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砂土白萝卜3414肥料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10 ~2012年连续3年开展30项白萝卜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白萝卜每667 m2最佳经济施肥量N、P2O5、K2O分别为9.50 kg、3.55 kg和15.94 kg,N:P2O5∶ K2O为1∶0.37∶1.68.  相似文献   
2.
膜下滴灌棉花植株耗水率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膜下滴灌技术不仅可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还可以避免深层渗漏。为了合理地确定膜下滴灌技术体系 ,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 ,对轻壤土、中壤土和重壤土进行不同土壤含水率处理 ,试验得出了棉花生育期植株耗水规律 ,以及棉花成铃数与生育期耗水量的对应关系。在不产生深层渗漏的条件下 ,土壤含水率越高 ,棉株耗水越大 ,但成铃数的增加有限。另外 ,观察到膜下滴灌棉花的根系主要吸水层在 60 cm土层深度以内  相似文献   
3.
4.
以1984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2010年耕地地力评价调查数据和2021年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调查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1984年以来泉州市耕地表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全市耕地土壤pH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H值由1984年的5.58下降至2010年的5.21再上升到2021年的5.77;3个时期全市耕地土壤pH值均呈现出自沿海向山区逐渐降低的规律。2010年耕地土壤pH≤5.50的面积占比达到65.82%,比1984年增加了22.23%,土壤呈现明显酸化趋势,除潮土和赤红壤外,其余土壤类型土壤pH值均呈下降趋势;2021年耕地土壤pH≤5.50的面积占比2010年减少了22.72%,土壤酸化趋势得到缓解,除滨海风砂土未发生变化外,其余土壤类型土壤pH值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水稻Oryza sativa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挖掘优异主效QTL,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高产、优质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粳稻品系中野1211与籼稻品系中大304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88个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该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含有142个SSR标记分子连锁图,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穗着粒密度、粒长、粒宽、粒形、千粒质量和单株质量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早、晚季的全基因组QTL定位.【结果和结论】除株高没有检测到相关的QTL之外,其余的每个性状检测到的QTL数目为2~15个.12个性状共检测到73个QTL,分布于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其中仅在早季能检测到的有34个,仅在晚季能检测到的有23个,两季都能检测到的只有16个.单个QTL的贡献率在5.3%~28.4%之间,其中超过20%以上的有10个.检测到的新位点为12个.早晚两季在多数染色体的多处区段上均检测到多个紧密连锁的QTL.检测到的12个新位点为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增加了新的遗传信息,重复检测到的16个QTL可用于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氮、磷、钾肥对花椰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2010-2012年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连续3年开展30个花椰菜"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当地花椰菜种植的最佳经济施肥量氮(N)、磷(P2O5)和钾(K2O)施用量每666.67 m2分别为N 15.28 kg、P2O5 4.08 kg和K2O 10.84 kg,N:P2O5:K2O=1:0.27:0.71。  相似文献   
7.
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伤害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下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对穗生长及颖花形成的影响,并探究其生理机制。【方法】以热敏感型水稻IR36为材料,在幼穗分化期设置40℃高温和32℃适温两个处理,并喷施EBR,研究幼穗碳水化合物供应、蔗糖代谢、细胞分裂素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1)高温和适温喷施EBR,水稻每穗粒数分别比不喷施的对照增加13.7% 和45.7%,其中以喷施0.15 mg/L效果最好,缓解了高温对水稻幼穗生长的抑制,增加颖花分化数和降低颖花退化率。2)喷施EBR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但促进幼穗中干物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EBR喷施增加高温下幼穗中蔗糖转运基因OsSUT1、OsSUT2和OsSUT4的表达,并显著提高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EBR对高温下碳水化合物利用的促进作用大于适温处理。3)喷施EBR降低高温下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OsCKX5和OsCKX9的表达量,同时促进细胞分裂素合成和信号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在适温下也表现出类似的效应。4)喷施EBR降低高温下超氧阴离子含量,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论】高温下,喷施适宜浓度的EBR促进碳水化合物向幼穗的转运,抑制细胞分裂素分解,同时降低高温引起的过氧化伤害,进而缓解了高温对颖花形成的伤害。适温条件喷施EBR也对颖花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甬籼975"是由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中熟高产早籼水稻新品种,奉化区于2012年引进并进行试种。该品种在奉化区种植表现出中熟、丰产性好、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等特点。为促进"甬籼975"在奉化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在介绍其种植表现的基础上,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桂木9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木9号是利用丰产性好的印度改良木豆品系ICPL 90008与抗病虫、植株高大的广西地方种木豆2号杂交,经7年7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木豆新品系。该品系具有分枝多、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用途广等特点,产量比目前推广的品种要高,公顷产量在2250~3000kg之间,适合作粮食、青饲料和生态树种。根据不同用途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和种植密度,科学肥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注意病虫草害防治,适时采收,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木薯间套作模式下绿豆适宜的播种时期,旨在为木薯间作绿豆提供科学参考。2014、2015年以绿豆品种中绿5号、桂绿豆L74号为试验材料,在木薯/绿豆间作模式下,开展绿豆的5个不同播种时期试验。2014年试验3月31日播期的绿豆子粒产量最高,中绿5号908.37 kg/hm~2,桂绿豆L74号832.92kg/hm~2;2015年试验3月17日播期的绿豆子粒产量最高,中绿5号1 384.56 kg/hm~2,桂绿豆L74号1 335.22kg/hm~2。在木薯间套作模式下,3月中旬播种中绿5号、桂绿豆L74号收获子粒产量最高,间套作效益最好,为最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