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信阳著名产地车云山信阳毛尖香气成分,以当地群体种为原料,按手工制法加工成信阳毛尖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7种,其中醇类13种(占芳香油总量46.23%)、酯类5种(16.57%)、醛类5种(10.51%)、酸类5种(9.30%)、碳氢化合物4种(5.16%)、含氮化合物2种(4.85%)、酮类2种(2.06%)、酚类1种(2.59%)。芳香物质中主要包括顺-3-己烯-1-醇、顺-己酸-3-己稀酯、庚醛、反-氧化芳樟醇、橙花叔醇、反-香叶醇、苯乙醇、芳樟醇、苯甲醇、苯酚、水杨酸甲酯、顺-氧化芳樟醇等。车云山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种类丰富,以醇类含量高,具有花香、果香芳香族醇、萜烯族醇类及萜烯类物质,是车云山茶叶香气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判明不同加工类型乌龙茶的香气特点和创新乌龙茶的烘焙工艺、指导乌龙茶生产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水仙品种和常规烘焙铁观音3种乌龙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供试的3种乌龙茶的香气均由碳氢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内酯类、酸类、酚类、杂氧类和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等十大类化合物组成,在香气组成上无明显差别,但在醇类、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等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上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与常规烘焙的铁观音之间存在差异,3种乌龙茶中醇类含量分别为37.202%、37.495%、44.430%;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分别为12.570%、15.791%、23.912%。【结论】从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上来看,炭焙武夷岩茶较电焙武夷岩茶更丰富,常规烘焙的铁观音较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S-SPME-GC-TOF-MS)技术对新品系"606"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新品系"606"乌龙茶在加工的过程中,鲜叶、萎凋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较少,做青叶中的香叶醇、茉莉酮、α-法呢烯、橙花叔醇、吲哚等重要挥发性成分生成并增加;整个加工过程中鉴定出31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分属于醇类、酮类、醛类、酯类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7种类型,其中,酯类、醇类化合物是主要类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品系"606"乌龙茶虽然具有α-法呢烯、香叶醇、苯基乙醇、吲哚、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花果香特征型挥发物成分,但橙花叔醇的含量较低,而己酸叶醇酯等具有清果香的酯型化合物含量较高.综上,新品系"606"乌龙茶的挥发性成分有别于其他花果香品种的乌龙茶,这可能是构成其独特品种风味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秀红红碎茶香气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红红碎茶香气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其香气物质有醇、醛、酮、酯、内酯、酸、含氮化合物及未知物等8类44种。在已鉴定的38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约占香气挥发油总量的64%,其中萜烯醇含量为51%,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反)-2-己烯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顺)-3-己烯醇、橙花叔醇、正己醛、2-苯乙醇等化合物为主体特征。与中国云南大叶种比较,二者的香气特征成分差异较小,但对工茶 气  相似文献   

5.
不同树龄武夷水仙茶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树龄武夷水仙茶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及其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树龄为6、30、60a的武夷水仙茶叶为试材,测定了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通过水提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分析了茶多糖的基本组分,并研究了3种茶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表明:3种水仙茶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含量随着树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树龄的增长而升高;3种武夷水仙茶多糖的得率及其组分中的中性糖、蛋白质、糖醛酸、茶多酚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茶多糖的得率随树龄的增长而提高,得率较高的老丛水仙茶多糖组分中的中性糖、蛋白质的含量也较高;3种茶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为接近,其IC50分别为:0.051、0.055、0.060mg·mL-1;3种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IC50分别为:1.131、1.121、0.431mg·mL-1,树龄为60a的老丛水仙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明显高于树龄为6和30a的水仙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吟春碧芽茶叶的香精油,经GC-MS分析,鉴定出61种成分,包含醇类13种、醛类14种、酯类9种、酮类6种、烃类13种、酸类4种和少量的含氧杂环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香叶醇、芳樟醇、苯甲醇、苯乙醇、橙花叔醇、金合欢醇、壬醛、苯甲醛、β-环柠檬醛、己醛、β-紫罗兰酮和α-紫罗兰酮,它们是形成吟春碧芽浓厚清香的物质基础。本研究结果可为热带茶叶香气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香气是桂花茶感官品质评价的核心因子,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决定着桂花茶的香气质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2020年和2019年桂花茶的挥发性物质,研究桂花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桂花茶可检出42种挥发性成分,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醇类化合物的种类最多。不同年份桂花茶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样挥发性成分总量比2020年样高;共有挥发性成分中十六烷酸、亚麻酸、(Z)-吡喃型芳樟醇氧化物1、脱氢二氢-3-环氧-紫罗兰醇和十六烷酸甲酯等含量较高;2019年样的十六烷酸含量最高,酚酞二丁酯、植醇、磷酸三乙酯等化合物未检出。  相似文献   

