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NaCl浓度和p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NaCl浓度和pH对甘薯蛋白肽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甘薯蛋白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不同NaCl浓度(0.2、0.4、0.6、0.8和1.0 mol·L-1)和不同pH(3、5、7和9)条件下,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显微结构、乳化颗粒平均粒径(d4,3)、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流变学性质和甘薯蛋白肽的表面疏水活性。【结果】与未添加NaCl的相比,添加浓度为0.2 mol·L-1的NaCl时,甘薯蛋白肽乳化液的d4,3由54.19 μm增大至59.70 μm;乳化活性指数由86.29 m2·g-1显著降低为56.35 m2·g-1P<0.05);乳化稳定性指数由14.84 min降为13.19 min。然而,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甘薯蛋白肽乳化颗粒均一程度降低,d4,3进一步由0.2 mol·L-1时的59.70 μm增加至69.72 μm;而乳化活性由56.35 m2·g-1逐渐降低至32.32 m2·g-1,乳化稳定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0.4 m2·g-1时达最大值,为15.55 min;初始表观黏度增大,并有剪切变稀现象发生;表面疏水活性降低。此外,随着pH增加,乳化颗粒均一程度升高,d4,3由pH 3时的64.45 μm减小至pH 9时的51.21 μm;而乳化活性由pH 3时的3.99 m2·g-1升高至pH 9时的120.47 m2·g-1,乳化稳定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H 3时其最佳值为29.13 min;初始表观黏度降低,并有剪切变稀现象发生;表面疏水活性升高。【结论】甘薯蛋白肽的乳化特性与NaCl浓度和pH密切相关,添加≥0.2 mol·L-1 NaCl降低了甘薯蛋白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而增加pH可有效提高甘薯蛋白肽的乳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酸法提取毛酸浆果实中的果胶,同时考查了纤维素酶辅助酸法提取果胶的效果,比较了酸法及酶辅助提取果胶的得率及酯化度.结果表明;酸法提取果胶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温度90℃、pH 2.0、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果胶得率为1.74%,果胶的酯化度为65.1%.纤维素酶浓度选择0.3%、酶解时间90 min,酶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高压下不同浓度Ca2+与Na+对甜菜果胶结构及流变性质的影响,为甜菜果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甜菜果胶用浓度0.05 mol·L-1的Tris-HCl溶液溶解,添加不同浓度Ca2+(2、12和20mmol·L-1)和Na+(0.05、0.1和0.6 mol·L-1),配制成1%(w/v)甜菜果胶溶液后进行超高压处理,然后分别对甜菜果胶分子量、微观结构、黏度和动态粘弹性进行测定。[结果]与常压下相比,在450 MPa条件下处理不同时间(10、20、30和50 min)后,甜菜果胶在1 550 cm-1处均出现新的吸收峰,甜菜果胶溶液的屈服应力σ0显著增加,但不同超高压处理时间之间无显著差异。添加不同浓度Ca2+或Na+的甜菜果胶在450 MPa条件下处理30 min,其结构及流变性的变化有所不同。相对于未添加Ca2+或Na+的甜菜果胶,添加2 mmol·L-1 Ca2+离子使甜菜果胶溶液屈服应力σ0、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明显增加,当Ca2+浓度增加到12 mmol·L-1和20 mmol·L-1时,果胶的流变性质变化不显著;添加2 mmol·L-1 Ca2+使甜菜果胶分子发生明显的交联。果胶分子量由只高压处理的2.25×105 Da显著增加到6.07×105 Da,Ca2+的添加浓度增加到20 mmol·L-1,果胶的分子量变为5.99×105 Da,与添加2mmol·L-1 Ca2+时没有显著差异,其流变性质变化亦不显著。相对于未添加Ca2+或Na+的甜菜果胶,添加0.05 mol·L-1 Na+也使甜菜果胶的屈服应力σ0显著增加,并且随着Na+浓度的持续增加,果胶的屈服应力σ0显著增加;而只有当Na+浓度增加到0.6 mol·L-1时,甜菜果胶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才发生明显增加。添加0.1 mmol·L-1 Na+的甜菜果胶,其果胶分子链相互交联成网状,果胶分子发生明显聚集,果胶分子量显著增加到11.95×105 Da;而当Na+浓度增加到0.6 mol·L-1时,果胶链呈棒状结构,果胶分子量显著降低到5.53×105 Da。[结论]超高压下Ca2+与Na+可能与甜菜果胶分子结合使其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甜菜果胶的结构及流变性质。  相似文献   

4.
