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主要鸟害的种类及危害特点1.1大山雀全长140 mm。头顶、枕部以至后颈上部呈金属发蓝的灰黑色。眼下、颊、耳羽直至颈侧白色,呈三角形斑,上背黄绿色,下背至尾上复羽灰蓝色。飞羽黑褐色,喉和前胸黑色,略具金属反光。嘴峰、脚均为黑色。食物以昆虫、植物性物质为主。在樱桃上,主要啄食花芽和开始着色的果实。  相似文献   
2.
对长白人参新品系开头和根部的横切构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比“吉参一号”在茎粗、茎高上有显著的生长优势(P〈0.01),其它性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远志不同部位远志酸的含量,对远志的茎叶、远志棍、远志筒、远志肉、木心以及芦头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远志酸含量顺序为远志肉〉远志筒〉远志棍〉芦头〉茎叶〉木心。因此可以确定远志酸主要存在远志的韧皮部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环境、营养条件三个方面对农田老参地土壤进行改良。方法研究该土壤改良技术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四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生态改良处理组土壤脲酶活性提高37.48%~74.9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9.16%~22.90%,蔗糖酶活性提高16.00%~101.31%,磷酸酶活性提高1.24%~74.38%。结论该生态改良技术可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对农田老参地土壤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下长白山乌杆天麻的天麻多糖的含量差异。方法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长白山乌杆天麻中的天麻粗多糖进行测定。结果经过测定,不同加工方法中,蒸制后切片的方法天麻中天麻多糖含量较高,为35.32%,小米水煮法,蜜炙法、烘烤法天麻多糖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19.45%、25.18%、32.74%。结论通过对比可得知,不同的加工法方法,加工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影响均会使得天麻多糖的含量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6.
立枯丝核菌毒素对人参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稀释50、100、200倍立枯丝核菌粗毒素分别处理1月龄人参幼苗,测定0、1、3、6、12、24 h后人参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经立枯丝核菌粗毒素处理后,人参幼苗防御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含量则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期西洋参根、茎、叶共39个样品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了不同采收期总皂苷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所有样品根、茎、叶中总皂苷含量各聚为一大类,表现为叶根茎。不同产地根中总皂苷含量差异明显。根、茎、叶的总皂苷含量按采收期均可聚为2类:4~6月份的为一组,7~9月份的为一组,7~9月组的总皂苷含量明显高于4~6月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农牧交错带长期免耕下作物减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定位试验,对覆盖和不覆盖条件下少免耕与翻耕莜麦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无覆盖的条件下,免耕处理出苗率指数大于翻耕处理,且2006年深松处理出苗率指数(0.0840)与翻耕处理(0.0705)差异达显著水平;2)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根冠比大于翻耕处理;3)免耕无覆盖处理生物量及产量均显著小于翻耕处理;深松无覆盖处理根系生物量显著大于翻耕处理,但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小于翻耕处理,且产量差异显著,2005、2006年分别降低了15.8%和10.0%;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千粒重均大于翻耕处理,但差异不显著,2005年分别为19.7、18.9和17.6 g;4)免耕覆盖处理生长明显改善,但生物量及最终产量仍显著低于翻耕处理,2006年产量与翻耕处理相比降幅达19.7%,免耕覆盖处理对于莜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免耕耕作措施本身对莜麦产量的影响;深松覆盖处理生长状况及产量与翻耕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覆盖下的深松(行距50 cm,深度40 cm,隔年进行)是适合农牧交错带的少免耕模式。  相似文献   
9.
冬闲田稻草覆盖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草覆盖和裸田休闲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的两种主要的冬季休闲模式.以湖南红壤丘陵双季稻作区为研究区域,以耕层土壤温度、湿度、田间冬季杂草生长、CO2气体排放为主要指标,研究了稻草覆盖与裸田越冬两种冬季休闲模式对稻田土壤温、湿度和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稻田覆盖稻草能显著提高0~5 cm表层土壤温度和0~15 cm耕层土壤的水分含量,抑制冬季田间杂草生长,并显著提高向大气的CO2排放通量,致使冬闲稻田由大气CO2汇转变为CO2源.但是,如果考虑覆盖稻草输入的有机碳量,覆盖休闲则可增加土壤碳的库容量.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农田杨树用材林无灌溉区表层及深层从幼龄开始的土壤水连续消耗规律,采用中子仪与土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4年土壤水分定位监测。数据表明:(1)4龄和5龄时杨树遭受极度水分胁迫,部分树木叶片盛夏开始干枯脱落,3龄、4龄和5龄单株杨树树高、胸径和材积年增长缓慢;(2)杨树2龄时,0~2m土壤水分大幅降低,此后长期处于较低状态。2m以下得不到降水补充,土壤含水量持续下降。3龄后杨树开始阶段性遭受不同程度水分胁迫;(3)至5龄末杨树的耗水层深度为5.6m;2m以下深层耗水特点为2龄、3龄和4龄杨树耗水层次逐年加深,5龄时未见加深,反而各层次耗水量均小于4龄杨树。可见其遭受严重干旱胁迫后生理活性降低。杨树从2龄末到5龄末的3年间2-5.6m土体土壤贮水量累计减少430mm,使得深层土壤有效水含量大幅下降,特别是2-4m土层,杨树5龄末时土壤水分接近萎蔫点,土壤储水调节能力下降。林龄增加后反而只能依靠降水,杨树生长面临威胁;(4)无灌溉杨树单作模式5年经济收益远远低于麦-玉模式。海河低平原区大面积推广的农田速生杨用材林将使这一地区深层土壤干燥化。杨树材积累积缓慢不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应采取一定的灌溉补水措施在合理用水的前提下促进杨树生长,或者以发展农田防护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