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母子联系对仔猪哺乳期和断奶后行为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胎次、体况相近民猪与大白猪母猪为研究对象,根据哺乳期第1~5周内母子联系发生频次,通过快速聚类方法分别将民猪和大白猪分成高母子联系组(HI)和低母子联系组(LI),比较不同组别民猪、大白猪仔猪行为表现及生长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民猪母子联系频次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两品种HI组仔猪社会游戏行为表现极显著优于LI组(P<0.01);在哺乳期不同阶段,与LI组仔猪相比,两品种HI组仔猪游戏行为丰富度表现极显著优势(民猪,哺乳期D5、W2;大白猪,哺乳期D2、W3、W5,P<0.01);仔猪断奶混群后,两品种HI组仔猪顺从行为发生频次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I组(民猪,P<0.05;大白猪,P<0.01).HI组仔猪群体性游戏仅在大白猪群体中有高于LI组表现(群体性运动游戏,P<0.05;群体性社会游戏,P<0.01).与LI组仔猪相比,两品种HI组仔猪相对生长速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优势(大白猪,1~35 d,P<0.05;民猪,1~21 d,P<0.01).此外,民猪HI组仔猪3 d内被压死亡率显著低于LI组(P<0.05),大白猪HI组仔猪断奶死亡率显著低于LI组(P<0.05).综上,母猪与仔猪间母子联系强,哺乳期仔猪社会游戏行为表现较活跃,并倾向与同窝仔猪社会互动,群体内游戏行为丰富度较高,断奶后争斗行为较弱,有利于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民猪和大白猪仔猪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品种采食行为差异,分析哺乳仔猪采食行为与其生产性能关系及母猪泌乳量对仔猪采食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改进哺乳仔猪饲喂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大白猪仔猪相比,民猪仔猪平均每次摄食和探索时间更长,每日饮水和探索次数较低;民猪仔猪哺乳期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与饮水和探索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断奶重与摄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白猪仔猪哺乳期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与摄食时间、饮水次数和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初生重与摄食次数和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民猪仔猪保育期末重与哺乳前期摄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保育期末重、日增重及相对生长速率与哺乳后期摄食次数和时间、探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白猪仔猪保育期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与哺乳后期摄食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保育期末重与探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低泌乳量组哺乳仔猪摄食次数和时间极显著高于高泌乳量组(P<0.01).由此可见,民猪与大白猪哺乳仔猪在摄食、饮水、探索行为发生频次和时长上存在较大差异,且仔猪采食行为对其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式不同;母猪泌乳量对哺乳仔猪摄食行为表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测定了25头经产长白母猪的平均乳头直径和仔猪在哺乳期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直径为1.4~1.5 cm的粗乳头母猪,其所带仔猪固定乳头的时间较长(2.41 d),吸双乳头的仔猪数也较多(2.60头/窝),并与其他两组仔猪(母猪乳头直径分别为1.00~1.20 cm和1.20~1.40 cm)出现了显著的差异(P<0.05);同时,仔猪在哺乳期增重方面也表现出一定差异(P>0.05),粗乳头母猪所带的仔猪在21日龄重和45日龄重等性状上普遍较低.相关分析表明,母猪平均乳头直径与21日龄、45日龄窝重两性状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母猪防御攻击性对仔猪争斗行为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民猪、大白猪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评定将母猪分为强防御攻击性组(HMDS)和弱防御攻击性组(LMDS),比较不同品种、不同组别仔猪哺乳期和保育期行为及生长性能差异。选取民猪泌乳母猪15头及其仔猪115头,大白猪泌乳母猪15头及其仔猪134头,断奶后将体重相近仔猪随机混群,每栏8头,其中HMDS组仔猪4头,LMDS组仔猪4头。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观察和记录仔猪哺乳期和保育期争斗行为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民猪母猪防御攻击性极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1),民猪仔猪争斗行为强度显著低于大白仔猪(P0.05);HMDS组仔猪争斗行为表现显著低于LMDS组仔猪(P0.05),HMDS组仔猪社会秩序形成所需时间及皮肤损伤程度低于LMDS组仔猪,HMDS组仔猪断奶混群后社会等级、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LMDS组仔猪(P0.05)。