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闽南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闽南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在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7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并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2930;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7。此表明闽南黄牛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奈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我国7个黄牛品种的四个多态蛋白位点进行了检测,得出了Hb,Pa,Tf和Alp在各品种中的表现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通过标准遗传距离,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本文选取λ=0.98为界,将7个黄牛品种按血液蛋白基因位点关系的远近分成四类:秦川牛、晋南牛和南阳牛为一类,郏县红牛和鲁西牛为一类,复州牛和延边牛各自成一类。  相似文献   

3.
通过6对微卫星DNA标记对湘西黄牛及其与安格斯、夏洛来、利木赞和西门塔尔牛的杂交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了解湘西黄牛及其杂交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育成情况.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评估湘西黄牛遗传变异和各杂交品种间遗传相关.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5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67个;6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6858~0.8576间.表现出较为丰富的信息含量;4个杂交品种与湘西黄牛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620~0.2554;杂交牛与湘西黄牛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9142,平均基因杂合度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8517,呈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效微卫星标记的利用能有效的测定湘西黄牛杂交牛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 (PPARα) 基因第7外显子SNP位点与牛的部分胴体、肉质性状的相关性。以6个牛品种(秦川牛、南阳牛、郏县红牛、鲁西牛、安格斯、夏南牛) 共计717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 SSCP结合DNA测序方法对PPARα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SNP检测,并该SNP位点与108头秦川牛的部分胴体、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PPARα基因第7外显子的184位检测到C→T突变,在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安格斯、鲁西牛、夏南牛这6个群体中等位基因E/F的频率分别是0.225/0.775,0.151/0.849,0.125/0.875,0.123/0.877,0.070/0.930, 0.157/0.783;遗传学指标结果显示:秦川牛、郏县红牛、安格斯、鲁西牛和夏南牛这5个群体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南阳牛为中度多态(PIC=0.28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与秦川牛的背膘厚和胴体长两个性状显著相关,表现为FF基因型个体在背膘厚性状方面显著高于EE和EF基因型个体(P<0.05),FF基因型个体的胴体长显著高于EE基因型个体(P<0.05)。这一位点可能是影响牛背膘厚和胴体长的主效QTN或与之紧密连锁,可做为肉牛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4个肉牛品种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探讨了引进牛种(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和山东地方黄牛(鲁西黄牛、利鲁牛)在20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多态性。试验从不同地区的种公牛站采集鲁西黄牛、利鲁牛、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的血液或精液样本,分别为56、27、31和30个,共计144个样本,血液样本采用Lab-Aid基因组DNA分离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精液样本采用高盐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方法,对4个肉牛品种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每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指标(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F-统计量和基因流)。结果表明,肉牛基因组DNA条带整齐,无拖尾现象,质量较好,可用于本试验。20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211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6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147~0.7176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6735~0.7862之间。在所有群体中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4853~0.8714之间,平均为0.7284,但在各个群体内的差异较大。近交系数及基因流分析结果表明,4个肉牛品种近交系数较低,群体间平均近交系数为0.085,每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流均>1。总体来看,所选用的20个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高,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肉牛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4个肉牛品种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探讨了引进牛种(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和山东地方黄牛(鲁西黄牛、利鲁牛)在20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多态性。试验从不同地区的种公牛站采集鲁西黄牛、利鲁牛、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的血液或精液样本,分别为56、27、31和30个,共计144个样本,血液样本采用Lab-Aid基因组DNA分离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精液样本采用高盐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方法,对4个肉牛品种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每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指标(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F-统计量和基因流)。结果表明,肉牛基因组DNA条带整齐,无拖尾现象,质量较好,可用于本试验。20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211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6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147~0.7176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6735~0.7862之间。在所有群体中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4853~0.8714之间,平均为0.7284,但在各个群体内的差异较大。近交系数及基因流分析结果表明,4个肉牛品种近交系数较低,群体间平均近交系数为0.085,每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流均1。总体来看,所选用的20个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高,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肉牛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LYST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基于GeneBank提供的序列,以鲁西牛、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4个品种共计602个个体为试验材料,利用DNA池测序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LYST基因的插入缺失(InDel)进行探索验证,并对不同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再结合体尺数据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牛LYST基因的第44内含子上检测到一段InDel,片段长度为22bp;(2)LYST基因内含子区P2InDel突变位点在郏县红牛、秦川牛、鲁西牛群体中均存在II、ID、DD共3种基因型,而在南阳牛群体中仅存在野生纯合基因型DD和杂合子ID两种基因型,无II基因型存在;(3)LYST基因第28号内含子区InDel位点多态性与郏县红牛的体高、胸围、体重、重高比及体躯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候选分子标记用于郏县红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论:本研究在LYST基因第28内含子发现一个能显著影响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22bp插入突变,该突变可作为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应用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DNA两种遗传标记探讨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检测的9个结构基因座位上7个存在多态性,座位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1767、0.1457和1.2837;7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位点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8867、0.8774和11.2907。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高,反映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微卫星DNA标记揭示的遗传变异高于结构基因座。  相似文献   

