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姬松茸北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气候制约北方地区 ,姬松茸栽培一直受到限制。笔者从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所引种 ,针对国内外姬松茸栽培存在的问题 ,根据东北资源及气候特点 ,系统研究了姬松茸生物学特性、栽培条件、管理技术 ,进行了适应性驯化栽培和出菇试验 ,初步获得成功。1 生物学特性 姬松茸属中温偏高菌类。菌丝生长 10~37℃ ,适温 2 5~ 2 7℃。最适 pH6 .5~ 7.5 ,以料水比 1.0~ 1.4为宜 ,最适碳源为蔗糖 ,其浓度为 7% ,硫酸铵为最适宜的氮源 ,其浓度为 0 .3% ,子实体发育温度为 2 0~ 2 6℃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 ,子实体生长阶段需少量的散射光。2…  相似文献   
2.
超高压杀菌条件的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建立了超高压杀灭大肠杆菌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考察温度、压力和保压时间对超高压杀灭大肠杆菌的影响,优化出杀灭6个数量级大肠杆菌ATCC8739的工艺参数温度为32.2℃,压力346.4 MPa,保压时间12.6 min。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挥发性物质与小麦粉储藏品质指标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小麦粉品质变化机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不同储藏条件下小麦粉中的挥发性物质,同时测定其生化指标,分析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储藏条件的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种类基本相同,只是在量上存在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麦粉挥发物中的己醛、2-壬烯醛、2-辛醛、癸二烯醛、1-己醇、2-乙基-1-己醇,、苯甲醇、丙酮、十二烷、十四烷含量与脂肪酸值、丙二醛和回生值呈较高相关性,可作为小麦粉储存品质变化的评判指标,同时小麦粉中挥发物来源主要由脂类的氧化和水解产生。  相似文献   
4.
姬松茸菌丝生长条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对姬松茸生长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姬松茸菌丝生长的温度10-37℃,适温25~27℃,pH3.5~9.5,最适pH6.5~7.5,湿度以料水比1.0:1.4为宜,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其对通气量的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5.
姬松茸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姬松茸是一种美味的食药兼用真菌 ,本文对引进的姬松茸进行了母种培养基的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姬松茸菌丝在玉米粉浸汁综合培养基上生长最好 ,可作姬松茸母种培养基使用  相似文献   
6.
超高压对大肠杆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超高压作用后大肠杆菌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超高压对大肠杆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以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为荧光探针标记大肠杆菌细胞膜,用荧光偏技术测定大肠杆菌细胞膜经超高压作用后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变化。【结果】建立了用DPH标记和荧光偏振法测定大肠杆菌细胞膜流动性条件;不同的处理压力和时间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影响不同,350~400 MPa作用15~40 min,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及微黏度达到稳定水平,350 MPa作用15 min已经使细胞膜流动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随着压力的增大和保压时间的延长,大肠杆菌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及微黏度增大,流动性降低,大肠杆菌死亡数增加。当压力和保压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350 MPa, 15 min),荧光偏振度及微黏度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大肠杆菌几乎全部死亡,说明在超高压的作用下大肠杆菌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和微黏度的变化与死亡相关性好(P<0.05),这为超高压灭活大肠杆菌提供了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7.
