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55份砂梨果肉鲜切60min的褐变指数调查,并采用色差仪检测果肉在0、60min的L、a、b值,以△Eab=(△L~2+△a~2+△b~2)~(1/2)计算果肉切面在0min和60min的△Eab值。结果表明果肉褐变指数和色差值△Eab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色差仪用果肉褐变度的△Eab值评价果肉褐变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褐变程度醇化片烟间色差值和色度值的差异与规律,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准确判定醇化片烟褐变程度的方法,为醇化片烟褐变情况自动化识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6和2017年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38份不同褐变等级醇化片烟的色差值和色度值,通过SPSS 20.0建立醇化片烟的Fisher判定、多项Logistic回归判定和MLP神经网络判定3种判定模型,并对比分析不同模型的片烟褐变判定效果.[结果]不同褐变程度烟叶色差值和色度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其中,色差值L*、b*与褐变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色度值Y、R与褐变程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在建立的3种判定模型中,多项Logistic回归判定和MLP神经网络对醇化片烟褐变情况的判定级别与真实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醇化片烟褐变程度判定,且MLP神经网络准确性最高(95.8%),配对t检验的t绝对值小于多项Logistic回归判定,稳定性更优.[结论]与Fisher判定模型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判定模型相比,ML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好的稳定性,适合作为醇化片烟褐变程度的判定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解析毛酸浆果汁在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的机理,研究在同时接入酵母菌和乳酸菌,于25℃和37℃的发酵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非酶褐变的影响。以色差(△E)值为指标,检测其在发酵过程中引起非酶褐变的抗坏血酸(Vc)、5-羟甲基糠醛(5-HMF)、多酚、还原糖、氨基态氮等主要致褐因素的变化。通过通径系数分析方法,分析毛酸浆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5℃发酵条件下,5-HMF对色差△E值起到的直接作用最强,5-HMF和氨基态氮的交互作用是决定色差△E值的第一决定因素;在37℃发酵条件下,5-HMF对色差△E值起到的直接作用最强,5-HMF和还原糖的交互作用是决定色差△E值的第一决定因素。说明毛酸浆发酵液中5-HMF、还原糖和氨基态氮是导致毛酸浆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利用色差仪观测板栗叶片颜色的最佳参数,实现板栗叶片正面颜色观测结果数据化,以来自10个省(市)的240份板栗资源的成熟叶片为试材,利用色差仪测定叶片正面的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色差值(Eab*)、色度值(c*)和色调角(h*),比较了6个颜色参数在板栗品种内和品种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L*和a*在板栗品种内的一致性符合率均达到95%以上,且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均为10%以上;b*和c*在板栗品种内的一致性符合率较低,分别为62.08%和67.50%;Eab*和h*在板栗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均<3.5.因此,确定L*和a*分别作为表示板栗叶片明暗程度和绿色程度的最佳颜色参数,而b*、c*、Eab*和h*均不宜作为表示板栗叶片颜色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5.
采用TES-135色差仪对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场的160份垫料样本进行色度分析,采用亨特(Hunter)色差公式:△E=[(△L)2+(△a)2+(△b)2]1/2对样本间的色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STDEV算法,根据样本的色差相对于平均值(μ)的离散程度(σ),将垫料的发酵等级分为4级:0△E≤μ-2σ为发酵1级;μ-2σ△E≤μ为发酵2级;μ△E≤μ+2σ为发酵3级;△Eμ+2σ为发酵4级。通过表观颜色、干湿度、味道、腐烂程度等对不同发酵等级的垫料样本进行表观描述,结果显示垫料的色度分析能准确反应垫料的发酵等级。这为垫料发酵等级的快速鉴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pH值、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浓度对抑制板栗褐变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试验比较丁壳聚糖和传统试剂的防褐变效果,结果显示壳聚糖对板栗褐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色差仪法定量分析番茄果实番茄红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无损测定番茄红素含量的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得红色和橙色果实番茄品种的L、a、b值,并采用比色法测定果实番茄红素的含量。根据L、a、b值获得a/b、(a/b)2、色度值、色调值和色光值,再分析这5个颜色系数与果实番茄红素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色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与a/b间的相关性最大,橙色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与(a/b)2间的相关性最大。据此分别建立了红色和橙色果实番茄红素含量与最佳颜色系数间的回归方程。经过验证,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对番茄红素含量的估测值与实际测定值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金银花贮藏过程中的变色机理,为合理贮藏提供理论依据,在45、55、65、75℃条件下进行加速货架测试试验,用色差仪测定金银花贮藏过程中的颜色参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游离氨基酸、还原糖等成分含量,HPLC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金银花暗度值和色差值增加,褐变指数增大,提示金银花在贮藏过程中发生褐变生成了有色物质;金银花提取液A420nm值稳定上升,说明褐变生成的有色物质为类黑素;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水提液p H值在贮藏过程中显著下降,说明氨基酸和还原糖可能为褐变的初始反应物;5-HMF不断积累,且温度每升高10℃,褐变反应加快3~5倍,说明5-HMF可能为褐变反应的中间产物,5-HMF生成量和褐变速度密切相关。