9.
应用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DNA两种遗传标记探讨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检测的9个结构基因座位上7个存在多态性,座位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1767、0.1457和1.2837;7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位点的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8867、0.8774和11.2907。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高,反映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微卫星DNA标记揭示的遗传变异高于结构基因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6个微卫星标记对湘西黄牛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6对微卫星引物在湘西黄牛中共检测到6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上检测到9.3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7.8759个,等位基因在湘西黄牛群体中的分布很均匀;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8669,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829.6个微卫星座位在湘西黄牛中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297,均大于0.5,都是高度多态性的.湘西黄牛杂合子的比例较大,基因纯合率都偏低,群体的遗传变异度高,表明湘西黄牛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可承受的选择压比较大,这是开展新品种培育工作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卫星标记研究东北黑熊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及时掌握养殖群体的相关遗传信息,为今后黑熊的人工繁殖及育种、保种工作奠定基础。本研究选取了黑熊的6个微卫星基因座(MSUT2、MSUT4、UT3、UT35、UT36、UT38)对115头东北黑熊进行了遗传检测,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DNA分型以及ABI 3730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大小的判读,计算了6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杂合度等值。结果表明:东北黑熊养殖群体的6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51个等位基因,平均为8.5个;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41 9,其中5个微卫星基因座的PIC>0.5,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平均观察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29 9、0.641 7。数据证明,6个微卫星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可用于东北黑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九州意蜂与肥东意蜂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对微卫星DNA标记对安徽九州意蜂与肥东意蜂两个品种进行分析,评估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和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结果共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所有位点平均的PIC值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510和0.5764。九州意蜂与肥东意蜂5个微卫星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4和5.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014和0.4979,两个蜜蜂品种均表现出较高的群体杂合度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mtDNA和微卫星DNA两种标记方法,对夏南牛与13个黄牛群体的179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及母系起源分析。通过测定14个黄牛群体179条mtDNA D-loop区序列,共发现124个变异位点和60种单倍型,表明14个黄牛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夏南牛群体mtDNA D-loop区序列共发现49个变异位点和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732±0.017,其单倍型多样度较中国地方牛种低,中国黄牛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测定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Na)、平均杂合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在60个夏南牛个体中共发现4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29~6.584。总群体的PIC和H分别为0.608~0.798和0.695~0.837,夏南牛的PIC和H分别为0.692和0.715,夏南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中国黄牛低,中国黄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外来牛种,这一结果和群体间mtDNA D-loop区研究结果一致。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显示14个黄牛群体主要起源于普通牛和瘤牛,夏南牛受瘤牛的影响更大,具有瘤牛和普通牛的种质特征。本研究为夏南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选育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21对微卫星标记对云南泸水中华蜜蜂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21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目从2-12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76;所有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分别为0.6752和0.6192。表明泸水中华蜜蜂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选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推荐的23对微卫星引物,采用荧光标记-多重PCR技术检测了4个贵州地方黄牛品种的遗传分化。结果显示,思南牛、关岭牛、威宁牛、黎平牛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71、0.69、0.69、0.65,23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在0.38~0.84之间,高度多态位点21个,中度多态位点2个。检测结果为贵州省本地黄牛品种分类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掌握其遗传背景,试验利用15个微卫星位点对96个个体(尼里-拉菲、摩拉水牛各48头)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在尼里-拉菲水牛15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9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为6. 133 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2. 942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 565 5,平均期望杂合度值为0. 618 4;在摩拉水牛15个微卫星位点上共检测到76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为5. 133 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2. 545 4,平均PIC为0. 493 7,平均期望杂合度值为0. 541 3。说明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尼里-拉菲水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摩拉水牛群体。  相似文献   

17.
肉牛杂交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1个微卫星标记研究川南山地黄牛、海福特牛、黑安格斯牛、红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德国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肉牛亲本间微卫星标记遗传距离与体尺、体重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个微卫星基因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5422,7个牛种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3434~0.4207,平均杂合度为0.6868~0.8413,7个牛种均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体尺、体重杂种优势间相关系数偏小(-0.003~0.304),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用微卫星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肉牛体尺、体重杂种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尾寒羊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BL1038、BM757、BM4621、OarFCB304、OarFCB48对小尾寒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尾寒羊群体在5个微卫星标记中共发现有57个等位基因,小尾寒羊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5.7315~12.3025之间,5个微卫星标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达到7.4888个,其中OarFCB48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最高为12.3025个。5个微卫星标记中平均杂合度为0.8559 ,其中OarFCB48的杂合度最高为0.9187。微卫星标记OarFCB48的多态信息含量(PIC)最高为0.9130,BM757的PIC最低为0.8091,平均PIC为0.8439。说明小尾寒羊群体属于多态信息含量较高的遗传群体。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重庆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试验采用将微卫星标记与荧光标记引物测序相结合的技术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各群体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结果表明:在12个微卫星位点中共检测到88个等位基因,Ne在3.158 5~8.480 6之间,位点平均杂合度在0.416 7~0.875 0之间,品种平均杂合度在0.587 3~0.722 5之间,平均杂合度最高的是南川鸡,最低的是城口山地鸡;3个鸡品种在12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H为0.659 9,PIC为0.741 2;聚类分析显示,南川鸡和大宁河鸡聚为一类,城口山地鸡独自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16个微卫星位点对60只闽西南黑兔群体遗传多态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闽西南黑兔群体中,16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了75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3~7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68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443。各位点平均基因频率取样方差V(pij)为5.7546×10-3。16个微卫星位点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764,范围在0.200~1.000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He 0.685,其范围在0.410~0.811之间,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动范围为0.359~0.776,平均PIC为0.629,其中有13个位点处于高度多态(PIC〉0.5),1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固定指数(F)为-0.115。在所检测的16个微卫星位点上,经x2平衡检验,闽西南黑兔群体偏离Hardy~Weinberg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