由此可见,民猪母猪防御攻击性强,民猪仔猪争斗行为强度较弱;防御攻击性强的母猪对应仔猪在哺乳期和断奶后争斗行为强度较弱,社会秩序形成早,争斗激烈程度弱、皮肤损伤程度低,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猪新品系-HN的繁殖性能及年生产力.【方法】研究以60头‘大白母猪’2~4胎繁殖性能为对照,对45头新品系-HN母猪2~4胎窝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存活仔数、仔猪育成率、初生个体质量、初生窝质量、21日龄个体质量、21日龄窝质量、断奶个体质量、断奶窝质量和乳头数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繁殖性能、年生产力及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新品系-HN猪总产仔数(14.81头)、产活仔数(14.14头)、断奶存活仔数(13.28头)、初生窝质量(16.88 kg)、断奶窝质量(81.03 kg)和乳头数(7.98对)都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初生个体质量(1.19 kg)、21日龄个体质量(4.00 kg)和断奶个体质量(6.10 kg)都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21日龄窝质量(53.36 kg)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仔猪育成率为93.92%,高出‘大白猪’11.78%;每头新品系-HN猪和‘大白猪’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分别为27.90头和17.31头,根据当前市场价格纯盈利分别达6 524.95元和3 940.43元.【结论】新品系-HN猪产仔性能、泌乳性能、成活率、年生产力和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带来的经济效益都优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选用体况相近、预产期接近的长×大二元杂交母猪14头、长白母猪28头、大白母猪26头,3个品种猪均随机分为2组,分别添加大豆异黄酮0mg·kg-(1对照组)和15mg·kg-1,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期为母猪泌乳第4~21天。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大豆异黄酮对母猪采食量、背膘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大豆异黄酮组长×大二元杂交母猪泌乳第21天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所哺乳仔猪21日龄断奶窝均个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白、大白母猪所哺乳仔猪断奶窝个体重显著提高;大豆异黄酮组二元杂母猪泌乳第10天乳蛋白含量显著升高,乳糖、乳脂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提高(P0.05),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P0.05),丙二醛(MDA)含量下降(P0.05)。研究结果提示,在哺乳期母猪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可改善母猪抗氧化性能,提高母猪泌乳性能,改善哺乳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检验大白猪母系选育效果,分别在选育群一世代、二世代、三世代后代仔猪中选取日龄、体重相近(P>0.05)的公母猪进行为期80 d左右的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世代选育进展,公母猪的结束体重显著增加,达到100 kg体重的日龄显著缩短(P<0.05);母猪30~100 kg体重的日增重及公母猪出生-结束日增重均呈增加趋势(P<0.05),同时耗料量增加,饲料利用率下降(P<0.05);公母猪背膘厚显著增加,公猪眼肌面积显著下降(P<0.05),母猪变化不显著(P>0.05);产仔性状比较稳定(P>0.05),35 d断奶重和35 d断奶个体重明显升高(P<0.05).可见生长速度、增重及断奶重这些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增重的同时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眼肌面积以及降低背膘厚是兼顾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品种断奶仔猪混群后社会等级重建过程中行为差异及其对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行为评定划分断奶仔猪社会等级,比较保育期民猪仔猪和大白猪仔猪行为差异,分析社会等级与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关系。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观测和记录仔猪争斗行为,利用二元交互水平社会关系测量方法确定个体优势等级。研究表明,大白猪仔猪争斗行为次数随所处等级位置升高而增加,民猪仔猪争斗行为次数与其所处等级位置无明显关系;与大白猪相比,民猪仔猪混群后争斗行为次数远低于大白猪仔猪,群居秩序较早达稳定状态;民猪仔猪皮肤损伤程度与所处等级位置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白猪仔猪皮肤损伤程度与所处等级位置呈显著正相关(P<0.05)。民猪仔猪等级指数与断奶重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大白猪仔猪等级指数与断奶重、相对生长速率、日增重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群体结构发生改变时,民猪仔猪争斗行为较少,对新环境适应性较强,群体内社会等级重建对其生产性能影响较小,民猪仔猪更适合混群饲养。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日粮添加胍基乙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遗传背景一致、胎次、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二元杂交经产母猪54头,随机分为两个处理,每个处理设2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胍基乙酸600 mg·kg~(-1)。