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有机酸对森林土壤pH及铝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南方酸性森林土壤pH及铝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上,有机酸处理后土壤pH降低,土壤可溶性铝和有机络合态铝增加,交换态铝(Al3+)、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和酸溶无机铝[Al(OH)3]减少,土壤中不同形态的铝都有向有机络合态铝转化的趋势,这种转化降低了土壤活性铝的含量,有利于减轻土壤铝对植物的危害,但不同的有机酸由于其性质和结构不同,对土壤铝形态转化的影响不同.土壤中各形态铝含量上层土壤大于下层土壤.  相似文献   

2.
皖南茶园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与土壤pH和植茶年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采集皖南3个典型茶园土壤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植茶年限下茶园土壤pH和活性铝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活性铝的形态主要有交换态铝Al3+、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胶体态铝A(lOH)03和腐植酸铝Al-HA,总体上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Al-HA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Al3+呈稳步上升趋势,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呈缓慢下降。0~20cm层土壤pH值与Al3+、植茶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0.819、-0.952,P<0.01),与A(lOH)2+A(lOH)+2呈显著正相关(0.658,P<0.05),与Al-HA呈极显著正相关(0.929,P<0.01),20~40cm层土壤pH与各形态活性铝及植茶年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Al-pH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在0.281~0.659之间,都明显偏离了三水铝石模型,而方程的决定系数都在0.90以上,表明茶园土壤中Al3+活度对土壤pH的影响还是很显著的。与自然土相比,植茶促进交换态铝在茶园土壤中的累积,土壤种茶后趋于酸化,种茶时间越长酸化越严重,而茶园土壤pH与土壤活性铝总量是呈负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探究不同地形下杉木老龄林土壤活性铝形态特征,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铝毒害的精细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南平市百年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该林分西南坡、西北坡、山凹部和山洼地共4类地形土壤的pH值、全铝、交换性铝、单聚体羟基铝、酸溶无机铝和腐殖酸铝含量。【结果】该林分土壤pH值范围为4.72~5.09,活性铝主要形态为腐殖酸铝和酸溶无机铝,其含量占全铝含量的25.52%~60.3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铝活化程度逐渐降低,土壤pH值、全铝和腐殖酸铝含量不断增加,交换性铝、单聚体羧基铝和酸溶无机铝含量则不断减少。4类地形土壤pH值总体表现为山洼地西南坡山凹部西北坡,全铝含量表现为山凹部西北坡山洼地西南坡,全铝中活性铝所占比例以及交换性铝和酸溶无机铝含量表现为西北坡西南坡山凹部山洼地,腐殖酸铝含量表现为西北坡山凹部西南坡山洼地,单聚体羧基铝含量表现为山凹部西南坡西北坡山洼地,山洼地土壤各形态活性铝含量普遍显著低于西北坡。地形和土层对于腐殖酸铝的含量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主成分分析表明西南坡和山凹部之间、西北坡和山洼地之间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较为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交换性铝、腐殖酸铝和酸溶无机铝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交换性铝、酸溶无机铝和腐殖酸铝含量三者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该杉木老龄林4类地形中以西北坡土壤活性铝积累现象最为明显,其次为西南坡和山凹部,山洼地最低。  相似文献   

4.
几种土壤中不同形态铁及无定形硅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白浆土、黑土和草甸土三类土壤不同形态铁和无定形硅铝表明,游离氧化铁的量在各类土中均为表层大于底层;铁的活化度白浆土高于黑土,而白浆土的白浆层又高于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无定形硅、铝在白装土中层次之间分异明显,说明有淋淀现象发生,在黑土和草甸土中差异不大;新鲜有机质对铁的活化有显著作用,络合态铁和土壤腐殖质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酸雨区不同林龄(1、5、10、15 a)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铝含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同一季节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交换态铝含量表现为15 a>10 a>5 a>1 a,1 a与5 a差异不显著;同一林龄同一土层深度不同季节杉木人工林土壤交换态铝含量总体表现为冬季>春季>夏、秋季,夏、秋季间无明显变化.杉木人工林土壤吸附态羟基铝含量随林龄及季节的变化规律与交换态铝相似.同一土层深度同一林龄不同季节杉木工人林土壤有机络合态铝含量总体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同一季节同一土层深度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络合态铝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提高.酸雨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表层土壤活性铝含量高于中下层土壤,活性铝占总铝的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土壤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磷石膏与沸石对酸性黄壤活性铝形态及作物营养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磷石膏、沸石用量增加,酸性黄壤交换态铝下降35.5 %~41.0 %,羟基铝下降24.5 %;随施用时间增加,最初1个月交换态铝迅速下降,随后2~4个月呈类似正弦波的变化,羟基铝则持续缓慢下降;在11~18℃交换态铝、羟基铝下降幅度缓慢,在18~25℃交换态铝、羟基铝下降幅度加快.施用磷石膏的胡萝卜干重居前3位,是CK的3.4~5.9倍.