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吉白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安吉白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为安吉白茶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安吉白茶为原料,以茶多酚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离子沉淀法、醇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3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离子沉淀法在沉淀比为3∶20、沉淀pH为6、浸提时间为2.5 h、浸提温度为80℃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0.8%;醇提法在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 h、乙醇浓度为70%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15.9%;微波辅助提取法在浸提温度为70℃、料液比为1∶25、微波时间为40 s、微波功率为80 W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0.7%。[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是茶多酚工业化生产较理想的一种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过80目筛磨碎的茶粉为原料,以水为介质,用微波加热辅助提取的方法提取茶多酚,研究不同的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预浸提时间及料液比条件对茶叶中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波提取茶多酚的实验条件,探究4个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396W,微波处理时间为180s,预浸提时间为75min,料液比为1∶45时,茶多酚的得率最高,达到9.73%。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技术开展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选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水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问、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进一步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因素对茶多糖得率影响排序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20W、微波时间40min、浸提温度65℃、料水比1:50,验证试验乌龙茶多糖得率为3.14%。  相似文献   

4.
微波辅助提取安吉白茶有效成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马丽娜  彭忠  朱敏  于淑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147-5150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以安吉白茶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因提取率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微波功率及微波时间对安吉白茶3种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吉白茶有效成分综合提取的适宜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80 W,微波时间3 min,提取温度85℃,料液比1∶20(m/V,g∶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因的提取率分别为13.7%、2.8%、1.9%.  相似文献   

5.
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文洁  李敬华  王建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12-13013,13015
[目的]研究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方法]以安徽大山村野茶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与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茶多酚得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野茶茶多酚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浓度60%乙醇,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超声波功率320W。该条件下,野茶茶多酚提取得率为11.28%,含量为89.81%。[结论]该研究为大山村野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辅助方法提取铁观音茶多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时间、水浴浸提温度、料液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多糖得率随微波功率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料液比的升高先增后降,最佳的微波处理条件为:微波功率375W,时间1808,水浴浸提温度60℃以及料液比1:30.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多糖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清除能力与质量浓度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实验范围内的微波处理对其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波辅助提取马齿苋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齿苋为原料,对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温度、固液比等影响微波辅助提取马齿苋多糖工艺条件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马齿苋多糖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00W、提取时间4.5min、温度70℃、固液比1∶10,此条件下马齿苋多糖的得率为10.8%。  相似文献   

8.
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英姿  逯钊琦  陈艳芳  刘艳妮  黄小燕  郑维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01-17303,17310
[目的]为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的测定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六堡茶茶褐素产率的影响,优化了从六堡茶中提取茶褐素的最优工艺,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了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试验得出,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对六堡茶茶褐素产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六堡茶茶褐素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茶褐素提取率为22.92%。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茶褐素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高达74%,并且在低浓度时消除效果明显高于VC;对亚硝基的清除率达73%,与VC差别不大;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虽较VC差些,但仍可达60%以上。[结论]六堡茶茶褐素含量较高,且茶褐素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抗氧化应用方面前景良好,也为六堡茶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水花  钱磊  赵红艳  林雪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21-11422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茶褐素的工艺,为普洱茶加工和普洱茶深层次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普洱茶为原料,茶褐素得率为指标,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和主要理化性质分析。[结果]对茶褐素产率影响最大的是提取次数,其次是料液比,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影响最小,提取次数和料液比对产率有显著性影响。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茶褐素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10 min,微波功率320 W,在此条件下产率达到16.83%。茶褐素是弱酸性物质,含有蛋白质、多糖化合物。[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的茶褐素是一种较理想的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普洱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购自云南省临沧市的普洱茶为原料,以总多酚提取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料液比对普洱总茶多酚提取的影响。[结果]确认普洱茶中茶多酚提取最佳工艺为浸提时间1 h、浸提温度90℃、料液比1∶25 g/m L、乙醇浓度75%。实际测得的茶多酚得率为17.048 7%,和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研究可为普洱茶中茶多酚的工业化提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超声波联合辅助提取法提取黄秋葵中的多糖和黄酮,研究微波提取料液比、微波提取功率、微波提取时间、超声提取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料液比、超声提取功率、超声提取温度、超声提取时间对黄秋葵多糖和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超声联合提取参数对黄秋葵多糖和黄酮得率均有明显影响,微波提取料液比从1 g∶50 mL增加到1 g∶100 mL,多糖得率提高0.8倍;微波提取时间从2 min增加到4 min,多糖得率和黄酮得率均提高0.4倍;超声提取温度从40℃增加到70℃,黄酮得率提高0.4倍。微波-超声联合提取黄秋葵多糖和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微波提取料液比为1 g∶100 mL,微波提取功率为528 W,微波提取时间为4 min,超声提取乙醇体积分数为80%,超声提取料液比为1 g∶20 mL,超声提取功率为800 W,超声提取温度为70℃,超声提取时间为50 min。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辅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栽培菌糠为材料,研究微波辅助提取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微波功率等对香菇菌糠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60min和微波功率700W,在此条件下,香菇菌糠多糖的提取率为5.92%,提取时间较传统水提法缩短40%。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石榴多酚的工业化制备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微波提取法对四川会理石榴皮中的多酚进行提取,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以水作溶剂、料液比1∶20时,多酚得率随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时多酚得率最高。采用水-乙醇复合提取体系,用30%的乙醇溶液作提取剂,当微波提取条件为:提取功率300W、提取时间90 s、提取次数2次时,多酚得率较高。各因素对石榴皮多酚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结论]微波提取石榴皮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30%乙醇溶液,料液比1∶20,提取功率30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00 s,提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多酚得率达26.91%。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竹叶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微波辅助技术提取竹叶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竹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建立多糖提取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并确定了竹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为600 W,微波提取温度124℃,提取时间44 min,液固比41:1,采用该工艺条件,提取1次,竹叶多糖的提取率达到0.45%。而理论预测多糖得率是0.456%,实际得率达到理论预测值的98.68%。  相似文献   

