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鸡的鼻气管炎在很多地方出现,给工作诊断带来困难,下面介绍一下本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1病原鼻气管鸟杆菌,细菌学检查分离到生长缓慢的多形性革兰氏阴性杆菌.起初,该菌被鉴定为类巴氏杆菌、类金氏菌、28分类群或多形性革兰氏阴性杆菌,直到1994年定名为鼻气管鸟杆菌,建议属于rRNA总科.该病遍及全球,鼻气管鸟杆菌被认为是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2.
从1991年12月以来在许多国家的鸡群中发生了具有不同临诊表现的疾病。细菌学检查分离到了一种生长缓慢、多形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起初人们把这种菌称为类巴氏杆菌(Pasteurella-like)、类金氏菌(Kingella-like)、泰肯28(Taxon28)或多形革兰氏阴性杆菌 (Pleomerphie gramnegnatire rod,PGNR),后来建议将此菌划为rRNA科,命名为鼻气管炎鸟疫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3.
1991年在南非的受害肉鸡中分离到了一种多形性格兰氏阴性棒状杆菌 ,当时无法将该菌归入任何一类已知的细菌之中。起初 ,该菌被称为巴氏杆菌样细菌 ,或称为Taxon 2 8,但后来该菌被命名为鼻气管鸟杆菌 (Ornithobacteriumrhinotracheale ,OR)。然而 ,后已证明这并非第一个OR菌株 ;因为 ,据发现 ,分别于 1981年在德国、1983年在比利时以及1987年在匈牙利分离到的菌株都与此南非菌株完全一致。接着就证明了 ,鼻气管鸟杆菌在商品鸡群和野鸟中的存在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全世界都在蛋中和 1日龄雏鸟中检测到了抗OR母源抗体。一些血清学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4.
鸡鼻气管炎的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的鼻气管炎在很多地方出现,给工作诊断带来困难,下面介绍一下本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1病原鼻气管鸟杆菌,细菌学检查分离到生长缓慢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两种新发现的动物病原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鼻气管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rhinotra-cheale),新属、新种,从禽类呼吸道分离。D.Van-damme等(199)报告:在过去十年中,从食呼吸道分离21株(火鸡10,鸡7,白嘴鸦3,鹧鸪1)分离物,且大多数和各种呼吸道感染如气管炎、窦炎、气囊炎、肺炎及心包炎有关联。根据其分  相似文献   

6.
鸡鼻气管鸟杆菌病是由鼻气管鸟杆菌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虽然本病在 2 0世纪 90年代才由Him和HafeT定性 ,但迄今为止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如南美、南非、美国、德国、荷兰、以色列、匈牙利和日本等均已发现本病。鼻气管鸟杆菌不仅能引起鸡和火鸡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而且还造成患病鸡的生产性能明显下降 ,经济损失巨大。目前 ,我国已有病菌分离报道 ,因此 ,应注意本病的防范。1 病原自 1990年以来 ,在许多国家的鸡群中发现了一种当时未知的 ,与鸡和火鸡呼吸道疾病有关的细菌 ,最初入们把这种菌…  相似文献   

7.
鼻气管鸟杆菌在火鸡、种火鸡和肉鸡引起呼吸道疾病。从chukar、鸽子、雉鸡和鹧鸪的呼吸道中也分离到了这一细菌。此病在火鸡和鸡的特点是呼吸道症状和生长阻滞,同时死亡率增高,并发生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以及气囊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南非和匈牙利等...  相似文献   

8.
1病原鼻气管鸟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呈多形性、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的短杆菌。生长条件较苛刻,5%绵羊血琼脂平皿上、37℃、微氧(5%~10%二氧化碳)至少培养48小时才能长成很小的菌落。为了防止被其他细菌过度生长所掩饰或抑制,可加入庆大霉素和多  相似文献   

9.
2019年3月,北京某鸡场产蛋鸡群中出现大量面部、眼睑严重肿胀等急性病例,为探明其发病原因,本试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分离株16S rRNA测序、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从病鸡体内分离到副鸡禽杆菌和鼻气管鸟杆菌2种致病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副鸡禽杆菌为A型;免疫琼扩试验结果显示,鼻气管鸟杆菌为A型。药敏试验显示,2株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强力霉素等敏感,对链霉素及卡那霉素均不敏感。动物回归试验中,试验鸡单独感染副鸡禽杆菌分离株就会出现眼睑肿、浆液性鼻液、结膜炎等典型症状,单独感染鼻气管鸟杆菌的鸡也会发生流鼻液、呼吸紊乱等症状;混合感染的鸡发病症状比单独感染的鸡更为严重,病程加长。从人工感染发病鸡分泌物中可以成功分离出上述2种病原菌。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发现副鸡禽杆菌和鼻气管鸟杆菌共感染的病例,为预防、控制和诊断鸡肿头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凌育燊 《北方牧业》2003,(22):16-16
<正> 鼻气管炎鸟杆菌感染是10多年前发现的一种新的肉仔鸡呼吸道病,其特征是发病以喷嚏开始,呼吸道症状较轻;于28日龄左右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到育肥期末,期间伴随死亡增加和生产性能降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下降)。南非于1991年从发病仔鸡的器官中分离到一种多形态、革兰氏阳性的杆状细菌,但其分类地位尚未能确定。该分离菌最初曾被认为是巴氏杆菌样细菌或Taxon28,但后来该菌被命名为鼻气管炎鸟杆菌。然而,后来发现该分离物并不是OR的第一株分离物,已经证实1981(德国)、1983(比利时)和1987(匈牙利)分离到的分离物与南非的分离物是一致的。随后的研究和调查证明,OR在商品禽和野鸟中呈世界性流行,从鸡蛋和1日龄雏鸡中可检  相似文献   

