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评价试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的西洋参品质,参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比分析了其与来自全国西洋参优质产区(山东文登、吉林抚松、陕西留坝)西洋参在总皂苷、总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品质因素上的差异。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贵州试种西洋参总皂苷含量为2.65%,显著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2%的标准,但同比最低;贵州试种西洋参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71.3 mg/g,显著高于其他产地;总糖含量为15.1 mg/g,显著高于吉林抚松(7.4 mg/g)和山东文登(5.8 mg/g),与陕西留坝(19.8 mg/g)相近;贵州试种西洋参Ca、Fe、Zn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含量整体较高,含量分别为1 854.6、129.1和15.9 mg/kg;重金属元素未检出或含量显著低于国家允许的最高限定值。研究结果说明,试种地区能够进行西洋参的人工种植,试种西洋参品质达到或超出国家标准,证明贵州省部分地区具备生产优质西洋参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卷烟生产上合理利用不同产区烟叶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国内主要烟区844个烟叶样品,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其氯、还原糖、水溶性总糖、总植物、总氮和钾等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不同产地及其各部位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 国内主要烟区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变异,氯含量的变异最大,总氮含量的变异最小;正态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均非正态分布。2) 在不同产地中,氯含量,河南最高,福建最低;还原糖含量,云南、四川和福建相对较高,重庆和广东相对较低;水溶性总糖含量,云南、福建和四川相对较高,重庆、河南和广东相对较低;总植物碱含量,四川最高,云南最低;总氮含量,重庆、四川和河南相对较高,广东和福建相对较低;钾含量,重庆、广东和福建相对较高,河南最低。3)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氯含量均以河南最高,福建最低;还原糖含量分别为福建、云南和福建最高,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水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云南、云南和福建最高,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总植物碱含量分别为重庆、重庆和重庆/广东最高,河南、云南和云南最低;总氮含量分别为重庆、重庆和河南最高,广东、福建和云南最低;钾含量分别广东、福建和重庆最高,均以河南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活性成分与硒元素的含量,分析不同产地黄芪之间的差异及黄芪中硒含量与活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富硒黄芪的种植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硒的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西平鲁区黄芪总皂苷含量最高为1.557%,新疆昭苏县黄芪总黄酮含量最高为0.472%,宁夏隆德县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最高为0.091%,新疆博湖县总多糖含量和硒含量均是最高,分别为27.617%和0.323 mg/kg;硒含量与总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中黄芪样品可按照不同成分的含量差异分为3类。【结论】22个不同产地黄芪活性成分含量与硒元素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和年限人参中糖类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不同品种和年限人参糖类成分的含量,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高丽参、西洋参、林下参和园参的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品种人参总糖含量以林下参最低;还原糖含量以林下参最低,高丽参和园参含量最高;可溶性多糖含量以林下参和高丽参最高。不同年限园参的检测发现,7年生园参的总糖含量明显降低,还原糖含量明显升高。[结论]不同品种人参糖类含量存在差异,且差异与生长环境和加工程序有一定关系;不同年限园参中糖类的含量与其生长年限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不同产区烟叶在卷烟生产上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国内主要烟区844个烟叶样品,采用流动分析法,测定其氯、还原糖、水溶性总糖、总植物碱、总氮和钾等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分析不同产地及其各部位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1)国内主要烟区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变异,氯含量的变异最大,总氮含量的变异最小;正态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均非正态分布。2)在不同产地中,氯含量,河南最高,福建最低;还原糖含量,云南、四川和福建相对较高,重庆和广东相对较低;水溶性总糖含量,云南、福建和四川相对较高,重庆、河南和广东相对较低;总植物碱含量,四川最高,云南最低;总氮含量,重庆、四川和河南相对较高,广东和福建相对较低;钾含量,重庆、广东和福建相对较高,河南最低。3)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氯含量均以河南最高,福建最低;还原糖含量分别为福建、云南和福建最高,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水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云南、云南和福建最高,重庆、河南和重庆最低;总植物碱含量分别为重庆、重庆和重庆/广东最高,河南、云南和云南最低;总氮含量分别为重庆、重庆和河南最高,广东、福建和云南最低;钾含量分别广东、福建和重庆最高,均以河南最低。  相似文献   

6.
