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养分利用、血液学指标和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体重[(33.16±3.49)kg]相近的生长猪(杜×长×大)3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营养水平参照NY/T 65—2004中瘦肉型猪饲养标准供给,试验组分别饲喂含20%、30%和40%全株玉米青贮的试验饲粮,上述4种饲粮粗纤维含量(干物质基础)依次为3.0%、3.5%、4.0%和4.5%。试验猪单独饲养于代谢笼中,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随着饲粮中全株玉米青贮比例的增加,生长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养分(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能)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总能代谢率、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呈线性降低(P0.05),而饲喂基础平均日采食量、干物质基础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粗纤维采食量、饲喂基础料重比和干物质基础料重比则呈线性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20%和30%全株玉米青贮组生长猪的平均日增重、干物质基础平均日采食量、干物质基础料重比、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血液学指标和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40%全株玉米青贮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全株玉米青贮可用于生长猪低营养水平饲粮的配制,使用比例为20%~30%时能保障生产性能,并可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类型玉米(Zea mays)不同器官和全株的生物产量,以提高玉米定向培育的选择效率。选择32种具有代表性的玉米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成熟性质和用途4种分类方法,分别对完熟期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及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以及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进行比较。每个品种选择5个地块,每个地块选取10株玉米。结果表明: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均显著(P0.05)。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和成熟性质分类不足以区别不同品种类型玉米的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P0.05)。按用途分类,不同品种类型玉米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玉米籽实的风干物质、干物质和总能产量除外)均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饲用玉米红粒玉米普通玉米糯玉米。对广泛种植的普通玉米和饲用玉米进行比较,设定普通玉米产量为100.0%,则饲用玉米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产量分别为121.9%、164.2%、175.5%、149.0%、151.7%、168.8%和149.9%;风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9%、143.7%、155.1%、139.4%、126.1%、162.0%和129.1%;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5%、143.4%、155.0%、139.5%、125.7%、162.0%和129.21%;粗蛋白质产量分别为119.0%、142.9%、181.5%、161.6%、122.0%、137.4%和131.7%;总能产量分别为107.7%、143.8%、155.0%、139.4%、126.1%、162.0%和129.1%。玉米籽实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占玉米全株的比例,普通玉米分别为47.75%、57.87%和48.49%,饲用玉米分别为39.72%、52.36%和40.48%。由此得出,普通玉米全株饲喂是"粮改饲"的最基本的策略,而饲用玉米籽实和全株生物产量都高于普通玉米,种植饲用玉米可以增加30%左右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是在国家"粮改饲"的大背景下,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以及空肠ghrelin分布和表达的影响。选取胎次、体质量相近(33.16±3.49)kg的生长育肥猪(杜×长×大)32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对照组(SC0)饲喂基础饲粮,营养水平参照NY/T65-2004瘦肉型猪标准供给,20~60 kg生长猪试验组分别为20%(ESC20),30%(ESC30),40%(ESC40)发酵青贮全株玉米饲粮,使干物质基础上的营养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98%、96%,94%,使4个处理的粗纤维水平分别为3.0%,3.5%,4.0%,4.5%。60~100 kg育肥猪试验组分别为40%(LSC40),50%(LSC50),60%(LSC60)发酵青贮全株玉米饲粮,使干物质基础上营养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97%,94%,91%,使4个处理的粗纤维水平分别为3.0%,4.0%,5.0%,5.5%,各处理饲粮干物质基础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预饲期7 d,正式期98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全株玉米比例的增加,生长育肥猪的末质量、平均日增质量(ADG)、血清铜蓝蛋白(CER)、空肠ghrelin阳性反应累积光密度(IOD)和空肠ghrelin 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线性降低(P<0.05),而新鲜基础采食量(ADFI)、日粗纤维采食量(ADCFI)、干物质采食量(ADDFI)和料质量比均呈线性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SC20/LSC40和ESC30/LSC50全株玉米处理组的生产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以及空肠ghrelin的表达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ESC40/LSC60全株玉米处理组的末质量、ADG、CER、空肠ghrelin阳性反应累积光密度和空肠ghrelin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新鲜全株玉米可用作生长育肥猪的低营养水平饲粮配制,并能保障生产性能,改善猪的健康状况。