11.
鼻气管鸟疫杆菌中国株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形态特征检验、常规生长实验、API-20NE生化试剂盒检验、PCR检验和血清学检验从疑似副鸡嗜血杆菌的野外分离株中鉴定出2株鼻气管鸟疫杆菌。  相似文献   

12.
鼻气管鸟杆菌感染是由鼻气管鸟杆菌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主要特征是呼吸道症状、生长迟缓、死亡率高,并发生单侧或双侧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胸膜炎和气囊炎,严重病变主要见于成年禽,经济损失巨大。鼻气管鸟杆菌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水平传播。本病除感染火鸡、肉鸡外,野鸡、鹌鹑、山鸡、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云南省易门县某养鸡场大量肉鸡出现流鼻涕、打喷嚏、面部肿胀、食欲下降的原因,采集病死肉鸡鼻腔黏液及肺、气管等组织,处理后提取病原核酸,通过RT-PCR/PCR方法分别检测禽流感病毒(AI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鼻气管鸟杆菌(ORT)、鸡副嗜血杆菌(ICV)。结果显示,仅ORT为核酸阳性,其他病原均为阴性。对检出的ORT阳性样品16S rD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阳性样品与伊朗分离株和土耳其/匈牙利分离株的同源性均在99.7%以上,都处于同一分支内,与国内2014年的报道一致,说明云南省流行的ORT变异较少,仅具有相对短的进化史。本研究对于指导该地区鸡群细菌病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5,(4):84-86
从湖北省某白羽肉鸡场发生的出现呼吸道症状的鸡群采集病料,分离出1株病原菌,通过PCR鉴定菌株,并进一步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分离鉴定为鼻气管鸟疫杆菌,该菌对19种抗生素存在耐药性,仅对氟苯尼考和多粘菌素B敏感。  相似文献   

15.
鸡鼻气管炎鸟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单纯的鼻气管炎鸟杆菌感染往往不引起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但并发大肠杆菌感染时,可加重鼻气管炎鸟杆菌的感染,并表现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2011年12月,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一养殖场蛋鸡发病,导致大批鸡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诊断为鸡鼻气管炎鸟杆菌合并大肠杆菌病,现将诊  相似文献   

16.
禽鼻气管鸟杆菌感染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鼻气管鸟杆菌感染研究概况@乔健@陈明勇@甘孟侯@陈守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禽鼻气管鸟杆菌感染研究概况乔健陈明勇甘孟侯陈守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094)鼻气管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rhino-tracheale,O...  相似文献   

17.
<正>鼻气管鸟杆菌感染是最近几年来新出现的危害养禽业的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菌的第一次分离最早是1981年在德国,但由于培养和鉴定十分困难,一直到1998年才从巴氏杆菌样细菌,正式命名为鼻气管鸟杆菌。这期间,世界各地陆续报道该病的发生。国内也已有初步分离鉴定(2000年)。  相似文献   

18.
刘锦妮 《畜牧与兽医》2012,44(12):52-53
对豫南地区所采集的76例蛋鸡病料进行鼻气管鸟杆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经细菌分离、生化试验,鉴定出2株鼻气管鸟杆菌。利用药敏试验对2株分离株进行了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2株鼻气管鸟杆菌均对头孢克肟、丁胺卡那霉素、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强力霉素最敏感;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新霉素表现出中度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表现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鼻气管炎鸟杆菌感染是10多年前发现的一种新的肉仔鸡呼吸道病,其特征是发病以喷嚏开始,呼吸道症状较轻;于28天龄左右开始出现,并一直持续到育肥期末,期间伴随死亡增加和生产性能降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下降)。南非于1991年从发病仔鸡的器官中分离到一种多形态、革兰氏阴性的杆状细菌,但其分类地位尚未能确定。该分离菌最初曾被认为是巴氏杆菌样细菌或Taxon28,但后来该菌被命名为鼻气管炎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rhinotracheale,OR)。然而,后来发现该分离物并不是OR的第1株分离物,已经证实1981(德国)、1983(比利时)和1987(匈牙利)分离到…  相似文献   

20.
在对某肉鸡养殖场蛋鸡死亡病因诊断过程中,从病死鸡肝脏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对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致病性试验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菌感染7日龄雏鸡,雏鸡死亡率为100%。分离菌对诺氟沙星表现中敏;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6类11种抗生素类药物耐药。研究为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禽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