8.
基于HPLC和模式识别方法的福建水仙茶产地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法分析了武夷水仙茶、建阳水仙茶、建瓯水仙茶和永春水仙茶等170个茶样的儿茶素组分以及生物碱组分,运用PCA、FDA、KNN以及PLS-DA方法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武夷水仙茶、建阳水仙茶、建瓯水仙茶的生物碱总量以及酯型儿茶素中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显著高于永春水仙茶,其他酯型儿茶素、简单儿茶素中的表儿茶素(EC)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EGC)低于永春水仙茶;在基于儿茶素及生物碱组分对不同产地的判别区分中,FDA判别模型效果最好,武夷水仙茶、建阳水仙茶、建瓯水仙茶、永春水仙茶的正确判别率分别为96.0%、100%、100%、100%,总样品的判别准确率达到98.8%,准确率较高.说明采用FDA建立的儿茶素组分以及生物碱组分判别模型具有较好的实际预测效果和应用价值,可实现对福建水仙茶产地的高准确率识别.  相似文献   

9.
信阳毛尖与黄山毛峰及西湖龙井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阳、黄山、杭州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信阳毛尖、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其中信阳的鲜叶由3个公司加工成3个信阳毛尖茶样,共5个茶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提取香气物质,结合感官审评和GC–MS,分析3种名优绿茶的香气特点及成分构成。结果表明:3个信阳毛尖茶样香气均表现为清香,黄山毛峰茶样香气馥郁带兰花香,西湖龙井茶样香气浓郁带高火香;5个茶样共检测出香气成分74种,其中共有香气成分24种,5个茶样中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物质的含量最高;信阳毛尖茶样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芳樟醇、壬醛、环氧芳樟醇、反香叶醇、δ–杜松烯、反–橙花叔醇、棕榈酸、反式植醇;黄山毛峰茶样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棕榈酸、β–芳樟醇、反香叶醇、壬醛、己醛、反式植醇、环氧芳樟醇、庚醛,且在黄山毛峰茶样中检测出苯乙醛、脱氢芳樟醇2种独有的令人愉悦的香气成分;西湖龙井茶样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芳樟醇、反香叶醇、环氧芳樟醇、壬醛、顺氧化芳樟醇、己醛、δ–杜松烯、δ–杜松醇,西湖龙井茶样中检测出烷烃类和吡嗪类物质的数量较多,但未检测出棕榈酸。  相似文献   

10.
清甘依旧"水仙茶"朋友送来两罐精装的"漳平水仙",这样今年福建乌龙茶的几大名品:安溪的铁观音、武夷岩茶、平和的"白芽奇兰",以及南靖和华安的品牌茶,我应有尽有了,柜上平铺,好一幅八闽青茶的版图.  相似文献   

11.
金萱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萱是我国台湾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之一.采用SDE法提取金萱条形乌龙茶香精油,然后用GC/MS法分析香精油的香气组成,结果共确定出61种香气成分;对主要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萱乌龙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顺)-己酸-3-己烯酯、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芳樟醇氧化物(Ⅲ)、己醛和吲哚.  相似文献   

12.
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及其香气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武夷肉桂鲜叶为原料,研究了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及其香气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授青可以促进香精油总量大幅度增加,在轻做青基础上,适当增加摇青次数可以促进香精油的积累,橙花叔醇、芳樟醇、α-法尼烯、(Z)-已酸-3-已烯酯+苯乙 醛等香气组分相应增加。笔者认为,在闽南加工工艺条件下,橙花叔醇是乌龙茶最主要的香气组分,与肉桂茶的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瑞香及其母本黄旦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揭示乌龙茶新品种瑞香的香气特征,采用GC/MS法对瑞香及其母本黄旦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瑞香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 (Z)茉莉酮、香叶醇、茉莉内酯;黄旦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香叶醇、α-法呢烯、(Z)-3-已烯基苯甲酸酯、茉莉内酯、β-紫罗酮 (Z)茉莉酮。瑞香及其母本黄旦主要香气成分基本相同,仅含量排序有所不同,这与茶叶感官审评结果基本一致。瑞香与其母本黄旦的橙花叔醇含量均很高,分别达65.9%和26.8%。瑞香萜烯指数值高于黄旦。由于品种间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构成了各自品种的香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天津产区玫瑰香型葡萄品质特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内标-标准曲线定量、气味活性值分析及果实香气轮廓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巨玫瑰’葡萄的果实香气。结果显示:天津产区‘巨玫瑰’葡萄果实中共检测出49种香气化合物,定量结果显示,以酯类、醛类、醇类和萜烯类为主,其中乙酸乙酯、反式-2-己烯-1-醛、1-己醇、里那醇、正己醛、反式-2-己烯-1-醇、β-蒎烯和2-苯乙醇是主要香气成分。气味活性值结果显示,‘巨玫瑰’葡萄果实香气主要由17种活性呈香成分贡献,气味活性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反式-2-己烯-1-醛、正己醛、丁酸乙酯、里那醇、异丁酸乙酯、1-辛烯-3-醇、己酸乙酯、苯乙醛、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香叶醇、反式-2-己烯-1-醇、正庚醛、香茅醇、丙酸乙酯和β-蒎烯。香气轮廓简单直观地显示,‘巨玫瑰’果实香气主要由植物类、水果类、脂肪类和花卉类气味构成。  相似文献   