<正>威海市文登区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疏松,其中砂质壤土占86%左右。长期以来,文登西洋参在种植过程中不同程度的使用大量化学肥料,造成了土壤板结和微量元素缺失,影响了文登西洋参的产量和品质。为此,我们开展了不同参龄的文登西洋参对氮、磷、钾三元素的需求试验,以掌握氮、磷、钾对文登西洋参产量品质的影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永州地区、湘西地区、张家界地区、娄底地区及四川甘孜地区这5个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为试验材料,采用比色法对其多糖、总皂苷、总黄酮3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多花黄精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因产地不同而存在着较大差异,多糖含量在8.09%~11.78%范围内变化,以娄底地区的最高;总皂苷含量范围为2.73%~5.01%,以永州地区的最高;总黄酮含量范围为0.21%~0.71%,以张家界地区及四川甘孜地区的较高。总体来看,不同产地多花黄精中多糖含量均较高,总皂苷含量居中,总黄酮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柴胡生产的最佳采收期,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柴胡糖类含量动态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柴胡中总糖、多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3号样品(7月15日采收)和8号样品(10月2日采收)的总多糖含量有2个高峰期。最佳采收期为7月中旬。建议在北方于7月中旬至8月初采收教好,柴胡糖和皂苷含量最高。该试验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9.
7种大品类红枣中可溶性糖含量及组成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开发利用红枣糖质资源,分析了灰枣、骏枣、壶瓶枣、板枣、金丝小枣、赞皇大枣和木枣7种大品类红枣的总糖含量、总还原糖含量、主要单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及组成比例。结果表明,7种大品类红枣的总糖含量都在70%以上,其中,骏枣、金丝小枣、赞皇大枣和木枣总糖含量大于81%,木枣总糖含量最高,达到了84.9%;7种红枣中还原糖占总糖比例差别较大,在44.9%~74.4%之间,其中,骏枣的还原糖占比最低,为44.9%,木枣的还原糖占比最高,为74.4%;7种红枣葡萄糖与果糖的比例不同,但差异不显著,均在1∶1左右,其中,骏枣果糖含量最低,葡萄糖与果糖比例为1∶0.95,木枣果糖含量最高,葡萄糖与果糖比例为1∶1.26。故可依据红枣中糖含量及组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红枣糖质资源合理利用,如总糖含量高的金丝小枣、骏枣、赞皇大枣等可直接提取其总糖,代替淀粉糖作为天然健康的工业配料;还原糖含量较低的骏枣可用来提取可溶性红枣多糖,作为保健食品原料;果糖含量较高的木枣可用来加工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产品。根据不同品种红枣中葡萄糖和果糖的比例不同,可用于指导利用酶工程技术将单糖转化为阿洛酮糖等功能性稀少糖。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蒽酮-硫酸比色法比较了7个不同产地的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中还原糖、多糖和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同种柴胡由于受不同产地或不同的生长环境的影响,其糖类物质含量差别较大,河北产地的柴胡糖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黑龙江明水野生柴胡。采用上述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可靠,为建立柴胡的多指标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11月、12月、翌年1月、2月和3月的摆竹、棚竹、中华大节竹和浦竹仔的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的测定和计算结果为依据,对4种竹子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竹子之间的抗寒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4种竹子不同月份间的半致死温度呈现显著差异,且均表现为1月份半致死温度最低,3月份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与半致死温度变化规律相反,表现为1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4种竹子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月份,中华大节竹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最低,浦竹仔最高。在试验的几个月中,半致死温度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增加可溶性糖含量能够提高竹子的抗寒性。从4种竹子不同月份的半致死温度的计算结果看,1月份(–3.75℃~–8.5℃)最低,3月份(–0.57℃~–0.64℃)最高,抗寒能力强弱均表现为1月12月2月11月3月。以1月份的半致死温度及野外冬季受低温胁迫的形态表现综合判断,4种竹子抗寒能力强弱顺序为中华大节竹摆竹棚竹浦竹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质量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慢性暴露对生菜(Lactuca sativa)叶片及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为富营养化水体在生菜灌溉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散叶生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试验方法,设置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组),1,5,10,30 μg/L)MC-LR的水溶液灌溉生菜30 d,通过分析生菜叶片及根系中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及淀粉含量、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生菜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对MC-LR慢性暴露的响应。