生长猪适宜的全株青贮玉米使用比例为20%~30%,育肥猪适宜的使用比例为全株青贮玉米40%~50%。此结果为国家"粮改饲"政策的实施及全株保鲜玉米在猪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ZEA)污染饲粮对断奶小母猪卵巢指数及孕激素受体的阳性分布和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择40头35~38日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小母猪,按平均体重[(14.01±0.86)kg]随机分为4个组,采用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0和1.5 mg/kg的ZEA,4个组ZEA的测定值分别为0、(0.52±0.07)mg/kg、(1.04±0.03)mg/kg和(1.51±0.13)mg/kg。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ZEA水平的升高,断奶小母猪卵巢指数呈一次线性升高(P0.01);1.0 mg/kg ZEA组的卵巢指数显著高于1.5 mg/kg ZEA组(P0.05),1.5 mg/kg ZEA组的卵巢指数显著高于0.5 mg/kg ZEA组和对照组(P0.05)。随着饲粮ZEA水平的升高,断奶小母猪卵巢孕激素受体累积光密度(IOD)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一次线性升高(P0.01);1.5 mg/kg ZEA组的孕激素受体IOD和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 mg/kg ZEA组(P0.05),1.0 mg/kg ZEA组又显著高于0.5 mg/kg ZEA组和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断奶小母猪卵巢中孕激素受体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原始卵泡和生长卵泡的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血管壁细胞。随着饲粮ZEA水平的升高和卵泡闭锁程度的增加,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增强,但卵巢内孕激素受体免疫阳性物质的分布位置没有因ZEA的水平发生明显改变。由此可见,ZEA(1.0~1.5 mg/kg)可以通过调控断奶小母猪卵巢中孕激素受体的高水平表达,使孕激素受体的水平超出正向调节卵泡生长的限值,从而促使卵泡闭锁,降低卵巢指数,改变卵巢发育,进而影响断奶小母猪生殖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评价冬作马铃薯新品种(系)块茎主要营养品质,筛选适宜主食化的新品种。以‘丽薯6号’为对照,对参试的5个马铃薯新品种(系)的干物质、还原糖、维生素C、蛋白质、淀粉、抗性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等主要营养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综合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以及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系)马铃薯块茎中的主要营养品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品质间的差异较大,其中还原糖变异系数最大(31.17%),支链淀粉的变异系数最小(2.37%)。主成分分析表明,参试的马铃薯品种(系)的营养品质指标可以用干物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3个主成分来表示(85.239%)。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参试的马铃薯品种(系)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D1224’>‘D1428’>‘D1208’>‘滇薯23’>‘滇薯47’>‘丽薯6号’。  相似文献   
6.
山楂叶黄酮(HF)是山楂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降血脂的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HF对产蛋后期种母鸡蛋壳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60周龄健康种母鸡(栖岭草鸡)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CON)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BD),低剂量组(LHF)饲喂BD+30 mg·kg-1 HF日粮,高剂量组(HHF)饲喂BD+60 mg·kg-1 HF日粮。试验预饲2周,正式饲喂8周,最后,采集种蛋测定蛋壳品质,采集血样测定钙和磷含量,采集壳腺组织观察组织形态学、细胞凋亡和抗氧化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HF处理显著提高了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P<0.05),对蛋黄颜色、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和壳腺的器官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CON组相比,HF处理显著提高了血清钙的含量(P<0.05),显著上调了壳腺部CaBP-D28K、OPNOC-116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P<0.05),HHF组壳腺部Ca2+ATP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3)组织学切片分析表明,HF处理显著降低了壳腺细胞的凋亡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壳腺部绒毛的长度和腺体的密度(P<0.05)。4)与CON组相比,HF处理组壳腺部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HHF处理显著提高了GSH-Px酶的活性(P<0.05)。5)HHF组壳腺部KEAP1、p-NFκB/NFκB和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Nrf2、HO-1和PCNA蛋白的表达量则显著提高(P<0.05)。综上,日粮中添加60 mg·kg-1的HF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增强壳腺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细胞凋亡进程和钙离子转运能力,从而提高产蛋后期种鸡的蛋壳品质。  相似文献   
7.
