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结构基因座分析小尾寒羊、滩羊群体遗传分化水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和多种电泳技术检测60只小尾寒羊、73只滩羊编码血液蛋白17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引用国内外14个绵羊群体相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分化水平。研究表明:(1) 小尾寒羊、滩羊结构基因座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360和0.258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1974、0.210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5723和1.5751。(2) 4个组合(分别为4个、6个、13个及16个绵羊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分别为0.049323、0.059987、0.1728和0.201256,说明湖羊、同羊、小尾寒羊和滩羊4个绵羊群体结构基因座的基因分化程度低;这4种绵羊与蒙古国绵羊的基因分化程度次之;蒙古羊系绵羊和南亚羊及欧洲羊之间基因传分化程度较高。(3) 前人关于小尾寒羊、滩羊由蒙古羊分化而来的考证得到遗传学实验的进一步证明,湖羊、同羊、小尾寒羊和滩羊受蒙古羊血统的影响递减。群体间亲缘关系远近与其所处地理位置远近并未表现出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6个绵(山)羊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6个绵(山)羊群体共检测到224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在每个群体都检测到7个以上等位基因;7个微卫星座位在6个群体中呈高度多态性,总群体杂合度为0.9499;6个群体PIC平均值在0.8452~0.9294之间。根据标准遗传距离和DA遗传距离用UPGMA方法分别对6个群体进行亲缘关系聚类,乌珠穆沁羊和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与滩羊聚为一类,湖羊和同羊较近聚为一类,五个绵羊品种最后与山羊相聚。研究结果提示:乌珠穆沁羊就血统而言归属与"蒙古羊"集团,这基本符合品种的育成过程,乌珠穆沁羊和小尾寒羊、滩羊、湖羊、同羊共同归属于"蒙古羊"集团。  相似文献   

3.
5个绵羊群体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卫星DNA标记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滩羊等5个绵羊群体(125只个体)的5个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5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5个绵羊群体中共发现78个等位基因,其中在甘肃高山细毛羊肃南县群体中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57个),滩羊最少(43个)。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数据分析表明:在研究的5个绵羊群体中甘肃高山细毛羊天祝县群体和肃南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滩羊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DA遗传距离和DS遗传距离构建的邻接(NJ)系统发育树均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天祝县群体和肃南县群体与藏羊的亲缘关系较近,为一类;而滩羊与小尾寒羊的遗传距离较近,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卫星标记OarFCB128对10个绵羊品种,即甘肃高山细毛羊、滩羊、蒙古羊、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澳洲美利奴、德国美利奴、白萨福克、特克赛尔和波德代等羊的基因频率、多态性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和杂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OarFCB128在10个绵羊品种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及平均群体杂合度分别是0.901 2、12.544和0.919 8.微卫星标记OarFCB128在绵羊品种中的多态性丰富,该微卫星位点可以用于绵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法,以湖羊、同羊、滩羊、小尾寒羊、洼地羊为研究对象,引用我国周边国家、地区绵羊品种资料为分析背景,采用Na/K/Cl离子分析仪对红细胞中钾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各群体钾座位中立性检测的观察值除Bhyanglung绵羊外,其余均在L95和U95之间,表明钾座位作为中立性座位,基本未受到选择等因素的影响;2)血钾基因频率在地理分布上存在一定规律,基本符合将中亚以东南固有绵羊系统划分为“蒙古羊”、“藏羊”和“南亚-东南亚羊”三大集团;3)中亚以东南16个绵羊群体的钾座位基因分化系数为0.185 9。这说明上述16个绵羊群体钾座位81.41%的变异是由群体内的遗传多态现象引起的,只有18.59%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70只甘肃肉用绵羊(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羊、蒙古羊、滩羊和小尾寒羊)的4种血液蛋白(Hb、Alb、Tf和Es)进行多态性检测。计算4种蛋白各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杂合度,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4个蛋白(酶)位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4个蛋白(酶)位点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波德代羊0.4341,无角陶赛特羊0.4176,蒙古羊0.339 3,滩羊0.332 5和小尾寒羊0.371 0。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无角陶赛特羊和波德代羊亲缘关系最近,和滩羊亲缘关系最远;3个地方品种和2个引入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蒙古羊系统内部分品种间的遗传分化关系,揭示蒙古羊系统内主要不同生态型地方绵羊品种形成的地理距离隔离机制。【方法】以中国蒙古羊系统内5个地方绵羊品种,湖羊、同羊、小尾寒羊、滩羊和洼地绵羊为研究对象,以多座位电泳法检测5个地方绵羊品种的20个结构基因座(包括Al、Gc、Tf、Cp、Alp、Ary-Es、Lap、Hb-α、Hb-β、Xp、CA、Dia-I、Dia-Ⅱ、MDH、GPI、EsD、α2-M、Cat、Ly和Ke)的变异。【结果】5个绵羊群体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不满足距离隔离模式,绵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关系的远近与其地理分布并未表现出紧密的线性相关。【结论】5个绵羊品种分别起源于不同时期的蒙古羊始祖群体,同时在品种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并在各自特有的生态环境中经历不同程度的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培育而成。  相似文献   

8.
