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研究了关联噪声和周期信号共同驱动下非对称双稳系统的稳态性质和各阶矩。根据刘维方程、诺维科夫原理等方法,得到了系统相应的福克-普朗克方程,并计算了相应的稳态概率分布函数Pst(x)的表达式。定义R=D/Q(其中,D是乘性噪声强度,Q是加性噪声强度),分3种情况(R=1,R>1,R<1)讨论了周期信号振幅A和频率Ω对系统定态性质和各阶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R=1时,Pst(x)随态变量x变化的三维图呈现1条等高的双峰曲线,且态变量的各阶矩均处于3种情况所对应的3条曲线的最上方;②当R>1时,Pst(x)随态变量x变化的三维图呈现1条左低右高的不对称双峰曲线,且态变量的各阶矩均处于3种情况所对应的3条曲线的最下方;③当R<1时,Pst(x)随态变量x变化的三维图呈现1条左低右高的不对称双峰曲线,且态变量的各阶矩均处于3种情况所对应的3条曲线的中间位置上。  相似文献   
3.
环丙沙星在深浅两层潮土层中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OECD guideline 106批平衡吸附解吸试验方法研究了环丙沙星在潮土0~20 cm和20~40 cm两个垂直土层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潮土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均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平衡两个阶段,且经过24 h达到吸附和解吸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速率常数为0.571 kg·min-1·mg-1。两个潮土层对环丙沙星的吸附和解吸均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采用Freundlich方程可以对吸附和解吸数据进行良好的非线性拟合(P0.01),吸附容量分别为672.977和693.426,其吸附等温线属于"S"型等温线。环丙沙星在两个潮土层中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在解吸的过程中存在滞后现象,且解吸滞后系数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0~20 cm土层的解吸滞后系数均大于20~40 cm土层。在p H值为4~9条件下,环丙沙星的吸附参数lg Kd值随p H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p H值为5时,吸附效果最好,0~20 cm土层lg Kd值为3.36,20~40 cm土层lg Kd值为3.90。阳离子吸附可能是潮土对环丙沙星吸附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一滴灵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方法.[方法]以水稻“松粳9号”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春雷霉素和清水为对照,研究0.1%一滴灵水剂喷施浓度9、18、27 kg/hm2 3个不同剂量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所有供试药剂对水稻稻瘟病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且对供试作物安全.随着0.1%一滴灵水剂用量的增加,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治效果呈现上升趋势,喷施一滴灵27 kg/hm2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4.4%和86.6%;与对照春雷霉素相比,喷施一滴灵9 kg/hm2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治效果与喷施春雷霉素30 g,/hm2的防治效果相当.[结论]一滴灵的最佳使用方法为:以18 kg/hm2的用量于水稻孕穗期第1次施药,间隔10 ~ 15 d第2次施药.  相似文献   
5.
粪源环丙沙星对潮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粪源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对潮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影响,布置培养试验(81 d),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Ⅰ:CK(对照),Ⅱ:CIP(外源添加CIP),Ⅲ:DF(不含CIP的鸭粪),Ⅳ:DF+CIP(Ⅲ基础上外源添加CIP),Ⅴ:DF(CIP)(粪源CIP)。采用PCR技术分析土壤中6大类27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和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检出情况,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检出频率较高的目的基因及总细菌基因(16S rRNA)的绝对丰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中共检出6种ARGs(tet G、sulⅠ、qnr A、qnr S、aad A2、aad D)和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且检测到的目的基因基本一致。DF(CIP)和DF+CIP处理对土壤中细菌和不同种类ARGs的影响不同。DF(CIP)、DF+CIP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中16S rRNA、tet G的绝对丰度;DF(CIP)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sulⅠ、aad A2的绝对丰度;DF+CIP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qnr A的绝对丰度。不同种类的ARGs与intⅠ、土壤理化性质的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intⅠ与sulⅠ、aad A2呈正相关,与qnr A呈负相关,qnr A与CIP残留量呈正相关,tet G与有机质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地评价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环境风险以及粪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们农资企业眼里中国农资传媒就是一个权威媒体,在农资行业做的相对有规模的经销商都会订阅中国农资,为什么会订阅呢?因为通过阅读《中国农资》周报,可以预知行业政策性、市场性的信息,对我们经营非常有帮助。我是中国农资传媒的受益者,这么多年来,通过中国农资传媒对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沭阳县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措施,即实施六大工程,包括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职业教育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思想文化道德建设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班戈县的典型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田间小区控制试验,于2013-2015年施加不同数量氮磷肥(N: 0、7.5、15.0 g N·m-2, P: 0、7.5、15.0、30.0 g P2O5·m-2), 调查各处理不同类群植物生物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进而评价氮磷养分添加对高寒草原草地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氮磷配施优于氮磷肥单施,不同氮磷配施处理均能提高草地质量指数(IGQ),以N1P1(7.5 g N·m-2, 7.5 g P2O5·m-2)施肥处理的草地质量指数最大(90.27),相较对照增加了67.16%(P<0.05)。2)选择土壤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有效氮(AN)、有效磷(AP)和pH作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 12个施肥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期施肥主要影响土壤0~10 cm土层环境质量的变化;增施氮肥土壤pH呈下降趋势;高磷添加处理(30.0 g P2O5·m-2)增加了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但植物吸收效率下降。3)结合草地质量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草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氮磷肥配施好于单施,且N1P1(7.5 g N·m-2,7.5 g P2O5·m-2)处理相对得分最高,为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施肥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限元计算成果,基于Visual Basic6.0平台,开发了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软件。内力计算考虑了框架、基础和地质三者的共同作用,具有较精确的力学计算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环丙沙星(CIP)和镉(Cd)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可给性,通过向无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环丙沙星(对照:0 mg·kg-1,Ⅰ: 5 mg·kg-1,Ⅱ: 25 mg·kg-1,Ⅲ: 50 mg·kg-1)和Cd(80 mg·kg-1)进行老化实验,运用in vitro和SHIME模型评估老化后土壤Cd的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不同老化天数(第1 d: D1,第30 d: D30,第60 d: D60)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可给性有所差异。随着土壤老化时间的延长,重金属Cd的生物可给性不断降低,表现为D60 < D30 < D1。复合污染土壤中随着环丙沙星浓度的增加,D1、D30和D60胃阶段Cd的生物可给性有所变化,但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D1和D30小肠阶段Cd的生物可给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D60小肠阶段Cd的生物可给性呈增加的趋势;在结肠阶段,D30和D60各处理(D30 CIPⅠ+Cd处理除外)Cd的生物可给性均高于对照处理,且CIPⅢ+Cd处理达到最大。胃阶段不同停留时间(20、40、60 min)Cd生物可给性动态变化结果显示,60 min时Cd的生物可给性达到最大,20 min时各处理土壤中Cd的生物可给性变幅最大,Cd的生物可给性在胃阶段不同停留时间变化呈先快后慢趋势。研究表明,环丙沙星和Cd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可给性在胃阶段较高,在小肠和结肠阶段较低。环丙沙星的添加对胃阶段Cd的生物可给性无显著影响,而对小肠和结肠阶段Cd的生物可给性有一定的影响,与未添加环丙沙星的对照处理相比,添加25、50 mg·kg-1环丙沙星显著提高了老化30 d结肠阶段和老化60 d小肠阶段Cd的生物可给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