15.
春兰及其母本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简报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揭示乌龙茶新品种--春兰的香气组分,采用GC/MS法对春兰及其母本铁观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兰乌龙茶的主要敢成分是橙花叔醇、香叶醇、吲哚、β-紫罗酮+(Z)莉酮、α-法呢烯、芳樟醇、茉莉内酯、(Z)-3-己烯酸乙烯、苯甲醛;铁观音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Z)茉莉时叶醇、(Z)-3-己烯酸乙烯、苤莉内醌 、芳樟醇。春主其母本铁观音主要香气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16.
绿针茶加工过程香气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GC)/质谱(MS)法分析了绿针名优茶加工过程茶叶香气的变化。结果表明,绿针茶主要的芳香成分是:正己醛、反-3-戊烯-2-酮、庚醛、三甲基吡嗪、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Ⅲ、香叶醇、苯甲醇、苯乙腈、β-紫罗酮+顺茉莉酮、橙花叔醇、博伏内酯、二氢海癸内酯和吲哚。杀青是绿针茶香气形成的主要工序。在做形过程,多数香气趋于减少,这可能同揉捻后茶叶体内环境状态的变化有关。干燥阶段萜烯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利用银桂花资源,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GC/MS)分析银桂花不同组织器官、不同时段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银桂花花冠的主要成分为β-芳樟醇42.10%、氧化芳樟醇22.23%、紫罗兰酮15.89%;花蕊主要成分为安息香醛26.06%、紫罗兰酮24.09%、β-芳樟醇23.22%、薰衣草醇12.87%、氧化芳樟醇9.40%;花托主要成分为叶醛33.30%、乙酸叶醇酯18.10%、己醛12.87%、β-罗勒烯12.37%。不同采集时间样品中氧化芳樟醇、紫罗兰酮在花冠、花蕊、花托中的相对含量为上午≥下午,β-芳樟醇、薰衣草醇在花冠、花蕊、花托中的含量是下午≥上午。  相似文献   

18.
福建乌龙茶 Zn 的质量分数为 6.04~70.47 μg·g- 1,均值为 29.98 μg·g- 1.闽北产区 Zn 的质量分数高于闽南产区;春茶 Zn 的质量分数最高,夏茶其次,秋茶最低; Zn 的质量分数较高品种有永春佛手、武夷肉桂、武夷水仙、武夷奇种、闽北水仙和闽南水仙,而闽北乌龙、黄木炎、色种的质量分数较低,铁观音的质量分数最低;乌龙茶等级与 Zn 质量分数的关系因品种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铁观音、闽北乌龙和闽北水仙等级与 Zn的质量分数呈正相关,而武夷水仙等级与 Zn 的质量分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唐紫’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花蕾期共检出芳香成分53种,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γ-依兰油烯、α-雪松烯、α-蒎烯、反式-α-香柠檬烯、顺式-乙酸-3-己烯酯、长叶马鞭草烯酮;初开期共检测出65种芳香成分,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香叶醇、乙酸正己酯、橙花醇、乙酸苯乙酯、顺式-乙酸-3-己烯酯;半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2种,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乙酸香茅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乙酸苯乙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5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乙酸香叶酯、香叶醇、乙酸苯乙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末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58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乙酸香茅酯、α-月桂烯、α-蒎烯、柠檬烯和乙酸香叶酯;伴随花的不断发育,醇类化合物含量迅速增加,半开期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萜烯类化合物在花蕾期含量最高,初开期迅速下降,至盛开末期又有所上升;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呈先迅速升高后迅速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结论】玫瑰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芳香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在初开期基本形成,大部分芳香成分在半开期至盛开期含量最高。因此,生产中提取玫瑰精油时,应选择开放程度在半开期至盛开期的鲜花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清香型、花香型及果香型枇杷果茶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维生素、糖类、有机酸、微量元素及风味物质组成与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枇杷果茶的营养成分略有差异,维生素、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差异性不大,但果香型产品的氨基酸、有机酸等成分含量高于花香型和清香型。3种果茶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成分,3者共有的成分有16种;具有各类水果气息的酯类物质在果香型产品中含量高达56.127%,显著高于清香型(38.226%)和花香型(34.198%);具有玫瑰、丁香等花香风味的芳樟醇、脱氢芳樟醇、松油醇、香茅醇等醇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花香型产品中,合计为7.990%,显著高于清香型(0.258%)和果香型(0.231%)产品;具有青草气息的正己醇、反式-3-己烯-1-醇、反式-2-已烯-1-醇在清香型果茶中总含量达10%,显著高于其余二者;这些物质共同作用,赋予枇杷果茶不同的饮用体验。本研究为新型塘栖枇杷果茶的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