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疑似猪水泡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诊断疑似猪水泡病,提出猪水泡病的防治措施。[方法]根据在工作期间所遇到的3起猪口、鼻、蹄等部位出现水泡性症状的疾病,通过对病猪采集水泡皮病料,进行了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反向被动红细胞凝集试验,并对病猪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水泡病。根据诊断结果,严格按照口蹄疫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处置,迅速扑灭。从感染宿主范围、耐酸性、乳鼠人工发病3个方面,对口蹄疫和水泡病进行了鉴别。[结论]对猪水泡病的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诊断,为预防该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湖北省某猪场发生的以体温升高、部分病猪死亡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进行诊断。[方法]采集发病猪的脾脏、淋巴结等样品,应用PCR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实验室检验,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HP.PRRSV及PCV2混合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阳性率为40%,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90%。[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猪场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刘跃生  李军星  徐丽华  赵海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70-10472,10515
[目的]为养猪生产中猪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临床检查、PCR和RT—PCR检测,对猪场外购生长猪、自繁母猪及哺乳仔猪先后发生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混合感染的疑似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确诊为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混合感染,继发猪链球菌2型感染。通过采取隔离、淘汰、消毒、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该研究可为类似猪病的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海南省某猪场腹泻病死仔猪病原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通过临床症状观察与病理剖检,结合RT-PCR方法和病毒的分离培养进行病原鉴定。[结果]经过RT-PCR扩增,获得了PRV和TGEV阳性目的片段;应用MA-104细胞与PK-15细胞分别进行PRV与TGEV的分离培养后,可见典型的细胞病变,经过RT-PCR进一步鉴定最终确诊为PRV和TEGV混合感染。[结论]通过采用紧急接种和保守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获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诊以肝包炎、心包炎、气囊炎为特征的鹅病,分离鉴定致病菌和血清型,并筛选敏感药物。[方法]无菌采集病鹅心血、肝脏、脾脏等病料,分离菌株,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通过对分离菌株鉴定,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感染,血清型为2型,且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呋高度敏感。[结论]2型鸭疫里氏杆菌与多种致病菌引起的症状相似,只有通过实验室分离鉴定才能确诊,临床可选用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等敏感药物来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6.
董发明  龙塔  潘耀谦  张蓓  赵德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047-8048,8061
[目的]为了对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淋巴结和脾脏病理组织学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技术收集临床自然病例,对其脾脏、淋巴结采用HE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表明,淋巴结的淋巴小结和脾脏的脾小体结构不完整,其内的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而脾脏的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内的T细胞增多和淋巴小结的副皮质区增宽,其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这说明PCV-2感染猪主要影响机体细胞免疫。[结论]该研究为临床诊断和研究该病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猪瘟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海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42-7843,7845
[目的]为了弄清河南省猪瘟的流行病学规律,研究猪瘟强毒株感染情况,查实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情况。[方法]使用ELISA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方法对301份病猪的样本进行猪瘟强毒抗原及细菌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猪瘟在河南省猪群的感染、流行范围情况及同细菌病的混合感染情况;对猪瘟阳性猪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对采取措施后没有效果的猪场进行了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的检测,确定混合感染情况。[结果]猪瘟在河南省流行广泛;猪瘟病毒的平均检出率为26.25%;细菌感染占猪瘟病毒总阳性样本的25.31%;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与猪瘟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综合性防治措施实施后对大部分猪厂效果明显;但对混合感染的猪群效果不好。[结论]猪瘟与细菌、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是造成猪瘟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是净化猪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张芹  宋威  陈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21-20122
[目的]研究爱德华氏菌的鉴定方法,为爱德华菌病的快速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患病斑点叉尾鮰的表皮、肝脏和肾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对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的疑似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葡萄糖发酵及生化特性试验鉴定菌株。[结果]共分离得到3株形态不同的肠杆科细菌,经过鉴定其中1株为鲇鱼爱德华氏菌。[结论]患病斑点叉尾鮰感染了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河北省大城县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进行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对河北省大城县发病肉仔鸡进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进行诊断,并提出了一些治疗方案。[结果]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诊断为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用杆克12、福莱得和抗毒威来防治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疗效显著,可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经济损失。[结论]该研究为今后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伊维菌素对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效果。[方法]采用0.025 g/kg伊维菌素进行牦牛皮蝇蛆病的防治试验,以不给药为对照,每组30头牦牛。[结果]试验组感染0头,感染率为0,驱净率100%;对照组感染30头,感染率为100%。[结论]应用0.025 g/kg伊维菌素防治牦牛皮蝇蛆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猪瘟与高致病性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病原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诊断由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伪狂犬病毒(PRV)引发的猪疫病,并分析病原。[方法]采集福建某猪场发病猪的组织器官,提取病毒DNA或RNA,PCR检测病毒感染。采用ELISA方法检测CSFV、PRRSV和PRV的感染情况。[结果]测序分析和ELISA结果表明,猪场存在PRRSV、CSFV、PRV3种病毒感染。[结论]该次猪病疫情主要是由CSFV和高致病性PRRSV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2.
