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酸腌菜中亚硝酸根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大民  刘向云  李晓  武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12-5314
[目的]测定10种市售酸腌菜中亚硝酸根的含量。[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利用亚硝酸根可与试剂中性红、8-羟基喹啉分子中苯环上的伯胺基发生重氮化反应,溶液由红色转为蓝色(λmax=480nm),然后在氨性溶液中与8-羟基喹啉的羟基对位偶联生成偶氮染料,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黄褐色(λmax=560nm)这一性质测定酸腌菜中亚硝酸根的含量。[结果]10种市售酸腌菜中亚硝酸根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规定标准(≤30mg/kg),但其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都是较高的。[结论]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酸腌菜中亚硝酸根的含量,亚硝酸根浓度快速、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较高;消费者应少吃腌菜,尽量以新鲜的蔬菜为主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烹调方法和贮藏方式对香椿和圆生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为合理食用香椿和圆生菜提供依据。方法将新鲜、炒制、凉拌的香椿和圆生菜分别室温敞口、室温密封、低温敞口、低温密封存放,于0 h、5 h、10 h、24 h、29 h、34 h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结果炒制、漂烫、凉拌均能大大降低香椿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新鲜圆生菜亚硝酸盐无明显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室温条件下炒制和凉拌圆生菜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增加;低温条件贮藏时亚硝酸盐含量低,变化幅度小。结论香椿和圆生菜无论炒制或凉拌,均能降低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如需贮存,最好采用低温密封方式。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对生菜保鲜的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生菜的保鲜寻求一种简单、便宜的方法。[方法]以生菜为试材,用5、15、25、35 mg/L的赤霉素溶液进行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赤霉素对生菜保鲜的品质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试验用赤霉素浓度均可以保持生菜贮藏过程中的外观品质,减少生菜中水分、V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损失,阻止亚硝酸盐含量的上升,能够延长生菜的贮藏寿命,提高其贮藏品质,25 mg/L GA3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为明显。[结论]研究可为生菜的保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剂对快生菜穴盘种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快生菜品种为小白菜(Brassica rapa L.chinensis Group.),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常规管理+微生物菌剂200倍稀释进行灌根,处理2为常规管理+与处理1同期等量清水灌根,即对照。[结果]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快生菜平均增产量27 685.35 kg/hm2,带来的纯利润为42 770.7元/hm2,产投比为3.39∶1;可提高可溶性糖、叶绿素和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17.29%,显著改善快生菜品质。[结论]该研究可为设施栽培环境下微生物菌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穴盘基质拌施不同浓度烯效唑对不同品种生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5个南方生菜品种为材料,研究穴盘基质拌施不同浓度(0~50 mg/L)烯效唑对生菜生长、叶型参数及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烯效唑拌施浓度增加,各品种生菜幼苗根鲜、干重以及地上部鲜重、干重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耐抽苔生...  相似文献   

6.
李松涛  翟树林  车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07-16108,16418
[目的]优化酸枣根鞣质的提取工艺,建立稳定的酸枣根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干酪素法测定总鞣质的含量,并以提取物中鞣质含量为评价指标,以丙酮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酸枣根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提取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提取的丙酮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0(W/V,g/ml,下同),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酸枣根中鞣质的含量为6.82%。[结论]所优选的鞣质提取工艺合理,操作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为合理调控偏顶蛤水体中氨氮与亚硝酸氮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偏顶蛤对氨氮和亚硝酸氮毒性的耐受力。[结果]氨氮对偏顶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58.85 mg/L,安全浓度(SC)为15.89 mg/L;非离子氨对偏顶蛤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4.06 mg/L,安全浓度(SC)为1.41 mg/L。亚硝酸氮对试验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54.20 mg/L,安全浓度(SC)为5.42 mg/L。[结论]与亚硝酸盐相比,偏顶蛤对总氨氮毒性的耐受力更强,非离子氨对偏顶蛤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血桐提取液浓度对圣女果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苏敏  李晶  朱玲  史载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72-817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血桐提取液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方法]以圣女果为材料,分别将其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存放、保鲜膜密封存放和不同浓度血桐提取液(0.5%、1.0%、1.5%、2.0%、5.0%)浸泡5min后自然晾干存放,存放过程中观察其表观变化,并测定其pH值、Vc和总糖含量及失重的变化。[结果]存放过程中,自然存放组好果率呈下降趋势,存放6d时好果率为92.4%,存放14d时好果率为72.3%。血桐提取液处理组的好果率均高于自然存放组,其中2.0%血桐提取液处理组好果率最高,存放14d时好果率仍为89.8%,高于其他处理;同时,该处理组圣女果的其他测定值随时间的变化均较小。[结论]2.0%血桐提取液对圣女果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烹调方法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桂平  张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77-78,114
