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茶籽毛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含有维生素、植物甾醇、多酚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其氧化稳定性较好。在经过精炼加工后,油茶籽毛油活性物质损失较大,氧化稳定性大幅下降。在贮藏期间,油茶籽油易受氧、光照、温度、金属离子、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氧化速度加快,如果贮藏不当,更易氧化。为减缓油茶籽油氧化速度、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延长贮藏货架期,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探索加工工艺、储存容器材质的选择、最适合的贮藏条件、研发利用各种抗氧化剂等。因此,从油茶籽油的特性、影响抗氧化性能的因素、各种抗氧化剂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提升油茶籽油抗氧化性能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油茶籽毛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含有维生素、植物甾醇、多酚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其氧化稳定性较好.在经过精炼加工后,油茶籽毛油活性物质损失较大,氧化稳定性大幅下降.在贮藏期间,油茶籽油易受氧、光照、温度、金属离子、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氧化速度加快,如果贮藏不当,更易氧化.为减缓油茶籽油氧化速度、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延长贮藏货架期,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包括探索加工工艺、储存容器材质的选择、最适合的贮藏条件、研发利用各种抗氧化剂等.因此,从油茶籽油的特性、影响抗氧化性能的因素、各种抗氧化剂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提升油茶籽油抗氧化性能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温度、空气以及抗氧化剂储藏条件对牡丹籽油过氧化值(POV值)影响,通过测定POV值来提高牡丹籽油的贮藏。[方法]利用过氧化值测定试剂来检测牡丹籽油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POV值,并添加不同的抗氧化剂来抑制牡丹籽油氧化。[结果]牡丹籽油在4℃储藏条件下相对于25和45℃的POV值增长较慢,表明在低温时牡丹籽油易于储藏。在密封储藏条件下,牡丹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会变慢,牡丹籽油保存的时间更长。在25℃条件下,设定不同时间对牡丹籽油的POV值分别在见光与避光条件下进行试验,8 d之后,牡丹籽油见光条件下的自由基开始快速生长,加速了氧化过程,因此应采取避光措施来储藏及运输牡丹籽油。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牡丹籽油的氧化速率,选取8种抗氧化剂进行试验,最适宜牡丹籽油贮藏的添加剂是合成抗氧化剂BHA,还有TBHQ,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的种类是竹叶黄酮、V_C。[结论]牡丹籽油要在低温、密封、避光条件下进行储存。且在选择添加剂时,竹叶黄酮作为一种低价的食品添加剂,可以考虑作为牡丹籽油的一种新型植物源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氧化鱼油对鲤肝胰脏抗氧化机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半纯化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新鲜鱼油(过氧化物值POV为0.64mmol/kg)和POV分别为29.64、59.40和94.69mmol/kg(以O2计)的氧化鱼油,投喂100g左右2龄鲤(Cyprinus carpio)鱼种15周,结果表明:鲤摄食氧化鱼油后,肝胰脏维生素E含量下降(P〈0.05),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减弱(P〉0.05),微粒体氧化稳定性降低(P〈0.05),鱼渔氧化程度升高,上述变化加强;肝胰脏脂肪含量增加(P〉0.05);肾脏和脾脏增生(P〉0.05);肝胰脏肝细胞纤维化、线粒体嵴降解和融合。上述系列变化表明氧化钱油可以破坏鲤肝胰脏抗氧化机能及其正常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温度、光线对麻籽油氧化过程的影响及抗氧化剂对麻籽油的抗氧化性能,以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分析了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及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等条件下麻籽油中POV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麻籽油的POV逐渐增大;日光灯、紫外灯和太阳光均可促进麻籽油的氧化,其中紫外灯的促氧化作用最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柠檬酸、抗坏血酸+花椒+草果+柠檬酸对麻籽油具有抗氧化性能,花椒+草果、花椒+草果+柠檬酸无抗氧化性能。这表明温度、光线可促进麻籽油的氧化,且光线的影响更明显;抗坏血酸对麻籽油有抗氧化性能,柠檬酸具有增效作用,而花椒+草果对麻籽油有促氧化作用,抗坏血酸可以抑制花椒+草果的促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0℃下,香椿芽采后的呼吸强度很快下降;在其贮藏过程中,总叶绿素(TCHL)、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Vc含量明显减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贮藏30d,总叶绿素含量减少38.9%,Vc减少95.4%,POD活性提高4.5倍,无纤维化和落叶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7.