张秀萍  何彪  黄跃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105-20107
[目的]探讨用于屠宰场生猪猪瘟、猪丹毒的检验方法。[方法]收集疑似猪丹毒、猪瘟病例,宰前检疫,并观察宰后检验过程中皮肤、体内各器官系统出现的病理变化,用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查佐证屠宰检验结果,对检出猪丹毒、猪瘟生猪按规定处理。[结果]从疑似猪丹毒病料中分离到猪丹毒杆菌,且分离株可使小鼠感染死亡;对疑似猪瘟病例30份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查,阳性率达73.3%。[结论]熟练地掌握猪丹毒、猪瘟病理变化鉴别要点,结合实验室快速检测可以提高不合格生猪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兽医临床致病性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兽医临床的感染性疾病。[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产生ESBLs的5株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ESBLs的检测。[结果]产生ESBLs的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中都扩增出了TEM型引物。[结论]双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兽医临床大肠杆菌已经产生ESB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湖北白猪肝脏作为试验材料,克隆出湖北白猪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采用Trizol法从湖北白猪的肝脏中提取总RNA,将其作为RT反应的模板,用P2(5'-CAGGTAACTCGTGCAGAGCAAAGGA-3')引物合成IGF-I基因cDNA第一链,以其产物为模板,再以P1(5'-CCCATCTCCCTGGATTTCTTTTTG-3')和P2为上下游引物扩增到大小约为607 bp的产物,并将其克隆至pCRII载体上,经蓝白斑筛选、酶切、测序。[结果]经筛选、酶切、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IGF-I基因的cDNA克隆,它由607个核苷酸组成,其中1~145位是5'端非翻译区,从第146位ATG起始密码子开始至第538位TAG终止密码子5,39~607位是3'端非翻译区,包含一完整的ORF,该ORF共有393核苷酸,编码一个推断由1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GenBank中的序列比较,该序列与Muller等报道的猪IGF-I基因编码序列完全同源。[结论]成功克隆了湖北白猪IGF-I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证实了IGF-I基因的高度保守性,为采用转基因技术对湖北白猪进行育种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毛霉发酵制备猪血多肽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豪  车振明  谷燕  刘燕  吴永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912-5913,5944
[目的]建立制备猪血多肽的新工艺方法。[方法]利用筛选出的产蛋白酶的毛霉(Mucor)菌株M-16作猪血的发酵菌株,研究该菌株发酵制备猪血多肽的性能。[结果]确定了发酵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0℃,通气量150 r/min,接种量5%,发酵时间48 h,猪血蛋白质的水解度最高可达到25.69%。[结论]采用新工艺所得到的猪血多肽滤液血腥味消失,有较明显的香味,达到了应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定由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引发的猪疫病并进行病原特性分析。[方法]采集湖南湘潭(编号为HN/XT)发病猪的组织和脏器,进行DNA、RNA提取,然后进行PCR扩增、测序;同时采用细胞分离技术进行毒株的分离、鉴定。CSFV和PCV2的鉴定:间接免疫荧光法操作。PRRSV的鉴定:由于PRRSV可致Marc-145细胞发生病变,故可由细胞病变与否作出初步鉴定。[结果]测序分析结果表明,CSFV、PRRSV和PCV2与目前流行毒序列及GenBank下载序列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94%和96%左右,可见该次猪病疫情至少是由CSFV、PRRSV和PCV23种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结论]该研究可对当前危害养猪业混合感染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净化控制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特异PCR方法诊断猪弓形虫病。[方法]分别以弓形虫核糖体DNA第一内部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和529 bp重复序列为目的片段,扩增2例疑似猪弓形虫病的病料肺门淋巴结DNA,对疑似猪弓形虫病的病料进行PCR诊断。[结果]2对引物均能分别扩增出2例肺门淋巴结中弓形虫DNA的特异条带。[结论]基于2种扩增片段的PCR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诊断猪弓形虫病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河南省部分猪场送检的3 861份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其平均阳性率为67.65%,母猪、公猪、育肥猪、保育猪和产房仔猪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79.19%7、5.34%1、7.60%、40.78%和62.24%;其中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份的各月平均阳性率分别为63.76%7、1.26%6、2.36%、67.15%5、8.86%6、9.53%、61.36%、61.23%和74.41%6、7.66%7、0.76%、85.71%。[结论]河南省大部分猪场伪狂犬病的免疫水平不是特别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猪粪–秸秆还田的应用效果,确定最佳还田模式。[方法]通过稻麦轮作田间试验,开展猪粪–秸秆还田处理对水稻、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统计分析其经济效益及二氧化碳减排量,确定最佳的猪粪–秸秆还田模式。[结果]猪粪–秸秆还田有利于水稻、小麦的生长,在"30%猪粪氮+20%秸秆氮+50%化肥氮"还田模式下,水稻、小麦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 874.57和6 427.00 kg/hm~2,且稻麦轮作可节约成本5 146.35元/hm~2,水稻、小麦分别增收5 312.56和3 931.93元/hm~2,温室气体平均减排量为1.30 t/hm~2(按CO_2干基计算)。[结论]"30%猪粪氮+20%秸秆氮+50%化肥氮"模式为猪粪–秸秆还田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