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为筛选优异小麦种质资源,促进黄淮麦区冬小麦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本研究运用遗传多样性指数、通径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620份小麦种质资源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种质资源质量性状中饱满度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1396),粒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0.0265);供试种质资源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粒长(...  相似文献   

2.
四川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平均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份来自四川的小豆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形态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小豆地方品种的生长习性以直立型为主;②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依次为单株荚数(24.68%)>百粒重(23.71%)>株高(21.06%)>主茎分枝数(19.75%)>单荚粒数(14.13%);③四川小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29。④全生育期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荚长、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优于大田管理的条件下,以22份小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小豆单株产量的因素。结果表明,除了荚长,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顺序为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长>百粒重;经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农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荚数>百粒重>株高>荚长。综合考虑,小豆单株获得高产应选择单株荚数多、百粒重适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22个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甘肃天水地区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22份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11.5%),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75);品质性状中,沉降值的变异系数最大(31.3%),容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87)。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8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636%,用类平均法(UPGMA)将22个品种聚为5类,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提高品质的材料供育种选择,第Ⅴ类群可作为增产材料供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豇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北省现有豇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提升育种效率,以河北省120份豇豆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13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中粒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数量性状中株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不同材料间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株高、荚长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了30%,具有较高的遗传力。通过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5.5时可将120份豇豆种质资源划分为4大类群,为豇豆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容重、延展性、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进行变异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3.11%),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8.81%);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28.24%),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2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株高与稳定时间(-0.346)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形成时间(0.393)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沉淀值(0.299)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硬度指数(-0.278)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被分为7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仅个别类群之间在穗粒数、千粒重、吸水率、沉淀值、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性状中的少数性状上表现显著性差异。从第Ⅴ类群中筛选出在4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山农2...  相似文献   

7.
小扁豆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9份小扁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6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变异系数较高,分别为42.43%、44.29%,荚长变异系数最低,为12.00%;10个数量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单株粒数与单株粒质量、荚层数、千粒质量等4个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所有主成分主要信息集中在前6个主成分中,其累计贡献率达81.81%;49份扁豆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0.8782处分为五大类。第一类可作为选育矮秆大粒型品种的亲本,第三类可作为选配杂交组合的优选亲本,第四类群和第五类群均可作为选育高产型且株高适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发掘和有效利用贵州大豆优异种质资源,以贵州150份农家品种和选育的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对数量性状(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荚长、株高、主茎节数和生育日数)与质量性状(粒色、种皮光泽、脐色、粒形、花色、茸毛色、株型、叶形、荚熟色、生育习性、结荚习性和荚形)共19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个性状变异类型多样,多样性指数为0.16~2.06,平均为1.28。7个数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9,以有效分枝数最大(2.06),荚长最小(1.85);变异系数为8.62%~35.04%,平均为18.93%。1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86,以荚熟色最高(1.50),生育习性最低(0.16),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大于质量性状。不同区域大豆的多样性指数变异丰富,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75~1.27,同一性状不同区域的多样性指数差异也较大。基于19个性状的聚类,将150份资源划分为6簇,簇Ⅰ有10份材料,株高和荚长的值最大;簇Ⅱ有31份资源,单株有效荚数、有效分枝数和生育日数的值最小;簇Ⅲ有43份资源,主茎节数最多,百粒重最低;簇Ⅳ有35份资源,以白花、棕毛、卵圆叶形为主;簇Ⅴ有7份资源,单株有效荚数和有效分枝数最多,主茎节数最少,荚长最短;簇Ⅵ有24份材料,株高最低,百粒重最高,生育日数最长。贵州大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并有效利用印度鹰嘴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D值评价等方法对181份印度鹰嘴豆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进行分析,筛选可用于评价鹰嘴豆资源的农艺性状及综合表现良好的种质。