大丽轮枝菌致病性相关突变体快速筛选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合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快速筛选体系,为突变库中与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系统筛选和鉴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棉花幼苗接种于5.0×104、5.0×105、5.0×106、5.0×107和5.0×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30 min,通过病情指数调查明确引起棉花黄萎病发生的病原菌浓度范围;对培养于培养瓶的大丽轮枝菌分别加入15、25、35和45 mL的灭菌水,利用血球计数板检测洗脱的孢子浓度,明确不同体积灭菌水对洗脱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影响;以保存于96孔板的突变体为单位,在培养皿上进行单孢分离并挑取单个孢子于培养瓶中扩繁培养,培养后于培养瓶中直接加入适宜体积灭菌水洗脱孢子,并将棉花幼苗直接置于含有孢子悬浮液的培养瓶中处理30 min,接种后继续培养14 d并调查结果;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可靠性检验采用定量菌液蘸根接种法,每个突变体接种30株棉花幼苗,3个重复,孢子浓度为5.0×106孢子/mL,每株棉花幼苗按接种5 mL菌液计算,处理30 min,分别在第5、8、11和14天调查病情指数。【结果】明确了适合于大丽轮枝菌致病力快速鉴定的接种孢子浓度为>5.0×105孢子/mL;建立了大丽轮枝菌培养方法,单孢纯化培养5 d,培养瓶中扩大培养9 d,确定了快速定量制备孢子悬浮液的洗脱体积为25 mL,测试的20个突变体的洗脱孢子浓度范围在(2.55±0.58)×106-(1.72±0.25)×107孢子/mL;优化了单孢分离、扩大培养、孢子悬浮液制备、接种、继续培养和结果统计等环节,建立了大丽轮枝菌致病性快速鉴定流程,进一步统筹设计构建了大丽轮枝菌致病性相关突变体快速筛选体系;测试表明该体系1人1个循环共7个流程可完成1 344个突变体筛选,周期54 d,工作量为21人日;采用定量菌液蘸根法重复验证结果,突变体致病力同样显著下降,与快速筛选体系的鉴定结果一致,表明该体系适用于大丽轮枝菌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快速筛选。【结论】通过棉花幼苗种植、突变体单孢分离、扩繁培养、孢子悬浮液制备、接种、结果统计等环节的优化和标准化,构建了适合于大丽轮枝菌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快速筛选体系,为后续致病相关基因的分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需求及节氮潜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估算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需求量和节氮潜力,为河南省及黄淮海区域实现化肥零增长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河南省小麦、玉米生产和氮肥消费情况及趋势;基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多年多点试验分析河南省小麦(n=748)和玉米(n=624)氮素累积量及生产单位籽粒的氮素需求;采用肥料效应计算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需求总量,估算河南省小麦、玉米节氮潜力。【结果】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总消费量持续增加,单质氮肥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复混氮肥数量增加。2015年全省小麦、玉米氮肥消费量分别为133.0×104 t和60.9×104 t。河南省小麦、玉米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平均为209.4和183.7 kg·hm-2,每生产1 000 kg籽粒的氮素需求量平均为29.1和23.0 kg。肥料效应函数法计算的河南省小麦、玉米最高产量施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71.0 kg·hm-2和202.5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平均分别为155.1和172.8 kg·hm-2。全省小麦氮肥需求总量折纯氮为57.8×104-67.7×104 t,节氮潜力为21.8×104-48.8×104 t,节氮16.4%-36.7%;全省玉米氮肥需求总量为42.7×104-67.7×104 t,节氮潜力最高为18.2×104 t,节氮30.0%。【结论】河南省小麦、玉米氮肥消费量与需求量持续增长,当前产量和管理水平下,实际消费量高于需求量;通过合理的氮肥管理,河南省小麦和玉米仍有很大的节氮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橄榄渣的综合利用价值,对橄榄渣果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研究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料液比、pH及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果胶提取率为衡量指标,设计L9(34)正交试验对果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橄榄渣果胶提取率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料液比>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5℃,料液比(g/mL)为1∶25,料液pH值为1.5,浸提时间80 min,在该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橄榄渣果胶的提取率为6.15%。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分析菌糠对猪粪好氧堆肥的腐熟度指标影响。【方法】以取自新疆阿拉尔市某养猪场的新鲜猪粪为研究对象,采用废弃黑木耳菌糠添加到猪粪堆肥的方法,研究不同比例菌糠的添加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对比腐熟物光谱特性及腐熟度评价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堆肥腐熟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菌糠的加入能够加快堆肥进入高温期的时间,且高温持续时间达到12 d,且加入15%的菌糠堆肥效果最好,全氮等营养元素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堆肥过程中在3 330 cm-1~3 370 cm-1、2 924 cm-1、1 650 cm-1、1 554 cm-1、1 410 cm-1、1 050 cm-1~1 080 cm-1处均存在吸收峰,相比于对照组,处理组其特征峰强度增幅均大于对照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适用于堆肥腐熟特性的评价。【结论】菌糠的添加能够实现高效堆肥的目的,促进堆肥腐熟速率。  相似文献   

8.
