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来自于中国黄淮海大豆产区、北方大豆产区和南方大豆产区的31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明显不及农家品种,而其它性状如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农家品种。以育成品种和农家品种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茎节数与株高、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非显著正相关,但与主茎荚数呈负向显著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正向显著相关,与单株粒数负相关显著。通过比较和分析,就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筛选出一些具有极端值的品种,可以用作品种选育的亲本和大豆分子育种如转基因受体或分子标记作图群体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30个芝麻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蒴数、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正相关;苗期与单株粒重负相关,花期、全生育期与单株蒴数正相关;株高与单株蒴数正相关,始蒴高与蒴粒数、空稍尖度与蒴粒重负相关,果轴长与单株粒重正相关,单株粒重主要取决于苗期长短和单株蒴数、蒴粒重.高产育种要以开花早、花期长,株高适中、始蒴矮、果轴长、结蒴多、千粒重高作为主要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15份红小豆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重、荚长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可在早世代进行选择;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相对遗传进度较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单株荚数和百粒重遗传力较高。因此,可以通过对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的选择来间接提高单株粒重进而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6044×01-35杂交后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对其产量性状与粒重性状予以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单穗粒重与穗长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穗数、行总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为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粒重和单穗粒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对穗粒重贡献最大的是单株粒重、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单株粒重对单穗粒重有促进作用,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单株穗数对单穗粒重的负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讨了密度、复合肥、尿素、钼酸铵4个栽培因子与湘春豆17号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均与密度呈负向相关;茎粗、分枝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均与复合肥用量呈正向相关;主茎荚数、单株荚数与尿素追施量呈正向相关;花期叶面喷施钼酸铵对增加大豆粒重有一定的作用;各栽培因子对每荚粒数和百粒重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0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种质资源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质资源各经济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株高、穗长、不孕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可孕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不孕小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穗下节长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颈长呈极显著正相关。颈长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可孕小穗数、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孕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大豆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个大豆参试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6个品系的百粒重平均表现高于对照品种;15个参试品系的单株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2)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遗传力较低;(3)单株荚数与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奚广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94-2696
取20个品种,运用灰色育种理论,采取点关联度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大豆产量的各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产量与产量各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节数>株高,说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粒数,粒数越多,产量越高;其次是单株荚数、百粒重,荚数多,百粒重越高,产量越高;分枝数、节数、株高对单株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芸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参考。采用DPS软件对单株生物产量、株高、单株有效荚数、荚果长、百粒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其对芸豆产量的影响。株高对芸豆产量的影响呈负相关,单株有效荚数、荚果长、百粒重对芸豆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单株生物产量对芸豆产量的影响最弱。单株有效荚果数、荚果长、百粒重与芸豆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 90、.527 5、0.865 5。百粒重、荚果长与单株有效荚数,株高与单株生物产量的互作效应对芸豆产量有明显影响。5个效应因子对芸豆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百粒重>单株有效荚果数>荚果长>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芸豆的产量与单株生物产量、株高、单株有效荚数、荚果长、百粒重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夏大豆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株高>生育期>荚粒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对夏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粒重,影响较大的是株高和生育期,影响中等的是荚粒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影响较小的是有效分枝和单株荚数,为夏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北京地区20个大豆栽培品种(系),对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结荚高度、株高、百粒重、生育期。2)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和结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4)经新复极差分析分别选出高蛋白、高脂肪的大豆专用品种(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四川水稻高产理想株系穗部性状的遗传特性,并筛选出高产且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新材料,利用籼稻CG133R与爪哇稻2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其单株有效穗、一次枝梗数、穗长、每穗着粒数和千粒重等9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考查和相关性分析;对其单株产量与各农艺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对单株产量位列前8名的优系分析其穗部性状表现,并根据单株产量高低分成2组深入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穗部性状上发生了极广泛的变异。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水稻单株产量的主要贡献因素为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经过对其优系分析,初步确立四川稻区高产理想株系穗部性状的指标为有效穗数7~9个、一次枝梗数18~20个、穗长27.0~30.0cm、着粒数320粒、实粒数290粒、着粒密度120粒/10cm、结实率81%~92%、千粒重20.0~27.0g。进一步对RIL群体中单株产量位列前4名的株系分析发现,其有效穗数和着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表明打破了有效穗数和着粒数间的不利连锁关系,出现了优良变异。这些优系可作为新种质进行深入分析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用具互作型弱感光特性籼稻三系不育系万金A、博A与同一组恢复系配组,对杂交种F1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对产量的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万金A系列组合的产量总体表现要优于博A系列组合,但组合间的产量差异因恢复系不同而异;万金A系列组合主要表现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千粒重和单株粒重高的相对优势,但存在生育期稍长、单株穗数和结实率偏低等问题;万金A系列组合的穗实粒数、单株穗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着粒密度、千粒重和单株穗数通过穗实粒数对产量间接效应最高,而博A系列组合的穗总粒数、单株穗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千粒重通过穗总粒数对产量间接效应为最高。  相似文献   