施磷石膏胡萝卜的磷、钾、硫、钙吸收量分别比CK增加127.0 %、31.2 %、70.1 %和75.1 %,铝吸收量降低50.4 %,植株氮硫比、钾硫比、钾钙比、硫铝比和钙铝比对干重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栽培人参对床土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主要栽参土壤(暗棕壤、白浆土)栽参前后土壤有机质特征和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栽参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降低;盐基饱和度、pH值、交换性Ca、K下降,而交换性H、Al上升;腐殖质趋于胡敏酸相对含量增加,而其芳化度降低。另外,在良好土壤管理条件下,虽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均有提高,但盐基饱和度、交换性Ca、pH值下降,而交换性H、Al上升,土壤仍趋于酸化。故土壤酸化是老参地土壤最主要的本质化学特征。酸化问题是者参地改良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不同植茶品种土壤团聚体及其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植茶品种土壤团聚体的组成,阐明团聚体中全铝和交换态铝的分布特征,揭示土壤团聚体中全铝和交换态铝对不同植茶品种的响应规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开展种植福鼎大白、川茶3号、川农黄芽早、川沐217的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茶品种的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径的减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以5 mm粒径为主,其含量处于60.52%~76.49%之间,0.5~0.25 mm粒径含量最少,种植福鼎大白的土壤5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在小粒径团聚体中最高,种植川茶3号的土壤团聚体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最高;5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铝和交换态铝的贡献率最高,介于53.10%~68.10%之间。5 mm粒径团聚体对铝含量的贡献率表现为福鼎大白川茶3号川沐217川农黄芽早。与其他植茶品种相比,种植福鼎大白的土壤0.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最高,结构性较好;种植川茶3号的土壤各粒径全铝和交换态铝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土壤中铝含量过高会加剧土壤酸化,影响土壤生产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栽参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栽参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栽参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硅,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PH值和C/N比下降/活性铁、铝、锰和酸性阳离子含量增加。上述变化根区土壤较根上土壤和根下土壤明显。  相似文献   

10.
白浆土是形成于北温带温凉较湿润气候下的酸性土壤,红壤是形成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酸性土壤,二者的形成过程不同,土壤淋溶的程度和方式亦有差异。白浆土上层的酸溶性无定形铁高于红壤,40cm 以下的土层则相反,白浆土重结晶铁为无定形铁的2~6倍,红壤则为10多倍。白浆土的铁锰没有明显的淋溶趋势,而多在本层土壤的孔隙中集中。两种土壤的全铁量比全锰都高,高一个数量级,二者锰的差异小于铁的差异。白浆土两种形态锰的含量,均略高于红壤。白浆土白浆层锰的含量略高于黑土层,淀积层较低,红壤的游离锰未见有淋溶移动的趋势。红壤酸性铝高于白浆土,铝比铁有更多的存在于无定形部分中。活化度。红土的游离铁多于白浆土。以重结晶态者为主,活化度反低于白浆土。两者土壤游离锰的活化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吉林人参和高丽人参中的微量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人参与高丽人参中的锗含量无明显差异。各产地吉林生晒参中锗的含量为0.119×10~(-6)mg~1.400×10~(-6)mg,高丽生晒参中锗的含量为0.260×10~(-6)mg~0.970×10~(-6)mg,吉林红参中锗的含量为0.111×10~(-6)mg~0.309×10~(-6)mg,高丽红参中锗的含量为0.060×10~(-6)mg~0.266×10~(-6)mg。2.鲜人参加工成红参后,锗的含量有所降低。3.栽培人参施用锗肥后,其锗含量明显增高(1.400×10~(-6)mg~2.924×10~(-6)mg)。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农田栽参和伐林栽参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差异.[方法]通过分析2种生产模式下的土壤N、P、K、有机质、pH及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结果]2种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存在差异,伐林栽参土壤中养分和酶活性高于农田栽参土壤,尤其是全氮含量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1.2 g/kg,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4倍多.[结论]该研究为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病健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及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慧瑛  吕国忠  孙晓东  赵志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79-8279,8291
[目的]深入了解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其分布规律,分离获得有益真菌种类资源,为人参土传病害防治提供生防菌资源。[方法]统计健康人参植株与根腐病人参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及数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各地区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不完全一致,分离出了18个属的52种真菌。青霉、曲霉是土壤中的常见真菌,镰刀菌Fusarium、柱孢菌Cylindrocarpon是部分人参根腐病的病原菌。[结论]根腐病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镰刀菌、柱孢菌)及拮抗菌(粘帚霉、枝顶孢)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张可  赵岩  张连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38-11239,11335