试验从妊娠后期(103 d)至21 d断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胍基乙酸0.06%组初生仔猪弱仔率降低60.68%(P0.05),哺乳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5.85%(P0.05),21 d仔猪断奶重提高5.65%(P0.05),断奶仔猪生成活率提高4.09%(P0.05)。两组间泌乳母猪采食量、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和窝产活仔个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日粮添加胍基乙酸600 mg·kg~(-1)可以提高哺乳仔猪平均日增重、21 d仔猪断奶重,降低初生仔猪弱仔率。  相似文献   

10.
测定河南省黄泛区鑫欣牧业有限公司种猪场健康、繁殖正常的92头大约克夏母猪的窝产活仔猪数、母猪有效乳头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按照窝产活仔猪数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和性状间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窝产活仔猪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组间差异均呈极显著(P<0.01),初生窝重在窝产活仔猪数为10头和11头、9头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断奶窝重在窝产活仔猪数为9、10、11、12、13头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对窝产活仔猪数、母猪有效乳头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进行相关分析,母猪有效乳头数和其余各指标相关不显著(P>0.05),其余各指标相关均达到极显著(P<0.01).经分析得出窝产活仔猪数在10~12头之间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母猪哺乳期防御性攻击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评价哺乳期母猪防御性攻击行为,比较哺乳期民猪、长白及大白母猪防御性攻击行为差异,分析母猪防御性攻击行为与母性行为关系。在"仔猪遇险"和"仔猪呼救"试验中,民猪母猪防御性攻击行为极显著强于长白和大白母猪(P0.01);在"接近圈栏"试验中,民猪母猪哺乳期前两周防御性攻击行为显著强于大白母猪(P0.05)。长白与大白母猪相比,除在哺乳期第2周防御性攻击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时间两品种无差异。母猪防御性攻击行为与母猪在仔猪被压时反应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母猪姿势转换频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民猪母猪哺乳期具有较强防御性攻击行为,母猪姿势转换频率较低,对仔猪被压反应更强烈,减少仔猪被压风险。  相似文献   

12.
饲喂大豆异黄酮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6头大约克夏母猪和52头二花脸母猪分别按预产期不同间隔地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组大约克夏和二花脸母猪妊娠85d至产后7d间,于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大豆异黄酮8mg/kg和5mg/kg。结果表明,仔猪初生个体重和窝重,同一猪种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 05),但试验组有增高的趋势;20日龄大约克夏仔猪个体重和窝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高1 38kg和14 30kg,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 01);20日龄二花脸仔猪个体重和窝重,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 05)。大约克夏仔猪断奶时(28日龄)个体重和窝重,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 21kg和12 23kg,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 05);二花脸仔猪断奶时(45日龄)个体重和窝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增加0 51kg和6 01kg,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 05)。同时,大豆异黄酮对大约克夏和二花脸母猪下一胎次的繁殖性能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理想氨基酸模式下,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和乳汁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用3-6胎次、体况相似、预产期相近的60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15头母猪,分别饲喂粗蛋白质18%(对照组)和粗蛋白质17%(试验1组)、16%(试验2组)、15%(试验3组)低蛋白氨基酸平衡的日粮,试验期从妊娠110天到哺乳期21天结束.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泌乳期日均采食量、体重损失、断奶后发情间隔、仔猪哺乳期窝增重和平均日增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母猪血清和乳汁游离氨基酸含量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15%蛋白组和16%蛋白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18%蛋白组(P<0.05).  相似文献   

14.
