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来自我国北方8省(市)177份小豆种质资源组成一个随机样本,在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其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14个农艺性状品种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差异;(2)性状间遗传力大小顺序: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百粒重>单株荚数和株高>单株产量和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和荚长>顶蔓及单荚粒数、荚宽、生育后期和有效分枝始节;(3)该小豆地方品种群体各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表现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应考虑各农艺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的大小;(4)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单株产量与百粒重间无显著相关,可看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性状,在北京地区进行系统选育时,可望获得既高产又大粒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1300余份中抽取92份材料组成随机样本.利用代表小豆数量性状综合指标的5个主成分值对各种质材料进行遗传距离测定,并加以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截值水平取2.2时,本供试群体可分为10类,而第Ⅰ、Ⅱ、Ⅳ、Ⅵ类群品种数较多,其它类群品种数均较少(1~4个材料);同时还可以看出,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并不完全一致.不同地域内小豆地方品种群体的类群组成差异较大,黄河流域亚区、海河流域亚区、辽宁吉林亚区小豆遗传资源较丰富,黑尤江亚区和淮河下游亚区的小豆地方品种群体组成较单一.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表现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来自不同产地的377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在北京农学院试验田种植,并对它们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的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群体农艺性状在北京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度不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各地区农艺性状的特点及遗传潜力的大小分地区进行;(2)供试品种的诸农艺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3)以在北京农学院试验地种植的不同产地的大豆品种群体为背景,进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对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直接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对来自江苏省各个地区地方种质资源在南京地区种植的农艺性状进行研究表明,来自江苏省不同地区小豆品种在南京地区种植的农艺性状平均表现有较大差异。各地区品种有明显的特色,能适应地区栽培习惯和消费喜好。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江苏省小豆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相关分析表明:小豆株高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小区产量均呈负相关;百粒重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负相关,但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全生育期与小区产量、单株粒数呈负相关。以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群体为背景,为长江下游地区进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百粒重和株高等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能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麦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对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小麦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小麦选育品种和地方品种在 4个穗部性状、5种病害性状、6个农艺和品质性状方面都存在较广泛的遗传多样性。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相比 ,遗传多样性总体上略有降低。但遗传变异方向有很大的不同。穗部性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除粒色和株高外 ,选育品种变异性呈下降的趋势 ,而病害性状多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这似乎表明 ,小麦育种与遗传多样性减少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国拥有 1 .3万多份小麦地方品种资源 ,应该提高对地方品种的利用 ,努力挖掘其有用基因 ,扩大现代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观察值在品种间、年间均达显著差异,各农艺性状的平均值(X)、遗传变异系数(gcv)、遗传力(h2)、相对遗传进度(RGS)等遗传参数在不同年份间也有极显著差异;遗传参数的变异系数是CVRGS> CVgcv> CVh2 > CVX,即群体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年间比较稳定,其次是h2,而RGS年间最不稳定;农艺性状间遗传参数的稳定性有显著差异,综合变异系数是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单荚粒数和荚宽>主茎分枝数>生育前期、株高、百粒重和荚长>生育后期、全生育期和主茎节数.  相似文献   

8.
北京、湛江地区甜高粱引种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份甜高粱品种在北京和湛江地区进行引种比较试验,测定其生育期、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和锤度指标.结果表明:甜高粱在北京和湛江地区都表现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且不同品种适应性表现不同;总体来说北京地区的农艺性状优于湛江地区;M-81 E、品甜三号、smith-1、10-80和甜选20具有优良的性状且适应性较强,推荐作为推广示范品种或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苦瓜的农艺性状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2份苦瓜种质中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有香苦2、玉妃、如玉5,可以作为选育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0.
冀红18号是保定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豆品种。该品种是以B1668(日本红小豆)为母本、保红9817-16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选择采用改良集团选育法与系谱法,于2013年选育而成,2018年通过河北省品种鉴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在河北省区域试验2年16点次平均产量较对照(冀红9218)增产7.23%;商品性状好,籽粒红色、有光泽、粒形整齐,符合市场和外贸出口需要;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主茎分枝角度较小,抗倒性强,不落荚,不炸荚,适合一次性收获;适宜区域广,该品种适合在河北、北京、河南、山东、辽宁、内蒙古等多地适宜生态区种植。根据其特性,从2013年开始对该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了一套冀红18号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并随新品种推广应用于生产,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充分发挥新品种潜力,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野生小豆是栽培小豆的祖先种,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农艺性状,以了解小豆在驯化过程中性状的变异,为小豆农艺性状驯化选择变异的分子解析提供精准的表型数据。【方法】连续2年调查56份野生小豆、64份半野生小豆、196份地方品种、85份育成品种,共401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相关性状及其变异。【结果】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品种的演化过程中,植株由匍匐蔓生变成直立,株高降低,始花期缩短,百粒重和最大叶面显著增加。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株高降低了37.5cm;始花期缩短了37.93d、百粒重增加了8.03g、最大叶面积增加了27cm2。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始花天数的遗传力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提高了0.58,百粒重的遗传力增加了0.24。人工选择促使始花期和百粒重的遗传稳定性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增加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有效途径。【结论】在小豆驯化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异明显且具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高产优质大豆的亲本选配及相关优良性状的选择,对75份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大豆种质资源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不同;试验品种的诸多农艺性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黑龙江省选育大豆新品种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农艺性状特点及遗传潜力大小。  相似文献   

13.