[目的]研究海拔与生长时间对栽培人参土壤中大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采集我国人参主产地长白山地区不同人参生长时间、不同海拔的人参土壤,测量其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并研究变化规律。[结果]相同参龄条件下,土壤中大量元素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整体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同参龄土壤,大量元素含量整体随着参龄年限的增长而变化,其中土壤pH值随着参龄的增长有变小的趋势。[结论]不同海拔与生长时间对人参大量元素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栽参土壤水提取液用不同化学试剂(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和直接采用不同化学试剂(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和蒸馏水)提取,对所得各个组分以人参种子为试材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经筛选所得活性较强组分再以人参幼苗为试材进行其根系活力和丙二醛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栽参土壤提取液不同组分均对人参种子胚根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抑制作用随浓度逐渐增加而增强,其中生物活性较强的组分为栽参土壤水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相和栽参土壤乙酸乙酯提取组分,两个组分对幼苗根系活力和丙二醛含量都产生显著性影响,在培养96h后,丙二醛含量分别增加23.8%、37.5%,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P<0.01),根系活力分别下降17.2%、27.1%,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由此可知,用乙酸乙酯提取栽参土壤可有效获得部分人参化感物质,其可促进人参幼苗根细胞膜质过氧化作用,使膜透性增加,降低人参幼苗根系活力,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多功能微生物制剂对农田栽参土壤有机氯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联机检测土壤中有机氯残留及人参中有机氯的富集量,探讨多功能微生物制剂对农田栽参污染土壤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制剂后,土壤中有机氯降解作用明显,其残留量与施加鹿粪和对照处理含量达极显著差异,尤其以微生物制剂激活后施入方式最佳。当五氯硝基苯加入量为5g/m2、10g/m2及15g/m2时,经过降解后土壤中含量分别减少为0.023μg/g、0.114μg/g和0.135μg/g;相对应处理的人参中含量也为最低,分别为0.038μg/g、0.311μg/g和0.371μg/g,且人参中检测到了土壤中未检出的六六六的4个同分异构体;施用微生物制剂后有机氯的富集系数也较对照低。多功能微生物制剂是适宜农田栽参土壤改良的有效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7.
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主要养分与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年生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的不同层次主要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栽培人参根区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P和有效K含量均为:表层〉根层〉底层,随着人参生长年限的延长,根层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逐渐减少;根层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一致,都呈倒"V"字形变化,以2年生酶活性最高,随后降低;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呈显著正相关,相应的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衡量栽参土壤的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类人参茎叶中皂苷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参茎叶、西洋参茎叶和三七参茎叶中人参皂苷的含量及组成。[方法]采用水提法对人参茎叶和西洋参茎叶总皂苷进行提取,再用TLC和HPLC方法对人参总皂苷组成进行分析,对其皂苷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水提人参茎叶总皂苷的提取率为6.02%,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的提取率为5.01%。3种人参茎叶总皂苷的TLC和HPLC检测结果表明,人参茎叶中主要皂苷为Re、Rg1、Rd、Rc,其中Re、Rg1、Rd皂苷的含量较高,占总皂苷的53.7%;西洋参茎叶中主要皂苷为Rd、Rb3、Re、Rc,其中Rb3、Rd含量较高,占总皂苷的38.3%;三七参茎叶中主要皂苷为Rb3、Rc、Rb1,其中Rb3含量较高,占总皂苷的17.2%。3种人参茎叶PPD/PPT值表明,人参茎叶为33∶37,主要皂苷为原三醇类;西洋参茎叶为50∶12;而三七参茎叶中几乎不含有原三醇类皂苷。[结论]成功的对不同种类人参茎叶总皂苷成分进行了比较,为不同种类人参茎叶的选择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氯化苦液剂防治人参锈腐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2006年在栽培过的人参重茬床地,土壤注入氯化苦液剂25~35 kg/667 m2,2年试验结果对人参锈腐病防治效果达54.78%~70.07%,防治效果明显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2.30%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老参地问题是制约参业发展的重大难题,笔者在总结前人关于老参地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测土施肥,有益微生物菌剂处理,酸碱度调整等土壤处理方法,成功地实现了老参地的短期再利用,建立了周期为1-3年的人参和西洋参的短期轮作体系。在处理后的老参地上种植西洋参,其长势,产量,病虫害及烧须情况,总皂苷含量等,与对照地新林土栽参无显著差异(P>0.05)。并开展了中试规模的推广,试验结果显示,老参地短期轮作制是改造老参地的有效措施之一,该轮作技术方法应用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轮作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