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对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小尾寒羊和无角多赛特羊进行群体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6个群体总基因多样度(DT)为0.63,群体内基因多样度(DS)为0.56,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群体变异的12%,变异主要来自于品种内部;同属蒙古羊体系的国内5个绵羊群体彼此之间基因流(Nm〉5)较大,而与外来品种无角多赛特之间基因流(Nm〈5)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亚以东南地区绵羊运铁蛋白(Tf)的遗传多样性,利用水平板聚丙烯酰胺(PAGE)梯度电泳技术,以湖羊、滩羊、洼地绵羊、同羊、小尾寒羊以及国内外得到的其他10种绵羊群体为对象,对其运铁蛋白遗传变异、基因分化系数及中立性测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5个绵羊群体中,除Bar羊不表现多态性外,其他各群体均表现出多态性;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026,说明有79.74%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20.26%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中立性测验结果表明Tf位点除湖羊外其他群体均在L95到U95置信区间内,说明中亚以东南地区绵羊运铁蛋白遗传多样性基本上未受到选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及中亚以东南部分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检测65只同羊、63只湖羊的5项体尺、5项形态特征、6项生态特征及10个血液蛋白质结构基因座基因频率,引用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1)对国内的6个绵羊群体的17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各群体主成分值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国内6个绵羊群体被明显分为牧区、农牧交错区的蒙古羊、滩羊和农区的大尾寒羊、小尾寒羊、湖羊、同羊两大类。(2)在10个结构基因座基因频率基础上,计算中亚以东南12个绵羊群体平均座位纯合度和杂合度,比较其遗传多样性,依杂合度的高低分为3类。结果表明:绵羊的4项生态指标、2项形态特征及4项体尺对绵羊品种间差异起决定作用;湖羊、同羊及蒙古羊系统的另两个群体Kh和Ub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测定了河南大尾寒羊、河南小尾寒羊和山东小尾寒羊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f)的遗传多态性,计算了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群体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地方寒羊的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均表型出多态型,每个位点各出现3种表型,分别受1对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河南小尾寒羊与山东小尾寒羊亲缘关系较近,两者与河南大尾寒羊亲缘关系均较远。作者认为河南小尾寒羊与山东小尾寒羊应归属于同一地方品种,河南大尾寒羊是另一个独立的地方类型或品种。本试验观察到,Tf和Hb电泳图谱的区带数目与以往报道不同,作者认为这是由电泳方法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2.
超数排卵效果不同绵羊卵巢卵泡促卵泡素受体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具有不同超数排卵效果的绵羊品种中,进行超排处理后其卵巢上促卵泡素受体(FSH receptor,FSHR)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及据此改进超排效果奠定基础。【方法】根据超数排卵效果优劣依次选择3个中国地方品种的绵羊:小尾寒羊、白滩羊和乌珠穆沁羊。在常规超排最后一次注射FSH后的8、16和24 h分别各取3只绵羊的卵巢,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3种绵羊卵巢上FSHR的分布情况。【结果】FSHR主要分布于3个品种绵羊卵巢的颗粒细胞上;小尾寒羊最后一次注射FSH后8、16和24 h的各时期卵泡中FSHR的表达都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品种绵羊(P<0.05),在早期卵泡和中期卵泡中,白滩羊的FSHR表达量也高于乌珠穆沁羊;3个品种绵羊在最后一次注射FSH后第8、16、24小时,其晚期卵泡FSHR表达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各自相应的早期和中期卵泡(P<0.05)。【结论】推测出3个不同地方品种绵羊的卵巢对FSH处理的敏感性应该依次为:小尾寒羊>白滩羊>乌珠穆沁羊,表明绵羊超数排卵效果与其卵巢上FSH受体分布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以BMP4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小尾寒羊和无角陶赛特及其杂交F1代、F2代的BMP4基因的不同基因型频率,并对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尾寒羊BB、B+、++基因型频率分别是1.0%、29.7%、69.2%;无角陶赛特BB、B+、++型频率分别为0、80.8%、19.2%;陶寒F1代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39.4%、55.3%;陶寒F2代BB、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95.0%。小尾寒羊的基因型++、B+、BB平均产羔数分别为(1.00±0.00)、(1.67±0.11)、(2.40±0.13),经χ2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陶寒F1代的基因型++、B+、BB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00±0.00)、(2.45±0.53)、(2.00±0.00),经χ2检验,++、BB组与B+组的平均产羔数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B基因不能提高无角陶塞特母羊产羔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组织生物学方法对不同时期小尾寒羊背最长肌进行研究。[方法]以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切片技术从微观层面研究胚胎期不同阶段肌纤维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结果]肌纤维的密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肌纤维直径随着密度的降低而增加。胚胎前期胎儿增重不明显,而胚胎后期及出生后体重迅速增加,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展优质肉羊杂交育种工作积累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5.
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 in typical colonies of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habitat" and several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s, the variations of 17 structural loci encoding blood proteins in 60 Small-Tailed Han sheep and 73 Tan sheep were exa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14 other sheep population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o investigate their levels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The average heterozygosities of Small-Tailed Han sheep and Tan sheep were 0.2360 and 0.2587,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values were 0.1974 and 0.2102,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effective numbers of alleles were 1.5723 and 1.5751, respectively. The coefficients of gen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four groups (including 4, 6, 13, and 16 sheep populations, respectively) were 0.049323, 0.059987, 0.1728, and 0.201256,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degree of gene differentiation at the structural loci was the least in Hu sheep, Tong sheep, Small-Tailed Hart sheep, and Tan sheep; follow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four sheep populations and two Mongolian sheep populations; and was the highest in sheep populations belonging to the Mongolian sheep group, South Asian sheep, and European sheep. The earlier researchers' conclusions that both Small-Tailed Han sheep and Tan sheep evolved from Mongolian sheep were further verified b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u sheep, Tong sheep, Small-Tailed Han sheep, and Tan sheep were decreasingly affected by the bloodline of Mongolian sheep to different degre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heep populations were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s among sheep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6.
利用6个微卫星标记对无角陶赛特、蒙古羊及小尾寒羊遗传距离进行了遗传检测,测定了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杂一代公羔六月龄前的日增重及杂种优势率.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的遗传距离大于与蒙古羊,这与实际的测定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