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经分析和实验得出预处理鲜茶叶压榨时,茶汁是从细胞内经细胞膜、细胞壁流到细胞间隙,再分别经叶片断裂面、气孔和表面角质层流出的.本文还推导出其出汁率方程,并经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2.
茶园专用有机液体肥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新研制的茶园专用有机液体肥进行了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证明:该肥料能够促进茶树生长、提高鲜采芽叶重量、增加茶叶产量;同一茶园连续单独施用较常规施肥方法能够取得相同的产量效果;可以增加茶叶主要功能物质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有利于提高茶叶内在品质;对维持或改善土壤环境卫生指标也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室内试验台的试验,探求利用重力原理分离茶叶梗与叶的可能性和室内试验台架的最佳机构参数与运动参数的组合,并为该机构合理设计提出一些粗浅的设想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茶机炒茶不均匀、炒干后茶叶碎茶率较高、品质不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化茶叶炒干机。在阐述机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理论计算确定炒干装置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样机进行制作。为进一步探究自动化茶叶炒干机工作时的最佳工作参数,以茶叶在炒干装置内运动速度、分离比、茶叶温升速率为指标,通过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分析翻草筋数量、各工作参数对于炒干机炒干效果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并进行验证实验,确立炒干性能的最佳参数组合为:滚筒转速为19 r·min-1,炒干温度为184 ℃,炒干时间为80 min,此时平均含水率为5.47%,碎茶率为1.82%。该设计满足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并为茶叶炒干机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撒可富复合肥与传统氮肥尿素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证明:该复合肥能够有效促进茶树新梢生长、提高鲜采芽叶密度和重量、增加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6.
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鲜茶叶的分类,茶叶图像面积、周长、凸壳面积、凸壳周长、等二阶距椭圆长轴长度、短轴长度、椭圆偏心率等几何参数和R、G、B三个彩色空间分量的均值、标准偏差、平滑度和一致性等纹理参数可以作为茶叶分类的特征值。试验表明,BP网络用于茶叶分类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分类判断的正确率达到90%。网络的隐藏层和输出层为多个神经元时,其可能达到的分类效果要略好于隐藏层和输出层只有单个神经元的网络,但前者训练出的网络会出现权值不能收敛到全局误差最小值的情况,其可靠性不如后者。  相似文献   

7.
提取鲜茶汁加工速溶茶(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方法加工速溶茶需用10倍以上沸水从干茶中提取茶汁,这不但消耗大量能源,而且茶叶香味明显降低.作者研究了从鲜茶叶直接提取鲜茶汁的方法,鲜叶经杀青提取绿茶汁.萎凋后提取红茶汁,摇整后提取乌龙茶汁.处理叶切碎后压榨,提取率约20~30%,鲜茶汁浓度7~8°Brix  相似文献   

8.
茶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茶主要以采收鲜嫩芽叶为主,而忽略了茶花、茶籽、茶梗、茶灰、废茶渣等副产品的利用,对茶树资源是一大浪费。本文综述了茶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以期为茶叶生产拓宽出路,并提高茶产业附加值。  相似文献   

9.
调查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75%的土壤样本符合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土样中六六六和滴滴滴均未检出,研究区域茶叶产地环境质量优良。对茶叶所检指标六六六、滴滴涕、铜、铅,按NY5017―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进行评价,鲜茶叶样本超标率为0,成品茶叶样本超标率为11%,污染物为铜。按NY5196―2002《有机茶》标准进行评价,鲜茶叶样本超标率为95.2%,超标污染物为六六六和铅,六六六检出率为95.2%,铅超标率为9.5%。成品茶叶样本超标率为100%,六六六检出率为89%,铜超标率为61%,铅超标率为50%。生产过程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成品茶叶中农药六六六超标的主要原因,加工过程不清洁是造成成品茶叶中重金属铅、铜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山葡萄新品种"雪兰红"在结果枝最前端花序前留不同叶数进行摘心处理,进行果实品质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留1~2片叶摘心,坐果率、果实含糖、出汁率和产量低,总酸含量高;留6~7片叶摘心,坐果率和产量高、含糖低、总酸高、果穗松散、出汁率低;留4~5片叶摘心,坐果率和产量适中、果穗大、含糖和出汁率高、总酸低。通过试验可以确定,"雪兰红"开花前7~10d在结果枝最前端花序留4~5片叶摘心适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现行成熟采茶机采摘一芽一叶及其以上嫩度的特等茶青的采摘效果,针对不同茶树品种,利用单人采荼机在不同试验茶园中进行了以特等茶青为采摘目标的机采试验。结果表明:在现行茶园的基础上,特等茶青下树率可以高达34.40%,其中独芽下树率为9.09%,一芽一叶初展下树率为7.28%,一芽一叶开展下树率为18.03%,充分说明结合机采特等茶青新型加工工艺技术,利用现行成熟采茶机采摘特等茶青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6CLW-10型茶叶连续萎凋机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并简要分析了该机用于乌龙茶萎凋生产时的萎凋质量和品质.该机萎凋温度可调,风量可调,摊叶厚度可调,萎凋时间可调,不仅可用于乌龙茶和红茶的萎凋,还可用于绿茶雨水青的处理.该机可用电、煤或薪柴作为加热热源.经过4a 多来乌龙茶萎凋生产试验,表明用该机萎凋的乌龙茶萎凋质量达到或超过同等条件下利用阳光晒青的萎凋质量.该机为连续化生产,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用于乌龙茶萎凋时,其台时生产率为150—250kg 鲜叶.  相似文献   

