蛋期健康鹌鹑450只,随机分成3组,各组日粮中共轭亚油酸(CLA)的添加量分别为0、2.0%和4.0%。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CLA对鹌鹑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酸分析表明,CLA能明显降低鹌鹑蛋黄中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但能增加总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及CLA的含量。CLA 2.0%水平组饲喂20 d鹌鹑蛋黄中的CLA含量达最大。饲粮中添加CLA可生产出富含CLA的鹌鹑蛋。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讨石榴籽油和亚麻油,尤其是共轭亚油酸(CLA)、共轭亚麻酸(CLNA)和油酸(VA),对山羊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养分消化率和乳脂肪酸(FA)含量的影响。24头泌乳中期马哈拜斯山羊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ON组),在干物质(DM)基础上,试验1组饲粮中添加石榴籽油25 g·kg-1(PSO组),试验2组饲粮中添加亚麻油25 g·kg-1(LSO组)。各组山羊的采食量、产奶量和4%脂肪校正后的产奶量相近。PSO组和LSO组山羊的乳脂含量显著增加(P0.01),脂蛋白比极显著增加(P0.0001),而乳蛋白质、乳糖和非脂肪固体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中添加植物油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与CON组相比,PSO组和LSO组中乳脂肪中VA比例极显著增加(P0.001),C18:1极显著增加(反-9+反-10,P0.01)。PSO组中,顺式-9、反式-11CLA(瘤胃酸)浓度极显著增加(P0.0001)。与CON组和LSO组比较,PSO组乳脂肪中顺式-9、反式-11、顺式-13和C183CLn A(石榴油酸)极显著增加(P0.0001)。饲料中添加油时,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浓度显著增加(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浓度极显著增加(P0.0001),n-3 PUFA浓度极显著增加(P0.0001),n-6/n-3 PUFA比例极显著降低(P0.0001)。试验结果表明,PSO组和LSO组山羊的乳脂肪含量增加,奶中CLA和VA含量增加,且能降低n-6/n-3 PUFA比例,减少对采食量、产奶量和养分消化率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饲料博览》2014,(4):4-4
给32只美利奴育肥羔羊饲喂大麦秸秆和浓缩料,并分别添加棕榈油(CTRL组)、亚麻籽(+LS组)和单独的槲皮素(+QCT组)或混有亚麻籽的槲皮素(LS+QCT组),来评估其对肉品质的影响。屠宰后,用背最长肌胸段来研究脂肪酸含量,在冷藏条件下将背最长肌切片来测定脂质的稳定性。亚麻籽增加了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20:5n-3;22:5n-3;22:6n-3)的含量,但与槲皮素一起使用时共轭亚油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此外,添加槲皮素可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添加亚麻籽可以降低肉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表明,在饲喂亚麻籽日粮时,添加槲皮素无论是从营养上还是从商业上(保质期)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肝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小鼠肝中脂肪酸的含量,分析肝脏中脂肪酸组成与NAFL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6周饲喂高脂饲料并结合每周皮下注射2次CCl4的方法诱导C57BL/6J小鼠的NAFLD。小鼠肝脏中脂肪酸经乙醚提取和BF3/甲醇溶液衍生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 (GC-MS) 选择离子方式进行检测。样品中脂肪酸通过检索质谱数据库和脂肪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病理学检查表明成功诱导C57BL/6J小鼠的NAFL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肝中C14:0、C16:0、C18:0和C20:3含量显著升高 (P<0.01),C15:0、C18:1、C18:2和C18:3 (n-3)含量显著降低 (P<0.01),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增加(P<0.01),其余类别的脂肪酸均显著降低 (P<0.01)。n-6 和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产物/前体比值显著升高(P<0.01),n-6/n-3 PUFA [C20:4/(C20:5+C22:6)]的比值显著降低 (P<0.01)。