用茶褐素与金属盐同浴媒染棉织物,根据染色样品的色深K/S值、水洗褪色牢度和力学性能变化,研究氯化锆、三氯化铁、氯化镍、四氯化钛、氯化镉、氯化锂、硝酸铝、氯化钴等8种金属盐对茶褐素染色棉布效果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优化金属盐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和处理pH值等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锂和氯化镍在茶褐素染色过程中媒染效果较差,其他6种金属盐在茶褐素染色棉布过程中效果不同。优化条件分别为三氯化铁浓度6 g·L-1,温度30 ℃,时间40 min,pH值7;硝酸铝浓度2 g·L-1,温度40 ℃,时间40 min,pH值10;氯化镉浓度3 g·L-1,温度80 ℃,时间60 min和pH值4;四氯化钛浓度3 g·L-1,温度30 ℃,时间30 min,pH值6;氯化锆浓度3 g·L-1,温度30 ℃,时间50 min,pH值5;氯化钴浓度3 g·L-1,温度80 ℃,时间50 min,pH值4。三氯化铁媒染可以降低样品的断裂强度,钛盐和铝盐媒染可提升样品的断裂强度,其他金属盐处理后断裂强度变化不显著,经金属盐处理的样品的断裂伸长率均有一定上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值、碳源以及氮源等5个条件对硫色曲霉SQ-3产木聚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并检测了不同烘干温度对发酵料中3种酶的活性和孢子存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8 ℃,初始pH值为7.0,固体发酵料中玉米秸秆粉为25.7%,豆粕为5.8%,麦麸为8.5%,1%的NaNO3溶液为60%且培养时间为3 d时,硫色曲霉SQ-3的3种酶活性均较高:纤维素酶活性为453.3 U·g-1,淀粉酶活性达3.9×103 U·g-1,而木聚糖酶活性达1.48×105 U·g-1。在烘干温度为40 ℃时,发酵料中孢子存活数不低于1.1×108 g-1,木聚糖酶活性保留较好,纤维素酶和淀粉酶也保留大部分活性。结果表明,上述发酵条件适合于硫色曲霉SQ-3低成本且高效的产酶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10%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对甘蓝甜菜夜蛾的防效,以1%甲维盐乳油和5%氟铃脲乳油为对照药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150~450 g/hm2防治甘蓝甜菜夜蛾速效性较好且药效稳定,药后7 d防效达81.9%~90.5%,且均无药害现象发生。其中,10%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450 g/hm2田间防效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甲维盐乳油、5%氟铃脲乳油。综合考虑生产成本等因素,生产中10%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防治甘蓝甜菜夜蛾建议药剂用量为300~450 g/hm2,施药次数为1次。  相似文献   

11.
