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扬粳3012为材料,设置4个播期[S1 (06-10)、S2 (06-17)、S3 (06-27)、S4 (07-04)]和3种密度[播量D1 (75 kg·hm~(-2))、D2 (112.5 kg·hm~(-2))、D3 (150 kg·hm~(-2))],研究其对直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及构成、品质等指标影响显著,密度对产量影响显著。播期与密度存在交互作用,对总粒数、千粒重影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有效穗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呈下降趋势,千粒重、产量呈增加趋势;随密度的增加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和产量增加;随播期的后移,整精米率提高,且播期S3整精米率最高;垩白率和垩白度随播期的推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密度的增加,整精米率增加。随播期的推迟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下降。随密度的增加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迟播和增密可提高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改善扬粳3012的食味品质。以S4D2和S3D1处理食味品质较好,说明适期迟播和增密可协同提高直播稻扬粳3012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寒地水稻不同群体密度品质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插秧苗数与株行距对稻米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苗数对水稻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影响显著,随插秧苗数增多,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加,穗粒数则下降;株行距对水稻平方米穗数及空瘪粒、空瘪率、产量影响显著,随株行距减小,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多,产量增加。插秧苗数对稻米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影响显著,随着插秧苗数增多,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增加,整精米率减少,插秧苗数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株行距对水稻品质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整体来说,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蛋白质含量随插秧苗数的增多而增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栽培密度过大,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食味品质以及外观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早熟晚粳扬粳4227为材料,研究播期对其产量结构、品质和RVA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栽期推迟,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成穗数呈上升趋势,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减少。不同播期处理下,扬粳4227的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胶稠度和RVA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其中,播期4月25日稻米的整精米率最高,且垩白率和垩白度最小,播期6月5日的胶稠度最小。随着播期的后移,稻米峰值黏度、崩解值和消减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扬粳4227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理想播期可安排于5月15~25日播种,产量最高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淮北地区水稻播期推迟的现象,讨论不同播期对水稻品种的产量、产量构成以及品质的影响。[方法]2017年在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稻9号和连粳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播期,研究播期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两品种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影响产量的主要是水稻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减少,而千粒重的变化不明显。水稻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则随播期的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结论]就品种而言,无论是产量、产量构成还是品质,徐稻9号对于播期推迟的响应均小于连粳7号。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与收获期对水稻灌浆期、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系)的适宜播种时间,确保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方法】以6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12个组合为材料,采用4期播种(前后两期间隔6 d),利用二因素两向分组资料无重复观察值模型与最小显著差数测验法(LSD法)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对籽粒产量、灌浆期、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以及成熟后推迟收获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的恢复系糙米率有显著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糙米率有降低趋势;籽粒产量、灌浆期、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在不同播期间无显著差异。II优组合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宜香优组合1~3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第4期显著减少;不同播期对杂交稻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影响较大,推迟播种会降低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但对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影响不显著。第4期推迟收获会导致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增加,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恢复系和杂交稻在川南3月27日后推迟播种,产量有减产趋势,4月上中旬播种产量减少极显著;恢复系和杂交稻谷粒长宽比不受播期影响;杂交稻灌浆期、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受播期的影响比恢复系大;杂交稻成熟后不及时收获会导致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种期对宜优673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宜优673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宜优673的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5月20日播种产量最高,6月20日播种产量最低;随播种期推迟,灌浆结实期日均温的降低,宜优673的整精米率、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而垩白度、垩白粒率降低,理化指标得分逐步上升,稻米品质逐步提升。因此,在保证安全抽穗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高宜优673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7.
基于盐碱地土质差、水稻产量低的问题,以不施用腐植酸(A0)及化肥常规用量(B1)处理为对照,研究化肥减量[常规用量减量20%(B2)]配施不同类型腐植酸有机肥[粒状腐植酸有机肥(A1)、粉状腐植酸有机肥(A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盐碱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量水平下,A1处理明显增加水稻穗数,A2处理明显增加水稻结实率,从而2个处理较A0处理增加产量;不同类型腐植酸有机肥均可明显降低稻米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增加垩白度和垩白粒率,A2处理明显增加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评分,其中,食味评分较A0处理提高3.40%,但A2处理降低蛋白质含量。B2处理总体上可明显降低水稻穗数、穗粒数,降低产量,同时明显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增加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评分。A1B1处理可增加水稻净光合速率、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并明显增加糙米率。A2B2处理明显增加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降低外观品质,A2B1处理明显增加稻米食味评分。综上,A1B1处理产量最高,A2B1处理食味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14个水稻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穗长和每穗总粒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整精米率和胶稠度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穗长和每穗总粒数与稻米胶稠度和整精米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所以,可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长和每穗总粒数作为选育高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水稻新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进行秸秆还田和秸秆离田下增施氮肥的研究,分析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及食味品质。结果表明:与秸秆离田(A1)相比,秸秆还田(A2)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及粒宽,整精米率降低了3.54%;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了12.16%;食味评分显著下降了0.92%。与常规施氮(B1)相比,增氮处理间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调节肥增氮15%(B3)和穗肥增氮15%(B4)的食味评分分别显著下降1.42%、1.66%;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二因素互作的稻米品质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期对豫南直播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播期对豫南稻区直播杂交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探讨豫南稻区杂交籼稻直播的最适播期。以杂交籼稻品种丰优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和6月4日),对其产量、加工品质、外观品质、RVA谱特性、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稻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随播期推迟,直播稻丰优香占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5月25日播种产量最高;6月4日播种产量最低,但该期加工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以及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是最优的。随着播期推迟,丰优香占蒸煮食味品质逐渐变劣,4月25日播种则蒸煮食味品质最优。营养品质中5月15日播种的丰优香占蛋白质含量最高,5月25日播期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表明,5月15日直播的丰优香占稻米综合品质最优,而品质最差的为5月5日。稻米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峰值时间、最终黏度、蛋白质含量和垩白度受播期影响最大,而热浆黏度、崩解值、峰值黏度、糊化温度和食味值受影响较小。因此,豫南稻区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直播要获得高产,播期应安排在5月25日左右,而要获得相对高产且最优的稻米品质,则播期应安排5月15日左右。  相似文献   

11.