14.
啤用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及部分酿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啤用大麦的11个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及α-淀粉酶含量分别进行通径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性状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主穗粒重及主穗粒数;对千粒重、α-淀粉酶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部分酿造品质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性状为主穗穗长、单株粒重、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分蘖数、基本苗数及有效穗数(指667 m2有效穗数,下同),其中基本苗数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决定系数h2B<50%;主穗粒重、主穗粒数这2个性状受遗传效应的影响较大,同时对千粒重和α-淀粉酶的直接作用效应较大,所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特别注意该性状的锁定及选择。  相似文献   

15.
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12年内蒙古谷子区域试验10个谷子品种(系)的试验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序为穗数〉苗数〉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穗重〉穗长〉出谷率。说明穗数、苗数、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和单株穗重对产量影响较大;穗长和出谷率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产量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辽宁省新育成的杂交粳稻品系与常规粳稻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杂交粳稻新组合的丰产性比常规粳稻好,其主要增产因子是穴穗重、株高、穴茎秆重、穗粒数;产量性状较好的杂交粳稻品系有5215、2015、9946、辽优3006、辽优5273、辽优5206.  相似文献   

17.
CIMMYT小麦在中国春麦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CIMMYT小麦在中国的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春麦区的育种水平。【方法】10份CIMMYT代表性品种和15份中国春麦主栽品种于2001和2002年种植在中国春麦区的9个试点和CIMMYT的4种不同处理环境,分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CIMMYT品种穗数和穗粒数多,千粒重中等,具有广泛适应性,比中国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优势;黑龙江光敏感品种植株高、抽穗和成熟晚、穗数中等、穗粒数少、千粒重和产量低;中国其它品种株高中等、抽穗和成熟早、穗数少、穗粒数中等、千粒重高、产量中等。CIMMYT品种引种到中国后,株高降低,抽穗和成熟提早,并略减产;黑龙江光敏感品种在CIMMYT种植时株高增加,抽穗和成熟推迟,千粒重降低,并显著减产;中国其它品种在CIMMYT种植时株高增加、抽穗和成熟略推迟、千粒重变化较小,并略减产。【结论】CIMMYT品种可在云南、青海和新疆直接推广种植;内蒙古、甘肃和宁夏为其次适宜地区,可以直接推广应用,但主要用作杂交亲本;在黑龙江以作杂交亲本为宜。为提高引种效率,并考虑到性状的重复力大小,在CIMMYT为中国选种时应重点选择籽粒较大的材料。为云南所选材料可略矮、适当晚熟,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所选材料可略高、较早熟,青海所选材料可较高、熟期相当,黑龙江应主要选择高纬度材料、植株偏高且晚熟。  相似文献   

18.
高粱新选亲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穗长、千粒重、产量等7个性状用DP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中,吉R105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较理想的恢复系,只是千粒重的配合力稍低,有待改进;不育系中,880A表现较好,但是易感黑穗病,需要改良.株高、穗粒重、产量等性状不育系作用较大,抽穗期父本影响较大,千粒重和穗长双亲同等重要;因此不育系的培育更应注重产量性状的选择,这样有利于繁殖和制种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广占63S分别和籼粳型父本测交配组,通过对两种类型F1代的产量性状表现的比较,对两种组配方式32个F1组合的单株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与籼型父本配制的组合在结实率和千粒重上优势明显,其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粳型父本配制组合的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两种组配方式后代组合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也不相同,进而提出了利用广占63S与籼型材料配组比直接利用粳型材料配组更有利于选育出强优势实用型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