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巴氏杀菌乳贮藏温度及时间对保质期的影响。[方法]以75 ℃,15~20 s热处理的新鲜巴氏杀菌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6 ℃、10 ℃、15 ℃恒温条件下贮藏,样品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酸度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巴氏杀菌乳在6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可控且有保障,7 天内不会发生变质;巴氏杀菌乳在10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在6 天内有保障,不易出现变质;巴氏杀菌乳在15 ℃条件下贮藏,产品质量在3~4 天内有保障,在第4~5天开始出现变质。  相似文献   

2.
酸奶变质的污染菌群分析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致酸奶变质的最主要原因是污染了酵母菌、霉菌及其它杂菌,其主要表现为酵母菌和霉菌。通过市场随机取样,分析归类鉴定,这两类微生物都普遍存在于各类酸奶中,这充分说明酸奶较适合这些微生物生长繁殖,但生产厂家只要加强生产工艺环节的卫生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这些微生物在酸奶中的生长繁殖。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从市场上随机抽取4种品牌16瓶酸奶。2.内容与方法(1)酸奶中主要污染菌将酸奶无菌条件下处理,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分类计数。酵母菌培养,样品在链霉菌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8℃5天)。霉菌培养:…  相似文献   

3.
模拟大宗饲料原料的贮存条件,比较不同贮存条件下豆粕中霉菌总数、主要产毒菌的种类及真菌毒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将温度设为:(20±2)℃,湿度设为:(65±5)%、(75±5)%和(85±5)%。检测时间为0、第5天、第10天、第17天、第24天、第31天、第38天和第45天,利用国标通用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主要产毒菌种类有串珠镰刀菌和纯绿青霉;其中,串珠镰刀菌是优势菌,它的旺盛生长是导致豆粕中霉菌总数和呕吐毒素迅速超标。  相似文献   

4.
导致酸奶变质的最主要原因是污染了酵母菌、霉菌及其它杂菌,其中主要表现为酵母菌和霉菌。通过市场随机取样,分析归类鉴定,这两类微生物普遍存在于各类酸奶中,这充分说明酸奶较适合这些微生物生长繁殖,但生产厂家只要加强生产工艺环节的卫生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这些微生物在酸奶中的生长繁殖。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从市场上随机抽取4种品牌16瓶酸奶。2.内容与方法酸奶中主要污染菌将酸奶在无菌条件下处理,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分类计数。(1)酵母菌培养。样品在链球菌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8℃,5天)。(2)…  相似文献   

5.
以全脂奶粉、蔗糖、草莓果粉等为原料,添加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直投式发酵剂,通过干法混合的工艺制成酸奶预拌粉。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酸奶预拌粉的配方,并以感官评价的方式对其发酵成的酸奶进行评分,最终确定最佳配方及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奶预拌粉的最佳配方为:全脂奶粉88%,混合直投式发酵剂添加量0.006%,蔗糖添加量7%,草莓果粉添加量5%;预拌粉发酵成酸奶的温度为43℃,时间为6h。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酸奶口感最佳。产品在常温条件下,经过18个月的稳定性测试,活菌数及发酵后酸奶的口感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广西马山老黑糖及水牛乳为主要原料,乳酸菌种YO-MIX883 LYO 50DCU为发酵剂,以酸奶感官品质评分和酸奶酸度的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对凝固型黑糖酸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黑糖酸奶的工艺与配方。结果表明,在黑糖添加量8%、菌种添加量3%、发酵时间8h、发酵温度43℃、水牛奶85%,发酵后在4℃条件下冷藏24h,获得的发酵酸奶的感官品质评分为92分,产品组织状态均匀,口感细腻,略带有黑糖独特风味,感官评价最佳。最佳发酵条件下制备的凝固型黑糖酸奶酸度为90.5°T、乳酸菌数为1.3×107CFU/g,蛋白质含量3.4%,脂肪含量4.6%,均符合中国乳制品工业行业规范发酵水牛乳(RHB703-2012)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三种不同方法包装猪的切割背腰肉,有氧包装(A组)、真空包装(V组)和充气包装(25%CO_2、76%N_2,G组)。在5℃下贮存,并且细菌、化学和感官进行分析。化学分析测定pH、多胺、葡萄糖、氨和乳酸。结果摘录如下:①A组7天、G组8天和V组12天后,嗜冷菌活菌计数达10~7/g,这通常被认为是开始腐败的指标。在感官检查中,A组8天、G组10天和V组12天以后,样品被判定开始腐败;腐败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细菌,G组为革兰氏阴性嗜冷菌,V组是乳酸菌。②贮存过程中亚精胺和精胺含量不  相似文献   