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扬粳80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扬粳805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S1.5月10日,S2.5月25日,S3.6月4日)和3种密度(37.5万穴·hm-2,D1.每穴1苗,D2.每穴2苗,D3.每穴3苗)处理,研究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S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0.33t·hm-2;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下降,D2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0.18t·hm-2。随着播期的推迟,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率和垩白度先下降后上升,胶稠度增加,淀粉黏滞特性以S2处理最优。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先上升后下降,加工品质D2最优,淀粉黏滞特性以D3处理最优。综合播期和栽插密度2个方面因素,扬粳805在5月25日播种、每穴2苗的栽培条件下,水稻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2.
麦草全量还田与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粳稻‘淮稻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草全量还田下,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草全量还田较麦草不还田,水稻的产量平均提高了3%,其主要原因是还田条件下,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较不还田条件有所提高;在品质方面,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也比不还田条件下有所提高;垩白率和垩白度有所降低,表明麦草全量还田能改善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随着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水稻的产量随之提高,但中氮(MN)和高氮(HN)水平下,水稻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稻米的垩白度和垩白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均有所提高,麦草还田则能缓解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率的提高.综合分析表明,麦草还田下中氮(MN)水平处理水稻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水稻高产条件下的栽培模式,增加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试验采用规范化设计,以"沈稻9号"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及水稻播种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品质性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受处理因子影响变异较大,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差异较小。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施氮量,增施氮肥穗数增加,但同时千粒重降低。施氮有利于糙米率和精米率的提高,但同时稻米垩白粒率明显增加,食味值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食味值、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插秧穴距,穗数和穗粒数都有增加的趋势,有利于提高碾磨品质,同时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各处理因子对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均不显著。群体净同化率与抽穗后干物生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最大叶面积指数与总干物重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中籼稻汕优63和中粳稻武育粳3号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粒长宽比、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影响。稻米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汕优63、武育粳3号施氮(纯氮)量分别为0~16和0~24 g.m-2,穗数、每穗粒数、产量、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消减值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汕优63、武育粳3号施氮(纯氮)量分别超过16、24 g.m-2时,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消减值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可将施氮(纯氮)量160和240 kg.hm-2分别作为籼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高产优质的氮肥施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以南粳2728、南粳9108、南粳3908共3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提前7 d收获、适期收获以及延迟7 d、14 d、21 d、28 d收获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优良食味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以南粳3908为最高,主要原因是其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较南粳2728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较南粳9108显著提高。稻米品质指标也以南粳3908最优。随着收获期的延迟,3个水稻品种稻米的整精米率、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外观值、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硬度、垩白度、垩白粒率、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收获期延迟总体使稻米品质变劣,但是收获期延迟7 d对南粳3908稻米品质无显著影响。因此,生产上建议水稻应适期收获,提前和延迟收获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水旱兼用的早熟中粳杂交稻皖旱优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其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水层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株高变矮,穗长、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均增加,千粒重减小,2年增产分别为14.1%、8.2%.无水层灌溉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降低,胶稠度增加,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有增加趋势,粒长变长,粒宽变小,整精米率略有下降,对稻米品质总体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以62个盘锦稻区水稻品系为试材,研究了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项品质指标间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中等直链淀粉含量指标的选择,可以使外观、加工、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得到较好的兼顾和协调。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垩白度与产量的关系更为密切,但是随产量而变化的幅度较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产量呈负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和营养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与产量都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值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吉林省种植的58份不同熟期品种为试材,根据农业部优质米标准,对不同熟期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比较,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稻米品质性状及与食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碾米品质性状中,整精米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外观品质性状中,垩白率和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品质性状中,胶稠度与食味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呈微弱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呈极显著负相关,今后优质米育种中应注意改善稻米品质的垩白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象牙香珍、天两优953、鄂中5号、天源粳036及泰优390等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稻虾共作系统中,研究不同播期(5月21日、6月6日和6月21日)对水稻的生育期、倒伏指数、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影响全生育期缩短的主要因素是播种至拔节时期的推迟,大部分水稻品种的抗倒伏能力逐渐增加;5个水稻品种中天源粳036、天两优953和泰优390的抗倒伏能力较好;随着播期推迟,5个水稻品种产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造成水稻产量升高的主要构成因子是单位面积有效穗和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升高的趋势,5个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度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播期对不同熟期直播水稻的生育特性、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探讨不同茬口直播水稻的安全播期和适宜品种,以不同熟期粳稻品种作试验材料,采取分期播种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和播抽历期均呈明显缩短趋势,但不同品种的灌浆结实期变化不大。(2)随着播期的推迟,主茎叶片数减少,出叶速度不断加快。(3)随着播期的推迟,直播稻产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显著降低是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4)随着播期的推迟,各供试品种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下降趋势,垩白率、垩白度呈上升趋势。(5)随着播期的推迟,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上升,胶稠度下降,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由试验可知,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适宜直播期应在6月15日前,品种应选用早中熟中粳或迟熟中粳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