金银花贮藏过程中颜色参数、氨基酸、还原糖、p H值、A420nm值及5-HMF的动态变化,说明发生了美拉德反应,这是发生褐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梨汁酶促褐变因子及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不同品种梨汁酶促褐变的理化因子(相关酶活性、底物组成和含量、pH),并由相关性分析探讨梨汁酶促褐变主要原因,为品种选择和褐变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鸭梨、长把梨等7种梨为原料,测定梨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转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5种褐变相关酶的活性,总酚含量,梨果实的pH以及鲜榨梨汁的色值(T<,440>);用HPLC法鉴定梨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种类.[结果]供试7个品种梨汁的酶促褐变程度存在很大差别,黄冠梨和黄金梨汁褐变较轻,雪梨和水晶梨汁褐变较重.不同品种梨汁酶促褐变的主要相关酶不同,并且不同品种梨果实中的酶促褐变相关酶活性存在较大区别.梨果实的总酚含量以及与梨汁褐变的相关度因品种而异;供试的梨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儿茶素、绿原酸和香豆素,且不同品种的酚类组成不同.不同品种梨果实的pH存在差异,梨汁的色值与果实的pH均呈显著相关.[结论]不同品种梨汁的酶促褐变程度有很大差别.梨果实中褐变相关酶类的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和组成以及对梨汁酶促褐变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梨汁的酶促褐变与酶类的相关度高于与总酚含量的相关度.梨汁酶促褐变与梨果实的pH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板栗非酶促褐变产物类黑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板栗非酶促褐变产物类黑精提取和测定的方法。采用对板栗果仁先微波灭酶,后砂炒的加工方法,保证板栗发生非酶促褐变;通过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等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板栗非酶促褐变产物类黑精进行溶剂浸提和含量测定,并确定类黑精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提取板栗非酶促褐变产物类黑精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5h,料液比1∶12.5,提取温度60℃,在该处理方法下板栗中非酶促褐变产物类黑精提取量为1.41mmol/L。  相似文献   

11.
分别单独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氯化钙、抗坏血酸对鲜切豇豆进行护色,测定贮藏期间其褐变度和色泽(L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保鲜剂的护色效果各不相同.柠檬酸浓度越大,护色效果越好;氯化钙浓度大于5g/L时,护色效果与浓度之间无显著正相关;抗坏血酸的浓度对护色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同样浓度的保鲜剂护色效果为抗坏血酸>柠檬酸>氯化钙;把3种不同浓度的3种不同保鲜剂一一组合后对鲜切豇豆进行护色,发现贮藏期间采用5g/L柠檬酸+5g/L氯化钙+2g/L抗坏血酸保鲜剂组合护色的豇豆褐变度最小,L值最大,表明其护色效果最好,而且不会对营养成分造成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he aims was to construct peak sweet processing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determine the suitable varieties of peak sweet processing in chestnut.[Method]"Zaofeng","Yan Long"etc.15 chestnut varieties in Yan Shan area we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investigated the sensory,physicochemical nutrition and processing indexes.The correlation analy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simplify and calculate the evaluation index,and set up the mathematical model.[Result]Obvious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raw materials and products of each index and some indicators exist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determined the five principal components:hardness,b value,moisture content,total sugar,browning degree and edible rate or the core indicators of quality evaluation in peak sweet chestnu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ducts comprehensive value scoring model:Y=0.033 509 hardness+0.033 509b value+0.185 173 moisture content+0.208 983 total sugar+0.108 499 browning degree+0.430 327 ratio of feed,peak sweet chestnut quality and raw material associated model:Y=-1.109+0.015 ratio of good fruit-0.018 kernel hardness+0.008 starch.[Conclusion]Peak sweet chestnut processing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chestnut processing and the suitable processing of the chestnut breeding;"Yanguang","Yan Long","Yankui",are very suitable,and"Zibo","Yan Ping"are more appropriate for peak sweet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3.
以德宏柠檬为原料,研究不同切片厚度、不同成熟度的柠檬在干片制作及贮藏过程中颜色的变化,结果表明:柠檬切片厚度在0.3~0.4 cm时,干片颜色、得率及复水性较好。成熟度较好的柠檬在烘干过程中,褐变较严重,烘干时间较长。干片在贮藏过程中L*,b*值减小,a*值增大,成熟柠檬干片的褐变程度较未成熟柠檬干片高,成熟柠檬干片贮藏1个月时褐变程度最大,L*值为33.07,下降程度达30.31%,后期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显著;未成熟柠檬干片贮藏2.5个月时,L*值下降速度较快,L*值为34.44,下降程度达38.96%。柠檬干片生产宜选用不成熟的柠檬为原料。  相似文献   

14.