8.
2.2种蛋的贮存 贮存温度7天之内最佳的贮存温度为15一15.6℃之间,如果保存时间延长则温度应适当降低(10-12.8℃),可以保持孵化率.种蛋贮存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好.如高于23℃胚胎便开始发育,导致鸡胚衰老、死亡,孵化时死胎增加;低于10℃时,种蛋受冷,将失去孵化能力.鸡蛋在孵化前,须先放入预孵室,使其达到室温,消除蛋壳外的小水滴.  相似文献   

9.
不同贮存温度条件对鸡蛋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贮存温度对鸡蛋品质的影响,选取新鲜刚产出鸡蛋170枚,其中10枚当日进行测定,其余160枚随机分为4组,试验Ⅰ组贮藏条件为冬季室外,Ⅱ组贮藏条件为室内,Ⅲ组贮藏温度4℃,Ⅳ组贮藏温度8℃,试验Ⅰ、Ⅱ组由环境检测箱实时监测环境温度。第7、14、21、28天每组分别取10枚鸡蛋,其中5枚用于测定常规蛋品质,5枚用于测定熟鸡蛋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贮存天数的增加,室内贮存条件下的鸡蛋与新鲜鸡蛋相比极显著降低(P0.05),蛋壳强度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室外贮存的熟鸡蛋硬度、咀嚼性、回复性显著性增加(P0.05),弹性极显著增加(P0.01),4℃贮存条件下的鸡蛋硬度、弹性、咀嚼性、回复性显著增加(P0.05),4个贮存条件对熟鸡蛋蛋白的质构影响不大。结果提示,室内贮藏对鸡蛋的常规品质影响很大,而室外贮存和4℃贮存条件对熟鸡蛋的质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从球菌和杆菌比例、接种量、稳定剂的用量及发酵温度等方面研究高营养复合型酸奶的制作条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复合型酸奶的pH值及酸度的变化,对最终产品进行感官及理化分析。用正交法优选出的复合型酸奶制作的适宜条件为:球、杆菌比例为1∶1,接种量1%,加入的琼脂量0.2%,发酵温度为39℃;贮藏试验结果表明,在1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贮藏24小时后酸奶的pH值不会产生大的变化;产品的感官及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把蜂蜜、苹果、花生添加到原料乳中进行发酵可生产出优质的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保鲜菌种对搅拌型酸奶的保鲜作用.保鲜菌种不参加酸奶的发酵过程,不影响酸奶的发酵时间及乳酸菌数量,并能显著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的滋生.在4℃冷藏的情况下,在酸奶中添加保鲜菌种能延长产品保质期,且不影响酸奶的感官特征;而在25℃常温贮藏条件下,保鲜菌种在较短时间内会迅速提高酸奶的酸度,严重影响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比较不同来源(南方和北方)及不同贮存方式(粒状和粉状)大米的发霉状况.试验模拟高温高湿的储存条件,相对湿度为80%±2%,温度为(30±2)℃,试验期21 d.试验结果参照G-B/T13092-2006的标准对样品中霉菌总数进行测定,由每克样品中霉菌的数目来比较2类大米的发霉快慢.结果表明:在模拟的高温高湿试验条件下,南方大米要比北方大米容易发霉;大米样品在粉状时比粒状容易发霉.  相似文献   

13.
研究贮藏温度与贮藏期对厌氧发酵的啤酒糟、青绿玉米秸秆及母猪配合饲料氧化变质过程中自由基和霉菌的影响。贮藏温度为10和30℃,贮藏期为1~4 d。测定指标为羟自由基、丙二醛、过氧化氢酶、p H、抗氧化能力、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等。结果为10℃时贮藏第1天—第3天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第4天差异极显著(P0.01);30℃时第1天—第4天各指标每天皆极显著变化(P0.01);贮藏第4天10与30℃相比,各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建议10℃下发酵饲料贮藏期低于4 d,30℃下贮藏期低于2 d。  相似文献   