选用48头配种日龄相近、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的大约克经产母猪,按胎次、体况等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8头。哺乳母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研究哺乳母猪饲粮中分别添加0,40,60,80,100和120g/kg苜蓿草粉对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苜蓿草粉对母猪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数和哺乳期仔猪成活率(P<0.05);对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仔猪断奶窝重、窝增重、断奶平均个体重、平均个体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2)添加苜蓿草粉降低了母猪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母猪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母猪、仔猪血清胰岛素含量,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添加苜蓿草粉对乳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有一定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认为,添加苜蓿草粉对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有一定改善,且100g/kg添加水平表现突出,因此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饲粮中苜蓿草粉添加量以100g/kg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母猪妊娠期(30 d~分娩)能量限饲对后代仔猪生产性能及早期肌纤维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8头配种日期、系谱、胎次、头胎产仔数、体重、日龄等相近的健康东北民猪经产母猪(胎次为2~3胎),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根据饲喂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正常水平和限饲水平,限饲能量水平为80%正常能量水平),将8头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能量水平为80%正常能量水平组)和对照组(正常能量水平组),每组4头,每头为1个重复。比较了两组母猪后代仔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日增重、断奶重及不同日龄时肌束内肌纤维数、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结果显示,试验组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仔猪半腱肌肌束内肌纤维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14日龄时试验组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没有显著差别。试验结果表明,母猪妊娠期能量限饲对后代仔猪早期生长及肌纤维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仔猪初生重、断奶重、日增重降低,肌纤维发育缓慢,半腱肌肌纤维数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不同苜蓿草粉添加水平对妊娠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选用48头配种时间、胎次基本一致的大约克经产母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研究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对母猪及仔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苜蓿草粉显著提高了泌乳期母猪的日采食量(P<0.05);减缓了泌乳期母猪背膘厚的下降幅度,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添加苜蓿草粉增加了初生仔猪数,与对照组相比,以添加量为200g/kg的处理组为最多,提高了12.78%(1.63头),但差异不显著;对初生窝重、仔猪生长与仔猪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提高了断奶窝重和窝平均日增重(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经济效益亦有所提高,以添加量为200g/kg的试验组增幅最大,达30.73%。综合分析认为,苜蓿草粉在妊娠母猪饲粮中的添加量以200g/kg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Penac—T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20头健康无疾病,胎次体况相近的繁殖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Penac—T对母猪生产性能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产仔数、仔猪平均日增重、仔猪成活率和仔猪平均断奶个体重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仔猪平均初生重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草药饲料制剂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其在哺乳母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头经产母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母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料,试验Ⅰ组基础日粮+0.5%中草药添加剂,试验Ⅱ组基础日粮+1.0%中草药添加剂,试验Ⅲ组基础日粮+1.5%中草药添加剂,试验Ⅳ组为基础日粮+0.04%强力霉素,研究中草药饲料制剂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母猪的窝产仔数、健仔率和10日龄仔猪日增重显著提高,母猪恶露的排出率显著提高。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制剂能促进母猪的子宫恢复。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初生猪黄白痢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中药制剂能增强新生仔猪及母猪的抗病力,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以添加1%中草药制剂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沙棘提取物对断奶仔猪消化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28日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两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0.1%沙棘提取物的日粮,试验期28d。试验结束时测定胃、胰腺和小肠内容物的胃蛋白酶;胰腺和十二指肠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胃黏膜厚度、小肠各段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0.1%沙棘提取物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消化酶活性以及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P<0.05),并可改善断奶仔猪消化机能,缓解仔猪的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