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寻求柴胡生产的最佳采收期,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柴胡糖类含量动态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柴胡中总糖、多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3号样品(7月15日采收)和8号样品(10月2日采收)的总多糖含量有2个高峰期。最佳采收期为7月中旬。建议在北方于7月中旬至8月初采收教好,柴胡糖和皂苷含量最高。该试验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2.
以毕节主产烟区59份烤烟样品为材料,研究了毕节烤烟总糖、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毕节地区烟叶样品中总糖含量略高于烤烟总糖适宜值,平均值为28.43%,变幅为23.53%~36.77%;多酚物质含量的平均值为45.92 mg/g,变幅为27.37~75.09 mg/g;(2)毕节烤烟总糖含量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存在密切关系,高总糖类群烟叶原料的多酚物质含量明显高于中糖类群和低糖类群;多酚类物质中除芸香苷在不同类群间的差异未达到差异显著外,其余各项指标在类群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毕节低总糖类和中总糖类烤烟中总糖含量与多酚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高糖类烤烟糖含量与多酚物质含量的负相关未能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糖类物质是烟草中的一类重要化合物,烟草中的水溶性糖,特别是还原糖是影响烟草吸味的最重要化学成分之一。烟草中的水溶性糖与烟草的香味、吃味及焦油生成量密切相关。不同类型、不同产地的烟草,其水溶性糖的含量大小不同,导致了烟草品质间的相关差异。糖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色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糖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中有了很大的发展,该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不破坏样品等优点,成为分析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和年限人参中糖类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不同品种和年限人参糖类成分的含量,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高丽参、西洋参、林下参和园参的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品种人参总糖含量以林下参最低;还原糖含量以林下参最低,高丽参和园参含量最高;可溶性多糖含量以林下参和高丽参最高。不同年限园参的检测发现,7年生园参的总糖含量明显降低,还原糖含量明显升高。[结论]不同品种人参糖类含量存在差异,且差异与生长环境和加工程序有一定关系;不同年限园参中糖类的含量与其生长年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研究新疆酿酒葡萄糖类物质积累特性,为资源特性评价及糖品质调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赤霞珠、赤霞珠5、赤霞珠6、赤霞珠9、梅鹿辄、梅鹿辄4、品丽珠、霞多丽、威代尔和雷司令等10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其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分析各糖类物质组分所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及各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特性。【结果】10个品种(系)成熟时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蔗糖积累为辅,且果糖略高于葡萄糖,其中果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51.23%,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49.02%,蔗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仅2.91%。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赤霞珠5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较含量最低的威代尔高了29.21%。赤霞珠5的可溶性固形物较威代尔高了30.59%。聚类分析将10个酿酒葡萄品种划分为 3 个类群。第1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9、梅鹿辄4、赤霞珠、梅鹿辄,各糖类物质含量均适中;第2类群葡萄品种为霞多丽、威代尔、雷司令,各糖类物质含量均偏低;第3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6、品丽珠、赤霞珠5,各糖组分关系较近,糖类物质含量均较高。【结论】筛选出高糖型品种(系)为赤霞珠5,低糖型品种为威代尔。  相似文献   

6.