14.
红茶枸杞酸奶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及其品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红茶枸杞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以红茶、枸杞粉、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复合发酵剂,经发酵后制作一种新型营养酸奶,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红茶枸杞汁、复合发酵剂、蔗糖添加量及发酵温度等进行优化,并对研制出的酸奶进行了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红茶枸杞汁添加量为8.09%,复合发酵剂添加量为0.18%,蔗糖添加量为8.03%,发酵温度为41.54℃,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红茶枸杞酸奶最终感官评分为97.98分,与预测值较近,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说明用最佳发酵工艺制作的酸奶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制作巴氏杀菌酸牛奶时影响产品感官及稳定性的因素,通过原奶贮存时间对持水力的影响得出原奶贮存不能超过24 h;通过研究变性淀粉与胶体对酸奶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稳定剂的最佳复配组合为:变性淀粉∶明胶∶琼脂∶果胶=12∶1∶2.5∶0.5。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巴氏杀菌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杀菌温度75℃,杀菌时间30 s,灌装温度30℃。  相似文献   

16.
沈雍徽  陈娜  邢宇  黄威 《中国乳业》2023,(12):86-91
[目的]以生牛乳为主要原料,不同糖醇为辅料,分别制作凝固型酸奶。[方法]糖醇包括: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以发酵时长、持水力、脱水收缩敏感性(STS)、感官评定、质构参数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糖醇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乳糖醇样品发酵时长较长,其余样品发酵时长4.5~5.5 h;持水力和脱水收缩敏感性(STS)变化趋势呼应,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和赤藓糖醇样品排名靠前;木糖醇、山梨糖醇和赤藓糖醇样品感官评定总分排名前三,与质构参数方面呈现一致性,木糖醇、山梨糖醇和赤藓糖醇样品质构品质更好。[结论]糖醇可应用于凝固型酸奶,但产品组织状态和质构品质需加强。  相似文献   

17.
嗜冷菌是指能够在7℃以及更低温度条件下生长繁殖的一类微生物总称。其产生和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十分耐热,会导致生鲜乳的物理和感官品质下降,影响货架期和保质期,因此本文从嗜冷菌的污染途径、检测方法、如何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牧场有效控制生鲜乳中的嗜冷菌数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鱼粉中霉菌总数及霉菌毒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国利 《饲料广角》2009,(12):31-33
模拟大宗饲料原料鱼粉的贮存条件,比较不同贮存条件下鱼粉中霉菌总数、主要产毒菌的种类以及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含量变化的情况。将温度设为:20℃±2,湿度设为:65%±5、75%±5、85%±5分别进行贮存.、检测时间为:第0、5、10、17、24、31和38d,利用国标通用检测方法进行霉菌总数和霉菌毒素含量变化的检测。结果表明.主要产毒菌种类有串珠镰刀菌、黄曲霉、构巢曲霉、纯绿青霉;其中串珠镰刀菌是优势菌,它的旺盛生长导致鱼粉中霉菌总数和呕吐毒素迅速超标.  相似文献   

19.
褐色酸奶是以牛乳和葡萄糖为主要原料,通过加热产生美拉德反应,对褐变后的牛乳进行接种和发酵,得到褐色酸奶制品。本研究以感官得分和乳清析出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并确定了褐色酸奶的加工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褐色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参数为葡萄糖添加量6%,褐变温度95 ℃,褐变时间5 h,发酵剂接种量5%,果胶添加量0.2%,发酵时间6 h,发酵温度42 ℃。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褐色酸奶感官评定分数为93分,乳清析出率为5.3%。  相似文献   

20.
从球杆菌比例、接种量、稳定剂的用量及发酵温度等方面研究高营养复合型酸奶的制作条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复合型酸奶的pH值及酸度的变化.对最终产品进行感官及理化分析。用正交法优选出的复合型酸奶制作的适宜条件为:球杆菌比例为1:1、接种量1%、加入的琼脂量0.2%、发酵温度为39℃。贮藏实验结果表明,在1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贮藏24h后酸奶的pH值不会产生大的变化;产品的感官及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把蜂蜜、苹果、花生添加到原料奶中进行发酵可生产出高品质的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