结果表明: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47%(播种至开花期天数)~85.26%(秕荚数),百粒重、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实荚数、见花至开花期天数、产量、单株产量和秕荚数的变异系数均大30%,具有很好的改良潜力;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750 9(单株产量)~2.053 5(单荚粒数),平均值为1.930 2,单荚粒数、株高、有效枝数和播种至见花期天数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00 0,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700 0,说明各性状的数量指标分布较为均匀;在欧式距离为3.41处,181份印度鹰嘴豆资源被分为9个类群,各类群资源数量不同,第Ⅰ~Ⅷ类群均具有一定的性状优势;筛选到4个可用于综合评价印度鹰嘴豆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分别为实荚数、播种至开花期天数、株高、分枝数;利用综合D值评价筛选到31份综合表现较好的资源,为我国鹰嘴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优异的基础材料、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并有效利用印度鹰嘴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D值评价等方法对181份印度鹰嘴豆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进行分析,筛选可用于评价鹰嘴豆资源的农艺性状及综合表现良好的种质。结果表明: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7.47%(播种至开花期天数)~85.26%(秕荚数),百粒重、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实荚数、见花至开花期天数、产量、单株产量和秕荚数的变异系数均大30%,具有很好的改良潜力;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750 9(单株产量)~2.053 5(单荚粒数),平均值为1.930 2,单荚粒数、株高、有效枝数和播种至见花期天数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00 0,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700 0,说明各性状的数量指标分布较为均匀;在欧式距离为3.41处,181份印度鹰嘴豆资源被分为9个类群,各类群资源数量不同,第Ⅰ~Ⅷ类群均具有一定的性状优势;筛选到4个可用于综合评价印度鹰嘴豆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分别为实荚数、播种至开花期天数、株高、分枝数;利用综合D值评价筛选到31份综合表现较好的资源,为我国鹰嘴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优异的基础材料、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11.
红小豆主要数量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申慧芳  李国柱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10-313,385
对13个红小豆品种的10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3.56%~2.37%,其中,最大的为分枝数,最小的为生育期。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荚型因子、单荚粒数因子、生育期因子和产量因子)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48%。聚类分析把13个红小豆品种分为4类,各类之间单株产量差异明显,占主导地位的因子各不相同,在育种中应根据育种目标综合考虑。研究发现,在红小豆的辐射诱变高产突变体的选择中,首先应该把单株荚数作为选育的重点标识性状,同时把不同性状综合考虑进去,才能够真正选择出性状优良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2.
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沿淮地区广泛种植的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鲜豆百粒质量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变异、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结荚高度变异最大(变异系数31.41%),荚宽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6.4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生育期与株高、单株荚数、荚长,荚长与荚宽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5外,其他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5。通过聚类分析,利用类平均法在欧氏距离5.597 3处可将41个菜用大豆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 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及单株荚数等7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为87.028 1%,可以反映出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野生小豆是栽培小豆的祖先种,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农艺性状,以了解小豆在驯化过程中性状的变异,为小豆农艺性状驯化选择变异的分子解析提供精准的表型数据。【方法】连续2年调查56份野生小豆、64份半野生小豆、196份地方品种、85份育成品种,共401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相关性状及其变异。【结果】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品种的演化过程中,植株由匍匐蔓生变成直立,株高降低,始花期缩短,百粒重和最大叶面显著增加。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株高降低了37.5cm;始花期缩短了37.93d、百粒重增加了8.03g、最大叶面积增加了27cm2。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始花天数的遗传力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提高了0.58,百粒重的遗传力增加了0.24。人工选择促使始花期和百粒重的遗传稳定性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增加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有效途径。【结论】在小豆驯化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异明显且具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97份番茄品种果实性状,分析解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筛选具有特异性状的番茄品种,为番茄品种资源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生长相同条件下的97份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番茄生长发育时期,每个品种调查21个果实性状指标;其中数量性状指标14个,分别是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心室数、果柄长度、果梗洼大小、叶长、叶宽、第二花序节位、首花序节位、单花序果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质量性状指标7个,分别为叶片类型、叶片形状、成熟果色、胎座胶状物质颜色、果面茸毛、果实横切面形状和果形;进行番茄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 97份番茄材料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在0.89~2.29,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1.17%~54.03%,其中单花序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4.03%),第二花序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小(11.17%);与果实横径以及果实形状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多,有14个,与成熟果色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少,有1个;通过聚类分析以及依照同一类群的品种遗传相似性较大,不同类群的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则,将97份番茄资源分为5大类群。【结论】 97份番茄资源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分为5大类群,性状各有优异,通过对优异性状挖掘,用于鉴别特异种质资源,筛选核心种质库及提高番茄的产量、品质、商品性。  相似文献   

15.