13.
鲜茶汁在贮藏过程中极易酶促褐变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温度pH 值及浓度抑制剂对鲜茶汁中多 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院在25~40,鲜茶汁PPO 活性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当温度超过40 鲜茶汁 PPO 酶活性开始迅速下降pH 值为5.5~6.5 鲜茶汁PPO 活性较为稳定当pH 值超过6.5 PPO 活性开始迅速下降 不同浓度柠檬酸和NaHSO3对鲜茶汁中PPO 的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0.5%的柠檬酸在室温下对多酚氧化 酶活性的抑制率可达85.01%。  相似文献   

14.
杀青方式和设备对夏秋绿茶初制加工的质量影响很大.采用滚筒式过热蒸汽杀青机进行杀青作业,不仅能达到蒸青绿茶产品干茶色泽翠绿、汤色亮绿、叶底嫩绿和减轻夏秋绿茶苦涩味的特征,而且避免网带式过热蒸汽杀青机勾挂茶叶影响加工质量的问题,保证了绿茶品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酸化茶鲜叶原料对鲜茶汁压榨提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鲜叶原料添加磷酸溶液降低原料pH值的方法对红、绿鲜茶汁压榨提取各理化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原料酸化,改变了原料中果胶和蛋白质的性质,从而减少了鲜茶汁中果胶和蛋白质的含量.果胶含量的减少与pH值的降低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的含量在鲜茶汁pH值为3.8左右出现最低值.实验还证明:影响鲜茶汁压榨提取的重要因子是鲜茶汁的粘度,而鲜茶汁的粘度主要受其蛋白质和水溶性果胶含量的影响.酸化原料,能够降低鲜茶汁的粘度,从而提高了鲜茶汁的提取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传统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试验,探索了林檎叶浸出物对饮料抑菌防腐的效应.以饼干、鲜葡萄汁、米饭、蔗糖、琼脂作培养基,并以茶作对照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林檎叶的浸出液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效果,以林檎叶为主要原料研制的饮料产品,在自然条件下存放60d,经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所检验,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广西红茶的创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智能红茶发酵机发酵技术、智能烘干技术等多种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研制桂香红美人茶。[结果]总结出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参数为:被小绿叶蝉刺吸的鲜叶→晒青(鲜叶失水率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62%~64%)→揉捻(40~60 min)→智能发酵机发酵(温度:32℃,湿度:95%,时间:3.5 h)→造型→智能烘干(温度:80℃,时间:120 min)→提香(温度:100℃,时间:30 min)→成品茶。[结论]该技术充分利用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加工出市场价值较高的红茶新产品,能大幅度提高有机茶园综合效益,对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武夷山3个不同地域茶园土壤及6个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茶青品质,研究不同茶园茶青品质的差异及与种植土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虽然3个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明显,但其土壤肥力指数大部分达到一级标准,可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在茶多酚含量上,肉桂、水仙、铁罗汉、玉观音以九龙窠茶园的含量最高,半天妖、瓜子金以旗山茶园最高;在氨基酸含量上,肉桂、水仙、铁罗汉、玉观音以龟岩茶园的含量最高,半天妖、瓜子金以九龙窠茶园最高;在咖啡碱含量上,肉桂、水仙以旗山茶园的含量最高,铁罗汉以龟岩茶园最高,半天妖、瓜子金、玉观音以九龙窠茶园最高.不同茶园之间的茶青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可通过主成分分析区分来自于旗山、龟岩、九龙窠茶园的茶青.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青品质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茶园的相关性指标不一致.综上,种植土壤的理化性质显著影响茶树的茶青品质,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因此根据茶树品种特性选择不同的种植土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茶树喷施生物叶面肥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叶面肥喷施茶树,研究生物叶面肥对茶树产量因子与品质因子及其鲜叶加工成名忧绿茶的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生物叶面肥能够缩短萌发时间,增加芽头密度,提高百芽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内含成分含量,提高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其中以活性氨基酸叶面肥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