ICP-MS检测大豆原油中金属离子含量,使用未添加涂层的不锈钢油罐2个,分别在25℃和40℃条件下恒温储藏。测量不同时期大豆原油样品中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具有溶出效应,且40℃储藏的大豆原油样品中同种金属离子含量高于25℃储藏条件下的大豆油含量,即温度越高,金属元素离子溶出越多。以全省大豆油ICP-MS检测金属元素结果为依据,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四种金属离子Fe~(2+)、Zn~(2+)、Sn~(2+)、Al~(3+)对大豆原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金属离子对大豆原油POV值、p-茴香胺值和挥发性醛类物质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金属元素作为催化剂,加速油脂自动氧化进程,影响大豆油品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超高压作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 54004)细胞膜、氧化磷酸化和F0F1-ATP酶的影响。【方法】用原子吸收法测定LM 54004经超高压作用后细胞内金属离子(K+、Mg2+)的泄漏;以亲脂性阳离子四苯基溴化膦 ([3H]-TPP+) 作为放射性探针标记LM 54004细胞膜,测定经超高压作用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用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 (cFSE)为荧光探针测定经超高压作用后细胞内pH的变化;用比色法测定超高压对LM 54004 F0F1-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50—300 MPa作用10 min,随着压力的增大LM 54004菌落数显著降低,细胞内K+和Mg2+没有泄漏到细胞外,膜电势、跨膜H+浓度梯度和质子动力势大小基本保持不变,F1F0-ATP酶活性降低显著;300 MPa作用10 min,尽管LM 54004菌落数低于检测限,F0F1-ATP酶活性降到0,但细胞膜完整无损,其质子动力势仍然达到最大值。【结论】超高压作用下LM 54004的灭活与F0F1-ATP酶活性的降低之间相关性较好。LM 54004的细胞膜上参与呼吸链有关的酶和电子载体较F0F1-ATP酶耐压,F0F1-ATP酶对超高压敏感,超高压作用下F0F1-ATP酶的失活是超高压灭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选取湖南长沙和湖北襄阳2地7个仓库的稻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稻谷粮堆不同位置稻谷的水分活度、脂肪酸值和霉菌量,对比分析它们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稻谷的水分活度与储藏时间没有特定联系;脂肪酸值随储藏时间增加而升高;霉菌量则是先减少后增加;春夏交替季节粮堆上层稻谷的水分活度显著低于中下层),冬季粮堆上层稻谷的水分活度显著高于中下层(除湖南省2016年入库的);粮堆上层稻谷脂肪酸值高于中下层;粮堆上层稻谷霉菌量低于中下层(除湖南省2016年入库的);粮堆不同方位稻谷的水分活度、脂肪酸值、霉菌量均有一定差异;霉菌量和脂肪酸值均与水分活度有一定相关性,霉菌量与脂肪酸值基本上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大肠杆菌ATCC43889为试材,研究热胁迫处理对其细胞膜和膜蛋白的影响,为高温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研究ATCC43889分别经50℃、60℃和70℃热胁迫处理15 min并转接10次培养后,获得的3种抗热性ATCC43889菌株的细胞膜和膜蛋白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原始对照菌株和3种抗热性菌株个体形态的变化;采用96孔微量酶标板法测定各菌株生物被膜生成能力的强弱;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菌株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及其差异;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各菌株细胞膜磷脂相变温度的变化;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检测各菌株外膜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肠杆菌ATCC43889分别经50℃、60℃和70℃各10次热胁迫处理并转接10次培养后,其个体形态变化明显,经50℃热胁迫后,部分菌株由球状体变为长杆状;经60℃热胁迫后的菌株个体形态较50℃热胁迫处理的菌株细长;经70℃热胁迫处理后大部分菌株变成了更细长的杆状,大量的菌株聚集在一起,菌体表面呈凸凹不平的无规则形态。随着热胁迫温度的提高,ATCC43889抗热性菌株的生物被膜生成活力增大,其生物被膜生成能力增强,3种抗热性菌株的生物被膜生成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60℃和70℃下获得的2种抗热性菌株的生物被膜生成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的原始菌株相比,经过50℃、60℃和70℃各10次热胁迫处理并转接10次培养的菌株,缺失了3种脂肪酸,分别为C18:1n9c、C18:3n3和C21:0,随着热胁迫温度的提高,热胁迫菌株细胞膜中C13:0、C16:0和C17:0等饱和脂肪酸(SFA)及其总含量升高,而C14:1、C16:1、C17:1、C18:1n9t和C18:2n6t等不饱和脂肪酸(USFA)及其总含量降低,总SFA/总USFA比值增大,SFA/USFA比值越大,菌体细胞膜流动性越弱。随着热胁迫温度的提高,ATCC43889抗热性菌株细胞膜磷脂的熔点(Tm)升高,表明细胞膜磷脂的相变温度升高,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热胁迫温度越高,细胞膜流动性越低;随着热胁迫温度的提高,分子质量在63 kD和75 kD附近的条带颜色逐渐变深,分别经60℃和70℃各10次热胁迫并转接10次培养获得的2种抗热性菌株,其细胞外膜蛋白分子质量在48—75 kD均增加了特异条带;胁迫温度越高,一些外膜蛋白表达量及其种类增加,ATCC43889的耐热性越强。【结论】随着热胁迫温度的升高,ATCC43889个体形态变长,生物被膜生成能力增强,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细胞膜磷脂的相变温度升高,细胞膜流动性降低,一些外膜蛋白表达量提高、表达种类增加,菌株耐热性增强,这些变化有利于其适应不利的热胁迫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