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利用慢病毒干扰系统,对东北梅花鹿角柄骨膜干细胞(PP细胞)P21基因进行干扰。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条针对梅花鹿P21基因的siRNA与载体质粒PLVTHM连接成功,并与pMD2.G、pCMV-dr8.9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获得重组慢病毒;通过感染PP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选,获得了纯度90%以上的感染细胞;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表明P21基因的mRNA水平大幅度下调,干扰效率达到70%。表明成功干扰了P21基因在PP细胞中的表达,获得了低表达P21的PP细胞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十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Ⅹ,Col Ⅹ),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梅花鹿Col Ⅹ基因设计筛选2条高分RNAi靶序列,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分别与慢病毒载体质粒plvthm连接,形成重组质粒S2-plvthm/S3-plvthm;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S2-plvthm/S3-plvthm,pCMVdr8.91,pMD2G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观察到表达荧光蛋白的293T细胞。收集培养液后进行1000g离心5 min,所得上清液含有重组慢病毒的组分。S2-plvthm/S3-plvthm上清液中病毒滴度分别达到9.96×107TU/L和7.18×107TU/L。以此病毒感染梅花鹿角柄骨膜细胞,并进行微粒体培养,72 h后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微团,该细胞团有荧光表达。本试验成功地构建了针对梅花鹿ColⅩ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了研究Col Ⅹ蛋白在鹿茸角骨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十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X,Col X),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梅花鹿ColX基因设计筛选2条高分RNAi靶序列,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分别与慢病毒载体质粒plvthm连接,形成重组质粒S2-plvthm/S3-plvthm;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S2-plvthm/S3-plvthm,pCMVdr8.91,pMD2G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观察到表达荧光蛋白的293T细胞.收集培养液后进行1 000 g离心5 min,所得上清液含有重组慢病毒的组分.S2-plvthm/S3-plvthm上清液中病毒滴度分别达到9.96×107TU/L和7.18×107TU/L.以此病毒感染梅花鹿角柄骨膜细胞,并进行微粒体培养,72 h后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微团,该细胞团有荧光表达.本试验成功地构建了针对梅花鹿Col X基因的慢病毒裁体,为了研究Col X蛋白在鹿茸角骨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通过慢病毒感染细胞构建稳定表达CRISPR/Cas9的293T细胞系,实现高效率基因编辑, PCR扩增Cas9基因片段,酶切后克隆到慢病毒载体pLent-EF1a-MF-CMV-GFP-P2A-Puro上,将该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sPAX2、pMD2.G共感染293FT细胞, 48 h后收集病毒并浓缩纯化测定其病毒滴度,最后用纯化后的病毒感染293T细胞,通过抗性和荧光标记筛选得到稳定表达Cas9的细胞系,并对单克隆细胞进行DNA、RNA特异性和反转录验证。针对ABCG4基因设计sgRNA并构建重组载体感染单克隆细胞,通过DNA特异性和T7E1酶切验证基因敲除效率。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Cas9-pLent慢病毒载体,用构建成功的慢病毒载体对293F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三质粒系统)并对包装成功的病毒进行了浓缩与纯化,最后通过病毒感染293T细胞,采用荧光观察的方式测定其病毒滴度均在10~6 TU·mL~(-1)之上。用纯化后的病毒感染293T细胞并通过加药(Puro)进行抗性筛选,筛选出3株能稳定表达Cas9的293T细胞系,目的基因ABCG4的基因编辑功能验证表明其中1株T7E1酶切掉带明显, sgRNA靶向敲除效率较高,该株命名为Cas9-293T-10A。该研究建立了稳定表达Cas9的293T细胞系,可用于目的基因的高效敲除。  相似文献   

5.