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主要糖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中主要糖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的降解,总糖和还原糖的累积主要发生在变黄期和定色初期。各处理最终烟叶中残留淀粉量和总糖含量相当,但烟叶中的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总糖比值呈现出随着变黄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现象。烤烟变黄期温度31~35℃处理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总糖比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刘晓辉  杨明  杨泉女  朱喜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69-18470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蝴蝶兰的花瓣、叶片不同部位物质含量的多少和种类,剖析不同色泽、不同部位各物质含量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定不同色泽蝴蝶兰花瓣、叶片不同部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VC、蛋白质、叶绿素、糖类等物质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蝴蝶兰花瓣的总物质含量及Vc、蛋白质、糖类含量均高;叶片中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偏高;不同颜色花瓣与花瓣比较,叶片与叶片比较,白色蝴蝶兰花瓣SOD活性和Vc、蛋白质含量最高,叶片Vc含量最高;粉色蝴蝶兰花瓣糖类含量最高,叶片SOD活性和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黄色蝴蝶兰花瓣中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中蛋白质、还原糖、总糖含量最高。[结论]不同色泽的蝴蝶兰花瓣、叶片不同部位的物质含量不一。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同心、中宁、惠农、银川园林场4个产地的宁杞1号果实中枸杞多糖和总糖含量与土壤养分及盐分比较分析表明:不同产地枸杞果实中枸杞总糖含量差异极显著,惠农含量最高,银川园林场最低;多糖含量表现为4个地区间差异不显著;果实中枸杞总糖含量与速效氮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多糖与Na 和Cl-相关性显著;总糖与Na 和Cl-相关不显著,而与Ca2 和SO42-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不同产地西洋参的质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和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西洋参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总皂苷、还原糖、总糖、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产地西洋参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总皂苷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吉林抚松、山东文登、陕西留坝和加拿大多伦多样品,分别为3.12%、3.26%、3.44%和5.19%;留坝样品还原糖含量最高,为6.18%;多伦多样品总糖含量最高,为35.30%。各地西洋参样品微量元素存在差异,多伦多的铝、镁和钼含量最高,留坝的钙、钼、钾和硒含量较高,文登的钴、钾、锰、钠、铁、硒、锌、铝和镍含量较高。所有检测样品的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含量均在国家对中药材的限定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10.
中药柿霜中糖组分的气相色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山东曹州和湖北团风两个不同产地的中药柿霜的糖组分,样品的前处理选用糖腈衍生化的方法。结果表明:中药柿霜中糖组分主要以葡萄糖为主,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曹州和团风两种柿霜分别含27.65%和23.67%的葡萄糖,核糖含量也比较接近。不同产地的中药柿霜中其他的单糖组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曹州样品含有核糖、阿拉伯糖及少量的鼠李糖,团风样品含有核糖及少量的岩藻糖。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野生樱桃李营养成分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采自两个不同区域的72种野生樱桃李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为进一步开发野生樱桃李的食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新疆伊犁霍城大西沟的野生樱桃李及栽培于乌鲁木齐安宁渠的樱桃李为原料,采用直接滴定,2,4-二硝基苯肼法及液相色谱法对72个不同类型的新疆野生樱桃李中还原性糖、总糖及总酸;18个类型樱桃李中VC、5种樱桃李中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72个不同类型的新疆野生樱桃李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还原性糖、总糖及总酸,其最高含量分别为11.14、18.29及4.15 g/100 g;18种樱桃李中VC含量最高可达10 mg/100 g;5种樱桃李中总氨基酸含量超过2;.[结论]采自于两个不同区域的野生樱桃李中营养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油菜双重不育系花蕾中糖和蛋白质代谢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不育(CMS)和细胞核不育(GMS)为对照,对油菜双重不育系(CCDMS)品系 GCDA - 2 花蕾中糖和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CDA - 2 与 CMS 和 GMS 相似,比其相应的保持系都有较高的糖和较低的蛋白质含量,表明花粉败育的同时,营养代谢也发生了紊乱。CMS 与 GMS 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GCDA 群体则介于二者之间,核不育株 GCDA - 2HA 与 GMS 在糖和蛋白质的表达上是一致的,而与 CMS 有一定差异;GCDA 中质不育株 GCDA- 2BA 与 CMS 相似,而与 GMS 的保持系完全不同;说明在 GCDA 中,当双隐性核不育基因呈杂合状态时,细胞质不育核基因对糖、氮代谢起作用当两套不育系统的核基因都起作用时,代谢倾向于细胞核不育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酚-硫酸法测定木素磺酸铵中糖含量,以葡萄糖为对照,苯酚-硫酸作显色剂,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90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显示:葡萄糖浓度为20~120μg/mL时线性关系显著,R2=0.995 9;精密度RSD=0.034%,稳定性RSD=0.102%,回收率98.99%,RSD=0.871%,重现性RSD=0.336%。