甜菜耐氯嘧磺隆生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甜菜耐氯嘧磺隆生化机理进行研究,为甜菜耐氯嘧磺隆基因型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性甜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框栽和水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甜菜在氯嘧磺隆胁迫下的生化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土壤中氯嘧磺隆0.5~1.5ga.i.ha-1剂量下,耐性甜菜品系叶片中GST活性明显增加,根中GSH含量较对照增加50.0~490.1 μg?g-1。敏感甜菜在氯嘧磺隆用量为0.5ga.i.ha-1时,叶片中GST活性略有增加,但较耐性甜菜低122.6U?(min?mgprotein)-1,根中GSH含量与对照相比仅增加7.4 μg?g-1。氯嘧磺隆0.5 ga.i.hm-2施用剂量下,耐性甜菜苗期和叶丛形成期ALS活力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62.5%和70.6%,而此时敏感甜菜品系ALS活力与对照相比则分别降低36.8%和64.8%。【结论】耐性甜菜GST、GSH活性及氯嘧磺隆作用靶酶ALS活力在氯嘧磺隆施用后短时间内快速升高是甜菜对氯嘧磺隆耐性增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高压作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 54004)细胞膜、氧化磷酸化和F0F1-ATP酶的影响。【方法】用原子吸收法测定LM 54004经超高压作用后细胞内金属离子(K+、Mg2+)的泄漏;以亲脂性阳离子四苯基溴化膦 ([3H]-TPP+) 作为放射性探针标记LM 54004细胞膜,测定经超高压作用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用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 (cFSE)为荧光探针测定经超高压作用后细胞内pH的变化;用比色法测定超高压对LM 54004 F0F1-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50—300 MPa作用10 min,随着压力的增大LM 54004菌落数显著降低,细胞内K+和Mg2+没有泄漏到细胞外,膜电势、跨膜H+浓度梯度和质子动力势大小基本保持不变,F1F0-ATP酶活性降低显著;300 MPa作用10 min,尽管LM 54004菌落数低于检测限,F0F1-ATP酶活性降到0,但细胞膜完整无损,其质子动力势仍然达到最大值。【结论】超高压作用下LM 54004的灭活与F0F1-ATP酶活性的降低之间相关性较好。LM 54004的细胞膜上参与呼吸链有关的酶和电子载体较F0F1-ATP酶耐压,F0F1-ATP酶对超高压敏感,超高压作用下F0F1-ATP酶的失活是超高压灭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不同高压与温度处理对鲜切生菜及其货架期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杰  叶志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4660-4667
【目的】鲜切生菜存在微生物安全问题,通过开展高压与温度的协同研究,以获得鲜切生菜的冷杀菌加工技术,并确定高压处理对鲜切生菜货架期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在5℃、15℃、25℃下,采用高压50、100、200 MPa分别处理鲜切生菜5 min、20 min,检测鲜切生菜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数量;并在确定的温度、压力与时间下,开展高压处理后鲜切生菜货架期(4℃,6 d)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变化研究。【结果】压力(50-200 MPa)与保压时间(5-20 min)在降低鲜切生菜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方面具有极显著的协同作用(P<0.01),但温度(5-25℃)在高压杀灭鲜切生菜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方面没有产生协同作用,200 MPa处理20 min,鲜切生菜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量下降最多,分别降低了0.42 log CFU/g和0.71 log CFU/g。货架期间(4℃),尽管高压处理的鲜切生菜的菌落总数与对照一致,均随着货架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到第6天,不论高压还是非高压处理(对照),菌落总数均增长了1.0 log,但高压处理的鲜切生菜的菌落总数增长速度高于对照;高压处理的鲜切生菜的大肠菌群数量在货架期间下降较快,到第6天时未检出,而对照仍然存在9%的大肠菌群。【结论】高压处理可显著降低鲜切生菜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数量,但温度(5-25℃)没有产生协同作用;4℃贮存6 d期间,高压处理鲜切生菜的大肠菌群被显著抑制,但菌落总数增长超过对照;与其它加工技术相似,在鲜切果蔬加工方面,高压需要其它与产品品质及安全有关的因素如耐高压的品种、HACCP等的协同作用,以保证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pH与反应温度对以鸡骨素酶解液为原料的Maillard反应的影响,分析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理化特性、感官品质及抗氧化性之间的关系,为高品质鸡骨素衍生化产品的开发提供工艺参考。【方法】在设定反应条件(pH 5.0、7.0、9.0;95℃、105℃、115℃)下,探讨反应条件对MRPs紫外吸收率、褐变程度、多肽分布、风味变化、感官品质及抗氧化性等指标的影响,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价不同反应条件下各处理组MRPs的综合品质。【结果】通过比较各组合反应体系MRPs的吸光度,发现pH值增大能显著提高Maillard初级反应速率,温度升高导致MRPs褐变程度加剧。各体系分子量为1 000-200 Da的多肽含量均占MRPs多肽总量的50%以上,且与感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72,P<0.05)。电子鼻(E-nose)与电子舌(E-tongue)风味特征主成分分析发现,各体系MRPs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生成易受温度影响,而滋味物质的生成易受pH影响。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随着pH增大,MRPs的感官评分减小,其中105℃、pH 5.0条件下制备的MRPs感官评分最高,比初始样品高57.32%。与pH 7.0、pH 9.0体系相比,pH 5.0条件下制备的MRPs还原力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显著提高,而凝胶电泳结果显示MRPs对pBR322型超螺旋质粒DNA抗H2O2氧化损伤的保护能力与ABTS+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689,P<0.05)。结合层次分析确定指标权重与“合理-满意度”计算,得出pH 5.0、105℃处理组MRPs综合品质得分最高,为0.92。【结论】在鸡骨素酶解液Maillard反应体系中,pH及反应温度均显著影响MRPs品质特性。