板栗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阳山油栗为试验材料,在贮藏过程中,呼吸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栗果失重率总的趋势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上升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前期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后期逐渐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最后又下降;电导率前期较低而后期逐渐下升;低温+Ca处理的SOD及POD同工酶均比+H2O处理的多1条酶带、低温+Ca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辣椒素对鸡油的抗氧化效果,将不同辣椒素添加量、不同种类抗氧化剂以及辣椒素VE复配分别添加到鸡油中,置于(70±1)℃的烘箱内,定时测定鸡油的过氧化值,评价辣椒素对鸡油的抗氧化能力,比较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对鸡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通过测定吸光值,比较调味辣椒鸡油在相同质量浓度下总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的高低,评价在熬煮和贮藏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辣椒素添加量为8μg/mL时,抗氧化效果好、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为BHT>TBHQ>VE>辣椒素,添加50mg/100g的VE与8μg/mL辣椒素协同作用抗氧化效果最好;辣椒素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二氢辣椒素;反复熬煮、贮藏过程中调味辣椒鸡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随熬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山茶属油茶籽和茶籽的利用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及压榨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茶籽油,结合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组分及抗氧化作用综合评价茶油的品质。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所得茶油提取率最高,油茶籽油和茶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8.1%和20.5%;而压榨法所得油茶籽油和茶籽油均为浅褐黄色、透明并具有清香气味,油茶籽油的酸价、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13mg/g KOH、88.87mg/gI2和0.51mmol/L;而茶籽油的酸价、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16mg/g KOH、96.18mg/g I2和0.62mmol/L,油茶籽油品质相对较好。不同方法提取所得茶油中脂肪酸成分一致,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茶油对DPPH·和ABTS+·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超临界萃取法所得的油茶籽油和茶籽油对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分别为10.56μg/mL、14.17μg/mL和15.89μg/mL、18.23μg/mL,但均弱于VC。  相似文献   

10.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倩  郑燕升  廖政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20-4822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野生毛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为抗氧化剂,采用Schaal烘箱法定期测定茶籽油样品的过氧化值。比较原花青素与PG、BHT、VE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质量百分数为0.04%的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比0.02%BHT、0.01%PG和0.02%VE的稍差,0.02%原花青素与0.01%VE混合使用的效果较好。添加0.04%的原花青素可使茶籽油在20℃下的保质期由100 d延长至175 d,而0.02%PC+0.01%VE可使其延长至352 d。[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茶籽油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并且最适添加量为0.04%。单独使用时其效果不如BHT、PG和VE,与VE混合使用时,其效果优于它们。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沙蒿籽油,找出适合的天然抗氧化剂,用碘量法研究了生姜、花生壳、茶叶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对沙蒿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5%生姜提取物、5%花生壳提取物、7%茶叶提取物对沙蒿籽油均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7%茶叶提取物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为抗氧化剂的筛选及其清除自由基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抗氧化剂维生素E(VE)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法、邻二氮菲Fe2+分光光度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法,测定并分析了苹果籽油的2种植物甾醇抗氧化剂(样品T1和T2)对DPPH·、羟基自由基OH·及O2-·的清除能力。【结果】4种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6.7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7 μg/mL)>VE(IC50为10 μg/mL)>BHT(IC50为16 μg/mL);清除OH·的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29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30 μg/mL)>BHT(IC50为60 μg/mL)>VE(IC50为85 μg/mL);清除O2-·的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17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19 μg/mL)>BHT(IC50为21 μg/mL)>VE(IC50为35 μg/mL)。【结论】苹果籽油中的植物甾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OH·、O2-·具有明显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槐花粉碎后用70%酒精回流抽提,经减压浓缩得暗褐色萃取物,随后用淀粉法、酸水解法、水浴法、乙酸乙酯法处理得有效成分,以其0.02%的浓度或和V_c及柠檬酸协同作用于油脂,POV法测定其抗氧化性能,结果以乙酸乙酯法得到的产物抗氧化性最好,V_c和柠檬酸对抗氧化剂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天然维生素E和槲皮素对杜仲原油的抗氧化贮藏效果。结果表明,在分别进行的18个月和24个月的常温贮藏试验中,天然维生素E对陈种杜仲原油和新种杜仲原油都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是杜仲原油的高效安全抗氧化剂。槲皮素对杜仲原油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需研究解决其在杜仲油中的溶解度偏低的问题。贮藏过程中,杜仲原油的酸值受抗氧化剂的影响较小,受杜仲种子新鲜程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对茶籽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和组成分析,脂肪酸采用索氏提取法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茶籽油得率为(35.70 ±1.08)%;茶籽油中含有15种脂肪酸,其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占60.74%,其次为亚油酸,占20.58%.茶籽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1%以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贮藏时间的龙须草种子做发芽和出苗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的贮藏时间不同,其发芽和出苗率不同,差异极显著;采收当年的种子发芽率可达80%左右,毛籽(含护颖)出苗率可达75%,光籽出苗率只有56%;采收第二年的种子发芽率50%左右,毛籽出苗率443%,光籽出苗率只有24%;采收第三年的种子发芽率15%~18%,毛籽出苗率15%,光籽出苗率只有10%。  相似文献   

17.