【结果】10和30 μg/L MC-LR组生菜对MC-LR的富集系数较5 μg/L MC-LR组分别显著上升10.85%和17.83%(P<0.05),而对MC-LR的转运系数分别显著下降17.46%和13.85%(P<0.05)。与对照组相比,1 μg/L MC-LR组生菜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了9.17%(P<0.05),叶片中果糖含量及根系中葡萄糖含量和淀粉酶(AMS)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52.71%,19.13%和37.01%(P<0.05);5,10和30 μg/L MC-LR组生菜净光合速率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和根系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叶片中性转化酶(NI)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27.10%,38.01%和37.29%(P<0.05),淀粉合成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20.92%,24.57%和30.28%(P<0.05),根系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AMS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1 μg/L MC-LR水溶液灌溉对生菜叶片和根系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和代谢影响较弱;而5~30 μg/L MC-LR水溶液灌溉通过促进生菜根系淀粉分解和蔗糖代谢活性,维持体内较高浓度的可溶性糖,从而提高生菜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春季不同叶色鹅耳枥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各生理指标与叶色变化的关系。【方法】以春季展叶期红叶和对照绿叶的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植株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并比较2种叶色植株叶片转色的差异性;通过相关分析探究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明确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红叶植株相比,绿叶鹅耳枥植株积累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较少,但叶绿素含量积累相对较多,叶片呈现绿色;可溶性糖含量呈平稳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较小。2种叶色鹅耳枥PAL、POD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但红叶植株下降幅度较快,与花色素苷的变化动态相似。2种植株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花色素苷含量占色素比例较大时,叶片呈红色;反之叶绿素占优势,叶片呈绿色。花色素苷含量与PAL、POD活性均呈显著相关,与可溶性糖呈不显著相关。【结论】鹅耳枥叶色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叶片色素成分和比例的差异,PAL、POD、可溶性糖含量均是影响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及叶片显现红色的重要因素,园林栽培中可通过提高相关酶活性和内含物含量延长鹅耳枥春季的叶色观赏期。  相似文献   

14.
以24-表油菜素内酯为外源处理剂,于盛花期后35 d和39 d对‘长富2号’苹果树进行0.2 mg/L、 0.4 mg/L和1.0 mg/L不同浓度2次叠加处理。为探究外源油菜素内酯处理对苹果花后当年生短枝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测定分析当年生短枝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并对其可溶性糖和成花相关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各可溶性糖含量发生不同变化,浓度 0.4 mg/L处理在所设浓度梯度效果较好。除花后50 d外,其他时间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花后50~80 d均高于对照;经外源处理后山梨糖醇含量先增加,但在70~80 d含量降低。可溶性糖相关基因表达也发生相似变化。促花基因 MdSOC1 MdFT 在花后50 d和70~80 d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油菜素内酯处理可增加当年生短枝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累积源叶中碳水化合物,有利于营养物质运输,同时促花基因累积表达。  相似文献   

15.
蓝果忍冬果实中主要糖酸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分析蓝果忍冬的食用价值,为高效利用优异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2个蓝果忍冬资源的果实中主要糖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2个蓝果忍冬资源果实中主要可溶性糖为葡萄糖,含量在1222~5582.6 mg/100 g,平均值为3412.5 mg/100 g,果糖含量为792.5~3324.7 mg/100g,平均值为2121.1 mg/100 g,还有少量的山梨醇,2种主要的可溶性糖,果糖和葡萄糖比为1:1.61;柠檬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62.2%,含量每100 g在1029.8~3215.6 mg之间,平均值为1959.6 mg/100 g,苹果酸次之,含量为434.3~1616.6 mg/100 g,平均值为828 mg/100 g,苹果酸占总酸26.2%,其他有机酸含量较低。蓝果忍冬品种间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为26.11%~106%,其中柠檬酸变异系数最小,草酸最大。  相似文献   

16.