贵州地方向日葵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贵州地方向日葵的遗传多样性,对不同生态区域的65份向日葵种质资源的25个主要农艺性状如株高、叶形、叶色等进行遗传多态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7个主要农艺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6.71%,遗传多样性指数达0.73;数量性状方面子实长度、百粒重等8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0.11%,遗传多样性指数达1.96;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茎粗、株高和叶片数在8个测量性状中累计贡献率为80.58%;基于25个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发现,向日葵资源分为两个大类四个亚类,以上结果说明贵州地方向日葵具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小豆品种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振兴 《农学学报》2015,5(9):57-63
为了简化小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主要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30个小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6.38%~5.66%之间,其中主茎分枝的变异系数最大,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全生育期、生育后期、株高、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1个主要性状可用5个主成分来表述(累积贡献率达92.3955%)。主成分聚类,筛选出单荚粒数、单株荚数、主茎分枝、生育前期、株高和百粒重6个因子来代替原有的11个性状指标,简化了小豆品种综合评价体系。经综合评价,唐山本地的2个品种排在前2位,来自东北的几个品种位居最后。  相似文献   

17.
鲜食蚕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鲜食蚕豆品种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鲜籽百粒重、百荚鲜重、单株荚数和荚长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7.88%、17.66%、13.66%和11.22%,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仅0.21%);在相关性上,鲜籽百粒重、百荚鲜重和荚长与鲜籽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百荚鲜重、鲜籽百粒重、荚长、荚宽四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荚数、单株荚数与节数、出籽率和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主成分分析上,前2个主成分为产量因子和熟性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4.75%。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择鲜荚较长、鲜籽百粒重和产量均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小豆新品系,为广西发展小豆生产提供优良品种。【方法】以小豆大粒品种京农6号为对照(CK),对13个小豆新品系进行两年引种试验,综合评价各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抗性等。【结果】13个参试品系均表现早中熟,生育天数78.0~83.5 d;株高28.58~46.98 cm,主茎节数11.5~14.1节,主茎分枝1.0~2.0个,单株荚数20.5~31.2个,荚长7.3~9.8 cm,单荚粒数6.1~7.7粒,百粒重12.96~18.19 g。各参试品系两年干籽粒平均产量为1348.60~1992.79 kg/ha,有6个品系干籽粒产量高于CK,其中冀红0007-5、冀红0004-10和品红05203比CK增产10.00%以上;有7个品系干籽粒平均产量低于CK,其中保200424、唐红2009-73、苏小豆12-1、龙28-324和唐红0809-1较CK减产超过10.00%。所有品系均为直立株型,不裂荚;豆粒除保红200624为黄色外,其余均为红色;粒形除龙27-096为长圆柱形外,其余均为短圆柱形;两年试验中各品系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抗倒伏性及抗花叶病毒病性。【结论】小豆新品系冀红0007-5、冀红0004-10、冀红0001-15和同红2号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且抗性较好,适合在广西南宁及周边生态环境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四川省地方莴笋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四川不同地区收集的108份莴笋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并对其17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08份莴笋种质资源的不同表型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8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10,其中,茎叶基部形状均为心胀形,茎叶附着方式均为无叶柄,故H'为0,肉质茎皮色的H'最高; 9个数量性状的H'为1.85~2.03,变异系数为0.07~0.24,H'最高的是肉质茎长,变异系数最高的是毛重。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3.79%,包括12个表型性状。108份莴笋种质材料可划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主要是肉质茎大小和长度中等的资源;第Ⅱ类群肉质茎均较长,而且肉质茎较粗,单茎重较重,是具有高产特征的种质资源;第Ⅲ类群主要是节间较密的类型。【结论】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但部分质量性状的遗传指数较低,需加强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开展莴笋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有利于实现莴笋高产优质育种以及填补当前市场缺乏种类,其中第Ⅱ类群可用来选育高产品种,第Ⅲ类群可用来选育当前四川市场上缺乏的叶色紫色、叶形为长椭圆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