选用126份黑龙江小豆种质资源,观察记载供试小豆资源农艺性状,并结合通径与聚类分析研究每种表型性状。结果表明,126份小豆品种资源表现一定变异性,供试小豆资源变异系数9.31%~58.18%,平均变异系数28.85%;多样性指数2.05~1.72,平均多样性指数1.94,供试资源具有较大变异性及多样性。由相关性及通径分析可知,直接调控单株产量的性状有主茎粗、株高、荚长、粒长、单荚粒数,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小豆资源分为6个类群,分析不同类群特点,为小豆品种筛选及群体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同名小麦地方品种形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农艺性状分析,对长期种植于陕西关中不同生态种植区的6个同名地方品种蚂蚱麦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供试材料中不同来源的蚂蚱麦在28个形态及农艺性状上表现出较小的差异,但来自留坝的蚂蚱麦材料与其他5种材料相比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不同来源的地方品种蚂蚱麦在形态和农艺性状上表现的差异不大,但差异程度与地理位置有关。在不同地点多年种植等导致了材料间和材料内遗传变异的产生,建议对不同来源的同名地方品种在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同时分别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宜淄博市种植的小豆品种,以沂蒙红1号等9个小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小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抗逆性状的差异,以及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冀红352、宝清红和珍珠粒产量最高;单株结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主茎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冀红352、宝清红和珍珠粒的抗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均较好。综上所述,冀红352、宝清红和珍珠粒3个品种,产量水平较高,抗逆性较好、适应性强,适宜在淄博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差异.[方法]以新疆冬小麦117份地方品种和39份选育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13个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结果]地方品种在旗叶长、旗叶宽、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粒重、千粒重和蛋白质等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选育品种,而穗长、小穗着生密度、每穗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略低于选育品种,且地方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都高于选育品种;15个性状间简单相关分析中,地方品种有24对性状相关极显著,选育品种仅有6对性状相关极显著.[结论]新疆地方冬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对于冬小麦育种改良具有参考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供试材料是从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中抽取的,由92份品种组成的随机样本.所研究的19个性状归成生育期、植株形态数量、产量因素及籽粒品质等四组.生育期性状应用多元分析非常有效,产量因素性状次之,形态数量性状再次之.籽粒品质性状应用多元分析与一元分析时的有效程度相近,所有供试材料的各组性状多元遗传力较高(73.0~86.8%),而分地区研究时,各区的每组性状多元遗传力较低.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导致多元变异性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8.
甘薯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RAPD分子标记对中国20份甘薯育成品种和20份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农艺性状间均有较大的差异,除地上部性状差异较大外,育成品种产量和薯块干物率明显高于地方品种;地方品种的薯块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含量均高于育成品种,淀粉含量则低于育成品种。利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别获得的育成品种聚类结果与已知品种的系谱吻合度较低,利用RAPD分子标记获得的育成品种聚类结果,与已知甘薯品种系谱图吻合度较高,说明利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可以更好地反映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利用农艺性状和RAPD分子标记结果进行聚类,均表明地方品种中"四季种"和"保亭种"遗传距离最近;地方品种与中国主要育成品种遗传距离较远。在甘薯育种选配亲本时,以分子标记分析为主,辅以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分析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19.
对我省的239份小豆地方品种资源材料的粒色、粒形、生长习性、株高、分枝、生育期及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为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省作物种质库中385份小豆资源为材料,根据13个农艺性状,利用地理来源进行分组,分别采用比例法、平方根法确定取样数法及聚类选择和随机选择2种个体选择法构建5个小豆初选核心样本,对不同的取样方法及总资源间进行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性状符合度、遗传多样性指数和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比较,探讨构建河北省小豆初选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聚类选择取样优于随机取样,在聚类选择条件下采用比例法确定取样数优于平方根法,最终确定按地理来源分组、利用比例法确定取样数、聚类选择个体为小豆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方案。采用该最佳方案,构建包含79份小豆种质的初选核心种质,取样比例为20.5%,13个农艺性状的性状符合度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