综合分析了蔬菜经3种烹调方法(水煮熟、炒熟、凉拌)后体内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主要是亚硝酸盐。水煮熟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会降低,而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减变化结论不一致;炒熟的蔬菜在室温和冷藏存放6h以前亚硝酸盐含量降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受空气中细菌和蔬菜体内维生素C变化的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继续变化;关于凉拌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对油葵幼苗干、鲜重及离子吸收和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环境,测定油葵幼苗干、鲜重及离子含量。[结果]NaCl胁迫抑制油葵幼苗生长,降低了幼苗干、鲜重。叶片鲜重下降最明显,200mmol/LNaCl胁迫时下降约60%;子叶鲜重下降最少,200mmol/LNaC1时下降约13%。干重的下降程度同鲜重相似,200mmol/LNaC1胁迫时。根、茎、叶、子叶的干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约35%、39%、55%和8%。NaCl胁迫下,油葵幼苗根和茎中Na^+含量上升,K^+含量下降;Na^+主要集中在根和茎中,叶片中较少;根中K^+含量下降最明显,叶片中K^+含量相对较高。根和茎中Ca^2、Mg^2+含量下降,叶片和子叶中Ca^2舍量相对稳定,子叶中Mg^2+含量略上升。[结论]油葵幼苗在NaCl胁迫下保持较高的矿物质元素吸收和运输以及相对稳定的离子平衡,可能是油葵具有较高耐盐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赤霉素对生菜的保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林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73-14874
[目的]研究赤霉素(GA3)对生莱的保鲜作用。[方法]以意大利全年耐抽薹生菜为试材,GA3溶液设4种浓度处理(5、10、15、20ms/L),清水为对照,浸泡生菜15min后贮藏,之后每隔4d测试生菜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经GA3处理生菜的贮藏寿命可延长3—7d。Vc、淀粉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25.22%-67.12%、3.19%~29.16%和14.44%-29.7%。GA3处理可有效地减缓生菜含水量的蒸发,抑制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分解消耗,降低叶绿素被氧化分解的速度,维持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4种浓度处理中,以15mg/L GA3的处理效果最佳,生菜的贮藏寿命可延长7d,各项指标的下降程度比其他浓度的处理要缓慢得多。[结论]赤霉素能够延长生菜贮藏寿命,提高贮藏品质,保鲜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马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505-6506,6509
[目的]研究白菜和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人们健康饮食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测定生、熟白菜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酸菜不同腌制时间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切开的大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在8 h内变化不大,在放置1 d后含量快速增加,到第4天达到高峰。而熟白菜放置到24 h后就达到高峰,而且煮熟的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生白菜。在常温、冷藏、冷冻3种储存方法中,冷冻的白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最小。酸菜在腌制第5天时亚硝酸盐含量出现高峰,20 d后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变化较小。[结论]白菜最好现做现吃;腌制的酸菜最好在腌制20 d后食用。  相似文献   

13.
罗非鱼治理蓝藻水华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尹春华  宣劲松  吕乐  闫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12-11114
[目的]为有效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提供方法支持。[方法]通过现场设置围隔研究利用罗非鱼控制蓝藻水华污染的效果。[结果]投放罗非鱼后水体中蓝藻颗粒浓度在5d后下降到4.0×10^5/ml,而空白对照组(CK)蓝藻颗粒浓度基本维持在1×10^6/ml。与CK相比,投放罗非鱼组水体中亚硝酸氮下降迅速,4d后降低到0.02mg/L。罗非鱼对水体中硝酸氮和磷酸根的去除作用更为显著,分别在2d后和4d后降低到基苓检测不出。对于水体中氨氮的浓度,罗非鱼的影响则不明显。[结论]高密度投放罗非鱼能显著减少水体中的蓝藻,迅速降低水体中硝酸氮、亚硝酸氮和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乳酸对湿木耳保鲜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保鲜条件。[方法]以经处理的湿木耳在37℃下贮存7 d后细菌总数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保鲜剂种类、L-乳酸浓度、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对湿木耳保鲜效果的影响。以L-乳酸浓度、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选保鲜条件。[结果]双乙酸钠、山梨酸钾、L-乳酸3种保鲜剂对湿木耳均具有保鲜作用,其中以L-乳酸的保鲜效果最好,其保鲜效果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正交试验表明,影响湿木耳保鲜效果的因素依次为:L-乳酸浓度〉灭菌温度〉灭菌时间;最适保鲜条件为:L-乳酸0.40%、灭菌温度80℃、灭菌时间4 min,此时细菌总数为950 cfu/g。[结论]L-乳酸完全能够对湿木耳进行合格、安全的保鲜。  相似文献   

15.