雏鸡HVT疫苗免疫后活性氧自由基代谢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1日龄AA肉用雏鸡,于免疫后7,14,28,42和56日龄分别检测雏鸡中枢、外周淋巴器官及主要内脏器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O)含量,并首次采用化学发光(CL)法检测雏鸡中枢、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细胞化学发光的动态变化。结果:(1)HVT疫苗免疫雏鸡各器官总SOD(T-SOD)和Mn-SOD活性在大部分检测时期均显著增强(P<0.05),Cu、Zn-SOD活性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HVT疫苗免疫雏鸡各器官Se-GSHPx活性28、42和56日龄显著增强(P<0.05,P<0.01);(3)HVT疫苗免疫雏鸡多数器官LOP含量于7、28和56日龄降低和显著降低(P>0.05,P<0.05);(4)HVT疫苗免疫雏鸡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各免疫器官淋巴细胞CL值检测各时期增高和显著增高(P>0.05,P<0.05,P<0.01)。本实验结果表明,HVT疫苗免疫雏鸡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增强、淋巴细胞活性氧自由基生成增多,但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弱,从而发挥HVT疫苗的免疫增强效应和免疫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种云南省腾冲市油茶籽性状。[方法]对腾冲红花油茶籽、普通油茶籽和怒江红山茶籽的颜色、形状、千粒重、出仁率、出油率和油脂外观等6个性状进行研究。[结果]1普通油茶籽和腾冲红花油茶籽为土黄色或褐色,怒江红山茶籽为土黄色;23种油茶籽的形状均为三角形、半球形或不规则形;3普通油茶籽油和怒江红山茶籽油淡黄清亮,腾冲红花油茶籽油橙黄清亮;4腾冲红花油茶籽、普通油茶籽和怒江红山茶籽的平均千粒重分别为2 067.8、1 286.0、316.6 g,存在极显著差异;5出仁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腾冲红花油茶籽、普通油茶籽、怒江红山茶籽;6出油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腾冲红花油茶籽、怒江红山茶籽、普通油茶籽,腾冲红花油茶籽与其他2种油茶籽差异显著。[结论]生产上要以发展腾冲红花油茶为主,不宜过多发展普通油茶;建议各生产厂家要严格筛选腾冲红花油茶籽,以防掺假,影响腾冲红花油茶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茶树花和茶籽为研究材料,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探讨其对坐果率和茶籽油脂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元素处理中,0.05 g·L-1 KH2PO4处理坐果率最高,达到19.2%;单独施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中,1.0 mg·L-1 2,4-D处理后坐果率最高,达到18.7%。在本试验采用的相应浓度下,单一营养元素比单一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提高坐果率效果明显。茶籽油脂转化的高峰期,3次采样分析表明,萘乙酸对茶籽含油率的影响最大,第2次处理后,茶籽含油率达33.40%,第3次处理后茶籽含油率基本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20.
实验以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1日龄AA肉用雏鸡,于感染后7,14,28,42和56日龄分别检测雏鸡中枢、外周淋巴器官及主要内脏器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变化,并首次采用化学发光(CL)法检测雏鸡中枢、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细胞化学发光的动态变化。结果:(1)vMDV感染雏鸡各器官总SOD(T-SOD)和Mn-SOD活性大部分检测时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P<0.01),而Cu,Zn-SOD活性轻度升高(P>0.05);(2)vMDV感染雏鸡各器官Se-GSHPx活性在大部分检测时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P<0.01);(3)vMDV感染雏鸡各器官LPO含量大部分检测时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P<0.01);(4)vMDV感染雏鸡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淋巴细胞CL值在大部分检测时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P<0.01)。本实验结果表明,vMDV感染雏鸡活性氧自由基产生增多,且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下降,导致活性氧自内基在雏鸡体内蓄积,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上述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