桑大席  邵颖  魏宗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88-17189,17195
[目的]为板栗的深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新鲜板栗去壳和内衣后,采用4种方法进行护色处理,制备板栗粉,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护色效果及其对板栗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4种护色方法中,以处理④(0.25%柠檬酸、0.20%Vc、0.20%壳聚糖、0.35%NaCl)的护色效果最好,得到的板栗粉为淡黄色,且板栗粉中淀粉、总糖、还原糖、灰分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69.3%、22.5%、13.15%、1.63%和5.73%)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而铁、P和脂肪含量仅低于处理③。[结论]0.25%柠檬酸、0.20%Vc、0.20%壳聚糖、0.35%NaCl混合护色液处理是板栗粉的最好护色方法,可有效防止板栗粉加工过程中发生褐变,同时保留板栗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5.
洪文龙  纪韦韦  贾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39-11040,11142
[目的]寻找出适合做板栗浆液护色剂的产品。[方法]研究了VC、EDTA-2Na和柠檬酸3种护色剂对板栗浆液颜色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选出了最适的浓度比例。[结果]经过试验,3种护色剂对板栗浆护色效果为VC>EDTA-2Na>柠檬酸,护色液的最佳配置比例为柠檬酸0.11%,VC0.7%,EDTA-2Na 0.02%。[结论]试验得出的复合护色剂对板栗浆的护色效果显著,可很好地控制板栗浆的褐变。  相似文献   

16.
以 K9、冰心,红勋3个高酸海棠品种为材料,对果实中与褐变相关的褐变度(ΔOD 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褐变度较高的红勋和冰心2个品种海棠果进行榨汁,采用4种不同护色剂(氯化钠、柠檬酸、维生素 C、偏重亚硫酸钾)对果汁进行护色。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海棠果汁的ΔOD 值、PPO活性和总酚含量不同,其中红勋海棠果汁的ΔOD 值、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显示较高,且褐变度与 PPO 活性及总酚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冰心;不同护色处理对2个品种海棠果汁褐变的抑制效果各异,制汁时对冰心用4 g/L维生素 C、红勋用12 g/kg 的柠檬酸处理有较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交试验法优化软包装莲藕片护色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松  伍玉菡  陈敏  宋亚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134-136,144
[目的]研究软包装莲藕片的护色工艺,为莲藕片软包装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莲藕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护色工艺进行优化。选择不同浓度的柠檬酸亚锡二钠、焦亚硫酸钠、植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为护色剂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每种护色剂对贮藏期内莲藕片褐变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褐变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莲藕片的护色液配方。[结果]软包装莲藕片在贮藏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褐变,4种护色剂均能有效抑制莲藕片的褐变。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了软包装莲藕片的复合护色剂配方,具体配方为柠檬酸亚锡二钠300 mg/L,EDTA二钠150 mg/L,植酸200 mg/L,焦亚硫酸钠100 mg/L。[结论]该研究可为抑制莲藕贮藏和加工过程中褐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求有效抑制龙眼组培时外植体褐变的方法。[方法]以龙眼嫩梢茎段为材料,采用多种抗褐变方法,筛选对龙眼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褐变抑制效果最好的方法。[结果]采用6.00g/LPVP溶液进行预处理对龙眼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当6-BA浓度为1.92~1.93mg/L、KT浓度为0.88~1.93mg/L、NAA浓度为0.05~0.06mg/L时,外植体的褐变程度最轻。添加2.00g/L的PVP和活性炭的培养基对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选取培养基MS+NAA0.05~0.06mg/L+6-BA1.92~1.93mg/L+KT0.88~1.93mg/L+PVP2.00g/L,结合6.00g/LPVP溶液的预处理,对龙眼组织培养时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锥栗罐头加工中的酶褐变因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 ( PPO)是引起锥栗褐变的主要酶 .探讨了 PPO的温度及 p H等方面的特性 ,并研究了以VC、EDTA及 Ca Cl2 为主的护色剂对防止锥栗罐头加工中的褐变作用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罐头汤汁的配方为 10 0 0 mg· L-1VC、4 0 0 mg· L-1EDTA、4 0 0 mg· L-1Ca Cl2 .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贮藏在空气和100%氧气中样品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总酚含量、pH值、色泽、水分含量、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在2℃和95%相对湿度下30 d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褐变指数与pH值随贮藏时间增加而增加,亮度和维生素C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而减少.与空气贮藏相比,纯氧处理抑制了PPO活性、褐变、总酚和水分损失以及L和h值的降低.褐变指数与PPO活性间存在极为显著的正相关系,与维生素C和水分含量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维生素C、pH和L值与褐变指数间存在适度相关性.褐变指数与总酚含量存在负相关性,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h值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