酚-硫酸法测定木素磺酸铵中糖含量简便易行,精密度、稳定性、回收性、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等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狭叶柴胡各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趋势.[结果]在狭叶柴胡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积累在茎、叶、花及幼嫩果实中,其中以叶中的含量最高,为2.259%;而根和成熟果实中的含量很低,分别为0.032%和0.046%.在茎、叶的发育过程中,盛花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坐果时含量有所下降,果实成熟时含量又开始上升,至枯萎前期,两者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又恢复到一个较高水平.[结论]对狭叶柴胡中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并在狭叶胡植株枯萎前期采收其地上部分,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天麻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测定其各组分中多糖、蛋白质和糖醛酸的含量。[方法]用正交试验对天麻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然后采用苯酚-硫酸法、间羟基联苯法和考马斯亮兰法分别测定天麻多糖及其各组分中总糖、糖醛酸和蛋白质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2C3,即: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13.15%。天麻多糖及其各组分中糖含量分别为65.8%、84.6%和87.3%,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9%、0.28%和2.7%,糖醛酸含量分别为29.7%、26.3%和39.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为天麻多糖生产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和碧螺春、红茶中的祈门红茶和立顿红茶以及普洱茶的云南特级地方标准样和临沧普洱茶的水溶性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方法]茶叶样品经沸水浸提和透析等前处理,采用蒽酮-硫酸法和硫酸-咔唑法分别测定茶叶多糖的中性糖和酸性糖含量,用Bradford法分析蛋白质含量。[结果]绿茶的总多糖平均值接近39.58 mg/g,红茶为30.73 mg/g,普洱茶为60.12mg/g,约是红茶的2倍。普洱茶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18.57 mg/g,高于绿茶和红茶。[结论]3类茶中,均以普洱茶的水溶性多糖及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藤茶新工艺加工过程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传统加工和新加工的方法测定了藤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成分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的进程,黄酮、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传统工艺加工过程黄酮和叶绿素破坏量较大,不利于活性成分的保留和色泽品质的形成,藤茶茶汤黄暗、香味浓浊.藤茶新工艺比传统工艺更有利于品质的形成,加工出的藤茶有效成分保留较多,色绿、香高、味醇.  相似文献   

18.
早鲜杨梅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杨梅优株早鲜是否具有育种潜力及其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形成规律,本研究以早鲜和早色杨梅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单果质量、纵横径、色差、糖类物质、酸类物质、Vc、总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早鲜的单果质量从转白期迅速增大,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早色,是果实早熟的表现。两者的果实生长发育、色差参数和果实品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有所不同。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糖类物质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和柠檬酸含量先升后降,苹果酸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草酸、Vc、总酚和黄酮类物质则呈下降趋势,且发现转白期是各种成分变化的关键时期。研究证实,早鲜是一个成熟期早,可溶性糖、Vc和总酚含量高,同时可滴定酸含量低的杨梅优株。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成熟度的粉蕉、大蕉、香牙蕉为研究对象,对其成熟期间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讨论其加工特性.结果表明,在大蕉、粉蕉和香牙蕉后熟过程中,蛋白质、脂肪、灰分、钾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膳食纤维、糖酸比随着成熟度增加而上升,而果胶、Vc、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下降.成熟度越高,鲜食时香蕉的适口性越好,与粉蕉和香牙蕉相比,大蕉口感欠佳,未成熟的香蕉适宜用于制备香蕉淀粉,未成熟的大蕉适宜作为抗性淀粉的加工原料,完熟的香牙蕉适合制汁(酱).  相似文献   

20.
 研究六堡茶散茶和砖茶(2006年产)的主要功能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光谱学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及色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六堡茶散茶和砖茶的主要化学功能成分分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9.81±0.073)和(2.37±0.011)mg/g,未检测出茶氨酸;水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8.45±1.03)和(47.55±1.19)mg/g;游离蛋白质含量为13.28±0.53)和(11.41±1.71)mg/g;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为:(4.24±0.063)和(2.37±0.011)mg/g;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8.30±0.10)和(29.28±0.059)mg/g;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31.09±8.41)和(95.61±0.58)mg/g,儿茶素类单体分别有8和7种检出,并分析了其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335.68±9.22)和(305.22±7.76)mg/g。用L*a*b*表色系分析了六堡茶和普洱茶茶汤的色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六堡茶茶汤在205nm和272nm处近有特征吸收峰。得出结论: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呈现典型的黑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