【结论】NAFLD小鼠肝脏中SFA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以及 n-6 PUFA与 n-3 PUFA代谢紊乱不仅是NAFLD产生的效果,也是促进NAFLD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活体解剖和生化分析方法,首先比较了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降海洄游过程中,在淡水区域与长江口低盐度海水中的肝胰腺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HSI)和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 GSI)的变化,进一步比较了两种群河蟹肝胰腺和肌肉中总脂含量及脂肪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淡水组雄蟹的HSI和雌蟹的GSI均显著高于对应的半咸水组(P0.05);无论雌性个体还是雄性个体,淡水组肝胰腺中的总脂含量均显著高于半咸水组(P0.05),淡水组和半咸水组肌肉中的总脂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就肝胰腺中的脂肪酸组成而言,淡水组雄蟹和雌蟹肝胰腺中的C20:1n9、C18:2n6和C18:3n3显著高于半咸水组,而前者的C18:1n7、C20:5n3和C22:5n3均低于半咸水组,因此淡水组肝胰腺中总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以及∑n-3 PUFA/总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的值显著低于半咸水组,而∑n-6PUFA含量较高(P0.05);(3)就雄体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而言,淡水组雄蟹肌肉中的C17:0、C18:0、C20:1n9、C18:2n6、C18:3n3和C20:2n6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半咸水组,而半咸水组的C16:1n7、C20:5n3和C22:5n3含量显著高于淡水组,故其∑n-3 PUFA和∑n-3 PUFA/∑n-6 PUFA的值较高(P0.05);淡水组雌蟹肌肉中除C17:1n7和C20:4n6显著高于半咸水组(P0.05)外,两组雌体其余脂肪酸变化规律基本与雄体类似。综上,长江中野生河蟹成体由淡水区洄游至咸水区时,肝胰腺指数及其总脂含量均显著降低,咸水区野生亲本已经完成交配和产卵,其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3-LC-PUFA,≥C20:2n)百分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成熟雄体生殖系统的生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较为复杂,尚未见其各组成部分生化成分的全面分析,本实验探究了成熟雄蟹生殖系统各部分的组织系数、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1)副性腺指数(AGI)显著高于精巢指数(TI)和输精管指数(VDI),P0.05。(2)就常规生化成分而言,精巢中的水分、总脂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输精管和副性腺(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以副性腺最高,输精管次之,精巢最低(P0.05)。(3)就脂肪酸组成而言,生殖系统各部分的总饱和脂肪酸(ΣSFA)、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和n-3/n-6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精巢中的C20:3n3、C20:4n6、C22:6n3、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PUFA和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部位(P0.05)。(4)就氨基酸组成而言,输精管中赖氨酸(Lys)、缬氨酸(Val)和组氨酸(His)含量最高,副性腺次之,精巢最低(P0.05),副性腺中其余大部分的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综上,中华绒螯蟹成熟雄体精巢中主要积累脂肪、碳水化合物、PUFA和HUFA,而副性腺中粗蛋白和大部分氨基酸含量较高,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野生乌鳢、鲶、黄颡鱼和黄鳝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4种野生鱼黄鳝、鲶、黄颡鱼和乌鳢肝脏和肌肉中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肌肉和肝脏中的总脂含量均高于其它3种鱼,鲶肌肉的中性脂含量最小,极性脂含量最大;在4种鱼的脂肪酸组成中,肝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肌肉。4种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n-3与n-6系列脂肪酸之比差异较大,而肝脏中的n-3与n-6系列脂肪酸之比为0.84左右,没有显著差异。4种鱼中,黄鳝除肝脏饱和脂肪酸含量小于乌鳢外,其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其它3种鱼,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较其它3种鱼小。与其它食品比较,4种鱼均含有较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较大的C20:5n-3和C22:6n-3含量。  相似文献   

14.
孙晓军  李霞  刘雪兰 《山东农业科学》2014,(12):103-106,109
将40周龄海兰白蛋鸡480只平均分为4组,分别饲喂添加0、0.5%、1.0%和2.0%CLA的日粮,研究日粮不同CLA水平对蛋黄脂肪酸组成及蛋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粮CLA含量的增加,蛋黄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蛋黄中的共轭亚油酸含量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蛋黄的各抗氧化指标发生显著变化,随着CLA添加量的增加,T-SOD酶含量线性增加,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以蛋黄中CLA含量和抗氧化性强弱为评价指标时,CLA的适宜添加量为2.0%。  相似文献   

15.