在本试验范围内,pH 5.0、105℃条件下更有利于制备高品质鸡骨素酶解液MRPs,在感官评价、色泽及抗氧化性等综合品质上优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技术快速、准确、方便测定甜菜体内染色体倍性和DNAC-值,为甜菜染色体倍性、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二倍体M39-8-4嫩叶为材料,以已知基因组的新疆野杏洛浦洪待克为外标,建立适合于甜菜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结果】经7种常用细胞解离液筛选, Marie's为甜菜作物的最佳选择。用Marie's解离液制备的甜菜细胞核悬浮液,测定4份甜菜材料和新疆野杏洛浦洪待克值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5.0%,且上样速率超过 200 events/μL,可重复性好,结果清晰、可靠。M39-8-4超原、02343 刘福齐和7208 伊抗褐的DNA含量依次是821.88、891.9和1 759.59 Mb;待测材料LSR88-5-1为二倍体,DNA含量822.48 Mb。【结论】流式细胞术能准确区分不同倍性的甜菜材料;可作为鉴定甜菜倍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超高压对大肠杆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超高压作用后大肠杆菌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超高压对大肠杆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以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为荧光探针标记大肠杆菌细胞膜,用荧光偏技术测定大肠杆菌细胞膜经超高压作用后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变化。【结果】建立了用DPH标记和荧光偏振法测定大肠杆菌细胞膜流动性条件;不同的处理压力和时间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影响不同,350~400 MPa作用15~40 min,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及微黏度达到稳定水平,350 MPa作用15 min已经使细胞膜流动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随着压力的增大和保压时间的延长,大肠杆菌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及微黏度增大,流动性降低,大肠杆菌死亡数增加。当压力和保压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350 MPa, 15 min),荧光偏振度及微黏度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大肠杆菌几乎全部死亡,说明在超高压的作用下大肠杆菌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变化与死亡相关性好(P<0.05),这为超高压灭活大肠杆菌提供了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17.
Two experiments, a Petri dish assay and a pot experiment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possibl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water extracts (0, 10 and 20 g L?1) of sugar beet (Beta vulgaris) and eucalyptus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on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purslane (Portulaca oleracea). Results showed that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purslane seeds was not inhibited by concentration of water extract of test plants. However, seed vigour and seedling growth strongly influenced by aqueous extracts of test plants. Maximum inhibitions on seedling growth were recorded when using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the aqueous extract (20 g L?1). It was apparent that sugar beet had a greater inhibitory effect than eucalyptus. Shoot length of purslane seedling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10 and 20 g L?1 aqueous extract concentration of sugar beet by 65.5 and 92.1% respectively compare to control, while eucalyptus decreased seedling shoot length of target weed at 10 and 20 g L?1 extract concentration by 29.8% and 52.9% respectively. Root length was more affected than shoot so that low aqueous extract concentration (10 g L?1) of sugar beet and eucalyptus decreased root length of target weed by 79.8% and 46% respectively. Foliar sprays with both 10 and 20 g L?1 of test plants extracts significantly decrease leaf area, leaves, stem and root dry weight of Portulaca oleracea. Maximum leaf area (1010 cm2) was obtained from the untreated plants (0% extract), while the lowest value (166.6 cm2) occurred with 20 g L?1 water extract of sugar beet. High aqueous extract concentration (20 g L?1) of sugar beet decreased leaves, stem and root dry weight of purslane plants by 96%, 86.7% and 91.9%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几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防治甜菜褐斑病(Cercoapora belicola Sacc.)效果较好的杀菌剂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种杀菌剂,进行防治甜菜褐斑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福星5000倍液和氟硅唑·多菌灵(12.5;·27.5;)悬浮剂,防效分别为60.80;和58.37;.与其他杀菌剂有显著性差异.5种杀菌剂防治时应连续喷药,间隔期7d,连续施药2次.I结论]5种杀菌剂均对甜菜褐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最高的杀菌剂是福星、氟硅唑·多菌灵,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