构建含bcr/abl RNAi慢病毒重组质粒载体并包装病毒,转染K562细胞,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干扰效应。采用CCK-8法、软琼脂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RNAi对K562细胞的增殖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慢病毒介导bcr/abl基因RNAi明显下调K562细胞中bcr/abl mRNA及P210bcr/abl融合蛋白,显著抑制了K562细胞的增殖,这说明靶向bcr/abl融合基因的RNAi有望成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囊膜蛋白(Envelope,env)对NIH3T3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pCMV-dR8.91-JSRV-env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并感染NIH3T3细胞。将JSRV-env基因连接红色荧光慢病毒报告载体pCMV-dR8.91,基因测序正确后将载体命名为pCMV-dR8.91-JSRV-env。将pCMV-dR8.91-JSRV-env重组质粒和包装辅助质粒共转染HEK 293T细胞包装产生JSRV-env重组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悬液利用超速离心沉淀法浓缩,real-time PCR测定病毒滴度。浓缩病毒转导NIH3T3细胞72h后,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env同源重组入pCMV-dR8.91载体,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一致;pCMV-dR8.91-JSRV-env与包装辅助质粒共转染HEK 293T细胞72h,real-time PCR验证JSRV-env过表达极显著(P0.01),JSRV-env重组慢病毒平均滴度为2.99×10~8 IU/mL;MTT分析显示10μg JSR-env慢病毒感染NIH3T3细胞72h显著促进NIH3T3细胞增殖(P0.05)。综上,成功构建了JSRV-env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证实JSRV-env能够促进NIH3T3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依据RNA干扰机制构建多病毒基因靶向的RNA干涉双元载体系统,为培育抗病毒复合侵染的番茄品种提供遗传转化载体。以烟草病毒病(TMV)、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作为RNA干扰靶标基因,针对病毒株系间外壳蛋白基因同源区域设计靶序列引物,经RT-PCR获得两段靶标基因的DNA靶序列。借助T载体将两段靶序列连接成一条DNA序列。酶切后正向、反向锚定连接到p UCCRNAi中间载体的克隆位点,形成靶序列在载体中的双向重复结构;重复结构酶切后插入含超强启动子的p C2300-35s-OCS表达载体,重组的表达载体质粒电击转化到只含辅助质粒的根癌农杆菌中,完成RNAi双元载体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构建东北梅花鹿galectin-1基因特异小分子干扰RNA(shRNAs)真核干扰载体,并获得稳定感染生茸区骨膜细胞系。设计2对galectin-1 mRNA特异性shRNAs,两端分别带有ClaⅠ/MluⅠ酶切位点和一个9 nt发夹结构,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LVTHM中,构建galectin-1 shRNA表达载体,利用PCR和测序筛选出阳性质粒。将重组质粒与PPAX及pMD2.G共转染到293 t细胞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并收集、浓缩病毒质粒,感染生茸区骨膜细胞。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东北梅花鹿galectin-1基因RNAi载体,获得稳定传代被感染生茸区骨膜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galectin-1基因在鹿茸再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TGF-β1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的作用,利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设计并构建3条靶向梅花鹿TGF-β1基因第1外显子的gRNA寡核苷酸序列,在人胚肾细胞293T内进行慢病毒包装,通过neo抗性筛选稳转细胞株。提取稳转细胞株总蛋白,经BCA法测定总蛋白质量浓度,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MTT法检测TGF-β1基因敲除对鹿茸软骨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靶向梅花鹿TGF-β1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载体p BOBI-gRNA2。TGF-β1基因的缺失抑制了鹿茸软骨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梅花鹿Thymosin beta 10基因(Tβ10)在鹿茸快速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梅花鹿Tβ1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DEST17-Tβ10并诱导表达,对融合蛋白进行功能检测及多克隆抗体制备。结果表明:1)获得了190bp Tβ10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并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DEST17-Tβ10。2)pDEST17-Tβ10在宿主BL21-SI中诱导表达条件为0.3mol/L NaCL诱导2h,获得产物的最终浓度为0.50mg/mL。3)制备的Tβ10蛋白多克隆抗体血清效价在105之上,该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天然和原核表达的Tβ10蛋白。4)离体检测发现,Tβ10融合蛋白一方面可以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另一方面可以抑制鹿茸前成软骨区细胞的增殖。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Tβ10融合蛋白,并制备了高度特异性的梅花鹿Tβ10蛋白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Tβ10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鹿茸的形态发生与鹿茸干细胞(包括发生干细胞和再生干细胞)内[Na~+]的关系有关,以鹿茸干细胞为模型,研究不同干性的哺乳动物干细胞内[Na~+]的差异,并鉴定引起这种差异的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NaV)因素。采集并培养具有不同干性的梅花鹿鹿茸干细胞,包括生茸区骨膜细胞(AP细胞,鹿茸发生干细胞)和角柄骨膜细胞(PP细胞,鹿茸再生干细胞,其干性低于AP细胞),以鹿普通脸部骨膜细胞(FP细胞)作为对照,并采用CoroNa染色方法,通过荧光强度来分析不同类型细胞内[Na~+]的差异,结合PCR方法鉴定转录水平上NaV基因的差异,并分别用睾酮和MS-222对细胞进行处理,观测其对细胞内[Na~+]的影响。结果表明:鹿茸干细胞内[Na~+]高于FP细胞,其中AP细胞内[Na~+]高于PP细胞;NaV1.1基因在AP细胞中特异性转录;睾酮对这3种细胞内[Na~+]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是,MS-222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细胞内[Na~+]。本研究发现:鹿茸干细胞内[Na~+]与其干性一致,干性高的AP细胞内[Na~+]也相对较高;NaV1.1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AP细胞内[Na~+]高的主要原因;干扰NaV的MS-22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细胞内[Na~+]。