对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5)。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鲤鱼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5.63%和87.96%,野生和养殖鲤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鲤鱼(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同时,野生与养殖鲤鱼肌肉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野生鲤鱼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养殖鲤鱼(P<0.01),表明鲤鱼饲料配方中n-3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添加量可能不足。总的来说,野生鲤鱼肌肉的营养价值稍优于养殖鲤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牛肉脂肪酸含量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头体质量相近、健康的‘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试验组(添加牛至精油)和对照组(未添加牛至精油),每组5头,试验组每头牛每天添加牛至精油28g,相同环境下饲喂8个月后屠宰,测定牛肉脂肪酸含量及氧化稳定性.【结果】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使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UF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包括油酸、亚油酸以及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值(P/S)也比对照组高0.06(P0.05).熟化3d后,试验组牛肉脂质氧化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调控牛肉中脂肪酸的合成,使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显著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值也升高到0.43更加接近膳食推荐值0.45,降低脂质氧化速率,提高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鲟鱼卵母细胞过熟的机制,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西伯利亚鲟鱼成熟及过熟卵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成熟及过熟卵都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胱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含量成熟卵显著(P0.05)高于过熟卵,酪氨酸、苏氨酸含量成熟卵显著低于过熟卵,其他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必需氨基酸总量成熟卵显著高于过熟卵,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含量2种卵间无显著差异。成熟卵中脂肪酸有13种,过熟卵中有12种(未检测出多不饱和脂肪酸C20:4n-6);饱和脂肪酸C18:0、多不饱和脂肪酸C20:2n-6、C20:5n-3和C22:6n-3含量成熟卵均显著低于过熟卵,其他脂肪酸含量2种卵间无显著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成熟卵显著低于过熟卵,而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2种卵间无显著差异。∑n-3PUFA含量和DHA/EPA比值成熟卵显著低于过熟卵。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过瘤胃鱼油补充剂对产后奶牛的生产和再生产变量的影响,试验选取荷斯坦奶牛46头,分为两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添加剂n-3[n-3;过瘤胃鱼油;1%的干物质摄入量(DMI);n=23]或n-6(对照组,烘烤黄豆,1.8%DMI;n=23),试验期为两个连续的哺乳期。在产犊到产犊后2个月期间的日粮中添加补充剂来评估其对卵泡生长和发育成熟的影响,排卵发生在受精日。试验对体重(BW)、牛奶产量(MY)和成分、干物质摄取量(DMI)、能量平衡(EB)、皮下脂肪厚度、血浆脂肪酸组成、游离脂肪酸(NEFA)、葡萄糖和尿素浓度、卵泡活性、胚胎死亡率和生育率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表明,BW、MY、DMI、血浆游离脂肪酸、葡萄糖和尿素不受饮食的影响。n-3添加组大卵泡(直径≥10 mm)数量有增加趋势(P=0.06),并且在受精后21 d,不育或早期胚胎死亡率降低,n-3组的13.5%与n-6组38.8%比较(P=0.09),在受精后35 d或90 d对受孕率没有影响。表明卵巢变量与生产和代谢参数没有关联,尤其是n-3 PUFA的补充。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DHA或EPA是否能提高哺乳期奶牛的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肉种鸡共轭亚油酸(CLA)饲粮中添加大豆油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使CLA种蛋孵化率较好恢复的大豆油添加量。[方法]选36周龄健康肉种母鸡600只,种公鸡72只,分为6个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重复28只,其中母鸡25只,公鸡3只。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普通饲粮,大豆添加量为0.5%,2~6组为试验组,饲喂分别补充0%、2%、4%、6%、8%大豆油的CLA饲粮(含0.5%CLA油),1~6组营养水平一致。测定种蛋的孵化率、蛋品质、蛋黄脂肪酸和抗氧化指标。[结果]2组受精蛋孵化能力基本丧失,种鸡CLA饲粮中补充不同比例的大豆油,受精蛋孵化率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添加4%~5%的大豆油时,受精蛋孵化率能够较好恢复,大豆油的添加量为8%时,受精蛋孵化率并没有继续改善。各组的蛋品质没有显著差异(P0.05)。种蛋的脂肪酸构成发生显著改变,2组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大于1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1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1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C20∶4n6含量显著低于1组,CLA-C_9t_(11)、CLA-t_(10)c_(12)含量显著大于1组(P0.05);3、4、5、6组(添加0.5%CLA油+不同比例的大豆油)的上述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2组,且随着大豆油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单不饱和脂肪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增加。各组种蛋的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差异,1组和4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相应,种蛋中的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该研究中,种蛋的孵化率受种蛋中脂肪酸构成以及种蛋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添加适当的大豆油能调整种蛋脂肪酸的构成,从而使由CLA所致的种蛋孵化能力降低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研究蛋鸡饲粮中添加干薄荷叶(欧薄荷属)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海兰褐蛋鸡(64周龄)150只,将其分成5组,分别添加干薄荷叶0、5、10、15、20 g·kg-1,试验期为12周。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在试验过程中,64~68、68~72、72~76和64~76干薄荷叶组的蛋重、产蛋量、采食量显著增加(线性,P0.001),随着日粮中薄荷添加的水平不断增加饲料转化率显著下降(P0.001)。其中,干薄荷叶最适添加量为20 g·kg-1。与对照组相比,薄荷叶组的蛋壳比例、蛋壳厚度和哈氏单位显著增加(P0.01)。添加薄荷叶并不影响蛋清和蛋黄的比例(P0.05)。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01),但随着薄荷叶的添加血清总蛋白增加(P=0.015)。研究结果表明,薄荷叶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饲料添加剂来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