201213榨季国内食糖生产全部结束,全国共生产食糖1306.84万t,较上榨季增加13.47%。201213榨季,全球食糖供给继续过剩和宏观经济衰退使国际糖价跌破37.48美分kg,受累于疲软的国际糖价和国内食糖供给压力,国内糖价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为保护中国糖农和糖厂的利益,商务部201213榨季已先后3次共收储180万t国家储备糖,收储底价为6100元t,但临储政策对中国糖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显著,现货价格跌破5500元t,期货价格跌破5000元t。2010和2011年的高糖价刺激了糖料种植面积的扩大,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糖料播种面积为190.232万hm2,同比增长5.05%,201213榨季连续第2榨季增产。展望201314榨季,由于印度、泰国和俄罗斯食糖增产,预计全球食糖市场将连续第3榨季处于供给过剩状态,未来国际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反弹;国内食糖虽然进入了增产周期使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但国内外食糖价差持续位于高位,将继续刺激国际食糖进口,预计新榨季国内食糖将继续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由于目前进口糖是中国食糖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所以201314榨季国内糖价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食糖的产量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木薯抗朱砂叶螨机理,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桂热4号’为材料,在朱砂叶螨发生危害时期,观察不同木薯品种受害程度并对其抗螨性进行鉴定,测定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的含量,分析各生理指标与朱砂叶螨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选048’对朱砂叶螨的抗性优于‘桂热4号’。不同木薯品种,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不同;‘新选048’叶片单宁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桂热4号’,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反之;螨害指数与单宁含量、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木薯抗螨性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单宁、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这些指标可作为木薯对朱砂叶螨抗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甘蔗F_1代糖分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甘蔗F_1代群体6个糖分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丛含糖量的表型分布呈现偏向高端的近似正态分布,蔗汁蔗糖分、蔗汁转光度、蔗汁锤度、田间锤度和蔗汁重力纯度的表型分布呈现偏向低端的近似正态分布:丛含糖量的基因型变异系数为33.37%-50.82%。基因型变异范围为0.053-0.298kg;蔗汁蔗糖分的基因型变异系数为4.60%-11.66%,基因型变异范围为8.94%-17.97%;6个糖分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为69.61%-73.21%。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3种北美红枫秋季变色期呈色生理差异,进一步阐释北美红枫呈色生理机制,为北美红枫引种选择及适应性栽培提供参考,特对其叶色参数、色素质量比、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量比、相关酶活性、叶片pH值等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者间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寻北美红枫转色关键作用因子.结果表明,色素质量比、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叶片pH值等是影响北美红枫转红的重要作用因子.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北美红枫秋季变色期对色素质量比及色素比例并无明显影响,不是影响其叶色转变的重要影响因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比下降是北美红枫转红的原因,但花色素苷质量比迅速增加、m_(Chl)/m_(Ant)值和m_(Car)/m_(Ant)值的迅速降低才是北美红枫转红更为重要的直接原因.北美红枫叶色a值与可溶性糖质量比显著正相关(p0.01),整个秋季变色期,可溶性糖质量比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可溶性糖过量积累可能会抑制花色素苷合成,进而影响北美红枫叶片转红.北美红枫叶色a值与叶片pH值显著正相关(p0.01),整个秋季变色期,叶片pH值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大百合花序分化进程以及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大百合鳞茎为试材,采用扫描电镜对大百合花序分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形态进行观察,同时通过选择性反应/多反应监测技术(SRM/MRM)质谱分析法测定不同分化时期内源激素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大百合花序分化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花序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初期、苞片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被片分化期和花芽分化完成期;花序发育过程中,吲哚-3-乙酸(IAA)和赤霉素(GAs)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高水平IAA和GAs有利于花序以及花器官的分化;玉米素核苷(ZR)和水杨酸(SA)为先升后降的单峰变化,二者在分化中期起到较为积极的调控作用;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和茉莉酸(JA)总体呈下降趋势,推测是解除了对花序(芽)发育的抑制作用;高比值的IAA/GA3与cZR/GA3有利于大百合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二者变化趋势完全相反。总体看来,ZR对大百合苞片原基和小花原基等新器官的形成起重要作用,IAA和GAs在花芽分化后期形态建成作用更显著;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可以促进大百合花序(芽)的发育,高水平的蛋白质是分化前期花器官形态建成的需要;大百合花序分化过程中小花发育存在渐趋同步的特点。本研究结果为大百合开花机制研究以及花期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