说明哺乳动物器官的发生和再生可能与低等动物器官上的发现类似,都与细胞内[Na~+]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梅花鹿KGF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鹿茸生长不同阶段顶端茸皮组织的表达差异,以雄性梅花鹿茸皮组织为试验材料克隆梅花鹿KGF基因,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KGF基因在梅花鹿鹿茸顶端不同生长阶段的茸皮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梅花鹿KGF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全长为585 bp,共编码194个氨基酸;KG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具有跨膜结构的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2 489.17,理论等电点pI为9.35;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2)通过Blastp功能比对显示梅花鹿KGF基因与马鹿、白尾鹿、牛、野牛、山羊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3)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KGF基因的表达量在梅花鹿鹿茸前期与中期、前期与后期的顶端茸皮组织中差异显著(P<0.05),其在中期的表达量是前期的(2.158 5±0.014 1)倍,后期的表达量是前期的(1.728 5±0.225 3)倍;其表达量在中期与后期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本研究发现梅花鹿KGF基因在进化中的保守性较高,对鹿茸的生长发育与组织修复有重要作用,其在不同时期茸皮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鹿茸生长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为哺乳动物的组织创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人参对梅花鹿精液品质及产仔率的影响,将繁殖准备期的健康雄性梅花鹿32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T1~T4),每个处理8头,T1~T4为基础精料中分别添加人参0、0.4、0.8、1.6 g/kg。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人参,显著提高了梅花鹿的采精液量、精子活力、精子抗力、精子密度、精子存活时间、精子存活指数(P<0.05);显著降低了精子畸形率(P<0.05);对精液pH值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P>0.05);提高了采精成功率和产仔率;精液云雾状T3处理组最明显,精液色泽均为乳白色。梅花鹿精料中添加人参0.8 g/kg时,对提高梅花鹿精液品质和产仔率效果最好,有利于鹿的繁育。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因测序方法,对3种东北梅花鹿的COⅡ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3种东北梅花鹿COⅡ基因片段长度均为740bp,A+T含量都大于G+C含量。3个品种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673~0.717),就单个品种而言,敖东梅花鹿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梅花鹿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从GenBank中下载梅花鹿、牛、山羊、猪、北极狐、大熊猫、人、猕猴、小鼠、大鼠、鸡、家鹅、绿头野鸭及金鱼的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完整编码区及氨基酸序列,对梅花鹿与其他13个物种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并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BioEdit 7.0等软件对梅花鹿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碱基组成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与山羊、牛的生长激素受体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最近;梅花鹿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完整编码区长度为1 905bp,编码634个氨基酸,A+T含量高于G+C;其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分子质量为70.927 8ku、等电点为4.56的疏水性不稳定酸性蛋白;该蛋白含有1个信号肽,属于一种分泌型蛋白;存在1个强跨膜区、36个广泛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元件以无规则卷曲为主。研究结果可为梅花鹿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进一步分析提供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鹿群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于2006-2007年,对河南省境内的4个鹿养殖场进行了调查.在检测的499份鹿粪便样品中,发现了球虫、毛首线虫和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81%(19/499)、1.40%(7/499)和0.40%(2/499).各品种鹿寄生虫感染情况略有差异,球虫发现于所有被检测的鹿种,包括梅花...  相似文献   

17.
型胶原是肥大软骨细胞的标志物,据GenBank中收录的人、鼠、牛、猪型胶原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在同源性高的相对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培养鹿茸软骨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克隆了梅花鹿的型胶原基因序列为877的片段,此片段全部位于编码区,与已报道的牛的型胶原基因的序列比较,同源性达到96%。共有35个碱基发生变异。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二者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5%。  相似文献   

18.
李赵志  严昌国  张立春  曹阳  金海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29-6730,6738
[目的]对吉林梅花鹿IGF-I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为梅花鹿产茸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IGF-I基因在吉林左家梅花鹿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对IGF-I基因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确定多态位点的突变位置。[结果]P1引物扩增的群体出现了AA、BB、AB和CC4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0、0.300、0.433和0.167,等位基因频率为0.317、0.517和0.166;P2引物扩增的群体出现3种基因型,分别用GG、TT和G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0、0.333、0.167,等位基因频率为0.667和0.333。测序结果表明,在引物P1扩增片段中,在105~107处发生了AGT碱基的插入,在125和126处发生了T→A的突变,落在IGF-I基因的启动子区;引物P2扩增片段中,在236处有1个C→T的突变,落在IGF-I基因的启动子区。2个SNPs形成AG、AT、BG、BT、CG和CT6种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239、0.077、0.311、0.206、0.117和0.050。[结论]IGF-I基因在吉林左家地区梅花鹿群体中具有遗传多态性,发现了多个突变位点,然而这些碱基的突变是否影响到IGF-I基因的生物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不同鹿茸片红外数据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鹿茸片的有效鉴别方法。[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梅花鹿茸片、去血梅花鹿茸片、劣等梅花鹿茸片、假鹿茸片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种鹿茸片的红外光谱图谱存在明显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去血梅花鹿茸片和梅花鹿茸片为一类,成分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软件相结合为梅花鹿茸的质量鉴别提供了一个客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条件及扬州市动物园半散放条件东北亚种成年梅花鹿母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研究了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表明: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群体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等行为频次比率依次减少,其取食、卧息和观望行为比率占昼间行为的80%以上。圈养和半散放条件下成年母鹿都有2个取食行为高峰,二者的反刍行为高峰分别发生在12:30、8:00左右,卧息行为高峰分别在12:30—13:30、10:30—13:30,观望行为高峰分别在13:30—16:30、7:30—8:30。行为分析表明,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梅花鹿母鹿昼间行为存在显著差异,饲养环境不同是造成梅花鹿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