15.
以竹荪为原料,用微波辅助法提取其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微波功率、微波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自变量,利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竹荪水溶性纤维(SDF)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90 W、微波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0 min、液料比20∶1,此条件下竹荪SDF得率可达12.26%,非水溶性纤维(IDF)得率为74.34%,该SDF得率与SDF得率的最大估计值比较,相对误差约为0.65%,且重复性也很好,因此,该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以六堡茶群体种扦插苗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不同铝浓度(0、50、100、200、400 mg/L)和温度(5、15、25℃)处理六堡茶苗,研究铝和低温对茶叶干物质、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多糖和水浸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干物质外,其他物质含量随铝浓度先增加后降低,铝浓度对干物质、游离氨基酸和水浸物含量的影响较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适量铝对茶叶品质有一定促进,以100 mg/L处理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铝过量会影响茶叶品质。除了茶多酚和水浸物外,温度对干物质、游离氨基酸和茶多糖含量影响较小,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5℃处理的茶叶干物质和茶多酚略低于25℃处理,游离氨基酸、茶多糖和水浸物则是5℃和15℃处理高于25℃处理,尤其5℃的茶多糖和水浸物;温度对六堡茶茶叶品质有一定影响。不同浓度铝或温度处理六堡茶,茶叶品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莜麦是内蒙古地区特色作物之一,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理功能。为了最大程度提取莜麦中的多酚,拟采用酶-微波法协同提取莜麦中的酚类物质。试验以多酚得率为依据,莜麦经复合酶预处理后,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酶-微波法协同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复合酶用量0.8%,酶解时间80 min,酶解温度55℃,pH值5.0时,莜麦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60℃,微波功率700 W。此时莜麦酚类物质得率为2.01 mg/g。同时,酶-微波法提取的酚类物质得率比酶法、微波法分别提高42%和85%,表明酶-微波法可作为一种高效提取莜麦酚类物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蓬蘽叶中茶多酚的微波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董乐  林娈 《广东农业科学》2009,(11):120-123
以蓬藁叶为原料,采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在微波辐射下微波功率、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级数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获得从篷蘽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法从蓬蘽叶中提取茶多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蓬蘽叶在40%乙醇溶液中料液比(W:V)1:10,提取功率320 W,提取时间60 s,微波浸提2次,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为88.78%.  相似文献   

19.
菊芋中菊粉不同提取工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水浴浸提法、超声波循环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提取菊芋中菊粉,结果表明:常规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时间50min,料液比为1:30;超声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时间40min,超声功率600W,料液比为1:20;微波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处理8min,微波功率700W,料液比为1:15.常规水浴浸提法、超声波循环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的菊粉得率分别达75.68%、82.16%和87.81%.以微波提取法的菊粉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微波萃取法提取紫果西番莲叶中黄酮类物质及其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瑞  蒋琳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69-10071
[目的]研究微波萃取法提取紫果西番莲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溶剂浓度(A)、料液比(B)、总萃取时间(C)、微波功率(D)4个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溶剂浓度、微波功率对黄酮得率有显著影响,确定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总萃取时间9min,微波功率为350W。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达3.46%。[结论]与传统溶剂萃取法相比,微波萃取法具有时间短,得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