基于徽杭古道文化景观评价体系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游客群体特征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构建景观满意度-重要性IPA分析矩阵。结果显示,服务设施文化景观、自然山水文化景观、村落民居、关隘和景观石为优势景观;路亭祠庙和桥梁为维持景观;“农商儒”纪念文化景观、生产技艺文化景观、精神信仰文化景观为优先提升景观,尤其徽墨为重点改进景观。分析可知,徽杭古道存在建设流于表面、脱离传统文化等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丰富文化景观的功能及展示模式、拓展产业业态等方式,赋予古道旅游符号和社会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该试验在"粮改饲"政策的大背景下,设定不同百分比梯度的新鲜马铃薯-玉米粉配比饲粮,通过常规固体发酵,分析发酵前后各项发酵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玉米粉的最适宜添加量。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40%玉米粉添加组(P6C4)、30%玉米粉添加组(P7C3)、20%玉米粉添加组(P8C2)、10%玉米粉添加组(P9C1)和不添加玉米粉组(P10C0),接种乳酸菌(1.8×10~(11) cfu/g)、酵母菌(5×109 cfu/g)和枯草芽孢杆菌(10~(11) cfu/g),20~25℃下密封发酵。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发酵pH随发酵时间呈二次线性下降(P0.05),其中,40%玉米粉添加组(P6C4)、30%玉米粉添加组(P7C3)和20%玉米粉添加组(P8C2)的pH拟合方程的二次项系数a和一次项系数b显著高于10%玉米粉添加组(P9C1)和不添加玉米粉组(P10C0)(P0.05),各组之间的常数项c差异不显著(P0.05),而所有处理组在发酵到第6 d后pH基本趋于稳定。乳酸随发酵时间线性升高(P0.05);DM和淀粉随发酵时间线性降低(P0.05)。20%玉米粉添加组(P8C2)干物质回收率(DMR)和淀粉回收率均高于其他各处理组,且最快达到稳定状态。各处理组发酵全程的平均pH随玉米粉添加量的提高线性降低(P0.05),而发酵全程的平均DM、淀粉、乳酸随玉米粉添加量的提高线性增加(P0.05)。皮尔逊系数表明:pH与DM和淀粉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DM与淀粉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乳酸成显著负相关(P0.05);淀粉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发酵前后p H、干物质、淀粉、乳酸等指标的含量变化,考虑发酵速度和成本因素,确定新鲜马铃薯-玉米粉的最佳配比组合为P8C2(新鲜马铃薯:玉米粉=8∶2),最适合养猪生产,这些结果为国家"粮改饲"政策的实施及新鲜马铃薯发酵喂猪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浮萍科植物生长速度快,富含生物蛋白质和淀粉,具有较高的氮磷、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吸附转移能力。浮萍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及能源植物,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而前人对浮萍在农业生产上尤其是与水稻共生互作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因此,笔者综述了浮萍在植物修复、饲料加工、能源生产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和应用前景,为更全面地开发浮萍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决淮北地区水稻播期推迟的现象,讨论不同播期对水稻品种的产量、产量构成以及品质的影响。[方法]2017年在徐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稻9号和连粳7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播期,研究播期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两品种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影响产量的主要是水稻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减少,而千粒重的变化不明显。水稻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则随播期的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结论]就品种而言,无论是产量、产量构成还是品质,徐稻9号对于播期推迟的响应均小于连粳7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