泡菜中亚硝酸根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慧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16-1417,1553
[目的]明确自制泡莱的最佳食用时间。[方法]采用国标法测定不同食盐浓度(3%、5%、7%)自制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与市售泡菜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对比[结果]在腌制初期,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第3、4天泡菜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下降,7d后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符合国标要求;所测市售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可正常食用;国标法测定食品中NO:一含量结果准确、可靠,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9%~109%,[结论]自制泡菜应在腌制7d后食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遗传毒性的可行性。[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诱变剂硝酸盐、亚硝酸盐处理蚕豆根尖,通过微核技术检测,研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蚕豆根尖的诱导效应。[结果]低浓度的硝酸盐(0.08 mol/L)、亚硝酸盐(0.80 mmol/L)均能显著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的形成(P<0.01),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即微核千分率在一定范围内随诱变剂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硝酸盐对蚕豆的诱导反应比较敏感,亚硝酸盐对蚕豆的诱导反应极其敏感,表明亚硝酸盐对蚕豆的诱导效应大于硝酸盐。[结论]蚕豆可以作为快速、灵敏检测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遗传毒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降低腌制白萝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降低腌制白萝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方法]在白萝卜腌制过程中添加葱、姜、大蒜、干辣椒、抗坏血酸等不同配料,采用α-萘胺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探讨降低腌制白萝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结果]5%食盐腌制的白萝卜在第8天出现亚硝峰,15%食盐腌制的白萝卜在第11天出现亚硝峰,且前者的亚硝峰值远高于后者。添加葱、姜、蒜、干辣椒及抗坏血酸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抗坏血酸、蒜和葱的抑制效果较明显。在一定范围内,大蒜的用量越大,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越强,5%大蒜对亚硝酸盐的去除能力最好。[结论]适当地提高食盐浓度和延长腌制时间是降低腌制白萝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酿酸茶酿制过程中生化成分变化趋势,为优化酿酸茶酿制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粗老茶鲜叶洗净晾干,等量(300 g)放入8个泡菜坛中,加入2.5 L冷开水,再分别加入5、10、15、20、25、30、35和40 g蔗糖(编号1~8号),水密封坛盖后置于阴凉处避光酿制,以新鲜包菜为对照(9号);每隔7 d测定1次酿制品的亚硝酸盐、茶多酚、茶氨酸含量及酿制液pH,并对生化成分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整个酿制过程中,8个试验组及对照组酿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随酿制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酿制液pH随蔗糖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4 d后基本趋于稳定;除6号和8号外,其他试验组酿制品茶多酚含量均随酿制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试验组及对照组酿制品的茶氨酸含量随酿制时间的延长呈波动式降低趋势,但随蔗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酿制至21 d时,以蔗糖添加量为30 g的6号酿制品亚硝酸盐含量及pH最低,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最高,酿制效果最佳。酿制品亚硝酸盐含量与酿制时间、蔗糖添加量呈负相关;酿制品茶氨酸含量与酿制时间、蔗糖添加量均呈正相关;酿制液pH与酿制品茶多酚、茶氨酸含量间分别呈极显著(P<0.01,下同)和显著(P<0.05,下同)负相关;茶多酚与茶氨酸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蔗糖添加量与酿制液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酿制品茶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粗老茶叶以料液比1∶8.3加冷开水、料糖比10∶1添加蔗糖后经21 d酿制,制得的酿酸茶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无明显减少,亚硝酸盐含量低,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极具推广潜力的特色茶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浓度硒对水培生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930-293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硒对水培生菜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含硒0.050、.10、0.50、1.002、.004、.00 mg/L的营养液对水培生菜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硒浓度为0.050、.10、0.50、1.002、.004、.00 mg/L的处理的生菜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32%6、7%、90%、106%、42%、33%,Vc含量分别提高了15%、35%、52%3、4%、21%、7%,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40%、60%9、0%、71%、51%、17%,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4%2、2%、48%、15%、11%、7%。1.00 mg/L硒浓度处理的生菜硝酸盐含量最低,0.50 mg/L硒浓度处理的生菜Vc、还原糖、叶绿素的含量最高。[结论]低浓度硒(≤0.50 mg/L)提高了生菜的品质,而高浓度硒(≥0.50 mg/L)抑制了生菜的生长并降低了生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陈勇  郭丽  陈舒泛  丁怀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39-4540
[目的]了解补体组分在感染性鱼类疾病中的作用,为鱼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106、4×106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异育银鲫,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感染不同时间后肝脏中补体组分C3和C4的表达量。[结果]感染后4、5 h时,异育银鲫肝脏中C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感染后4 h时,不同浓度组之间C3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而在感染后5 h时,感染浓度1组(注射2×106 CFU/ml嗜水气单胞菌)中C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染浓度2组(注射4×106 CFU/ml嗜水气单胞菌)。异育银鲫肝脏中C4的表达水平远低于C3。在感染后5 h时,感染浓度1组C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处理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补体组分C3在鱼类免疫防御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